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Aboriginal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阿美青年), 信區: tayal 標 題: 馬太鞍與太巴塱的曖昧....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Mon Oct 19 01:19:30 1998) 關於馬太鞍與太巴塱這兩個阿美族的部落,一直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和父親在一個輕鬆的禮拜六下午聊天....我問起了父親馬太鞍與太巴塱的戰爭史事! 很多人都說太巴塱與馬太鞍是世仇, 這兩個大型的阿美族部落雙方發生的戰爭想必是驚天動地, 讓人熱血激昂... 父親邊看聖經, 一邊回答我的問題. 馬太鞍與太巴塱之間並沒有發生過大型戰鬥, 頂多是一些小小的衝突與不愉快, 諸如因雙方均為大型部落而有『天朝自居』的大阿美心態, 進而雙方產生對峙性的競爭. 另外還因為疆界或者是獵區重疊不明而互不相讓, 而有如自家兄弟間的『打架』行為. 更或者因某方的水牛走失到彼方, 而對水牛的所有權歸誰所屬而討價還價.... 其實, 雙方的血緣很早就同源, 只是交通的不便, 導致這兩個隔一條馬太鞍溪的部落產生疏離, 漸生出各自的習慣用語, 及因地理位置的明顯劃分加強了地域觀念, 雙方產生了清楚 的『你』『我』之分. 雙方之間的大型戰爭是沒有. 不過, 在對外侵略時, 雙方倒是同仇敵愾的. 七腳川部落曾有一支部隊非常強悍, 席捲許多花蓮的部落, 北打到溪口, 南打到玉里. 當這支部隊進犯光復鄉的時候, 馬太鞍因為有『名族英雄』---Kalaliwfadah'的捍衛而得以倖存. 七腳川的部隊因遭受挫敗轉而攻往東邊的太巴塱部落. 父親說Kalaliwfalah'是馬太鞍部落下的支派--馬太鞍(與部落同名)的人. 馬太鞍這支派的人長的都非常魁梧, 他們的腰很細, 跑步非常快. 他們在腰間繫葫蘆, 跑步時, 葫蘆口會因強風灌入而發出很大的聲響, 也因此這支派的人都是豐年祭負責報信息的人.... 父親說講他要講很久... 然而, 太巴塱當時並沒有辦法抵擋這支部隊的侵略, 於是有的避難到豐濱 奇美 烏落等地, 剩下的人便要求馬太鞍共同對抗七腳川. 在兩部落的合作下擊退了七腳川的這支部隊, 太巴塱重新回到阿美族的手中, 避難的阿美族人才又回到太巴塱, 然而也有就地為家, 不再回太巴塱的, 因此才又有豐濱 奇美 烏落等阿美族部落的出現, 太巴塱因此為許多部落的母親. 就如每年太巴塱豐年祭時, 奇美部落都會派勇士來報佳音, 雙方互稱兄弟之邦. 再回到馬太鞍與太巴塱... 現在當地阿美族人除了用母語稱馬太鞍叫Fata'an 稱太巴塱叫Tafalong外, 國語習慣稱馬太鞍叫『光復』,而稱太巴塱叫『富田』. 光復與富田之間的家庭制度和嫁娶規定其實大同小異, 但在價值觀及倫理觀念多少有點不同. 一般說來, 光復的倫理羈束不會太強, 男女交友較自由, 因此較為熱情; 富田的階級和倫常觀念較強, 因此男女多一點接觸, 就會被部落的人指指點點, 稍微顯的有點僵硬而不活潑.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比較! 太巴塱與馬太鞍這兩個阿美族最大的部落之間, 因時間及空間的因素越趨明顯的不同. 太巴塱部落因開發較晚, 部落的人又積極維護傳統文化, 因此太巴塱的歌舞及神話較為人廣知; 馬太鞍因為火車站的位置正在其間, 因此開發較早, 較為繁榮, 傳統部落生活方式被破壞的比較嚴重, 加上維護傳統文化的工作比較慢起步, 馬太鞍的名氣似乎還比不上太巴塱. 不過,這兩部落的競爭永遠不會結束, 也沒有一方永遠居於優勢, 兩者的地位一直在變動...兩者的生命將繼續燃燒下去. ps.以上為我父親 Coni 的口述 若有錯誤,煩請指教! 我的父親是馬太鞍人 我的母親是太巴塱人 我的名字叫Telo -- 母語..........是原住民的身份證 母語..........是上帝向各族群說話的語言 母語..........是上帝給各族群最特殊但都是最好的禮物 母語..........自然,流利,高雅地脫口說出,是多麼的快樂啊 O wawa ni Coni aci Aicang kako. Ci Telo ko ngangan no mako.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12.214.58 ] [Login: **] [Pos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