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標 題: (海洋台灣) 外傘頂沙洲與東石潟湖/黃俊平 時 間: Mon Jul 17 17:11:11 2000 作者: wenhua (Wen-hua Lin) 看板: ocean_taiwan 標題: (海洋台灣) 外傘頂沙洲與東石潟湖/黃俊平 時間: Thu May 13 21:36:19 1999 (海洋台灣) 外傘頂沙洲與東石潟湖/黃俊平 http://www.oceantaiwan.com/land/19990509.htm   ※※※※※※※※※※※※※※※※※※※※※※※※※    往往一個地區開發後,外方財團搶進,部落民擁有的土   地大量流失,人與土地的關連一旦被截斷,原有生活方式   一去不復返,遊走於社會邊緣,淪為「浮游生物」。今日   台灣之所以動亂,乃因過度開發造成過多的「浮游生物」   。    外傘頂汕的存在,阻止海峽的風浪直接襲擊東石潟湖及   沿岸區域,潟湖週邊的部落民得以在內捉蝦捕魚、安置定   置魚網、養青蚵、飼花跳,他們世世代代過著這種海闊天   空的日子,人與海相依為命而融合為一,這是一種有尊嚴   的生活。   ※※※※※※※※※※※※※※※※※※※※※※※※※  牛稠溪由阿里山下到竹頭崎的彎橋後,舒緩地流過嘉義的平野。溪水 過了樸子腳,進入平原沿海之低地,時而水田漠漠,時而魚塭相連,成 群的白鷺低飛掠過溯溯海風吹襲下搖曳不停的木麻黃,夢幻一般醉人的 水鄉景色。過了東石大橋,溪水斜向南方又轉西流出台灣海峽,出海口 的北岸即今東石港之所在。雖有漁港之名,東石的漁獲不豐,可由新生 地西側魚市場的生意清淡看出。蚵仔是今日東石最大宗的產品,走進東 石街,觸目都是高疊成堆的蚵殼,家家戶戶的屋簷下,婦女及小孩忙於 剝蚵的情景,構成一副很美的畫面。  外傘頂沙洲位於東石港西方海上約十四公里處,沙洲的形狀像一把撐 開的傘,故名。又,沙洲為地理學上的名辭,當地人叫做“汕”,如頂 頭額汕、外傘頂汕等等。外傘頂汕由北向西南又微向東南傾斜,有若彎 弓,其與東石海岸之間包抄的一大片水域,稱為東石潟湖。由東石的塭 港乘竹筏以西北過中線後再轉西南的弧線航行約一個多小時可達。這片 水域在低潮時的平均深度恐不超過五、六尺,航道之兩側,蚵架縱橫一 望無際。沙洲上無樹無草,中央沙崙由北向南形成中軸,上有明顯水線 ,顯示漲潮時,沙洲兩側還淹沒在海中。沙洲上的生物,除了無數藍、 紅相間的小招潮蟹外,連路過的水鳥都很少見。人為的建築物有鐵架燈 塔一座及高架的漁寮數間,可見漁民經常在此活動,但島上並無永久居 民。  嘉南平原之海岸,南自二層行溪北至笨港溪之間,歷來為本島沙洲、 潟湖產生最頻繁的地區,這種大自然的造陸運動從未間斷。沙洲、潟湖 形成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的是 6 月至 11 月間經常發生的颱風,大地 在狂風暴雨吹襲下,處處形成小溪,這些小溪沿著坡度流向低處的河流 ,河床因而上升,河水猛漲,夾帶上流巨量泥沙、礫石以萬馬奔騰之勢 衝向出海口。颳風進入海峽之後很快地消失了,那些巨量的泥沙受阻於 夏季不斷吹襲的西南季風,而在離岸不遠處形成線條似巨鯨的沙洲,本 島人稱為“鯤[魚身]”。沙洲與本島海岸所包抄的海域,成為潟湖,以 容納大小溪河不斷沖刷下來的泥沙。此外又由於亞洲大陸板塊與菲律賓 板塊的擠壓,台灣的陸地與海峽的海床呈上升狀態,也就是說這些潟湖 的海床不斷地上升 ( 約 0.5cm/year ) 。在此種大自然的營力運作之下,潟 湖很快地被填滿了,稱為浮覆,而浮覆之地稱為海埔。沙洲陸連之後, 改道後的溪河與風力又更向西方海面營造更多的沙洲與潟湖,也造就更 多的陸地出來。這種不斷向海爭地的現象,地理學上稱為 Encroachment ( 蠶食 ) 。最著名的是 1624 年今台南市西方海面四、五公里外有七個相 連如串珠的沙洲,最北的一個叫 Tayouan ,荷蘭人曾在其上築城堡,諸 沙洲與台南海岸所包抄的海域,即歷史上稱台江的潟湖,當時還有十二 、三尺水,荷蘭人與鄭成功的海軍曾在此進行劇烈的海戰。不意二百年 後的 1823 年 7 月一次大颱風後,海沙驟長,軍功廠一帶沙淤,廠上戰 艦不能出入, 10 月以後,北自嘉義之曾文 ( 當時曾文溪以北屬諸羅縣 ) ,南至郡城之小北門外四十餘里,東自洲仔尾海岸,西至鹿耳門內十五 、六里,瀰漫浩瀚之區,忽已水涸沙高,變為陸埔,漸有民人搭蓋草寮 ,居然魚市,滄海桑田,實至可驚。 Tayouan 即今之安平, Tayouan 亦 即 Taiwan ,已用來稱呼台灣全島。荷蘭人造的城堡叫 Zeelandia ,即今 天安平古堡的前身。曾文溪以北亦如是,當時由青鯤[魚身]、北門嶼、 南鯤[魚身]、北鯤[魚身]、衝風隙 ( 青峰闕 ) 等沙洲包抄而成的所謂“倒 風內海” ( 實亦潟湖 ) ,後來也全部浮覆陸連,成為今北門鄉、將軍鄉 、七股鄉等沿海低地,大自然又向西方海上造出今天的新浮崙、頂頭額 、網仔寮、青山港、王爺港及散列於雙春、虎尾寮及布袋嘴一帶諸多無 名的沙洲。其中網仔寮汕與七股海岸間的七股潟湖即為爭議不斷的濱南 工業區預定地。七股潟湖是很美麗的地方,有名的侯鳥黑面琵鷺棲息之 處,也是高雄、台南及嘉義等地有錢人喜歡來的海釣區,一到周末,西 寮等魚港,停滿釣客裝備有 180HP 馬達的竹筏。  大自然的這種造陸運動,造成台灣西南部海岸線不斷向西方伸展,潟 湖消失,沙洲陸連,其上的人文痕跡也一并被抹掉,其影響於台灣史之 研究並造成地方上之爭端,主要有三:  一、1823 年台江浮覆,古鹿耳門港道消失於沙崙與林投叢之下。其確    實位置,引起土城仔與顯宮兩地人士的爭論。 60 年代為紀念所    謂鄭成功登陸台灣三百年,兩地各自請出台大及成大歷史系的教    授大做考證,互打對臺。其後土城仔媽祖廟與顯宮媽祖廟競相主    張自家為「正統鹿耳門天后宮」,又以無法想像天文數字的錢財    競蓋富麗堂皇的宮廟以求壓倒對方取勝,今天土城仔媽祖廟規模    之大獨步全台。沿 17 號公路南下過曾文溪後,就可感得此種不    尋常氣氛。  二、魍港之位置問題,荷蘭時代魍港附近為漢人海賊及漁民聚落,顏    思齊、鄭芝龍等開拓之外九莊,如大、小[木康]榔、塗獅、鹿仔    草、龜佛山、南勢竹、龜仔港等莊頭,經過將近四百年,猶原靜    立於嘉南之平野,唯其登陸之處,號稱倒風內海 ( 風由陸向海吹    為倒風,船進入時須衝風,故該地名稱衝風隙,清人改為青峰闕    。 ) 之入口、荷蘭人曾經築造 Vlissingen 堡壘防衛的魍港究竟在    今日之何處,也屢引發學術上的爭議。  三、笨港天后宮之下落,這是今日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數十年來    爭論不休的問題所在。古笨港街因笨江潟湖浮覆、北港溪改道而    淹沒於今北港溪之河底,古笨港天后宮隨而消失。今北港朝天宮    則不承認此一事實,堅稱該宮即古笨港之天后宮,三百多年來一    直屹立不曾搖動。新港的李安邦醫師等有識之士起而挑戰北港朝    天宮的講法,旅日歷史學家李獻章博士並發表《笨港聚落的成立    及媽祖祠祀的發展與信仰實態》一文,對北港朝天宮加以批判。    此事後來引起極具戲劇性之發展︰大甲媽祖不再往北港進香,而    轉往新港奉天宮替媽祖祝壽,當然大甲媽祖變心的原因並不僅此    一端而己。  自然造陸運動所引起的諸多歷史問題,附筆在此提及,盼有志於台灣 史研究的同鄉垂意。  外傘頂汕的形成大約在日治前不久, 1901 年台灣總督府的測量專家 T. Obanawa 繪製的台灣全圖,在東石西方外海己出現三個小圓圈,位置 明顯在北港溪出海口之南,這是今日外傘頂汕之原型,在地理上應屬嘉 義縣 ( 雲林、嘉義兩縣以北港溪為界 ) 。 1994 年 11 月 24 日自由時報載 雲林縣議員洪崑龍質疑外傘頂汕之歸屬,當時縣長廖泉裕氏回答說,外 傘頂汕為一流動沙洲,依緯度,現己漂至嘉義縣,但管轄權仍屬雲林。 外傘頂汕因何屬雲林縣管轄不得而知,廖縣長似指外傘頂汕原來在雲林 縣,但因沙洲流動而漂至嘉義縣,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如上述,外傘頂 汕在形成之初就在嘉義轄境,所謂沙洲流動是想當然耳,今天外傘頂州 的位置並無變動,其所以向東南伸展,乃是沙洲擴大的結果,而非流動 。島內有人 ( 如廖泉裕氏、張石角氏等 ) 引申這種沙洲流動說,斷言外 傘頂汕終將消失於地平線,非常聳動,唯各有不同動機,是否如此,有 待長期觀察。就歷史記錄考查,台灣西南海岸的沙洲從末有漂失的事實 ,無一不於後來與本島相連接而成為本島領土的一部份,我們比對昔荷 蘭人測畫的台江海圖與今日台南市地圖就可一目瞭然;當時存在的七個 鯤[魚身],其上的北線尾沙洲,再北東西橫向突出於海峽的加佬彎沙洲 形成一西北向的弧線,而今日台南市的海岸線正是如此形狀。曾文溪以 北,我們可看到許多地名如馬沙溝、青鯤[魚身]、北門嶼、南鯤[魚身] 等等,過去都是沙洲之名,而今已與本島連接成為地名。原因是沙洲形 成於河流之輸砂為西南季風所阻擋而不致漂散於大海,形成之後,西南 風的阻力不變,沙洲並無消失的道理。如果沙洲那麼容易漂失,今天嘉 南的大平原就無可能造成,事實至為明而易見。張石角氏以六輕開發, 濁水溪之砂源減少,而推斷外傘頂汕之終將消失,唯濁水溪之出海口與 外傘頂汕之間有一段距離,外傘頂汕之砂源,來自濁水溪者恐為數不多 。  今之所謂濱海或離島工業區之開發,本質上無非填海造陸。過去台江 潟湖及倒風內海的浮覆,靠的全是大自然的營力,為時二、三百年之久 。今天人類填海造陸技術,六輕在台西、麥寮海岸,不到四年時間竟填 出數千公頃的新生地,其速度至為驚人。台灣政府自郝柏村先生主政之 日,就對開發外傘頂沙洲念茲在茲,開發外傘頂洲的真正意思,就是填 東石潟湖為陸地,而於其地開設工業區、垃圾掩埋場、焚化爐並開發新 市鎮、公園及遊艇碼頭,甚至建造國際機場等等,極盡想像之能事。一 言以蔽之,就是要炒作土地。台灣地狹人稠,有土斯有財,道理很簡單 。東石潟湖若加以填平,新生的海埔地有多大呢?面積的大小視測量者 對其地範圍的界定而異,此舉一例為日本熊谷組技術研究所田部敬三氏 於 1991 年 12 月 6 日的考察報告 ( 資料由故省議員陳根塗提供 ) ,稱若 自外傘頂洲、統仙洲淺灘外圍為界,至濁水溪出海口之海域築造海堤, 大量由堤外抽沙填覆,可造成今雲林縣面積的三分之一,亦即約三百平 方公里 ( 三萬公頃 ) 的新生土地出來!在寸土寸金的台灣,三萬公頃的 土地值多少錢呢?台灣上下交征利,東石潟湖真是汲汲可危。  因為六輕的經驗,我們知道台灣環保運動不應該再停留在環境維護的 層次,關心的對象除大氣、水土、動物、植物外亦應返回到人類本身; 就是說被開發區域所在地部落民的生活方式,應該受到優先考慮。往往 一個地區開發後,外方財團搶進,部落民擁有的土地大量流失,人與土 地的關連一旦被截斷,原有生活方式一去不復返,遊走於社會邊緣,淪 為「浮游生物」。今日台灣之所以動亂,乃因過度開發造成過多的「浮 游生物」,此種情形對社會、國家造成的危害超過環境破壞不知多少倍 ,環保運動者不應再見樹不見林。  外傘頂汕的存在,阻止海峽的風浪直接襲擊東石潟湖及沿岸區域,潟 湖週邊的部落民得以在內捉蝦捕魚、安置定置魚網、養青蚵、飼花跳, 他們世世代代過著這種海闊天空的日子,人與海相依為命而融合為一, 這是一種有尊嚴的生活。  台灣過著有尊嚴生活的人愈來愈少了。 ( 1999/05/05 E.S.T. ) -- ────────────────────────────── 【海洋台灣】網站  http://www.oceantaiwan.com  //林文華//  [email protected]           ICQ#: 25831819 ────────────────────────────── 訂閱海洋台灣電子報 ──  一、從中山大學網路組 listserv 訂閱:    Mail to: [email protected]    Subject: subscribe ( 停訂 unsubscribe )    內文: ( 空白即可 )  二、進入智邦生活館 http://www.URL.com.tw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從「生活館電子報」選項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