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者: 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剪報] 黃美秀逐熊而居 3年捉放15頭 時間: Sun Feb 16 12:15:40 2003 聯合報 2003/02/16 黃美秀逐熊而居 3年時間捉放15頭熊 本報記者施靜茹  絕大多數的人,只能在動物園觀賞到黑熊,  不過牠們被關在圍欄裡,無精打采、過度肥胖、神情呆滯,  很難讓人想像這種台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食肉目動物,悠遊山野叢林的雄姿。  最近台灣有一位年輕女子黃美秀,將她在玉山發現台灣黑熊的點點滴滴,  在「黑熊手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這本新書裡呈現出來,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卅三歲、未婚的黃美秀,被布農族原住民叫做「Ali-duma 」(黑熊媽媽),原 住民會這樣喊她,是因為她追蹤黑熊的精神,像一位母親般的仔細而無悔,這樣一 位纖瘦的e世代年輕女研究員,究竟是怎樣踏進黑熊的世界呢?  廿多歲時的黃美秀,其實與多數年輕女孩的生涯規畫沒兩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 業後,先在台東的國中教生物,當了一年生物老師,覺得還不夠,繼續到台灣大學 動物研究所攻讀碩士。  在台大,黃美秀跟隨台大教授李玲玲做研究,「那時接觸的人,都有國外研究經 歷,自己也很想有更多經驗」──這個聲音,在黃美秀內心越來越強烈,雖然她只 是來自嘉義水上鄉的女孩,老家從沒有人出國讀書過,但她決定努力爭取,後來經 由教授的引薦,幸運地被明尼蘇達大學教授賈塞利斯收做學生,於一九九六年負笈 美國,展開她的黑熊研究生涯。 動用直升機 空中尋熊跡  四年多前,黃美秀返國進行她的博士論文,她將在國外學來捕捉與研究熊類的技 巧,在玉山國家公園的經費補助下,開始台灣黑熊的研究工作。她也創下了幾項紀 錄,包括:她是台灣首位成功野外活捉台灣黑熊的生態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昂貴的 人造衛星項圈追蹤器,及首次動用直升機,從空中找尋台灣黑熊的蹤跡。  黃美秀的指導教授賈塞利斯,在為黃美秀新書寫序指出,國際保育聯盟已將亞洲 黑熊列為「易受害」動物,屬於即將瀕臨絕種的保育等級;而胸前V字或新月形白 毛的台灣黑熊特別受矚目,原因是牠在台灣島上存有的數量非常少,且無法由台灣 以外地區的熊協助繁殖,來增加族群的數量。  其實,台灣有一批研究人員,過去一直持續進行黑熊保育工作。玉山國家公園的 徽章圖案,就是一隻黑熊。  而黃美秀從一九九八年七月到二○○○年十二月期間,有一半時間待在人跡罕至 的山區,主要在玉山國家公園東側,由登山口經瓦拉米至大分,追蹤形跡不定的黑 熊,「逐熊而居,是我和研究夥伴最真實寫照。」電視或雜誌所呈現的野生動物研 究,常極盡迷人魅力,但黃美秀實際工作時,不但極需體力,而且心理壓力很大, 常常很久都看不到成果。 為熊繫上發報器 了解生態習性  平常,黃美秀與一群夥伴,因為必須等待熊,就用雨布搭成簡易的落腳處;比較 像樣的是在大分地區搭蓋一座「基地」,算是研究的中點站;「在深山做研究,充 滿許多不確定性,基本的求生技能和自得其樂的心,是必備要素,其他只能自求多 福。」  每次研究期程,她與夥伴就得背著二三十公斤重的裝備,徒步三四天露宿野外, 才會抵達樣區地點,當地沒有電、沒有水、通訊不良,毒蛇毒蜂危機四伏;還曾有 一次,黃美秀在塔達溪的一處崩崖,被落石擊中腰部,險些喪命。  花了近三年時間,結果比預計的還豐碩。黃美秀在中央山脈,共捕到十五隻黑熊, 其中兩隻母熊、十三隻公熊,她為適當的黑熊,繫上無線電發報器,追蹤牠們的活 動模式和範圍,使保育界對台灣黑熊的生態習性、族群數量和人熊關係,有了進一 步的瞭解。  台灣黑熊目前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晝夜都會活動,尤其是清晨和黃昏,既然遇 到黑熊須費一番力氣,黃美秀為了探知牠在野外吃什麼食物,黑熊糞便就成了研究 者眼中的寶貴「黃金」。  黃美秀與她的夥伴,會在黑熊用芒草或樹枝壓折並編折成碗形的熊窩附近,撿拾 牠們的大便,用肉眼或解剖顯微鏡,檢視其中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碎片,再與當地 動植物標本做比對,以確定牠們吃了那些食物。 貪吃的「餓鬼」 吃撐了吐、吐完又吃  有時候,他們也會在遭黑熊破壞的營地附近,尋找黑熊嘔吐的痕跡,裡面多半是 未消化完全的米粒、麵條。布農族獵人就形容黑熊是貪吃的「餓鬼」,會吃撐了就 吐,吐完又吃。  玉山上的布農族人,基本上是很少打熊的族群,「他們認為熊很可愛,也知道黑 熊的數量稀少,」黃美秀說,傳統布農族老人家,還認為人與熊有共同祖先呢!但 他們只要看到了,還是會打,一旦獵了熊,就不能回家、也不能回田裡工作,因為 會被咀咒,所以他們都得請家人送食物到山上,待狩獵祭典「打耳祭」到來,才能 回家。  只是,布農族的新生代,受漢化影響,不再視獵黑熊為禁忌,再加上有金錢誘惑, 使得熊雖貴為猛獸,在自然界少有天敵可以威脅牠,但在人類世界的經濟利益驅使 下,黑熊死後價更高。早年熊膽、熊掌、熊皮能賣錢,後來熊肉也賣,一斤熊肉上 千元,每隻熊都在一百斤以上,只要抓到一隻,就可賣上十幾萬元。  在她的捉放的十五隻黑熊,就有八隻斷掌或斷趾,都是誤觸獵人所設陷阱的後果, 黃美秀說:「黑熊會帶著陷阱跑,甚至會自戕,咬掉自己的手腳好脫逃。」  既然成功捉放十五隻黑熊,黃美秀經常被問到,台灣還存有多少黑熊?這個問題 常讓黃美秀的表情嚴肅起來,她說,研究者不願發表數字,是擔心人們對數字會有 錯誤詮釋,以為黑熊還很多,也給獵熊者殺戮的藉口。  黃美秀前一陣子從美國飛回台灣,發表她的「黑熊手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短暫停留後,她又飛回明尼蘇達大學,要交出她的博士論文報告,「不要把我英雄 化,我只是這個研究的代言人」,黃美秀說,有原住民身分的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巡 查員林淵源、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的吳煜慧,都是與她攜手一同為台灣黑熊請 命的夥伴,讓她在研究黑熊的路上不會寂寞。 《台灣黑熊》胸前V字領 游泳狗爬式  熊類,是現代陸域上食肉獸中體形最大的動物,除了非洲、澳洲和南極大陸沒有 熊跡,從極地北冰洋到熱帶雨林都找得到熊跡。台灣黑熊隸屬於亞洲黑熊的一支。  體形:粗壯、頭圓、頸短、眼小、臀圓、尾巴短,前後肢都有五趾,鼻吻部與狗     相似,又稱「狗熊」;黑色毛髮閃著光澤,下頦前端是白色,最大的特徵     就是胸前的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形斑毛,體長在一百廿公分至一百八十公     分,可重達兩百公斤。孔武有力,能用「狗爬式」游泳涉水,跑步速度每     小時達卅至四十五公里。  嗅覺與聽覺:在野地裡,往往只聞其聲或只見其痕,而不見其影,若遇危險,可        迅速逃逸;在探查四周動靜,或受到驚嚇、攻擊,能像人一樣站立。  雜食性動物:一般以植物為主食,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和菇類都吃,        蚯蚓、昆蟲、魚類和哺乳類;也愛甜食,蜂蜜是其中之一。  分布:分布在台灣低海拔至高海拔的森林地帶,因棲息地被破壞及非法獵捕,數     量急遽減少,現今僅分布在少數保護區,和偏遠山區,包括玉山國家公園。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sw59-206-199.adsl.seed.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