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在 [email protected] (橄欖樹下的情人) 的文章中提到: : 雲霧瀰漫的中級山 : : 一般我們所謂的中級山,是指一千多到三千公尺以 : 下的山區,這個高度剛好是層雲的高度,不但常下雨, : 而且終年雲霧繚繞,加上人跡罕至、荊棘叢生,除了有 : 不怕風雪的優點外,其困難度實是遠超今日之百岳。在 : 日本的登山分級裡「叢鑽」是列在最困難的一級。 : : 通常中級山沒有固定的登山口,在出發前的地圖作 : 業上,我們會選定一條稜線作為攀登路線。首先我們必 : 須確定下車位置是地圖上的那一點,否則開頭一錯,以 : 後的推斷都是錯的。走在林道上我們必須注意繞過幾條 : 大支稜、幾條大溪澗,在兩條大支稜間除了有一條大溪 : 澗外,一定還有許多地圖上省略掉的小支稜與小雨溝, : 你必須小心分辨,然後把它省略掉。在較大的溪溝旁, : 你甚至可用集水區的面積來比較各溪溝水量的大小,幫 : 助定位。 : : 經過幾條支稜後到達圖上計畫的稜線了,不要急著 : 爬上去,林道旁的稜線在開路後與道路交接的地方必然 : 是垂直面,退幾步到雨溝附近再爬上去,慢慢切上稜線。 : : 稜線至少兩面透空,走在稜線上別忘看看左右是否 : 透空,經驗不足者很容易繞山腰而不自覺。若你是走在 : 最後,別忘時常拿著指北針看著隊伍的嚮導,看看實地 : 與圖上的稜線是否一致。若你是嚮導,就要用反方位角 : 的方法向後定位,不要傻傻的拿著指北針對著你下一步 : 要走的路,因為中級山鑽行不易,稜向分明是東北向, : 而你可能會忽東忽西行走,這樣在定位上就會有很大的 : 誤差。當然假如你是在視野廣闊的地方,你只要直接看 : 稜線的走向就好了。 : : 有時在溪谷上游的地方,稜線跟溪谷會特別接近, : 若你行走時水聲愈來愈大,甚至見到流水,這表示你已 : 經接近地圖上稜線與溪谷很接近的地方了。 : : 走到小支稜接上大支稜的地方,通常左邊或右邊會 : 有一條大支稜來會,而且過了交接點後的稜向,通常會 : 改變。只要在實地發現這些特徵,通常表示你已經到達 : 地圖上的大小支稜交接點了。 : : 當稜線走向一直都合乎地圖時,你可能需要去注意 : 其它的特徵,比如說瘦稜還是寬稜,陡急的坡面忽然變 : 緩,這些都可以在等高線圖上看出。通常在寬稜上行走 : 時,很容易迷失,這時指北針是你最佳的輔助工具,幸 : 運的是行程到達第一個山頭之前,你只要一直往上爬就 : 不會走錯。 : : 有時在行走的過程中,會先上一個小山頭,又下 5 : 公尺到一個小鞍部,然後再緩緩上升,碰到這種小山頭 : 與鞍部不用緊張,因在地圖上是不會表現出來的,地圖 : 上必然是緩緩上升的稜線,大不了是一個肩狀稜。 : : 當你持續上升到一個四面透空的山頭時,你可能已 : 經上升到此行的第一個山頭,當然之前的定位都符合, : 天氣穩定下與高度計的高度相差不會太大。從山頭下降 : 時只要認定方向,循稜走下就可,從此之後可能會連續 : 出現小山頭,別忘了在上升或下降時注意升降的高度, : 你必然不會定錯位置。有時太乾淨的稜線或獵路會加快 : 你的速度,當你感覺方向有異時,你必須警覺到可能已 : 經錯過稜岔點,而走到不在預算內的支稜上,回想走過 : 的地形,看看地形圖,回到你認定的稜岔點,假如稜岔 : 點是一片陡下的地形,使你看不見稜線在那裡,你只要 : 抓對方向切下去,到了一定高度後再放下重裝,循等高 : 線繞一圈,一定可以接上稜線。 : : 當獵路不明顯或林相不乾淨的時後,甚至小起伏太 : 多時,很容易影響到前進的速度,有時你還在後面的山 : 頭,但你的定位可能已經到達前面的山頭,當你發現將 : 走的稜線走向或起伏不太對勁時,不妨重新考慮你的定 : 位是否超前。 : : 要是你的下一個目標是平坦寬廣的山頭,當你走到 : 一片寬廣的地方時,除非你已經繼續前進到要下切的地 : 方,否則不要認定你已經在山頂上了,在一個平坦寬廣 : 的肩狀稜上,要是霧太濃,常會令人誤以為置身山頂之 : 上,回想上升的高度,對照你腦中的記錄,你會發現離 : 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要是樹太密,揹大背包鑽行不易時 : ,不妨放下大背包走一段看看,別忘留個人看背包,否 : 則有可能回來時找不到背包。有時在地圖上只是一般的 : 稜線,但你置身其間卻是寬稜時,別急著懷疑自己的定 : 位能力,等高線畫的位置跟你站的位置不同時,感覺就 : 會有差異。 : : 走中級山爬樹蠻有用的,有時即使有霧的話,你也 : 能感覺出後面有霧擋著的稜線,顏色比較深些,沒有其 : 它空虛的慘白。 : : 當主稜轉折的地方不是明顯山頭,而且是90度轉折 : 陡下的地形時,你很有可能往支稜走﹙它有可能是整條 : 山脈的主稜,但不是你走的主稜﹚,特別是在獵路一直 : 延伸過去的時候。萬一接稜處附近有三、四條稜線的走 : 向,大小跟正稜相當時,而稜線上又密得難以鑽行,不 : 妨考慮從雨溝走下,待下到鞍部的高度時,再沿等高線 : 繞一圈,一定會有所展獲。假如主稜是隆起的準平原面 : ,那地形可就複雜了,地圖上平坦寬稜,實地上小山頭 : 林立,小窪地、淺溪谷密佈,平緩的溪谷不知流向何方 : 。在這種地方萬一遇到獵路沿溪谷緩下,別急著放棄它 : ,有可能只是暫時避開雜林,還會接回主稜。萬一稜線 : 呈現「ㄈ」字形時,而這段難纏的稜又是「ㄈ」的突出 : 面,不妨考慮先切下溪谷後,再對準方向切上去,放棄 : 這段難纏的主稜。 : : 走完這段難纏的稜線,往後你只要注意經過幾個山 : 頭就不會錯了。當然需偶而注意一下你的指北針。登完 : 行程中的最後一顆山頭,希望這座山有傳統的登山途徑 : ,否則一路下坡,岔稜會愈來愈多,稍不留意可能就需 : 要把背包當泳圈,順流而下了。一條不到 3米的廢林道 : ,在久未使用的情況下,很有可能上面會長滿茅草,也 : 可能會坍掉,甚至被山洪借道而暫時成了溪床也不一定 : ,碰到時不要一口咬定它不是林道。 : : 高度計是利用氣壓的原理製成,只要氣壓升降,高 : 度也隨著變化,所以爬中級山時,不要太相信高度計, : 在天氣變化時,高度相差 100公尺是很正常的事。 : : 中級山雖然不怕風,但碰到一陣風一陣雨時,最好 : 小心一點,可能是颱風來了,能下山就早點下山,稜線 : 上雖不怕淹水,下山途中碰到山洪暴發,將使你過不了 : 溪,回不了家。 : 站在視野廣闊處,假如看見對面山腹綠林中,有一 : 片偏黃時,千萬不要想去惹它,那八成是茅草林,茅草 : 林跟箭竹林一樣,下坡時還好,上坡時會累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