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文長慎入 158 建築、都市計劃與工設 歷史建築保存維護與活化再利用 作文 85 *0.2 =17 建築史 71 *0.4 =28.4 歷史建築保存維護 85 *0.4 = 34 筆試總分 79.4 *0.7= 55.58 面試 86 *0.3= 25.8 總成績 81.38 我是已經申請到博士班來考的,(正確來說,是報名結束後才接到錄取通知); 但由於這個領域國外博班大多沒有Funding,所以我抱著一定要拿到的決心來考。 九月開始我就專心準備考試,十月考前一週則把歷屆考古題全部寫過一遍。 謝謝曾經在板上分享經驗的前輩們,在我準備筆試和面試時有許多幫助。 一、作文 教材: 某一本準備國考的作文教材,書名作者都忘了。 我是因為要準備作文所以去書店找書,個人認為只要自己看得順眼, 覺得會有幫助就可以,哪一本其實不太重要。 裡面提供很多佳句和範文,我覺得還算不錯。 準備方式: 原本說要取消,後來卻突然要考的作文,老實說我沒有花太多心力在準備。 一則是我主科已經快要讀不完了,無法再塞進讀寫作文的進度。 二則作文本憑靠平常的語感訓練,臨時抱佛腳也不會有太大功效, 就以寫指考作文的心情去面對吧。 三則是論說文、記敘文和抒情文的準備方式差異太大,雖說過去偏向以論說文為主, 但誰知道出題者會不會又來個大轉彎。 所以,我後來沒有寫考古題,(已經念書念到沒力氣動筆也沒時間了), 只有把教材裡的銘言佳句和範文讀一讀。 臨場: 今年考題是二選一,是屬於有點論說味道卻又可以不用太文謅謅的題目。 我選的是關於創意的題目。 這時候我就要感謝之前準備語言考試時在作文上花過很大功夫了。 我基本上是以寫雅思作文的方式來寫,只是用中文寫出來。 採用最普通的開門見山破題、並以起承轉合串起文章段落。 第一段引言,先簡述創意和基礎訓練的辯論; 第二段寫出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從上述辯論擇一加以闡述, 認為基礎訓練是提供創意的泉源和靈感; 第三段則以我過去的學習經驗為例說明;第四段結論。 最後我其實沒有引用任何佳句(因為也沒背熟),也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 字數自認為也沒有很多。能夠拿到8X分實屬幸運, 我想應該是結構還算完整,加上論述清楚沒有前後矛盾吧! 二、建築史 教材: 西建-傅朝卿,《西洋建築發展史話》 (建議可以參考其他書籍平衡) 近建-Frampton,蔡毓芬譯,《現代建築史》 (後現代以降也須參考其他書籍) 中建-大學老師上課講義 台建-《台灣之美系列(III)-建築》,空大出版 準備方式: 這科是我考前最擔心的,因為畢業當兵後建築史已經很久沒碰了。 加上這科是103年起新的科目,能夠參考的資源很少。 照去年的考題分析,西建三題、中建一題、台建(日治西洋)一題, 所以我預估今年仍以西建為主(事後證明我錯了,見下文) 於是花了最多時間重構我幾乎遺忘的西洋建築史。 西洋建築史最喜歡考 (1)從某時代跨越至下一時代的原因:如羅馬如何繼承希臘的柱式又加以運用;及 (2)不同卻相似的概念比較,如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皆師法希臘羅馬,有何異同。 這種問題如果跳著挑重點讀反而無法融會貫通,所以我是依照年代順序按部就班讀下去。 我個人則在哥德和文藝復興花了最多時間,因為這兩者都很常考。 近建因為去年沒考,反之多年以前(正確年代忘了)曾有一門考科叫作現代建築史, 因此我估計近建可能被獨立在建築史之外。 我只有考前稍微把Le Corbusier的現代建築五點稍微複習一下。 中建我則著重在園林、中國城市規劃、以及中國營造學社三方面。 因為我認為這三者是和西建及台建較少重疊的部分,大約花了兩到三天複習。 台建我也花了比較多心力,畢竟現在研究的重點朝向本土化發展, 而原住民建築、漢人民居聚落、日據時代建築、以及戰後現代建築 又各自是不同的主題,多而繁雜。所以台建我也是幾乎全部都好好研讀了一遍。 原住民建築我偏重平埔族(采風圖)、魯凱排灣石板屋、和達悟族。 漢人我有特別熟記民居的擇址、配置、親屬和社會關係、以及相關漢人建築的專有名詞。 日治分為辰野金吾風格、日式宿舍、和現代裝飾藝術建築等。 台灣現代建築我就沒有特別去讀了。 由於是新的考科,考古題我是找成大研究所過去十年的考古題。 許多題目都會重複出,也就大概知道哪些是重點了。 臨場: 如前所述,結果今年考題和去年方向完全不同,讓我拿到考卷有心驚了一下。 第一題考巴黎聖母院(哥德),可以說是去年考古題的照抄加簡化, 所以這題我一定要拿到分數,拼死拼活也要寫滿整頁還加上插圖。 第二題考書本題(去年也有但不同書目), 請寫出Venturi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的主要內容。 說來慚愧,我雖然念建築很久了,但這本書我還真沒讀完過, 只好先留白,等後面寫完再回來亂掰。(我想應該這題拿分最少吧!) 第三題考(順序忘記了)中正紀念堂的設計是參考什麼案例,有什麼意義? 這題明顯要問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意義,可以參考傅朝卿老師的相關書籍; 雖然我沒有準備到這題,但還好大學時有讀過這本書,只好憑印象去寫。 第四題考台灣傳統和人民居的空間,這題我有念到!所以也是拼命寫希望多拿點分數。 最後一題考王大閎的建築,我那時不知道哪根筋不對, 竟然選了一個我不是最熟悉的作品,寫沒幾句話後就辭窮了, 但也沒時間塗掉重寫,只好硬著頭皮交卷。 總結,千萬不要抱著去年考什麼,今年就會考什麼的心態; 也千萬不要心存僥倖,想說沒讀完的部分就不會考。 我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今年近建相關題目竟然就考了三題, 而台灣建築史的比例也大幅提高,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直到後來面試的時候才知道原因... 三、歷史建築保存維護 教材: 傅朝卿,《國際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 王淳熙,《文化資產實務執行參考手冊》(1)總則、古蹟與歷史建築,                   (2) 聚落與文化景觀 文資法及相關法令 文化部網站(新聞、最新文資法修法、最新古蹟公告等) ICOMOS網站(2002年以後之宣言及決議文、國際發展趨勢等) 準備方式: 我原本是打算把王淳熙老師的書慢慢K完的,但後來發現法規實在太硬太難消化了.... 後來決定改成用考古題練兵,所以我先把歷屆考古題依照內容分類, 每天作幾題,考前剛好作完一輪。 我是以open book的方式來練習,每一題都盡可能查書寫到最完整, 等到考古題作完,我也整理完一份重點筆記了,考前複習就很方便。 主要重點包括:古蹟指定和歷史建築登錄的異同、審查、罰則、修復、維護、管理...等 (說穿就是文資法一定要滾瓜爛熟)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景觀四大類別都各準備一個案例, 詳細知其背景、修復和再利用先況、以及檢討和建議,以備不時之需。 文化景觀是這幾年政府推行的重點,因此我除了已經名列潛力點的案例外, 還另準備一個尚未列名、但我認為有潛力的地方,並敘述其具備成為世界遺產的條件。 相關的憲章和宣言主要內容也一定要熟記,諸如雅典憲章、威尼斯憲章、奈良真實性文件 不必把每一條都背起來,但重點(真實性的原則)一定能寫出個所以。 我對於城鎮保護相關的憲章有特別留意,因為這也是我將來研究的方向。 此外,還要分配一些時間關注最新的文資動態,如政府公告、獎項等。 臨場: 我對考題已經沒什麼印象了,大致上就是中規中矩的題目,不會覺得特別刁鑽。 指定和登錄又考了一次,可見真的是重點中的重點。 另外也考了一題舉例歷史建築和期保存維護再利用之注意事項。(所以一定要準備案例) 而我比較有印象的一題是問,保存區內非歷史建築的建築要如何保存? 這題是很開放式、觀念性、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 而我之前讀到關於城鎮保護的內容剛好就可派上用場。 比較讓我驚訝的是今年沒有考威尼斯憲章(50周年)和奈良真實性文件(20周年), 我原本以為是必考的題目。 總結,考古題有寫有分,書背越多越多分。 四、面試: 備審資料: 今年多了繳交兩頁的面試資料表格, 內容包括履歷和出國重點事項(我就把研究計畫貼上去)。 個人認為這兩頁已經包含了所有需要的資料,如學歷、工作、發表...等等, 所以額外的備審資料我覺得就有點重複(例如再繳一份履歷?), 後來我決定就只給口委這兩頁就好(但不建議大家都像我這樣做...)。 因為我希望面試時口委能注意聽我說的話,和我多有對談; 而不是我講話時他們埋頭看資料,根本沒聽清楚我說什麼,又一直從資料裡挑毛病來問。 何況給了厚厚一大本,他們應該也沒時間看完。 準備: 不過我倒是準備了8-10個口委可能會問的題目, 全部把答案寫下來並且對著鏡子講了超過十遍以上,包括 1. 中英文自我介紹(各3分鐘) 2. 碩士論文內容 3. 博士研究計畫 4. 碩博士內容的關連性和銜接 5. 為什麼想去德國,而非美國、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 6. 我念的學校有哪些特色和強項 7. 畢業後生涯規劃 大致上參考之前參加過面試的人的經驗,可以整理出不少題目; 多說幾遍除了讓自己熟悉,也訓練臨場的反應和口條。 最重要的就是答案一定要是真的,自己講起來要很有自信, 沒有發生的事就不要瞎掰,如果說出來自己都會心虛,那口委一定也聽得出來。 臨場: 進去後一開始就自我介紹(中文),中間好像有稍微閒聊一下, 後來一位口委問我:台灣現在漢人和日治時代的古蹟保存已經作得很好很多了, 但是現代建築的保存在技術、材料、經驗上都很缺乏,你有沒有興趣朝這個方向研究? 聽到這個題目我整個傻住,因為我研究計劃白紙黑字寫在那裡, 明明就不是這個方向啊! 我心想,如果我說有興趣,他會不會覺得我見風轉舵, 自己也沒想好要作什麼研究,人云亦云; 但如果我說沒興趣,會不會就因此失去機會? 他都明說了想要送學"現代建築保存修復"的人出去。 後來我還是說我要堅持我的研究方向, 但若有機會,我也可以參與相關課程或project。 他似乎不太滿意,繼續追問:據我所知,歐洲古蹟保存最好的是英國的York、 比利時KU Leuven,和義大利Bologna,你說的德國那個學校在這個領域很好嗎? 我只好回答德國每個學校都發展得很平均很強(當然不一定是真的), 而我的學校在這個領域又特別擅長staedtebauliche Denkmalpflege, 也就是我想研究的領域。 他有點不屑的說,去德國又不用學費,應該開銷很少,為什麼要申請公費? (OS:這什麼鬼問題啊!)我只好回答生活費還是比台灣高啊! 他看我死鴨子嘴硬,後來就沒有繼續問了,換別的口委發問。 其中一位問我有沒有選定了我的field,我稍稍回答有並且簡述了原因; 另一位問我研究對象選擇台灣,這樣是可以的嗎? 我說古蹟保存本來就強調因地制宜, 所以我希望學習國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應用在台灣的情況, 也藉此增加台灣的能見度。 他還問了我研究的目的是什麼,將來有什麼貢獻? 畢業後的計劃是什麼?要不要回台灣? 還有一位問我要用德文還是英文寫論文,我說用英文,他看起來很不滿意; 但我解釋如果要投期刊論文或參加會議的話,英文還是不可或缺的, 畢竟英文才是最主要的學術語言,但是我可以透過德文搜尋到更多的文獻和資源。 其他教授笑說早知道就叫我用英文自介了,是看我要去德國才放我一馬的。 可惜時間也差不多了,沒機會再用英文介紹, 好像還有問個一兩個小題目就結束15分鐘的面試。 心得: 面試完我才知道,難怪今年建築史考這麼多台建的現代建築部分! 原來他們早就想好要送人出去念現代建築的保存。 我想明年或是之後想要考公費的人,或許可以朝這個方向準備, 因為今年我是沒有達成他們的期望,明年或許要繼續這個方向吧? 另外,我覺得也可以從筆試的考題推測,今年的政策方向為何, 如果特別偏重某一方面,應該就是希望有人研究那一方面。 建築類組的這個學門算是比較少人考的, 我也因此很幸運的在不符合口委期望之下被錄取了。 鼓勵每一位想要出國留學的同學, 只要肯拼願意嘗試,機會就是你們的! 寫得有點雜亂,希望對將來要考的人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9.12.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21283371.A.136.html
ernie80168: 推!! 01/15 10:47
Tyrannus: 推!! 01/15 11:04
AnanP: 恭喜! 01/15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