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來很久之前就想發一篇文來分享心得 但是因為最近上班很忙 所以都沒空 我從大概一年半前開始研究申請JD的訊息 這中間除了準備LSAT那段時間之外 幾乎每天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在TLS, XOXO, JDUNDERGROUND, Abovethelaw.... 之類的論壇上面瀏覽 錄取:Ohio State University(9k/yr, 2.0GPA requirement), UC Davis Temple, Baylor(23k/yr, 2.5), Rutgers(8k/yr) U-Miami(25k/yr, 3.0,+guarnteed 1L PI internshi+5k Stipend)............... 備取: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iveristy of Iowa, College of Williams and Mary University of Florida, Washington and Lee................ 拒絕: Cornell, UT, UVA, USC, BU, BC, Fordham, Emory........ 我總共申請31間,有大概10幾間有Fee Waiver, 我有申請幾間lower T2/Tier 3 因為之前研究過某些學校在特定條件下會付錢請你去參觀(我因為這樣賺到了去加州 跟Miami的免費機票) 我錄取最好的學校都是30幾名的,今年大家因為都申請很多學校 所以像我這樣拿一堆備取是很正常的.今年大部分學校都收到很多超乎水準的 申請者, 所以很難估算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會去唸或是單存買保險. 這樣就苦到像我這種在該校邊緣分數的申請者 Stats 1. LSAT: 1st 161, 2nd(Cancelled) 2. Undergrad: 3.55(3.75) Education 1. BBA in Finance Baruch College, 2007-2010 2. Stony Brook University 2005-2007 3, National Taiwanese Univeristy 2004-2005 Soft factors: 1. Congressional Intern (Congresswoman Nydia Velazques, Washington, DC) 2. Campaign Street Petitioner (NYS Attorney General Candidate) 3. Global Legal/Compliance Intern (Top 5 hedge fund in the world) 4. Trilingual (Mandarin/English/Spanish) 還有一堆leadership/volunteer 的東西 LSAT 這沒什麼好說的,越高越好,反正現在可以一直考. 兩年考三次 板上一堆大大都考的比我高,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在這獻醜 如果有時間的話就一直考,考越高越好. 考越高錢越多 唸的學校越好.我自己沒有補習,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希望自己再請一次家教 因為大部分學校都不平均LSAT的關係,這幾年每個學校的入學分數都提高不少 我個人認為這樣其實對ESL 學生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老美以前沒啥準備就進去考,考幾分算幾分. ESL 的學生不管過去現在,在面對這類考試的時候 都會有所準備,但是可能因為英語非本身母語的關係 所以會有一個極限. 可能考了很多次,都沒辦法突破那個障礙 相比之下因為沒準備而考差的老美,第二次考很好的機率就很大 不過這也沒辦法,要在別人國家唸法律,就只好遵照這遊戲規則 GPA 對在美國唸大學的人來說,GPA非常重要,我因為在台灣只唸了一年 所以跟美國人基本上是同一個基準點. 大部分的TOP School 對GPA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個178 3.5 的人可能HY就沒忘了 所以不是只有LSAT重要,GPA也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對於 Splitter 來說, Low Lsat/High GPA 如果走Early Decision的路線 的話很有機會賽進Top 10. T-14 裡面比較Splitter friendly的學校: UVA/NYU 根據我一年半來的觀察 一個GPA4.0/ LSAT 160-163 的人,如果在九月或10月的時候 ED UVA 有很大的機率會上. 原因為何呢? 因為這些法學院都在鑽USNEWS的漏洞 因為USNEWS看的是 25%/75% LSAT/GPA, 所以假設今年UVA 的目標是 LSAT: 169-171, GPA: 3.75-3.85 這代表什麼呢? 如果說他169以上的人都收的差不多了,也預估大概 可以達成今年LSAT 的目標,可是GPA 的目標卻還沒達成 這時候有兩個候選人 A:166 3.55 B:161 3.99 在ED的情況下(因為學校可以幫助學校估算是否可以達成預期的目標) 候選人B會上的機會比A大上非常多 ESSAY 這個板上大家都說不怎麼重要,不過根據我的觀察跟親身體驗 我可以告訴你,除非你有Perfect stats,不然一篇好的 Personal Statement 是會影響你的. 尤其是很多Mid-West 的學校 審查的時候是採用Holistic Approach, 如果說一篇根據該學校量身訂做 PS 絕對是會大大加分的. 一篇好的Essay沒辦法讓你從T30跳進NYU 但是有機會讓你用T30的stats 進入T20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Ranking Ranking T-14大家都很熟,不熟的話番一下USNEWS就有了 基本上以前大家都說T-14 or burst,不過這兩年的趨勢有點不太一樣 因為現在job market 有夠濫 T-14也不能保證讓你進NLJ 250 有可能唸了T-14找不到工作還欠了一屁股債 目前在TLS或是其他論壇上面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T10> T18 Half Scholly> T40 Full Ride> T14>Sticker> anything else 我個人是認為,如果是美國公民或綠卡的話 這樣的說法有點誇張 怎麼說呢 因為現在跟聯邦政府借錢可以有IBR(Income Based Repayment) IBR限制你最喔一個月要還的錢為你收入的15%,Obama上禮拜簽了個法案 2014之後開始發出去的loan 都變成10% 然後如果在公家機關做10年之後,債務一筆勾消, 在私人公司的話 25年之後沒還清的也一筆勾消 有IBR的話,我真的覺得債務不是啥大問題 對於國際學生的話 整個情況就大不相同 首先我覺得要先更進一步的去瞭解排名的意義 USNEWS 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law-schools 最多人使用但是也最濫的排名 很多人看USNEWS 只看一年的排名 我覺得如果真的要參考的話,比較理想的方式是看歷年平均 Prelaw Handbok http://www.prelawhandbook.com/law_school_rankings__2000_present 看了這兩個之後,你已經具備了newbie的基礎知識 對於每間學要大概的排名已經有所了解 接下來的問題是排名25明跟排名31名的學校真的有差嗎? Lawschool 100 http://www.lawschool100.com/ 我個人是認為把學校用一組一組的來分是比直接排名來的理想 就算是在T14裡面 T5跟T10也是很有差距的 單就排名來看的話 把學校分群來看是更貼切現實的 排名固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就業狀況 拿大家最愛的Big Law 來看 NLJ -The Go to School http://www.law.com/jsp/nlj/PubArticleNLJ.jsp?id=1202443758843&hbxlogin=1 這裡面列出了Top 50 學校送進NLJ 250 law firms 人數百分比 把這個數字加上Clerkships 的百分比 就是你的在校成績 排名多少才有機會,不過通常要拿到面試機會的話 比這朗哦數字加起來再低一些也是有機會的 假設說兩個加起來是21%, 你可能成績只有Top25%-30%就可以拿到面試的機會 看到這裡,你對排名的瞭解應該已經比大多數人來的厲害了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進階 細心一點的板友會發現這個排名跟USNEWS的排名似乎有很大的出入 主要的原因是USNEWS 的排名添加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進去 樓上這個完全是就big law/clerkship 來看 有些在USNEWS排名恨高的學校,在NLJ Top50盡然連個影都沒有 沒錯,我就是在說你, Indiana University of Bloomington 有些學校很會鑽USNEWS 排名的漏洞,所以像IUB從38名跳到23 但是用NLJ這個照妖鏡 照下去馬上原形畢露. 對於志向在Big Law的申請者來說 完全依賴USNEWS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決定 很多在大城市裡面的Tier 2 學校 送進去big law 的人數 比T1 還多 另外一個方法去檢驗這些浪得虛名的學校是 NALP Directory -Law schools http://www.nalplawschoolsonline.org/ 這裡面可以看到去年有多少公司或政府機關去學校招募學生 大部分去OCI的公司都是稍微有點規模的,很多都是NLJ 250 law firms 關於ranking 的解說就到這個地方 接下來談的是選校 選校 該如何選校的學問非常大,根據你個人的家世背景,財力狀況,是否有美國籍 生涯規劃,還有個人喜好都有關係. 以大家老爸都不是李嘉誠的前提下 我在這理把所有申請者分成兩類 1.美國公民/綠卡 2.外國人 第一類的申請者,可以有比較廣的選擇.我前面有提到過IBR了,在IBR的幫助下 10萬或20萬美金的債務真的並不是這麼的可怕.除了T14 or T18 的學校之外 大部分的學校都是地域性學校, 地獄有大有小,有可能像U Miami 一樣 只在Miami/South Florida附近有影響力,或是像OSU擁有稍微大一點的市場 既然大部分學校都是地域性學校,希望未來在哪個區域工作就變成是一個很大的考量 我覺得10% 跟20% 的人有機會進Big law 基本上是沒啥差別的 除了地域的喜好 師生比例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 很多Tier 2的私校 都收超級多人, 勞力市場就一定大小,所以有很大部分的學生 一開始就注定要找不到工作或是只能在shitlaw工作. 大部分人進法學院都想進big law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那10-15% 我的建議是吧自己假定為成績普通的學生(50%)然後去研究 這樣的成績畢業後在該定會有什麼樣的工作 然後比較不同的學校,看哪個學校會給你最可以接受的出路 第二類的申請者,在選校上面自由操作的空間就比較少 錢跟報酬率是最重要的.少了IBR的幫忙, 10幾萬美金的債務 如果沒有進大所上班可是真的環不起阿 以現在這種景氣來看 我會建議如果沒有進到T-10,那就go for money. 假設說你有Cornell的number, 那應該可以從WSU/UIUC那邊拿到不少錢 當lower T14沒辦法保證你進入大所時,真的必須好好考慮這個學位的價值 ----------------------------------------------------- 我還有很多東西想講,不過打這篇打好久,有點累 下次有空再來po文 最後稍微說一下為啥我最後選擇OSU的原因 因為我是美國人,在IBR的幫助下,我對債務其實是不太擔憂的 我一直對在政府做事很有興趣,OSU在這方面非常不錯,所以這也是一個考量 就算到時候我不在政府做事,在ohio 起新7-8萬的工作我也可以接受 根據我的瞭解從OSU畢業 排盟40-50%在這方面應該是沒有問題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Ohio residency 很好建立,所以第二年跟第三年 扣掉獎學金,我一年只要付一萬出頭的學費,Ohio物價也不高 所以這也是一大誘因 剩下的就下次再說摟 -- 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250.62.142 ※ 編輯: snowflowerII 來自: 67.250.62.142 (04/05 11:49)
ljii:超清楚 04/05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