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Admission: Scripps Biology track (Full funding, stipend 27000 USD) (12/22 phone interview, 2/26 formal interview) UCLA ACCESS (umbrella program, Full funding, stipend 27500 USD) (2/9 webcam interview at NTU, 3/6 formal interview) Rejection: 10家上下, Harvard, Cornell, UCSD, Sloan Kettering, Rockefeller,NYU Pending: USC, Duke (應該都已經沒了) Decision: Still undecided Background: NYMU school of medicine, GPA 3.66 Military Service (醫官) completed Residency, VGHTPE, Internal Medicine Elective clerkship, Duke University Hospital, 3 months Test Score: GRE (2009-6G) V:500 Q:800 AWA 4.0 筆考 sGRE (2009-11) Biology, 91% (Eco/Evo 7x%, Mol Bio 9x%) TOFEL (2009-11) iBT 113, L-R-W-S: 29-29-29-26 (2004-11) CBT 293/300 USMLE (2007) USMLE certificate, all 1st pass Work Experiences: VGHTPE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cy NYMUH Chief Residency, clinical service in ICU Publications: 4 SCI papers, all 1st author (only 2 were published at the time of application) Honors/Awards: 黃達夫基金會 elective clerkship at Duke MD/PhD program scholarship (complicated, 可能不會動用)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 Recommendation: President of NYMU, (本身是院士) Previous Chief of internal medicine, now vice superintendent, VGHTPE Chief of internal medicine, NYMUH (my actual mentor) ----------------------分隔線------------------------------------------------- 本來不是很想寫的,因為路線跟多數人不太一樣,但後來想想去年那陣子也是把版上 相關的錄取文一篇一篇的看過,niwhu, microball, lovenainai等這些素昧平生的id 都對我幫助很大,最後決定還是寫一下好了。 我是MD當到一半跳進基礎的。這是蠻少見的路線,因為多數醫學系出國念書是在一畢業 就申請出去的,而這些人通常很早就立志要出國,很早就有很深厚的準備,錄取文也格 外精彩-去年的ponyo,今年的chanjon網友都是錄取一堆dream school。而當完resident 再申請的MD,版上好像只有medicineho這位學姐而已。但環境慢慢在改變,去年到今年 敝院就有三位當完住院醫師申請出國(一位到UCSD,一位到海德堡大學,還有我),明年 還有一位我們學弟大概也會出國。在愈來愈多醫生發現需要念一個PhD的時候,我相信出國 的會愈來愈多。 我大概是在R2-3左右開始真正接觸實驗室,所以實驗資歷算淺的,作的是cancer biology 很幸運的有一篇IF約3.4的1st author paper,也有些許實驗經歷,這使的下定決心要出 國時資本比較足夠。我從去年初開始準備這些標準化考試,那時一邊當內科R3,連6G10G 都搞不清楚。留學版,iBT,GRE版都幫助超大,連問一些笨問題也會得到答案。 2009年是很刺激的一年。我前半年在當R3,每週上班加值班約110小時上下,但4月考AWA, 6月考6G,9月考內科專科筆試,10月口試,11月sGRE,iBT。這中間還在寫paper,上班, 作實驗,晚上就念書。靠著禱告,每個東西都考的剛好夠用(我記得我禱告verbal要500, sGRE要90%),verbal可能是最低的一科,但考前三個月我各在ICU,急診,和宜蘭-三大 course,紅皮書只翻過一次,就再也沒時間念了。事實證明應該500以上就夠用了。 各項考試的準備方法:GRE的話 ,verbal要花時間念,沒念就沒有 分。writing要練一下argument的說明方式。sGRE如果可以考biology會比biochem好念, 我只把campbell念了一次加考前兩天翻一下就去考了。(想走生醫的,biology GRE 的mol bio部份就不太難,倒是Eco/Evo比較難)iBT就是去iBT版找Lenaky的文章, 奉為圭臬的照著作,就不會太糟糕。 Scripps和UCLA都有pre-interview,一是用電話一是webcam,會選擇出要發formal inter view的對象。個人認為pre-interview的重點在英文能力。Scripps的pre-interview 有九個學生(因為他發了群組信給我們),除了我以外其他八個都是大陸學生, 但最後是我拿到interview。在這種interview時,口說一定要流暢,思考要跟的上口語, 而且我都會不時主動提問題,表現你有融入討論中,另外也要事前準備要提問的問題。 例如scripps那位教授作senescence的,他有一篇paper提出p38的角色,我就在他問完我 時主動提我們critical care界最近火紅的Hypothermia therapy,目前發現p38是主要 mediator之一。這種意外的click應該是很有加分作用的(我自己覺得啦)。 附帶一提,身為MD有好處是可以從post translational甚至是clinical的角度去看事情, 這在interview時只要發揮出來,也是頗吃香的。 正式interview,對方會出機票及飯店錢,吃吃喝喝兩三天,又可以跟領域裡的一些大師 當面聽他們的研究,其實蠻享受的。同樣,口語能力是關鍵,我被至少五六位老師稱讚 英文口說完全聽不出是外國人,雖然我自覺還不夠好但至少可以流暢的跟老師或其他學生 無障礙的哈啦。這點可能就要長期努力,也是最難加強的一環了。 回顧起來,以及綜合版上的心得,我缺少的是"美國lab experience及LOR",這點我認 為有舉足輕重的差異。建議還來的及的同學,有任何機會去美國的lab的經驗要把握。 我覺得the whole package是adcom看的,包括你的潛力,你已經證明的能力和人格特質, 而不是侷限於單科考試。從Med跳進bio的領域,其實挑戰更大,對生科系本科生來說易如 反掌的事情對我們可能都很陌生,所以我相信我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謝謝一路上許多前輩,被我用水球或email煩過的,如leprosy,loomp,microball等, 當然還有我家人全力支持,以及一路回應禱告的上帝。Thank you God.. -- 是否這次我已真的離開你 是否淚水已乾不再流 是否應驗了我曾說的那句話 情到深處人孤獨 多少次的寂寞掙扎在心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92.52
Maccer:頭賀!! 收入精華區... 感恩 03/20 00:22
cyet:恭喜! 03/20 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