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udyteac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準備教檢的焦慮日子中,PTT上的心得文給我很大的鼓勵, 像是:能讀幾天是幾天、只要有讀就有希望…… 在苦悶的生活中,給我很大的精神支持。 當時心裡想著:如果我能通過教檢,也要上來PO篇心得文。 (雖然某人跟我說:有很多人會寫,你又不是考得很好,幹嘛寫。XD 但是因為曾經從這裡得到希望,所以期許自己未來也能藉心得文鼓勵人) 1、背景:我是普通大學修習教育學程。 大學時因教程的課較多採用討論及報告形式, 所以少有強記教育科目,只能說擁有最最基本的「知道」而已。 加上大學畢業後想走研究路線XD,所以大學時沒有很用心在教育科目上。 2、直接講重點區: (1)先把書準備好:張春興《教心》初入門很基本。 粉紅皮《青少年發展》(考完後發現青發只準備這本是不夠。 讀的時候有加上網路上的"輔導"筆記) 戴帥(其中很多重點,讀這本時,有些要加上陳嘉陽書的幫助) 艾育(有些讀過又忘的部份,靠艾育補足,尤其是"輔導"XD)           歷屆考古題(我是買市面上整理好的教甄考古題來練習)   (2)筆記重不重要? 自己的筆記很重要,能幫助自己理解,但千萬別拘泥在「我要做一本完整筆記」。 我前期掉入如此的迷思中,結果拖累自己的閱讀速度。因此,多讀幾遍, 把自己讀了幾遍以後還記不得的東西做筆記,這個筆記才是重點! 有時更好用的是網路上成功者的筆記,超推薦「100位教育心理學家理論整理」 (3)我的筆記法:     A.用3M的POST-IT,把教心和青少年整理成:人名(中/英文)→理論  隨手黏在書本或行事曆上,強迫自己背。(理論跟人黏不上時很痛苦) B.用「九宮格」法整理教心。(雖然能增加理解,但會拖累讀書速度)      C.針對教檢歷屆考題的題幹與選項做筆記:       寫過一遍教檢考古題後,發現三個教育科目中有許多共同點。 就是有些選項重複出現,於是我用WORD檔把這些選項和題幹單獨出來, 考自己會不會寫,沒辦法寫出那是什麼的話,我直接抄書或筆記貼上。 然後考前就讀這些在歷屆考古題一直出現的選項的內容。       (可惜我考前五天才做這件工作,而且在很倉促的時間下只做了一些, 但事後證明有些真的再度考出來,就想灑花!) (4)買來的考古題:我把那本厚厚的教甄考題依年度拆成幾本,然後有空就做。 當讀書讀的很煩時,拿來寫寫,錯很多是正常的XD, 有時教甄題目比較偏或細嘛。對完答案後,用螢光筆標記。 答錯很多時安慰自己:錯在考古題上,對在教檢考場上。 (這句是從阿摩線上測驗學來的XD) (5)PTT有多心得文很鼓勵人,但有些看了卻會讓我難過。 因為我是個運氣和頭腦平平的人。(大學也是苦讀到會大哭的那種人T_T) 大學到研究所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少讀」就可以「考好」的事。(唉..) 那時身邊的朋友提醒我,要有:看「心得文」卻不執著於「文」的心態。 更何況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運氣、頭腦、個性、習慣……太多因素), 所以,比起相信別人花少少時間就能考到,我要更相信自己有讀多少考出多少。 就算後來沒通過,至少我盡力了。我那時是這麼想:我只能相信自己。 教檢真的是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有時是輸給缺乏信心的自己。 3、不免俗的要說一下成績 科目 選擇題 問答題(作文) 國語文能力測驗 52.00 33.50 85.50 教育原理與制度 54.00 18.00 72.00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50.00 20.00 70.00 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60.00 18.00 78.00 4、最後,考完教檢後,不要沈迷於PTT的文章,因為我一開始也會急於想知道新訊息。 但是看到有人寫說,不如好好準備教甄考試比較實在,說的很有道理。 看完心得文,有被鼓勵到後,就立刻下線去讀書,很實際! 【3Q 所有99年度教檢的心得文作者,以及好心提供筆記的版友。世界有你們真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95.211
dunhill10:推 04/15 21:09
ntcpe18:這篇比前幾篇只花幾天就通過有價值 04/15 21:23
minimatsumi:請問什麼是九宮格法? 04/15 21:55
yuwen7776:推正向的心得文! 04/15 22:14
sosomido:超有價值+1!!! 04/15 22:28
sosomido:這樣的文章才對以後的考生有幫助阿~~ 04/15 22:28
sharonirma:push~~ 04/15 22:32
ccbow:可以分享一下國文作文如何寫得嗎? 謝謝 04/16 16:51
vegecorn: 推 07/03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