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udyteac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青少發」98教檢:兩性化和中性化 有關兩性化的問題,我做一下解釋,首先先說明兩性化並非指極端的男性化或女性化,黃德祥的《青少年發展與輔導》2007年8月二版七刷一書頁294和蘇建文總校閱《發展心理學》,學富文化,2006年4月初版三刷,頁737裡對名詞的解釋有所出入而致。雖然名詞不同,但兩個名詞都是指兼具兩性的特質。有關Bem提出的理論中,在頁735~738指出兩性化(或翻譯成雙性化)最具備適應能力。黃教授一書中把這種特質稱為中性化,因此造成這個題目答案不清楚,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論依據,但也因為中性化和兩性化的界定不清楚,所以在學界研討會和論文發表也常以兩性化(ꐊ予吨옩的字眼表示,因此筆者認為這一題應該兩性化和中性化皆可選。 原文如下: 黃德祥的《青少年發展與輔導》2007年8月二版七刷一書頁294 所謂「中性特質」的發展可能更有利於他們適應變遷中的社會。所謂「中性特質」係指個體能同樣兼有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因而能以彈性與自在的方式適宜的表現男性化與女性化的行為。 蘇建文總校閱《發展心理學》,學富文化,2006年4月初版三刷,頁737 多年來,心理學家一般都認為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是單一向度的兩端,如果一個人有極高的男性特質,他就會很不像女性,而有極高的女性特質人就不像男性。但Bem(1994)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一個人可以在心理上是具有雙性性格的,亦即好的男性刻板特質……和好的女性刻板特質……具有雙性性格的人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特質,(頁736) 最近的研究指出,具有雙性性格的人確實存在,而且還比傳統性別分化的人更受歡迎,也更能適應各種環境。(頁744) 11.國二的小明發現自己在和大人對話中,可以瞭解大人的觀點與想法。這種現象屬於 人際關係發展中哪一階段的特性? (A)主觀(subjective or differentiated perspective)階段 (B)深層社會觀點(society or in-depth perspective)階段 (C)相互的觀點(third person or mutually perspective)階段 (D)自我反省(self-reflective or reciprocal perspective)階段 原答案是D 在黃德祥的《青少年發展與輔導》2007年8月二版七刷,頁103,提到: (四)階段3:相互觀點取替階段(mutually perspective) 此階段約在10至15歲間,大約是即將或已進入青少年期的階段。在此階段中,青少年能對人際情境中作客觀的、第三者的考量,他們了解到他人的觀點可以從與其交往之中獲知,可以從一些遊戲、活動或行為結果中作解釋。這時期可以對人際關係中的所作所為、所說所談,以及外在的資訊作選擇。主觀的自我和客觀的自我在此時期已經更能夠清楚地加以區分。 依此題目「發現自己在和大人對話中,可以瞭解大人的觀點與想法。」首先從判題來說,小明先是「發現自己在和大人對話中」接著「可以瞭解大人的觀點與想法」,這過程正是符合「可以從與其交往之中獲知,可以從一些遊戲、活動或行為結果中作解釋。」進而「了解到他人的觀點」,以達到「第三者的考量,他們了解到他人的觀點」,而小明可以了解大人的觀點與想法就是一種客觀的自我的表現,因此此敘述皆符合「相互的觀點(third person or mutually perspective)階段」的理論。想請問老師是否答案應該為C? 題目「發現自己在和大人對話中」是一個活動,經由對話這一個活動而了解他人觀點,所以可否請詳細說明為何原答案是D,學生將此題目敘述與理論對照,自我反省(self-reflective or reciprocal perspective)階段主要講究不能由他人的行為去判斷他人的思考與情感,而在此自我反省階段裡所論述兒童會考慮到自己的行為的時候也會顧及別人的反應,也會顧及別人的反應 ,同時他們也知道了別人有獨特的價值觀、情感與思考方式……是指在自己的行為出現之前,會先考慮別人的價值觀,並非是透過行為的互動之後,才了解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觀點不同。 因此,這題目的敘述字字都符合(mutually perspective)的理論過程,想請問一下老師這題是否應該選為C? 24.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永遠擔憂著別人的難題,如果始終讓這樣的想法困擾著 自己,這是下列哪一種理情諮商法的概念所造成? (A)認知曲解 (B)自動化思考 (C)非理性信念 (D)非理想主義者 原答案是C 在劉焜輝所編著的《諮商與心理治療》新論,臺北市:天馬,2003.2二版,頁139指明非理性信念是由天性本能與後天學習而來,也列出非理信的觀點,與題目「我們無法永遠擔憂著別人的難題」 並無相關的概念,也和頁138所提的非理性傾向並無相合之處。非理性信念的條件,通常是命令式的看法(如必須、應該之類),在這題目中,並沒有出現這些命令性的字眼,而這題目很難看出非理性信念的條件,但是卻可以知道這是一種認知,是對於有沒有辦法擔憂別人的難題的一種認知,又學生認為非理性信念和認知曲解在某些情形上實難分辨,甚至在諮商技術的實施上也難以分辨,說的清楚明白,仍有一個模糊的界線。 在頁139和頁535其實都有提到非理性的信念和認知曲解都會造成心理困擾,另外在其書頁535中提到Beck的理論 認知治療不論源自精神分析或行為學派,不論所用方法為何,其基本論點均在於主張一個人的困擾主要來自對現實的曲解。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經由不當的學習,形成一些不良的信念或假設,這些假設導致其對經驗和情境產生錯誤的解釋。……Beck(1976)認為每個人均有能力瞭解問題與解決問題,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不純粹是被動的受制於外在的情境,也不是過去經驗的犧牲者,人可以藉修正認知來解決心理困擾。…… Beck指出人類的困惱是來自認知曲解,因此和題目先有認知曲解,即是對於是否能擔憂別人的這一件事情的認知有所曲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永遠擔憂著別人的難題」 接著這個曲解的認知,卻造成自己的心理困擾,假若能夠修正這認知曲解便能解決心理困擾,故由題目來看心理困擾便是認知曲解所造成的。 而且在金樹人《生涯諮商與輔導》,東華書局(1997)中的第十章生涯信念與諮商也有提出Beck的「認知三角」有3個成份: (1)對自己負面的評價 (2)以負面的方式解釋經驗 (3)對未來負面的推論 按此題「我們無法永遠擔憂著別人的難題」是一種以負面的方式解是經驗,亦屬於認知曲解,但是因為非理性的信念和認知曲解有時在詮釋的上往往會有模糊的地帶,故學生想請教老師,此題答案是否A或C皆可較為妥當? 98教檢 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 >Q 20 >下列何者是課程水平向度組織的重要規準? >(A)銜接性 (B)繼續性 (C)順序性 (D) 統整性 >答案為D 在王文科老師的《課程與教學》,五南,2007.9第七版,頁225提到Oliver把銜接界定為水平式銜接,俾有別於垂直是銜接的延續。但又在黃光雄和楊龍立《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師大書苑,初版二刷,2005.8 一書中頁211有提到oliva所提的銜接性可以分為垂直銜接和水平銜接,而水平銜接是統整性的一種。課程學界對於相關性和統整性的看法,常常是把兩個課程組織原則視為水平的及橫的組織原則……,因此相關概念及統整概念應可指橫的及水平的關係,亦可指縱的及垂直的關係。 原文如下: 泰勒不討論銜接性的問題,因為他在說明順序性時,其實已納入了銜接性。他指出順序性就是對同一題材作加深加廣的處理,因此順序性被接受時,亦代表銜接性亦已妥善處理。奧立發則更進一步的指出銜接性可分為垂直銜接即繼續性,及水平銜接即相關性(統整性之一種)(Oliva,1992,P524).......又頁212課程學界對於相關性和統整性的看法,常常是把兩個課程組織原則視為水平的及橫的組織原則……,因此相關概念及統整概念應可指橫的及水平的關係,亦可指縱的及垂直的關係。 又《課程設計》黃政傑 著 東華出版 民80年 1. 課程水平組織中統整原則有三個方向:(一)知識的統整 (二)學生經驗的統整 (三)社會的統整 又李子建, 黃顯華著《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臺北市:五南,民85 探討:繼續性、順序性、統整性、銜接性、範圍、組織因素、組織中心。 統整性-是指課程因素「橫」的聯繫,或水平組織。統合學生分科的學習,增加學習的意義、應用性、效率。 财 McNeil有關課程統整的安排- 1)集中-學生不宜同時修讀太多課程,以免不明白每一學科的細節。 2)相關-聯繫各學科概念。 3) 工具學科的統整-某一學科所提供的技能可作為另一學術領域的工具。 4)學習範圍-沒有獨特的知識結構,有別於知識的形式和學科。 5)全面的問題解決-運用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 4.銜接性-水平銜接性或相關性。指同時發生的兩個因素間的關係。 财 翁斯坦及肯堅斯Oenstein & Hunkins-認為銜接性是課程各方面的相互關係;包括水平及垂直兩個面向- 1)垂直關係指課程、主題或學程的順序安排。 2)水平關係是課程內同時出現的各種因素的關聯。 而銜接性和統整性的水平和垂直在楊教授和黃教授《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中以中立的立場說明銜接性和統整性都具有垂直和水平的組織原則,有以狹義的觀點來探討,也有以廣義的觀點來探討,所以這一題是否應該答案A或D皆可。 以上提供給需要的人去申覆吧!明天還有事要忙先掰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63.120
HONGS:推,用心! 04/01 01:22
tomshiou:推 04/01 01:27
Eric0712:好詳細!! 04/01 01:34
bubucarb:你好棒!我愛你! 04/01 01:36
agatha0728:推一個 找資料很辛苦的 04/01 03:04
preasure:真的很辛苦你了!!你真的好棒呢!! 04/01 06:42
facethetruth:真的很謝謝你。 要像你多學習才是。 04/01 09:11
fzrmitsul:推..有推有加分..謝謝..應該要和您學習 04/01 09:24
sunny310:教育界有你是福氣! 04/01 10:15
nicepizza:這個當然要推阿~~~大大這麼辛苦整理XDDDDD 04/01 10:22
cego:推...青發Q.24~借大大的資料去申覆~~真的很謝謝你。 04/01 10:32
heavensky:真的很用心,一定要推的! 04/01 10:38
yukai1216:一定要推的!謝謝! 04/01 15:04
lemons2:辛苦了 ^^ 04/01 15:28
Ru0517:請問都有人拿去申訴了嗎?是不是越多人申訴越有機會! 04/01 23:10
Ru0517:會不會大家都以為應該有人提出申訴,但反而沒有申訴到? 04/01 23:11
lijargl:申覆出來了,只有認知曲解那題維持原答案,其他均更正! 04/07 14:54
dk55: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go2.tw/goz 04/25 16:57
dkaa: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go2.tw/gozXX 05/05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