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each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inker (Steven Pinker)》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教導兒美最高級用法 : 時間: Fri Jun 22 06:33:02 2007 : : ※ 引述《sheilalala (煩)》之銘言: : : 我今天真是昏了頭,我也算是兒美新手,比較喜歡教小孩對話 : : 但一碰到文法,我又講了老半天,他們也聽不懂 : : 我舉了好多例子 : : The turtle is the slowest . : : The elephant is the fattest. : : 等等的句子 : : 也讓他們上來練習,講了好久,還是不會用 : : 告訴他們強調"最"這個字, 一定要加 the 跟 -est : : 還是不會,請問各位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班上的小孩 : : 我目前還想不到 : : 有個小孩問我 "為什麼要加EST?" 我回答很制式"因為因為它是最XX的呀" : : 幾乎都是3~4年級,他們常常會 忘記形容詞要變化 : : 忘記的很嚴重 : : 請教各位 謝謝 : “比較“的觀念在中文裡較少用到 : 在英文裡卻俯拾皆是 : 想當初我國二學到比較級的時候 : 也是一樣學得亂七八糟~ : 考小考都是六、七十分 : 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才慢慢了解比較的觀念 : : 或許是我比較笨 理解能力不太好 : 但我相信 比較的觀念是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及建立的 : 況且 這些小朋友年紀還小 : 有些觀念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建立 : : 所以囉 還是慢慢來吧 別太心急啦~XD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82.36.233.147 : 推 Adlay:比較的概念中文少用?我想應該不是吧... 06/22 17:16 : → Adlay:只是學新的東西本來就需要時間「內化」,大人小孩都一樣.. 06/22 17:17 : 推 Pinker:呵呵 前台大外文系教授吳潛誠說的ㄇㄟ 06/22 21:14 我個人是蠻認同吳潛誠所說,中文的比較用法比較少這種觀念。 當然,我是根據我自己的intuition來判斷 或許每個人的直覺及實際語言運用狀況不太一樣, 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基本上,以比較級的基本形式來說,中英文應該相距不大。 中文說:“A比B多“、“A比B“少;英文則用more than或less than。 我認為,比較令人困擾的是, 英文中似乎有更多“比較“的變形。 如: “anything less than“、“nothing more than“、“no more than“等等。 若以中文來翻譯這些片語,我們會翻譯成“不是、沒有“、“只是“。 但這些中文似乎不帶有像英文如此強烈的比較意味了。 當然,若是用直譯的方式來翻譯, “He is no more than a businessman“會變成“他沒比一個商人還多“, 這就不是我們一般說的中文了, 正確的中文應該說成:“他只是個商人“, 這個對應的中文句子卻不像英文原句這麼具有比較的意味了。 舉另一個例子好了。 若我們要用英文說“我很同意你“、“我非常同意你“或“我超同意你“ 我們會說:“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很明顯地,英文的“非常“、“很“可以用比較的觀念來表達, 在中文裡,我還想不到哪種比較的觀念可以表達“非常“或是“很“的概念。 當然,若是直翻為“我不能同意你更多“, 很明顯的是將英文直譯,而不是遵從中文的慣用法了。 撇開這些“變形“不論好了, 就連基本的more than、less than的概念, 在中文裡,卻不見得一定得用“比...多“、“比...少“的說法, 雖然這些說法是也對的。 例如,我們用英文說:“More than 50 students are here“或“Less than 50 students are here.“, 翻成中文,我們會說成“超過五十個學生在這裡“、“不到五十個學生在這裡“, 而不會說“多於五十個學生在這裡“、“少於五十個學生在這裡“。 中文的“比較“有時會用“超過“、“不到“, 不全然都用“比...多“或“比...少“。 即使是簡單的比較級概念, 中文有時會用“行進“的概念來建構比較的觀念, 不會單純地用“比較“的方式表達。 我認為,“超過“、“不到“原是用於陳述人類行進中超越(落後)他人, 是在描述在一個路徑上的追逐的過程。 中文的使用者,似乎用這種概念來建構“比...多“或“比...少“, 而非像英文的使用者,直接取用“多“或“少“的概念。 抱歉,有點扯遠了。 我的直覺告訴我,(也許我的直覺不見得准 XD) 在中文裡,“比較“的linguistic realizations應該會比英文少, 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何中文的使用者在學習英文的比較概念時,總是會出現相當的落差。 學習第二語言當然需要內化的時間, 但為何有些第二語言的概念很容易吸收, 而有些概念卻常是學生學習時的困難, 或許從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結構、概念建構來探討, 可以發現些有趣的結果吧~ ps. 這個問題似乎可以拿來當個論文的題目,研究起來應該蠻有趣的吧,科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36.2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