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oberi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2o1125 (生意好起來)》之銘言: : : 等既有的產品賣到銷量下滑時 再突然推出新一代的產品不是更好嗎? : -------------------------------------------- : 我說的沒邏輯是一段 需求→精品→產業 : 你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產業結構 : 這跟你一開始提的需求→精品就沒邏輯的前後關係 : 如果是產業結構 也沒看到別家沒多久就在預告新機 : 整個的重點問題應該是在於"預告" 所以你可能搞錯原問的人的重點 : 反正我覺得你沒有回答到原本的問題 反而講了一些有的沒的 整個焦點都模糊了 : 如果你是針對原本的問題在回答 那就是邏輯上有問題 : 如果只是抒發你的看法 那就沒邏輯上的問題 : 可是你的文章感覺像是試圖回答 : 很多行銷管理股票都在放馬後炮 我想大家也不是第一天知道 依照你的定義,除了科學之外, 你可以告訴我哪件事情不是放馬後砲? 下了大雨淹水,市議員痛批政府沒有把水治好, 算不算馬後砲? 如果你說這是馬後砲, 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你所處的縣市接下來哪個區域下大雨會淹水? 如果不是馬後砲, 問題產生了去追源頭又有甚麼錯? 同樣的,行銷管理很多都是歸納的功夫而已, 這些都不是科學,不是1+1一定等於2的邏輯, 硬要把你受的理工思維套用在商業邏輯, 自然無法理解。 比方說,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比, 這是很簡單的供需法則, 但也僅僅只是『法則』,而不是定律, 因為我們都能觀察到價格貴但還是很多人搶著買的現象。 依據你的邏輯, 恐怕經濟學也是事後諸葛, 但如果真是如此,諾貝爾獎也不需要對一群事後諸葛的人頒獎。 畢竟經濟學是人類在商業邏輯上大多數人的選擇, 經濟學家從中歸納出道理,試圖建立一些模型來解釋, 這是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 : 這個要戰戰不完了 各有各的看法 扯這就扯太遠了 : 我知道自己深度不夠 而我受的訓練是精確無誤的描述事情 精確無誤的描述事情, 不是辦不到,只是這裡只是一個討論平台而已, 不是寫論文。 如果真的要精確的描述事情才能寫文章, 我想版上有更多文章老早就應該砍文, 文章都給你寫給你描述就好。 商業邏輯裡,還是有很嚴謹的分析過程, 至少麥肯錫的顧問流程就是如此。 對於原po的問題的回答, 我也只是就我的個人看法去回答, 並沒有經過像麥肯錫一樣的嚴謹分析流程。 不過我相信這裡也沒有人會真的這樣做, 一者浪費時間,二者意義不大。 因為即使你能精確描述問題,精確分析, 也不能保證在商業社會能做出多大的實際貢獻。 就好像你問那些企業大老是怎麼知道這樣做能賺錢, 他們也不是靠精確到完全無誤才決策, 這當中的誤差,就是經營事業必須面對的風險。 話雖如此,對於我在本版的文章來說, 我有自信應該也有一定的水準與精確度了, 只是對你而言可能不夠用而已。 : 以我的程度我只能說 因為Apple成功了 你的原因都是對的 並不是說你的分析不好 ^^^^^^^^^^^^^^^^^^^^^^^^^^^^^^^^^^^^^^^^^^^^^^^^^^^^ 這句話就是我最無法認同的點。 照這樣說,一個人失敗也不用管他為什麼失敗了, 反正他所做的事情大概都是錯的才會失敗; 一個人死了也不用管為什麼死了, 反正人都死了甚麼原因都可能是致命原因。 真是如此嗎? 安隆案讓全球震驚, 最後的結果就是公司倒了, 但如果我們不去研究他為什麼倒了, 只說一句:   反正都倒了,現在說甚麼理由都是對的 那就完全無法釐清這當中是否有以後可避免的問題與危機。 以事實來說, 後來美國聯邦政府為此修改了許多法律, 正是從安隆案得到的教訓。 所以說,研究人家的成功與失敗有沒有意義, 當然有。 許多事情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表面, 需要抽絲剝繭去反覆探討,去驗證, 才能得出比較接近事實的結論。 歸納人家的成功or失敗, 意義在於可以學習,可以模仿,可以防弊, 這不就是人類進步的根源? 我一點也不認為這叫做事後諸葛。 --- 你可以提出反證說明我認為Apple成功的理由是錯的, 但不能說我提出觀察的過程叫做事後諸葛, 希望你能明白這當中的差異。 : 但事實上這種原因大學生交報告都可以寫出上百個 都是正確的 並不是錯的 即使大學生交了報告, 提出了上百個iphone可能成功的原因, 那又如何?他們也是事後諸葛? 為什麼對一件事情只能有單一的解答? 而非多元的認知與見解? 其次,你又怎麼評斷這些大學生寫出來的上百個理由都是『正確』的? 要驗證一個觀點正確, 會需要非常多的證據去解釋, 但如果要深究這個證據本身的強度, 那也不在於本文的討論範圍內。 然而我只想問一句:   商業邏輯裡,   有甚麼是絕對的正確或絕對的錯誤嗎? 沒有。 就好像問你東西要賣貴還是要賣便宜? 應該要定位在奢華還是低調? 要定位在女性使用還是男性使用? 這都沒有絕對性的準則。 : 就是前因後果的問題 是我要強調的 畢竟這種事沒有參考樣本 : 只要不是太唬爛的分析 都會被認為是對的(內容上) 照這樣講, 那大家都不用討論了。 茶神老闆當初提出來的時候大家也不應該發表意見, 反正都要倒了,那時候彷彿所有原因都是茶神會倒的理由。 同樣的,坊間針對企業研究的書本也都不用看, 反正那些都是事後諸葛,不管怎麼講他都是成功的。 真是如此嗎? 舉個情境問題:  iphone的成功是否是因為Jobs的關係?  或者說,如果今天Jobs不在Apple,  iphone能被這個世界製造出來嗎? 1.這樣的假設問題完全不可能發生,  因為現實世界裡就不是如此,所以無法檢驗。 2.然而如果我們從現實的角度去看,  Apple在過去數年曾經有一度逼走了Jobs,  而那段時間也正好是Apple最低潮的時候,  但當Jobs重返職掌後,Apple大放異彩,  成就了iphone,也成就了許多經典產品。 所以我們只能根據Apple過去沒有Jobs的表現, 與現在擁有Jobs的表現, 去推論Jobs應該是iphone成功的要素, 卻無法驗證如果沒有Jobs,iphoen就不會被製造出來。 換句話說,iphone的成功是否Jobs是關鍵人物, 我的答案會是肯定的, 但從你的邏輯來回答就變成:  iphone都成功了,怎麼解釋都可以 怎麼會是這樣的結論呢? 換句話說,『如果』我上述的推論正確, HTC如果可以聘請Jobs擔任執行長, HTC是否能夠做出比iphone更吸引人的手機? 我的答案會是肯定的, 但你的答案卻會是模糊的。 : 就像一個混沌系統 你從結果 要尋找正確的初始條件 是不可能的 : 但一般人受的教育都以為是線性的 從結果能倒推回去開始 : 但真正的因果上 就不一定是如此 我要強調的只是這個思考方式而已 : 而你的邏輯對我來說是錯的 對其它人我不曉得 也有可能是我認知錯誤 : 因為你有講到藍海策略,我簡單引述一下牛棚所說的: : 何謂暢銷書?就是把你已經知道事情說一遍,然後換個方法再說一次,最後還要多說一回 : 就我閱讀的經驗 市面上行銷企管股票8、9成都是這樣的書 你把學者的研究看得如此淺薄, 也難怪你無法理解商業運作的邏輯。 真的要講邏輯, 『暢銷書』跟藍海策略能畫上等號嗎? 藍海策略之所以暢銷, 是因為它把你已經知道的事情說一遍, 換個方式說一遍,又說一遍? 我認為,說這句話的人才真的是事後諸葛、馬後砲。 在金偉燦沒寫出藍海策略的時候, 請問有哪個人提出類似的架構跟分析技巧? 有誰用有系統的方式去分析企業的藍海策略? 把已經發生的事實或現象, 提出有系統的分析架構或要素或心得, 就叫做事後諸葛嗎? 牛頓把觀察出來的地心引力觀念提出來, 算是事後諸葛嗎? 經濟學家把市場買賣雙方的互動過程, 以數學模式導出供給與需求函數, 也是事後諸葛嗎?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69.188
h2o1125:我的第一篇你就看不懂了 我也不指望你看懂我第二篇了 07/12 20:41
riderrnsr:S大的論點很明確合理啊,何苦向不願接受的人頻頻施教? 07/12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