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3504821 ~※ 巴黎-羅浮宮 ※~ 在行程最末一天,我們終於要去參觀羅浮宮了,之前數度在週邊轉來轉去卻 未能入內一探,著實令人心癢難搔。清早,懷著興奮心情,我們同樣搭上捷運, 望著飛駛而過的一站站月台,再跟著領隊於出口穿繞,就連通至博物館後期拓展 的地下部分了。 這樣的拓展是有因由的,畢竟隨著皇室歷年積累、拿破崙的搜刮,羅浮宮館 藏日益增加,原有展廳逐漸不敷使用,入口及動線也難以負擔海潮般湧來的遊客 。因此貝聿銘在中庭構建起一座透明金字塔,將入口由此導引至地下,並將館內 空間於地底擴展開來。雖然也如巴黎鐵塔招致風格不一的批評,但這些年過去, 不同時代建築的搭配,卻合融一起,激盪出幻美的視覺效果。 很意外地,我們先看到了「達文西密碼」結局提及的倒金字塔,它以玻璃結 構自地面切入,與地下層的小金字塔於頂尖對視。被引進的晨光幻射成七彩虹霓 ,勾畫出一幅迷離景象。 再往前行,就是大金字塔底下了,通過螺旋梯或長折梯,可以往上出入。抬 頭探望,也可透過玻璃塔面,瞥見皇宮精緻的建物外觀。 若面對羅浮宮建築,正前方為蘇利館,左側是黎塞留館,而右側就是最受歡 迎的德農館,三大鎮館之寶都收藏於此。於是想當然耳,導遊領著我們便往德農 館行去。 首先我們由希臘羅馬時代雕塑看起,其一的展廳天花板是褐色石面,與雪白 拱肋、柱廊相互交錯,柱頭紋飾華麗,整體佈局和展物相當匹配。延伸的窗廊也 擺滿各式主題,除了人像,也有棺木、座椅。一尊以鬥士為題的裸身男子很引人 注目,他跨馬步,身形前傾,一手擺後,另一臂往前高舉,若原本還有其他武器 配備,或許是盾擋之時正欲揮劍的態勢? 之後還有殘碎的馬賽克拼貼畫,部份也像龐貝時代的牆面彩飾。當然由於這 兒原本就是皇宮,不時抬頭都可觀得天花板金框纏繞的大幅彩繪,在複雜度與創 意上都能與凡爾賽宮相比擬。但因週遭展品眾多,大夥也無暇仰首對其細細品味 了。 此區末就是鎮館之寶中的「米羅的維納斯」,這座雕像於愛琴海的米羅島被 發現,她並非規矩端站著,而是一膝微屈,傾扭肢軀,從斜望視角、帶動肩胸, 至皺摺裙擺,形成流動曲線。秀麗面容與光滑肌膚,襯上稍稍豐腴的身形,不知 勾起多少藝術家的讚嘆與觀賞者的傾慕。一旁還附了些將斷失雙臂還原的揣想圖 ,但似乎都不甚搭調,反而抹去原本清雅聖潔的形象。 原路走回再折一些彎,有宙斯神殿的縮小模型,不知指的是不是我在雅典曾 看過的遺址,當時只見幾個殘柱,很難想像原本規模。仔細觀察這個模型,典型 的希臘式神殿門面,由三層柱廊環繞最中的長方形祭廳,然宙斯高大的神像填滿 整個牆末空間,感覺有點侷促,如此設計是否要體現晉見神明的威嚴震撼呢? 而與羅馬人淵源很深的伊特魯斯坎人文物也在此展出,比較有名的是夫妻合 葬棺,棺蓋設計成躺椅,丈夫摟著妻子笑瞇瞇地一同斜倚其上,展現兩人恩愛, 至死不渝。但比較困惑的一點是,不同時期去世的兩人,在舉行儀式時,還得再 次開棺嗎? 離開這區,我們進入一座寬廣挑高的樓梯間,遠遠地就望見對稱的梯心轉折 處,立著一個氣派的古老雕作,那便是此地第二鎮館之寶-「勝利女神像」。這 作品於愛琴海北部薩莫特拉斯島發現,據考察為羅德斯島人慶祝海戰勝利之作。 它原是立於船首,而此處也將其置放在石製小舟上。雖然失去了頭部及雙臂,但 它微跨一步似欲擁抱大海,被浪花濡溼的衣衫將身型顯透得曼妙,而往後開展的 翅翼、翻飛的裙袍,迎風揚舞,展現破浪而行、巾幗不讓鬚眉的浩然氣勢。 接著我們由此上二樓,參觀路易十四規劃的阿波羅畫廊。纏繞花葉的黑色金 屬籬門內,是金碧輝煌的空間,雖沒有凡爾賽鏡廳那樣藉由鏡面反射的輝亮,但 從天花板至牆面都是極其精緻的刻繪雕琢。空中為一幅幅巾袍飄然的神衹,在雲 霧霞光間飛舞,於明暗交織中描繪出連串故事。近牆側則交替著不同月份的農忙 圖繪,及以星座為主題的交纏男子。框繞金邊也綴上雪白石刻的仙女,她們神情 悠閒,或手持花串面具,或倚靠著吹奏琴笛。 視線若延伸至牆面,一側可透過整列窗戶眺望塞納河岸,另一側則以勾繞金 邊的假門呼應。而其間柱面鑲上包括路易十四的皇室肖像畫,筆觸相當細膩。長 廊中展品也是精巧璀璨的皇冠、珠寶飾品及傢俱。大夥瞪大眼睛,在畫廊裡再三 穿遊,都不忍離去。 之後我們再反折回勝利女神的梯廳,往義大利繪畫展廊一觀。最先看到的是 文藝復興時代初期的聖像畫,如同去年於烏菲茲美術館遊覽所見,從展序也可觀 察到畫面的佈局,隨時代演進,由平面漸漸立體起來,景深有了層次,人物的神 情動作也更為自然。 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達文西密碼」開場時,館長逃命的場景。這條長廊 展示的多為文藝復興大師作品,很快地我就望見達文西的「巖窟中的聖母」。據 說陰暗巖窟象徵蘊育萬物生長的子宮,光線從後方穴口背景,藉由中央聖母淡淡 透亮開來。在右方是大天使加百列,他正微笑地指著左邊施洗者聖約翰,而聖約 翰則合掌拜向聖母腳邊的耶穌,然後是小耶穌抬首指著母親。互相連通對應的視 覺導向與構圖,讓定格畫面多了動態的流洩。 不過這一版的許多元素卻過不了教會審批,一些似有暗指的圖像也讓小說大 書特書,像是聖母的手掌如鷹爪,正虛抓由加百列手指割落的隱形頭顱。而究竟 達文西想表達什麼呢?我想天才腦袋裡應是我們無法參透的世界吧。倒是後來他 真交出了第二版,線條用色柔和許多,也加添了光環、錫杖,迎合教會口味,算 是此畫背後滿有意思的一段故事。 接續還有他的「聖母與聖安妮」,描繪耶穌家庭祥樂之趣,以及拉斐爾的一 些作品。一路這麼看去,再轉個彎,望見前方人潮洶湧推擠,就可猜出那兒在展 出什麼了。 當我奮力地鑽入,墊起腳尖,果然一抹神秘微笑於遠方顯現。特意於廳堂中 心立起的展牆、重重護欄、防彈玻璃,可見這最後一項鎮館之寶的重要。為了能 近距離與「蒙娜麗莎的微笑」相對,我不斷地與人牆搏鬥,花了好一陣功夫,才 終於看清她的面容。 遠方山脈似被雲霧繚繞而顯得朦朧,隨著流水蜿蜒,襯起坐於窗口的女士。 畫中這位雙手交疊、披著黑紗的主角究竟是誰,一直眾說紛紜,但容姿端麗的她 雖非極度美艷,溫婉笑靨卻深刻地望入人心,融化人們靈魂最深處的鬱結。無論 行到哪,都能接觸到她真切的眼神,彷彿在對視那瞬間,所有喜悲都被明瞭。 前一陣子,國內展覽有以儀器分析後的還原圖,除去陳年髒污、變質油彩後 ,定出明亮原色的形貌。然儘管天藍的山水清澈了畫面,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本帶 點歲月暗沉、昏黃的色調。就像黑夜的一點繁星,淡淡的,但望著望著就讓人心 境平寧,回以一抹微笑。 看了好久,我才不捨地從人群退出,開始迴望四周,而當中一巨幅作品,也 強烈地佔據人們視野。這是「迦納的婚禮」,敘述耶穌與弟子們途經別人婚禮, 在盛情邀請下進入,卻發現酒已飲完,於是耶穌施展神蹟,化水為酒。畫面主體 似是個露台,背後有漆白欄杆與高聳塔柱,而繪者在這麼大幅的空間中,細緻地 描繪出眾多賓客持杯詫異的神情舉止,加上後方洗切的大廚,前方的樂手與侍者 ,這份工夫與洗練筆觸,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往前穿出,是個挑高空間,天花板上有細膩壁畫,而左右兩側的展作都屬於 法國繪品。這兒,我們又遇見了「拿破崙替約瑟芬加冕」,此處光線明亮,於是 我再度細細凝望。不太能辨別它與凡爾賽宮的孿生兄弟作有何不同,只能佩服大 衛的功力非凡,能刻出同樣兩幅如此費神的傑作。 附近還有些他的其餘作品,特殊之處是,他喜歡用全身赤裸的戰士為主題。 像「薩賓婦女的調停」,敘述羅馬人搶奪薩賓婦女為其繁衍後代,薩賓人在養精 蓄銳後發動戰事,前來討回親人。中央的少婦因此陷入兩難,一邊是自己父兄, 一邊是自己丈夫。在此調停當口,可以望見其餘仆跌於地的村婦與嬰孩,也可觀 得兩方戰士除了頭盔披風,都未著任何衣物。如此不畏流言蜚語,也算是他藝術 家的傲然風骨吧。 其它畫家的繪品也不乏非凡之作。像「梅杜莎之筏」為傑利柯根據1816年梅 杜莎號軍艦失事事件,所創作出的海上落難景畫。驚濤駭浪中的單薄竹筏,橫七 豎八倒躺著不少軟垂屍身,殘存一口氣的少數人們,瞥見後方光影間的帆點,正 吶喊呼救著。雖是背身的視角,卻依然讓人感受到求生的欲望與張力。 德拉克洛瓦的「領導群眾的自由女神」則是曾在歷史課本出現的畫作,當年 不懂事的我,很喜歡把課本人像擅自加工,大師若見,應該會氣暈吧。這幅畫敘 述七月革命巴黎市民推翻波旁王朝的情景,當中女士袒胸高舉藍白紅旗幟,少年 時的我們都把她與維納斯搞混一起,至於維納斯為何與穿著近代的人群站立一起 ,就不是我們深究的話題了。現在細觀,民眾們義憤填膺踩著戰死同袍前進,背 後硝煙四布,的確很有戰時悽愴的氛圍,讓人心情也不禁澎湃起來。 從這邊下樓,再穿過義大利雕塑區,就接回最初進來的地方。在此可以看到 難得的米開朗基羅作品「垂死的奴隸」。裸身的他一手支頭,一手撫胸,額首微 微上揚,閉上的雙眼似已作好心理準備,面對自己命運。仔細觀察,他的身材肌 理勻稱,姿態扭折卻不做作,但不知是光線,還是我心靈感受的問題,總覺得那 神情安詳中帶著享受,與一些文獻上描述的痛苦相去甚遠,究竟真相為何,真希 望大師能託夢告訴我。 至此導遊領了一圈,所謂的精華之旅也告一段落,本以為還有自由活動時間 ,怎料就被引了出去,說要帶我們去館外拍照。也罷,反正宮殿外觀也是遊覽重 點。 於是我們從金字塔門登出至室外空間。放眼望去,廣場當中被切割成幾個三 角形水池,圍繞著金字塔,噴湧泉柱正巧點綴著週遭的藍灰瓦古典建築。三個館 區構成的ㄇ字型雪白宮殿,近距離觀看,更顯得其雕工精緻。長龍般的拱窗廊頂 置放著一個個人像,而所有的門樓與角樓更以複雜的雕刻堆砌,疊層的雙壁柱延 伸至樓頂化作姿態曼妙的少女,輕巧地支撐華美的三角門楣。門楣則以極富層次 的交錯男女,構成隱含喻意的組合圖像。對稱呼應的樓閣有相仿設計,卻也變幻 出各自巧妙。 一路往外行去,經過倒金字塔所在的圓環,便到了騎兵凱旋門。此處與凱旋 門、拉德方斯的新凱旋門連通成一直線,是拿破崙為了慶祝擊敗奧地利所構建的 紀念門。雪白拱門上綴以玫瑰色壁柱,並嵌上赭紅紋的橫飾帶,使其多了些繽紛 色彩。牆面的各式框格間,理所當然刻滿拿破崙的英雄事蹟。門頂則由鍍金女神 簇擁駕著戰車的拿破崙,四匹青銅戰馬拖曳的戰車掠奪自威尼斯聖馬可教堂,但 歸還後的複製品依舊不減其色,將整道門扉點出英雄歸來的意氣風發。 由此回望羅浮宮,金字塔有如鑲於其間的璀璨晶鑽,在陽光與噴泉輝映下, 熠熠生輝。若於夜晚靜靜端望,廣場該會披上一巾柔媚薄紗,如星芒般柔亮地眨 著眼吧。 午餐時間,我們回到羅浮宮地下街自由覓食,問清楚手上的是一日票,當天 可隨意進出,我便趕緊點了餐點,一面狼吞虎嚥,一面讀著展館簡介,規劃還能 進去多看些什麼。半個小時的空餘,其實可走的地方不多,想了想只能先暫定黎 塞留館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區,然後是樓上的拿破崙三世套間。 胡亂吃完,我快步回到館內,辨著方位指示,左轉登上黎塞留館。它的中庭 其實也是寬闊挑高的雕刻展廊,從地下層到二樓,高高低低分佈著雪白俊偉的石 雕,尤其一些以騰越駿馬為主題的作品,鬃飛蹄揚,活靈活現。不過我也無暇分 心,專注尋找漢摩拉比法典位於何方。 沿路有著亞述文明的大片牆面雕飾,據說是從古皇宮遺跡整面拆來,有一般 的人像,也有人頭牛身帶著翅翼的雕物。他們高冠濃鬍的形象,相當具有特色。 其間也展示了雕刻立柱,柱頂不以花葉,而用雄壯牛頭呈現厚重霸氣。西亞文明 給多數人的印象都似隔層面紗,只知其名,不像埃及的長年渲染。因此蘇美、亞 述、巴比倫、波斯這方面的文物,對我而言格外富有神秘氣息。望著這些數人高 的豪邁宮廷城牆裝飾,更激起對其原本形貌的無邊想像。 在這被浮雕牆隔得跟迷宮一樣的展廊繞了許久,其間還不時失了方位,拿著 圖比對半天,好不容易終於找到原先預定的目的地-「漢摩拉比法典」。漢摩拉 比是一位將巴比倫帝國擴展至整個兩河流域的君王,在位期間公佈了此座石刻法 典。類圓柱形的玄武石正面上方刻著兩個人,象徵太陽神將法典授予漢摩拉比, 其餘部分則是細細碎碎的楔形文字刻紋。雖然法條內包括以牙還牙的暴力思想, 但卻是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著作。儘管看不懂上面刻了啥,不過能見到這名垂千 古的歷史文物,也讓我饒富興味地盯瞧許久。 不過這樣在迷宮轉了一圈,卻也花掉超過一半的時間,讓我猶豫是否還能往 上參觀拿破崙三世套間。想了想還是算了,簡介小圖上這些他用來接待賓客的房 間雖然華麗,但或許跟凡爾賽宮比也是大同小異,索性在回程的路上繞一下蘇利 館,這樣至少三區都踩過,也能看看我很喜歡的埃及文物。 拿定了主意,就往那兒穿去。不過一路瞥見的,大都是很細碎的展品,需要 貼近仔細玩味,像我這樣快速晃過,也真沒法感受些什麼。間或有些展廳會擺設 較為壯觀的立柱或法老雕像,但都沒有印象裡,在開羅博物館望見滿坑滿谷大型 石像那樣的震撼,更遑論精緻輝燦的圖坦卡門展室了。 因此回家翻到拿破崙三世套間的一些照片資料時,有點後悔當時的決定,畢 竟照片裡的廳間,又一次把奢華的層級往上堆砌。像是宴客廳吊垂成列水晶燈, 與長餐桌上的精雕燭台對應,珠光如開綻瓣葉,炫亮了週遭以金框鑲嵌的壁畫。 有的房間在牆上繪上藤架,搭配少女列柱、飛揚紅巾、昂首彩雀,將視野拉遠至 迷濛山景。而沙龍廳雖也以纏繞金框,從壁爐鏡座爬漫向天頂畫,卻用紅紋簾幕 、座椅,團繞著中央碧綠枝叢,賦予另一種適合輕鬆閒談的暖色氣息。 不過人生的抉擇就是這麼一回事,說不定當時我選擇拿破崙三世套間,又會 後悔沒去看埃及文物吧。 話說回來,蘇利館的展廊也不好走,地圖上雖然一路直通,但其實是被本來 宮殿的房間不停切分,有時要稍繞個彎,有時則要鑽到夾層梯間再穿回,集合時 間就快到了,卻總像是一直走到死胡同,令人心急。 好不容易轉完一樓的埃及展區,奔至地下層又陷入古羅浮城牆遺址的迷陣。 這座宮殿最早是個防禦城堡,但在不斷的改建下,地面上已無法窺得它原始的面 貌,只在地下還有部份殘留的柱礎地基。陰暗光線裡,繞著古老的圓直牆面行走 ,其實應該很有時光倒流的感覺,不過趕路的我也無暇多想了。 循著參觀路線行繞,終於我穿出館區,準時跟大家會合,心裡也鬆口氣。雖 然有著小小的驚險與遺憾,但回想剛剛行過的文物,內心卻是無限的充實與滿足 。如此廣大浩瀚的展館,似長河般串起不同時代的文化,我們走這麼一遭卻也只 能是個過客,匆匆一瞥,激起短暫的火花交盪。希望還能再有機會,與那些緣鏗 一面的藝術品靜心對望,聽其訴說屬於它自己的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0.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