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3363363 ~※ 象鼻海岸 ※~ 既然行到了港區,當然要順道看看海邊景致。在離翁弗勒不遠的象鼻海岸, 便是以斷崖奇石聞名。連大師莫內都曾在那兒流連,留下揮灑顏色。 遊覽車無法行入通往岸邊小鎮的道路,因此我們提前下車,慢慢晃蕩進去。 不知道是平均所得高的緣故,還是歐洲人民注重生活品質,鄉間零散矗立的小屋 舍都精緻得令人心醉。雖然沒有華奢的形構,僅以拼磚疊合出圖案,但庭院裡, 鵝卵石圍起的小花圃,開滿各式五彩繽紛的瓣葉,佈置得相當溫馨。 途間,有個大宅院標示著莫理斯·盧布朗,牌面上繪著男子剪影,高帽、單 邊眼鏡、披風、禮杖,原來這是亞森羅蘋作者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小時候曾著迷 羅蘋優雅卻促狹的個性,峰迴路轉的冒險故事,每本都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從牆 籬外窺探,庭院有著迴廊爬藤,大樹後方則是帶閣樓的木式不規則建築,很可惜 並未開放。 而再往前行至商店街,建築漸漸變成夾道的公寓形樣。但似乎當地人騷動的 個性不安於死板,方向交錯的脊簷、多角窗台與尖頂,以簡單素材卻搭築起百變 風貌。 穿過商店街,便是開闊海天。行道圍欄外的沙灘,點點密密的觀光客,逐浪 、奔跑、日光浴。圍欄處立了張仿圖,是莫內曾經揮筆的景畫,白帆停泊於浪石 交激的沙灘,遠方高懸斷崖下,一道白巖橫伸,底下被濤浪沖蝕出拱洞,這便是 此地被稱作象鼻海岸的因由了。望向右方莫內描繪的畫面,白巖圓圓胖胖,拱洞 不大,讓兩側岩石望起來像小象短短的鼻子與腿肚,非常可愛。 有了小象,當然要有象爸爸、象媽媽。視線轉往左,一道岩岬長長深入海面 ,拉高的崖端,伸出長拱探進浪花間。這便是母象,而公象得翻過母象山頭才能 望見。 領隊說我們可以兩側擇一攀上,我看了看,小象山地勢較低,頂上還有個教 堂。但來都來了,還是該挑戰較高較遠的母象山吧,何況要上那兒才能看到公象 呢。於是拿定主意後,便往左側行去。 還記得在義大利卡布里島,曾見過狀似奇岩城的海中錐石。而在母象鼻子附 近,也有座幾乎與其同高的尖丘,孤懸於拍擊浪濤。由於作者盧布朗住過這小鎮 ,我想此奇石激發他想像的可能性更高吧。 隨步道往前,奇岩城漸漸被象身阻隔視線,手邊這段皎潔長灘也被截斷,而 步道至此轉成台階,最後沒入亂石坡地。雖未至崖邊,但陡坡仍讓人每步都戰戰 兢兢,深怕腳踩滑就一路滾落。倒是中段岩口,一隻海鷗之類的潔白鳥兒,好整 以暇地棲著,行過的喘氣人們對它按下快門,也不怎麼理睬,一付老子會飛不怕 摔死的模樣。 邊行邊回盼,小象形貌慢慢化作月牙灘的末端一勾。歷經數次歇息,終於, 我們登上母象海岬的頂岩,企盼已久的公象也現出形貌。它的背脊較母象平坦, 但象鼻不似它細長,而是粗厚一管探入洋面,岩壁上的色層與苔草恰巧勾出耳眼 ,看起來憨厚有趣。 由此望去,那兒也是人形點點,但我們應無時無力再攀行吧。倒是這裡前方 的崖頂礁岩,大群人在橋口排隊等待,不曉得有何特殊景致。橋板搭架在狹窄的 稜線上,底下就是萬丈深淵,大夥壯起膽側身往來,也不知是否真能負擔。好不 容易到達礁岩處,內部是空心的,但路就沒了,只有幾處風蝕穴口可往外探望。 我看大家一臉的狐疑跟失望,可能都像我抱持想法,或許有捲繞石階,從岩心步 步往下,穿海底,攀亂岩,抵達滿室驚奇的奇岩古城吧。 不過,撇開這些幻想,巖頂望出的景色的確壯麗無比。從石間往下窺探,一 處幽靜沙灘夾在小灣口,被高巖遮蔽的陽光,讓水面靛藍得憂鬱,若處其間,像 能與世隔絕,物我兩忘。 再遠眺另側,面陽的海波閃爍珠光,水色帶著不同漸層,從淡綠慢慢染得深 邃。海風拂亂,偶爾攜來隱隱濤聲,窮極之處,海天分際已被日焰模糊了界線, 只是一片無垠的湛藍,炫目且開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0.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