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3359375 ~※ 翁弗勒 ※~ 告別帶著沉重色彩的諾曼第紀念館,迎接我們的是輕鬆明亮的港口小鎮-翁 弗勒。它鄰近塞納河出海口,除了因此貿易往來興盛,更因海天之間無窮的光影 變幻,吸引眾多藝術家來此尋找靈感,也是印象派畫家必來朝聖的地方。 而當我們踏入這城市,街頭巷尾皆是熙熙攘攘的觀光客,道路上也塞滿汽車 。但歐洲駕駛很禮讓行人,不管紅燈綠燈,只要有人想過,絕對耐性等待。 順著人潮擠至小港口,這兒放置了旋轉木馬,一群稚兒嘻玩得很高興。我仔 細環顧四週,揣摩藝術家們很喜歡捕捉的這片港口視野。晴空下,陽光將建築群 刷得顏色鮮亮,高低錯落的斜簷房舍像一條條並列的彩帶,暗灰、深靛、岩赭、 木棕、淡粉、亮白,將港口擁繞得繽紛。而在微泛波紋的水面,收起白帆的大小 舟船,更以交錯拉繩桅桿,點綴這塊畫布。 時值長帆入港,跨港便橋隨著機器運作緩緩升起,大夥也興致昂揚地望著, 直到船過橋降,才隨著塞成長龍的等待車陣,走到橋的另端。 橋另端的堤岸,有個古老建築,據說是舊時重要的鹽倉。碎石堆疊的牆面綴 著苔蘚,門口木梯攀向邊角塔亭,一路通往二樓深處的領主宅院,整體殘舊得很 有韻味。 再行前,商店街櫥窗擺滿很多畫作,有些花草景致的描繪,帶著印象派朦朧 光影手法,不知道是不是都在翁弗勒此地寫生。 東晃西看地走上一陣,就抵達這兒很著名的木造建築-聖凱薩琳教堂。它的 特別除了歷經悠久年代的木造結構外,就是它併排的雙主廊。彷若兩個教堂緊緊 相依一起,屋脊、門楣也如雙胞胎般分生。較有區別的是,其一後廳有座高高塔 尖。 走進裡面,很意外地沒有一般教堂的沉凝,反而以繞牆懸掛的各色旗幟,帶 起一種活潑歡欣的氣氛。抬頭仰觀,細長木柱支撐著兩排如翻轉船底的天頂,自 然無華的設計,像是要投射當地海上男兒的直爽本色。 萬國旗在雙主廊其一的祭壇上高高收拉而起,祭奉的雕像間似有個紅白夾雜 的游泳圈,很懷疑我是不是看花了眼。另一邊就比較主流了,潔白花束與玫瑰花 窗透映而進的流光,在台座上靜靜縈繞成虔敬氛圍。 教堂內部並不大,再望了望門廊上的管風琴及大幅繪作,大夥就又鑽了出去 。不過與大門隔路對視的鐘塔還滿引人駐足的,而且感覺上更有歷史刻畫的痕跡 。雖說為木造建築,架上尖頂的塔身看來卻有碎石拼貼,是結構體還是裝飾就無 從得知了。塔身下則以棕褐斜簷展開至稍寬的基座,而基座牆面就是很暗沉的木 條,有種一碰就會腐朽破裂的感覺。想到中國自古以來美輪美奐的宮殿,都因是 木作建築而無法保存至今,就覺得相當遺憾。 午餐前,領隊讓大家在街頭隨意四晃,我們便挑著不同小巷,探看各色建築 。狹巷裡的屋舍,不論石砌木造,都很有中世紀味道。粗糙石牆瓦簷,貼成直排 或斜紋的木面,加上勾為捲葉的金屬招牌,在相似風格中又帶有主人的巧思與個 性。 走著走著,又回到剛下車時的廣場,廣場末端立個帶有高聳圓塔的教堂。步 道邊,清澈人工河道頂著纏繞花莖的拱架,一旁還有如柳樹般低垂的枝葉,是很 棒的繪景題材。但走至底,涼亭內居然有三四個流浪漢般男子瞥著我,心驚下, 我一面提防,一面繞至教堂門口。 在門口端看一會兒,這個石砌教堂原本雪白的牆面,斑黑得相當厲害,尤其 是門廊處,猜想是不是也經過戰火的洗禮?走進後,空寂的廳室沒有半個人,裝 飾上雖然規規矩矩佈列著柱廊、壁畫與花窗,但沒有特別讓我眼睛一亮的設計。 以誠敬的心探看一圈,便再次走出至擾攘街道。而此時,午間陽光刺眼,剎 那灼亮的視野似乎也如印象畫作般,將眼前這城市朦朧迷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0.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