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3356200 ~※ 聖米歇爾山 ※~ 經過數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即將抵達海上仙山聖米歇爾。不過在抵達前, 得先嚐嚐當地著名的蛋餅。據說這種迅速簡便的餐點,在當時絡繹不絕的朝聖客 間廣受歡迎。 等了許久,服務生終於端著熱騰騰的炒鍋走近。金黃色的蛋煎得蓬鬆,雖然 外觀一般,但聞起來似乎可口。不幸的是,我居然分到煎得太焦的部份,半鹹半 苦的滋味入口,真令人暗暗流下兩行清淚。 隨便吃完,我就迫不及待走出店門。順著馬路拐個彎,海岸的視野空曠處, 一座如山巍巍聳立的島嶼就這麼浮漂於浪花間。據說漲潮時,它便如一座孤島在 雲霧裡朦朧,退潮時,才微微透出一條小徑通往大陸。 而當隨車駛近時,它的輪廓更顯清晰,聖米歇爾修道院依順山丘地形,以雄 偉的城牆包覆支撐,傾斜的扶壁如風拂擺尾,在島的側邊延伸出飄逸曲線。高牆 之上是教堂本體,面對我們的是側翼,一旁後廳的飛扶壁以錯落的雕刻柱,形成 一片宛如火炬舞焰的景致。中心處則是尖細的主塔,像銳利鋒芒,一柱擎天,輝 立著持劍的大天使聖米歇爾。 傳說這附近海域有海之墓地的稱呼,當地主教某夜得大天使托夢,要其建一 教堂安撫亡靈,因此開始聖米歇爾修道院的築立。而由於地勢陡高又四面環海, 戰時也多次成為防禦堡壘,法國大革命時期,甚至被當成監獄使用。 當我們到達山腳城門口,往昔的羊腸小徑已經開闢為寬廣大路,一旁空地停 滿密密麻麻的車輛。但如此為了觀光事業的改建,卻也改變了海潮流向,孤立於 浪影的景象即將走入歷史,令人唏噓。不過在重視文化遺產的現代,據說法國政 府已有一連串的規畫,開挖淤泥、修築堤道重新導引海潮、將過道改為跨海空橋 等等,以期重現古代聖山隨潮隱現的風貌。 城內的主巷道,蜿蜒而上,磚石砌成的門樓與防禦塔,保留了中世紀景趣。 遊人如織,各式商家的招牌也五花八門,當中還見到這兒蛋餅的創始元祖店。途 間,有座小小的禮拜堂,門口有尊等身高的持劍女武士銅鑄像,領隊說這是聖女 貞德。而禮拜堂裡,尊奉著大天使聖米歇爾,在雕刻得宛如層層柱廊樓閣的背板 前,腳踏舞爪惡龍,高舉寶劍。一旁的玻璃花窗,他的髮絲飛舞,英姿煥發,灼 亮的赤紅劍刃也正砍向多頭血色巨龍。 隨著巷弄陡峻,擾攘的店家景象也換成扶疏枝葉,而大教堂便在數步之遙。 樹蔭下,抬頭仰望,烈日在塔尖處燦耀得令人目眩,只在轉瞬間,灼落塔簷鋸齒 般的稜角。再一鼓作氣地攀上沿牆步階,終於,我們踏進教堂區入口。 從資料上得知,教堂像個罩子般,高牆內,最上層是教士修習冥想之處,而 招待貴族的中層與平民窮人居留的下層,都是盤繞島的山勢修築而成。 由於教堂歷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因此也遺留著部分羅馬厚重樸實的架構。 在這基礎上,延伸了哥德時期的元素,尖拱窗與交錯肋拱將剛硬線條的廳室,加 添了視覺的變化。但又不致浮誇,營造出一個隱修肅穆的空間。 最受旅客歡迎的是堂外中庭,很有特色的雙疊柱拱廊圍繞修剪整齊的草坪。 支柱與廊頂間如花朵綻放般開出發散肋拱,且兩兩併排的支柱又以些微距離錯位 ,形成不同角度觀看,都有各自弧面交錯穿繞的趣致。 去之前,儘管行程說明沒特別註明入內參觀,但揣想既然都來了,應該會有 機緣進去吧。可是看著門口排隊等待購票的遊客,問了領隊,他推說教堂內部已 是空盪,也沒什麼藝術作品遺留,因此並無安排觀覽,聞之頗令人沮喪。 我透過人牆用力墊腳窺看,依舊沒能瞧出什麼端倪,嘆氣之餘,只能在附近 逛繞。 教堂外其實也像山城,在內牆與外牆間形成空寂巷道,陽光照亮了牆頂,卻 驅不走巷底清冷,襯上幾株倚靠街角的蒼綠古樹,很有遺世幽靜意味。 團員們隨意踏看後,紛紛循原路下山,打算去商店街採購一番。無奈當口本 也想隨之行去,但瞥見另一方向,三兩遊客從拐路拱門穿出,心念一轉,便跟了 上去,反正時間有餘,或許前方便是柳暗花明處。 果然,拱門外,步道盤折,相對於來時夾擠於建築間的直通巷道,這步道便 如長龍在整面山坡的繁花疏林間,蜿蜒而下,眼前一片盎然綠意,而遠方則是無 垠海洋。 順著走了一段路,回頭返望,攀爬點點花葉的石牆之上,傲立著修道院主樓 。沒有任何花巧裝飾,歲月淬鍊的石壁高柱間,卻自然流露偉岸氣勢。而從這個 角度,主塔尖頂上展翅的燦金聖米歇爾,正高舉辟邪驅惡之劍,與烈日爭輝。 不遠處石牆隱入山坡,但十數層樓高的教堂窗口,卻伸出一道筆直石堤,通 達而下。然此坡無階無扶手,怎樣也不像是交通步道。後來從一些資料得知,這 是快速運送物資的輸送口,經由板車、繩索、滑輪,順斜坡拉送,就不用花費工 夫一步步辛苦搬挑上山。 再隔鄰,就是從山下便可望見,那數道撇捺成飄逸弧線的支撐壁了。近距離 觀看,其實它是有點鋸齒狀的,排列一起,就像個擠出浮凸指節的巨靈掌,撐著 整個山勢。而一旁坍跌的嶙峋嶔崎怪石,將邊塔簇擁成嶺峰,襯上恰巧展翼飛過 的鳥兒,在剎那間揮灑成一幅蒼勁山水。 面海處,道路另側的崖壁上,牆頭聚集了幾座瞭望小屋。石塊堆砌的圓胖體 身,高低大小各自,有的戴著尖頂,有的則是一圈圈的環帽。而其小徑旁的綠樹 ,穿插著紫葉林,襯得小屋分外明媚。越過被陽光照映得亮澤的藍瓦,可以望見 海岸濕泥地與連天汪洋。退潮後的溼泥地,三兩遊客刻意赤腳漫步,海風、濤聲 、廣闊的無垠無涯,想必很是舒暢快意吧。 一面盤繞而下,一面我也不時回首顧盼,想留下它在各個角度的英姿。不知 不覺地步道穿入住宅區,小路也分歧起來。我們隨意遊逛,這兒沒有商店街的喧 擾,只有漾漫在粗糙磚石間的幽靜。連其間原該覺得陰森的小小墓園,都被染上 溫馨。 小路最終接回了商店街,從一些手繪風景明信片可看到大家對聖米歇爾山的 想像。有的屹立在狂浪中,曦日從烏雲間破現,在山頂投射出輝照。有的蟄伏於 風平浪靜裡,綴上白帆點點,一派悠閒。有的如遠山朦朧,櫻花似雪,羊群慵懶 ,在草原漫步覓食。 是什麼勾起古往今來這麼多人對它的迷戀呢?我攀上岸邊的外牆頂,倚著城 垛對它作最後的凝望,也思索者。對我而言,或許是那份在週遭無常中的靜定、 以及與自然的巧妙結合吧。也或許,它滿足了我對中世紀城堡的想望,高絕如崖 的城壁、參差錯落的樓閣、飛竄入雲的塔尖,像是虛幻中的描繪,但卻又那麼真 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0.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