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完整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mia1022tw/22861130 "盟阿埔" 在台灣感覺是很可怕的地方,可在文學藝術家眾多的法國,它是後世追思弔唁名人的地方。 啟程的第一站-蒙馬特墓園,左拉便長眠於此! 法國人思維真的跟我們很不一樣, 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阿飄聚集處,他居然有辦法把它規劃的整整齊齊, 有些墓碑還有特別的設計,也吸引不少觀光客的目光。 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也對此有所著墨喔,印象中Amelie來的就是這兒。 這天,我跟Q決定前往蒙馬特墓園裡去一探究竟, 走進入口處,其實一點恐懼的氣氛也沒有,反而多了點寧靜安祥, 左手邊有清單列出長眠於此處的名人供人憑弔。 在長長的清單中,我們唯一認識的就是大文豪Emile Zola, 其他據說還有其他德國與奧國的文學家,但我實在孤陋寡聞認識不多。 左拉的墓其實很好認也很好找,因為上頭就有個他的雕像,遠遠一看立刻可以認出。 Emile Zola是19世紀法國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儘管各界對於他的死有諸多揣測傳聞,後世對這位法國六大文豪之一的景仰至今仍絡繹不絕。 除了左拉外,有些的墓碑也設計的很特別,使得氣氛瞬間變的不一樣, 不像在台灣總是有股寒意。 在靜肅的氣息外,看到這些特別的設計,真正體會法國人如何將巧思融入生活中, 就算是在人生最後一刻也不例外。 三月底的巴黎還是很濕冷, 離開墓園後前往羅浮宮,原本想好好的欣賞一下華裔建築大師貝律銘所設計的玻璃金字塔, 才走沒幾步路,雨就滴滴答答的下。 我跟Q望著外頭發呆,雨越下越大,感覺有點無助。 時間對我們來說很寶貴,但羅浮宮外又排了長長的人龍, 商量了一下 "走吧!",兩個人決定,豪邁地冒雨前往巴黎聖母院。 "說不定細雨中的聖母院會有所不一樣"  "對阿,沒錯!沒有人規定下雨就不能去!"一搭一唱,哈! 幸好遇到好心的奶奶?我們怎麼搭公車, 不然嘴巴上的雄心壯志怎麼樣也敵不過現實風雨的摧殘。 幸運地是我們到達後,雨勢暫歇, 漫步到西堤島上的腳步很輕快, 遠遠地就看見那寧靜莊詳的灰白色調諾大建築。 聖母院是法國歌德式教堂經典之作,整座教堂雕刻了許多的聖經故事, 從側面望聖母院,即可看到有名的飛扶壁,與南北鐘樓一樣都是巴黎聖母院的招牌。 另一歌德式的建築特點,即是採光以絢麗的彩色玻璃為主, 尤其是教堂內的南北窗,彩色玫瑰拼花玻璃最是美麗,一進聖母院內即可看到,算算也有700年歷史了哩。 Q尤其對這些玻璃愛不釋手,總覺得有種華麗又朦朧的美感。 走進古老建築,總是有許多故事襯托, 大文豪雨果筆下的鐘樓怪人,一定是人人熟悉的大作, 受故事影響太深,沒想到教堂裡頭真的保留了摔下的吊燈,增添了許多故事感, 加上和緩的鐘聲、外貌猙獰恐怖的奇獸雕塑,有一股身處18、19世紀裡的虛幻感覺。 記得當天好像沒有開放鐘樓,我們失去了遠眺巴黎市景的機會, 正當要拐出大門時,我瞥見亮藍色的燈光,新潮而獨樹一格, 原來是台聖母院紀念幣販賣機呢! 好美式的作風,2歐元一枚,亮澄澄聖母院讓你帶回家。 西堤島被塞納河環繞,河兩岸自然有不少橋樑相連, 每一座橋都有所屬的名字與特色,站在橋旁欣賞塞納河景,也能感受巴黎的自然風光。 我們就是這樣幻想走在巴黎最古老的新橋(Pont Neuf)和最華麗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上。 但當傾盆大雨來臨時,想像果然就只能是想像。 鞋子已失去作用的我們,硬是要很有志氣的要在新橋上走那麼一遭, "該濕的也全濕啦,休閒鞋都變雨鞋了,還有什麼好在乎的。" 抱著這種想法,在新橋上冒雨賞景,也硬是相互拍了好幾張照片(實在是因雨天腳架架不起來),才微笑地離去。 這種勇氣,只有在國外才會展現吧! 回到民宿已經是快半夜了, 巴黎天黑的很晚,讓我們常不知不覺在外頭溜搭很久。 半夜11點的地鐵站稀少人煙,時間剛好可以接趕來巴黎與我們會合的Janine, 也很感謝民宿主人靜旻和思瑜,慷慨地接納了我們有訪客的事, 只是阿,三個人橫躺擠在小小的雙人床上,看起來還蠻搞笑的, 整晚,我大概有一整雙小腿是垂吊在床外面。 不過三個人還是很興奮東聊西聊的,都為了隔天的計畫而開心不已呢。 巴黎同學會,我們來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2.111 ※ 編輯: canot 來自: 123.193.22.111 (07/02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