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部落格,無音樂有圖詳細解釋全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puffgirl/15476006 ============================================= [背包客觀察日記] 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瑞典吃甚麼?怎麼吃? 旅行有很多層面的意義,對我來說, 其中一項重大意義絕對是:「食」! 曾經跟朋友一同進行歐陸之旅,扛著行囊心境相仿的我們, 胃袋卻甚是不同。 她,可以不管到歐洲哪國, 都是一天一跟(Baguette)棍子麵包配一罐白開水, 再頂多就是一根香蕉或一顆蘋果。 我,對吃比較注重, 當然當旅行有些不便,還是有可以對飲食妥協之時, 但或許天性使然,我總不願在美麗的旅程途中每一餐都「區就」。 或者更明白的說,每當旅行到一個新地方, 至少至少起碼起碼也一定要吃一次該地的招牌料理。 旅行,對我來說, 除了蒐集風景人文,也是同時蒐集著「味蕾的標記」。 那當我們旅行到歐洲,會先想到哪些歐洲料裡呢? 相信很多旅客們的腦海裡跳出來的是義大利麵、披薩、提拉米蘇; 或者是法國的可麗餅、可頌、 Ratatouille(一種燉菜,料裡鼠王的英文片名就是這名字)、紅酒燉香雞; 又或是德國豬腳、各式香腸; 再不然也還有西班牙海鮮燉飯、馬鈴薯烘蛋( Tortilla)。 說到底,會先想到的比較容易是西歐諸國的料理, 那北歐呢? 先前在另一篇瑞典食譜分享文章提過, 〔點我看:瑞典, 瑞典平底鍋馬鈴薯煎餅(Raggmunk)&肉桂捲(Kanelbullar ) http://www.wretch.cc/blog/puffgirl/15474161〕 我在英國認識的一位瑞典愛好美食的叔叔輩份朋友常常說: ”Swedish food is all about meat, ball and meatball.” (瑞典食物就是肉,丸子跟肉丸子)。 因此,常常朋友們之間要開食物分享派對時, 他還真的都是煮肉丸子來, 或許是個人手藝關係、又或是食材因素, 這朋友煮的肉丸子還真是不令人驚艷。(吐槽) 但是,我一直都深深的對他做的馬鈴薯泥情有獨鍾。 心裡總想:「奇怪,一樣都是馬鈴薯泥,為何他做的就是特別好吃?」 他的回答是:「每個瑞典家庭都有獨到的馬鈴薯料理方式, 跟我們的生活設計哲學一樣,越簡單就越好吃!」 當時我不太能理解他話裡的意思, 而這對份馬鈴薯泥特級美味的疑惑, 在這次親訪瑞典後,四處嚐遍當地食物的情況下, 終於有了一番小小心得, 感想是:「瑞典飲食還真的是跟設計哲學如出一轍,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在這裡嚐的每一口食物,不管餐廳又或超市, 路邊攤或是特設美食廣場, 都有極為簡樸卻不失箇中單純美味之精彩。 這趟去到瑞典,發現瑞典人的飲食, 除了大家都熟知的肉球跟越橘醬(Lingonberry jam )以外, 其實還有蠻多其他有趣的食物元素存在, 那麼下面就大概來分享一下這趟旅程中, 發現瑞典比較道地的幾道料理以及飲食特色。 *愛 ♥ Fika* 在參與斯德哥爾摩Free walking tour的時候, 印度籍導遊Pradeep教了眾成員們Fika這個字, 根據這印度導遊, 說是再不愛笑的斯堪地那維亞人們,只要聽到Fika這個字, 就會容易綻放出心花朵朵開的微笑。 Fika,指的原來是是瑞典語的「喝茶喝咖啡點心休息時間」; 更精確來說,在英文就是類似tea time或coffee break的意思。 在瑞典,或許是有漫漫嚴冬, 喝茶喝咖啡的暖身子時間因此對人們十分重要。 在飛往瑞典的SAS班機上雜誌就讀到了: 瑞典的咖啡消耗率可是全世界排行第五, 而整個北歐的咖啡消費量一年更可達到250,000,000杯如此的天文數字。 從這樣的數據中,就不難發現Fika與咖啡/茶之於瑞典人們的重要性。 走在瑞典街頭,更是到處可見店家掛著Fika時間的特別告示菜單, 彷彿是在跟客人提醒著:「嘿!留下來喝杯咖啡/茶吧~」 另外,大家都知道瑞典的消費物價昂貴,一般來說, 平均消費金額約台灣的4倍以上。 喝一杯小小杯的黑咖啡,如果是在一般的書報攤外帶, 基本上至少約需10Kr.(約50台幣), 如果是在市中心的咖啡廳內用, 那可至少又要25Kr.(約125台幣), 喝一杯茶的價錢也大概相似。 對於像我這種一天沒有喝熱茶就快要去掉半條命的人來說(不誇張), 從前自助旅行的時候, 總是刻苦的回到青年旅館再用自備的電湯匙燒熱水來泡湯或熱茶喝。 這次到瑞典,物價高雖高,我卻是喝熱茶喝的很開心, 因為結合了瑞典的Fika傳統與愛吃到飽的文化, 瑞典在很多地方點一杯美式咖啡/茶的價錢都是可以無限續杯或回沖的, 例如:瑞典連鎖漢堡店Max的美式咖啡可不停自助續杯; 瑞典國鐵上車廂Bistro, 賣的熱茶與美式咖啡都是可以請服務員協助回沖, 在長途旅程中,點一杯就可以一路喝好多杯喝到終點, 好不快活哦! 另外,甚至,也有些地方是直接在爐子上, 不停的煮著熱呼呼的濃茶與咖啡,顧客只要點一杯, 就可以不停的自助續喝到原汁原味不失真的咖啡與茶哦~ (註:斯德哥爾摩舊城區就比較不一定了,因為太多觀光客, 有時連喝白開水都要錢,這點請務必再三口頭確認。) *愛 ♥ Buffet* 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除了滿掛的Fika, 還會看到的是到處都有Buffet / all-you-can-eat restaurant(自助式吃到飽餐廳)。 這次出發前,讀了一本旅遊書說台灣的吃到飽文化, 原來最早是從瑞典傳到日本,再繼而傳來台灣, 無獨有偶,之中還有許多旅遊書甚至就直接寫著, 「到瑞典一定要一試吃到飽餐廳」。 這次在斯德哥爾摩,確實也跟著在當地外國交換學生, 一起吃了許多瑞典大學生會去的吃到飽餐廳。 然後就發現更多不可思議的小細節。 原來,在瑞典許多當地人會去的餐廳, 不見得直接標榜著Buffet吃到飽餐廳, 但消費的模式卻是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填飽客人的肚子! 除了一般的只要付費就甚麼都能吃到飽的餐廳, 前述也已經提過了在瑞典許多地方,只要點一杯茶/咖啡, 就能隨你開心喝到飽。 另外,很多其他的歐洲國家都是把麵包放在桌上,顧客需要就自取, 然後結帳時,侍者會自動把麵包的價錢算進總金額。 但這次到了瑞典城市與近郊的許多餐廳卻發現, 瑞典常常是只要顧客點主餐,就提供免費的麵包或生菜沙拉吃到飽。 除此之外,還有能: (一)點主餐就吃醬菜吃到飽 (二)點主餐就給麵包和吃果醬吃到飽 (三)點蛋糕就給卡士達醬跟打發鮮奶油, 讓你配蛋糕配到飽(體脂肪爆表) (四)點主餐,就能再續一份主餐(哦!這真的也是超飽) (五)點吃到飽全餐,加點飲料兩杯,再送一份吃到飽全餐。 這是不是真的是千奇百怪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千奇百怪的吃到飽方式, 通常都不會直接標註在門口或店內菜單上, 所以各位旅客務必張開金口,先問用餐方式評估後再點餐, 會比較划算或甚至可省大錢哦! *愛 ♥ 糖果* 在沒去到瑞典前,原本就一直知道歐洲人對巧克力的迷戀, 但去了瑞典,我更是發現了瑞典人對巧克力有執念, 對糖果更是痴狂。 在瑞典,不管是去到甚麼大小書報攤雜貨店7-11, 一定都有一條走道留有約一半的長度,擺著各式秤重計價的糖果; 大超市更是誇張, 通常有一整條走道堆了滿滿的各種糖果, 然後更誇張的是, 這條走道通常也滿滿的都是瑞典人好似不用錢一般, 卯起來打包搶購著糖果,不管大人小孩皆如此。 說起來,瑞典人對糖果的迷戀還真是從傳統習俗就可見, 在瑞典,有個所謂的星期六糖果日(Lördagsgodis), 這個糖果日的設計是40-50年代時,配合衛生局的潔牙政策而來。 通常來說,一星期只有在這天, 家長會讓孩子們可以放縱的盡情買糖吃糖, 而完全不用顧慮刷牙蛀牙的問題。 對我來說,這樣的一個節日設計還真是結合教育又符合人性哪! 我甚至還發現了一個瑞典生活的資訊網站, 提供消費者買糖果的注意事項,包括: (一)避免星期六太晚買糖果,因為會被搶購一空。 (二)避免星期六下午買糖果,因為人山人海。 (三)買秤重計價的糖果,避免買巧克力條,    因為密度太結實,會使計價更貴。 (四)在超市買秤重糖果通常一公斤是69-89Kr.不等,    但如果去7-11這類的零售店買,    價錢大概就是179Kr.起跳了。(嚇死我了這價錢) 很棒的瑞典生活資訊網站(英文網站)連結: http://ppt.cc/9uxY *愛 ♥ 肉桂* 說來,如果是亞洲人, 或許會覺得瑞典(還有北歐諸國)真是對孕婦不友善的城市。 因為瑞典(還有北歐諸國)的食品都有太多的肉桂成份啦! (註:中醫認為,肉桂味燥熱,孕婦吃多了,易造成胎動不安。) 尤其瑞典人,天氣使然, 所以熱愛添加這能夠驅風健胃又能發汗驅風的肉桂在各種食品裡。 除了大家都熟知的肉桂捲Kanelbullar, 許多道地的瑞典茶也都參有肉桂, 咖啡廳跟餐廳裡, 除了砂糖、胡椒跟鹽巴以外,總都還有一罐肉桂粉在桌上待命著。 *愛 ♥ 脆麵包* 脆麵包knäckebröd,要說它是麵包,其實更像是餅乾。 這玩意500年前就被發明了,烘焙良好的話, 可以在乾燥空氣中保存一年都不變質。 有趣的是, 脆麵包在瑞典歷史上有好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窮人的食物, 直到70年代, 瑞典政府推動的健康政策大力推行吃富有豐富雜糧的脆麵包有益健康, 脆麵包才從此鹹魚大翻身, 從「貧民國民食物」變成「王牌國民食物」。 *愛 ♥ 肉丸* 文章一開頭就提過了,瑞典人民的生活中少不了肉丸子。 據說,肉丸發源於英國,但在18世紀開始因為通商的關係傳到了瑞典, 並由瑞典人發揚光大,而至今,瑞典肉丸可以說是瑞典飲食的代名詞。 在台灣來說,因為吃瑞典肉丸都是到IKEA, IKEA的肉丸基本上是牛豬混合的製品, 我一度認為瑞典大概也是如此, 真的到了瑞典,吞了許許多多的肉丸子之後才發現, 肉丸子的肉材,除了牛與豬, 瑞典人所做的羊肉丸與麋鹿肉丸可更是精采, 千萬不可錯過。 肉丸子通常會配著各式做法的馬鈴薯吃, 我在瑞典十餘天,吃了不下10家餐廳, 都沒有踩到馬鈴薯的地雷。(何況我不算愛吃馬鈴薯的人!) 除了文章一開始提過的超綿密馬鈴薯泥, 瑞典的整顆水煮馬鈴薯只能說是Q不?冬鏘, 馬鈴薯肉質富有彈性,十分精彩。 還有些地方有供應馬鈴薯派, 是將切拇指大的片狀馬鈴薯, 先裹粉灑香料後片片疊起成塔烘烤而成, 這在瑞典比較不常見,如果剛好在菜單見到, 建議各位務必一試。 *愛 ♥ 越橘醬(Lingonberry)* 如果說德國人吃香腸不能沒有酸菜(Sauerkraut), 美國人吃熱狗不能沒有番茄醬, 那瑞典人不管吃甚麼都不能沒有越橘醬(Lingonberry)。 在瑞典盛產的越橘這種莓果,比一般其他莓果酸很多, 聰明的瑞典人於是將之煮成果醬, 既能保留營養成分、巧妙去掉酸味,還能長久保存。 在瑞典,走到哪都會有越橘醬, 早餐麵包桌會有越橘醬, 中午吃肉丸,晚餐吃麵包, 總之三餐可都不能少了越橘醬呢! *愛 ♥ 海鮮* 地理位置有先天臨海優勢,北海和波羅的海都盛產海鮮, 因此造就了瑞典飲食有許多的海鮮, 尤其是小龍蝦(crayfish)與鯡魚(Herring)。 前述瑞典有星期六糖果節, 但其實瑞典不僅有星期六糖果節,還有各式因應食物文化而生的傳統, 譬如每年7~8月份,在小龍蝦盛產期, 會有一個所謂的小龍蝦派對(kräftskivor), 人們會一起烹煮小龍蝦在自家花園或陽台共享。 另外,也有所謂的臭酸鯡魚(surströmming)傳統, 人們會在8-9月份舉行活動, 集結在一起的人們一同把醃好的臭鯡魚在大庭廣眾下打開, 宣揚「臭」的美好,這跟台灣的臭豆腐文化是不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吃吃喝喝的說了那麼多, 大家看了是飽了,還是餓了呢? 希望這篇文章讓大家一起在西歐珍饌之外, 也對北歐美味有所期待哦~ 下一篇,瑞典觀察日記最終篇, 要看到的是瑞典的生活習慣層面, 包括:瑞典的招呼語、小紅木馬的傳統跟三溫暖桑拿哦~ 敬請再度期待 Ps. 這篇文章裡有提到的瑞典餐廳, 不管是優秀的或是地雷, 之後一定會陸續發食記介紹, 畢竟民以食為天,背包客也要以食為命嘛~ 嘿嘿 *延伸閱讀點我看* 1. 瑞典,一些背包客會需要的實用資訊整理-交通工具、免費廁所& Wifi http://www.wretch.cc/blog/puffgirl/15475272 2. 瑞典,一些背包客會需要的實用資訊整理-免費導覽、特價、超市可嘗試的食品 http://www.wretch.cc/blog/puffgirl/15475276 3. [背包客觀察日記] 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的金髮與街頭時尚(街拍) http://www.wretch.cc/blog/puffgirl/15475647 4. [背包客觀察日記] 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尊重各種性別&愛環保 http://www.wretch.cc/blog/puffgirl/15475839 -- 想知道歐陸料理烹飪訊息, 以及台南美食情報與其他世界各國旅行文化的朋友, 歡迎你加入Gourmet Passion美食熱情FB粉絲團哦!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Gourmetpass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