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onderlan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昨天我們討論到全球化的問題,湊巧我加選到的新通識就是「多元文化與全球化」, 也是我一直很有興趣的主題,而政治學中全球化的討論也非常多。 其實我自己對全球化很有感觸,因為全球化與人文學科裡的許多問題一樣, 是個難解的謎題,也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我高中時曾經到D.C.參觀過World Bank,看到他們的一句slogan讓我非常感動: Our dream is a world free of poverty.我們的夢想是一個沒有貧窮的世界 當時的我才17歲,充滿了理想抱負,滿心以為只要有夢,就真的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因此,我回國後,立下了我的志願「在國際組織服務」,希望可以對這個世界盡點心力。 但是當我上了大學,知識的增長與開闊,卻澆了我一盆冷水。 我終於瞭解到,這個世界面臨到的問題,是根本的,結構上的問題。 這個世界不可能隨著「應然」原則運轉,只可能隨著大環境,做「實然」的變化。 當聯合國UN、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世界各地做援救工作時, 這些組織的大金主(主要是美、日、德、英、法等)在這個全球化結構中 卻也正扮演著加速貧富差距、污染環境等許多事的殺手 我們無法怪他們,他們也很難改變,因為千年歷史的發展,讓這個結構已經堅如磐石 資本主義(或帝國資本主義)已經根深蒂固,幾乎很難動搖 美國是聯合國每年最大的金主,至少佔世界各國繳交會款的50%以上(想想看聯合國有 多少會員國),而這個諷刺的事實,只不過是這個結構中的小小例子, 這個世界已經變的不是我們想改變,它就能改變的。 這些殘酷的事實幾乎完全解構我過去的認知與抱負,或許是政治系的訓練讓我看到真相, 認清事實,並且想的更多。 韓非子認為君王只要建立一個良好機制,那臣民就自然會臣服君王。 法治的理想,也是建立一個良好政治制度,讓權力間可以分立、制衡、互相牽制, 那統治者就可以受到限制,無法限制、危害人民的自由。 全球化不折不扣的是個超級棘手又困難的結構性問題,這個結構已經成形了, 除非來場腥風血雨的大革命、或恐怖活動,根本無法改變這個結構。 如果有一天,能有人提供改變這個結構的方法(老實說,很難),或不改變這個應然結 構,但卻能改變實質內涵的方法,他應該可以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甚至於諾貝爾和平 獎,而且被全世界的弱勢族群、貧窮國家、左派團體、反全球化團體視為上帝。 我承認這兩年以來的知識與思想上的成長,讓我的理想性減低不少,更學會認清現實。 我漸漸發覺一件事:過於理想,會讓努力的成果遠離理想;只有認清事實, 才會讓努力的成果更貼近理想。 這是我這兩年來在人生觀與價值觀上的變化,與大家分享,也請不吝指教。 景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9.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