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沙地》是波蘭女演員卡霞 Kate Stanislawski 帶來台灣的作品, 劇本曾在波蘭獲得最佳編劇獎, 也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到各地搬演。 這次來台灣的搬演,卡霞成為導演,演員則是她在台灣的學生。 每次看見卡霞老師都有一種光芒四射的感覺 即使是導演,也還是散發女神的光采 (是說台灣導演大多都不修邊幅這樣XD)。 《沙地》在敘述男孩與女孩的故事。 場景原劇本是設定在波蘭華沙,但到台灣搬演則簡化了華沙歷史文化的部分, 試圖用比較general的方式談愛情。 男孩全劇都在場上,女孩則是上上下下, 場景只有一個沙坑, 沙坑是男孩的遊樂區,也象徵是男孩的一切, 他唯一擁有的一切。 男孩不斷地在沙坑裡和自己玩耍,甚至可以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這個部份我想大部分的男生都很有共鳴, 我弟弟小時候就是這樣拿著車子自言自語、撞來撞去, 自己就可以玩得很爽。 女孩想加入男孩,男孩不想要女孩加入, 沙坑是男孩的所有,他不想要跟別人分享。 女孩落話說要去找其他人玩,可是其實女孩想跟男孩玩, 男孩只給女孩一點點沙坑,又跑去玩自己的了。 後來男孩終於讓女孩玩了,結果女孩自己玩得好開心, 男孩覺得好奇怪,為什麼女孩玩到都不理男孩了。 女孩長大了,她不想再跟男孩玩,她媽媽不准她跟男孩玩, 男孩生氣了,男孩把女孩唯一的娃娃折斷,女孩嚇跑了。 男孩後悔了,想把自己唯一的車車送給女孩, 可是那車車是男孩的唯一,不是女孩的唯一。 女孩的唯一被男孩傷害了,也傷了女孩的心。 這個劇本,在寫愛情,或者關係。 理、不理; 期待、恐懼; 快樂、傷害; 自我與他人。 全劇裡男孩直到最後一幕前始終沒有長大,可是女孩卻無情地長大了, 這種愛情關係在生活裡一再上演, 幼稚的男朋友、沒有見過世面的幼齒女友; 我們都在心裡保有的一個最珍貴的東西,那東西曾經被傷害過。 《沙地》用孩童的方式刻劃愛情,雖然看起來像兒戲, 仔細品味卻都發生在我們的生命裡。 這部戲一直讓我想到台北文學獎的劇本《Play Games》, 這個劇本我看過台南人劇團搬演的《遊戲邊緣》和娩娩工作室《Play Games》, 也是用扮小孩的方式詮釋「關係」,也同樣是2個角色, 同樣全劇都在同一個場景、同樣的服裝, 但《沙地》讓我覺得少了一點張力, 或許是《沙地》裡角色一直用小孩的方式呈現, 雖然女孩有「長大」,但我看見的比較是從角色口中說出的「我長大了」, 而不是真正看見一個「大人」突然出現, 看滿60分鐘的小孩扮演其實滿累的...,畢竟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扮演。 然後劇名「沙地」,但劇中男孩與女孩比較多用「沙坑」來稱呼, 「沙坑」確實比較符合台灣人會說的方式, 但中間有一度突然又變成「沙地」,那部份讓人有點出戲。 兩名演員的丟接滿好的,有時候會讓人有屏息的感覺, 但一直覺得整齣戲少了一些什麼, 就是有種「好像一直在等一個高潮」但最後沒等到的感覺, 最後一句台詞「我一定要找到他」,我個人覺得不夠有力量, 燈暗的時候我幾乎是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應該是結束」而不是感覺到一個強而有力的結束 。 我一直試圖在台詞中尋找劇本想給的的東西, 總是希望一直聽到的台詞可能會有帶有一些象徵, 畢竟每一句台詞都應該要有意義, 但這部分演後座談時似乎比較沒有聽見導演和演員對劇本分析後的想法, 當然我內心有我自己的看法,不過還是很希望聽見劇作家對寫出這些台詞的想法。 滿希望可以看見波蘭當初的版本,雖然有不熟悉的歷史文化, 但是我覺得歷史文化也是劇本很重要的元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05.16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rama/M.1415264244.A.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