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一次轉貼新聞,不過搞不懂這篇報導的意義在哪? 就本人所知,大陸方面是要台灣學者有一定的時機與聲望後才會花高薪聘僱, 而且價錢遠比報導表列整理的多. 我一個朋友被他博士老闆找去大陸,月薪只開四萬,還有如台灣基本工資般 少的可憐的鐘點費(百來台幣).過去一樣是要變成量產I籍人. 有趣的是,對面開給他老闆的條件是一年千萬以上, 卻也沒看到這老闆願意把經費分享下來.結論就是無論人到哪裡,新人是要被壓榨. 以下是轉貼,表列部分可以直接看網站. 不唱流浪曲 台灣教授另覓春天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專題報導】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7/8615475.shtml 70年代,台灣很多中小企業老闆拎著007手提箱,裝滿樣品,遠赴海外找買主 ,帶回滿箱的訂單,帶起台灣經濟騰飛。40年後,同樣是拎著皮箱,卻是裝 滿知識,帶著鄉愁離開台灣、登上彼岸的青年教授。 寒假才過沒多久,又一批從台灣高等院校畢業,拿到博士學位證書的青年教 授,拎著皮箱,搭上飛往大陸的班機,遠離這個有許多「流浪教授」之名的 國度。 近幾年,去大陸謀教職似乎已是台灣高級知識分子的命運,大陸每所重點大 學課堂內,已從早前來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轉變為來自台灣的教師在講台 上授課的身影,只為求更大教學舞台。 近年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造成原先急速擴張的高等教育,也同樣面臨 招生難的困境,辛苦培養出來的博士紛紛成為「流浪教授」,進而把目光轉 向大陸,粗估已有上百人。 名列大陸「211工程」的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台籍副教授陳致中,自 2008年在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拿到博士學位後,已在大陸任教近六年時光 。他指出,這幾年看到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來大陸教書,基本上已遍布各大 一線城市。 高端人才流動 成常態 陳致中主修人力資源,對人力移動特性和趨勢有深入觀察,他說,不管願不 願意,到大陸來尋找教職機會,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隨著大陸市場開放與 大筆砸下研究經費,人才本來就是快速移動,高端人才在不同地區流動,更 是國際社會的常態。 台灣逐步放寬承認大陸學歷,越來越多北一女、建中的高材生也到大陸求學 ,這讓成績不好才到大陸念書的老舊思維,逐漸改觀。陳致中說,這象徵兩 岸交流日趨頻繁,朝正常化發展邁進,有100多萬台灣人士長居大陸工作生活 ,自然也有人在大陸高校教書。 台灣人才出走,不再只是製造業與熟知的服務產業,現今就連必須培育多年 的高等人才,也陸續前往大陸發展。青年大學教授更是直接找大陸教職,對 台灣這塊土地已經沒有期待。 黑板上的學術探討仍舊相同,不同的是伴隨上課濃濃的台灣腔調,幽默又不 失風趣的印象,既能聊兩岸關係,又能談台灣偶像劇,這也是許多大陸學生 愛上台灣老師課程的原因之一。 開放多元教學 誘因大 出身台中,專研女性主義的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宋素鳳,每次課程都 吸引兩三百位學生前來聽課,走道擠滿旁聽學生。 她說,學校給予老師很大教學空間,每堂課都能邀請性別運動團體前來分享 實際經驗,從「腐女」到同性戀議題等,應有盡有、包羅萬象。 從世新大學到廣州中大交換的莫程倫觀察發現,的確有許多學生是抱著來看 台灣老師的心態,上過課後,發現與大陸老師教學方式有很大不同。他說, 更為開放多元,透過交流對話的教學模式,讓雙方更加了解彼此;「宋素鳳 教授的課程,已成為來中大必定要選修的課程。」 大陸大學生沒有像台灣那樣上課時吃便當、啃雞腿,被笑稱「草莓族」,曾 被華南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直接以「高層次人才引進」聘為副教授的彭彥 彬說,剛來大陸學校教書時,每天早上七點就能在校園各地,看到學生拿書 大聲念起英文,訓練口語能力,面對人才競爭激烈的心情,也就油然而生。 「在大陸做學術研究,比台灣更資本主義,」一位大學教授表示,入選大陸 海外人才的「千人計畫」,至少可拿到人民幣200萬元(約新台幣968萬元) 的高額安家補貼費用,這麼好的條件,人才能不往大陸跑嗎? 有學者私下透露,許多在台灣博士畢業,好幾年到處流浪兼課,最後來大陸 教學,學校就給予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45萬元)的啟動經費,來建設實 驗室的所有儀器設備,還有提供三位研究生與一位大學生的團隊。 以理工學科來說,大陸教授能在外面開公司,只要有專利就能賣技術,年收 入要輕鬆突破人民幣百萬元根本不成問題,不像台灣限制多。 台籍教授認為,大陸做學問,不同於台灣只重視理論,比較與實務結合,眼 界自然會寬廣。 這種實務經驗加上有對的人才,結果就是「一加一大於二」,對台灣博士人 才形成很大吸力,預見會有更多大陸高校到台灣來挖角,青年教授不用再過 著「流浪」的教學日子。 ------------------------------------ 所以這,篇報導是要給我們假象大陸比台灣好, 還是給我們學界警惕需要提高新進學者待遇? 事實是這些去大陸可以領高薪的「大老」,哪一個不是在台灣就吃的飽飽. 理工類科的還有一些研究實績可以參考,也會有一些實驗經費. 但是相對於社會人文學門的博士,大陸那邊也實在沒啥理由招聘. 最後這種報導的效應,就是增加自己面對親戚朋友的壓力罷了 以後就會常聽到: 「那個,誰誰誰去大陸發展待遇很好,你怎麼不考慮」 「我看報紙啊,博士在大陸一年有兩百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60.61.25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AfterPhD/M.1397617233.A.256.html
kkyychen:前幾年剛畢業的博士去大陸 很多的確都領個七八千人民幣 04/16 11:38
kkyychen:不過最近看到一些學校的招聘公告,都給到二三十萬年薪 04/16 11:40
nagao:這有什麼有趣?為什麼說有趣的是 04/16 12:40
ewayne:人文社會領域為啥沒理由招聘?中國在這領域還是有很大的缺 04/16 13:00
wattscot:有趣是反諷說法吧,正確應該是無奈又悲哀 04/16 14:46
cinfon:現在211 985等級的學校已經不容易進去了喔 04/16 15:17
wsc22:我也覺得現在的台灣年輕博士要去中國討生活也不容易,好位置 04/16 18:31
wsc22:越來越少了。一個在中國某大學的朋友問我能不能介紹我的博士 04/16 18:32
wsc22:生去那邊教書,但是好像一個月只有八千人民幣。所以有大筆經 04/16 18:33
wsc22:費,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拿到的。 04/16 18:34
PRAM:這篇報導再怎麼失真,也點出一個事實,就是大陸待遇比台灣好 04/16 19:01
PRAM:在大陸教書,絕不是只靠領月薪,其它隱性收入太多了. 04/16 19:02
PRAM:而台灣呢? 現在流浪博士一大堆,連兼課$630鐘點都在搶,更悲啊 04/16 19:02
vicario837:中國其實待遇很差的教職不少 一些在美國的中國朋友因 04/16 22:09
vicario837:待遇不好寧願繼續窩著當萬年博後 04/16 22:10
fushi:中國是這樣搞得: 錢很敢給 但是都是給最強或是最大頭的 04/16 23:35
fushi:所以一些年輕的學者就不得不要靠在那些大樹下 04/16 23:37
fushi:靠在大樹下自然養份都被大樹吸光了 ..... 04/16 23:40
※ 編輯: wattscot (42.74.159.20), 04/17/2014 01:22:24
wattscot:fushi前輩說的很對,我所表達的重點之一在於兩岸都看大頭 04/17 01:24
wattscot:新進學者除非有亮眼的實績,不然待遇不會比較好. 04/17 01:25
wattscot:社會人文學門的問題在於「實績」不易短期累積,SSCI相對 04/17 01:27
wattscot:難以量化,所以也多是大老被請去大陸,新進學者機會更少. 04/17 01:28
tainanuser:推! 04/17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