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自己研究工作也做了一段時間 我自己是把發表文章分成三個等級 括號表示從開始收集數據到發表出去的時間 1. 原創性高有高學術價值的 (3年以上而且需要運氣) 2. 有原創性 (1年左右) 3. routine 類型工作 (3~6個月) 我覺得第三類工作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前面兩種準備時間長 風險也比較大 但有些教授似乎不屑發表第三種 他們至少都要第2種或以上 但如果按這標準 我一年頂多只有一篇文章 那對我以後找工作豈不是很不利嗎? 有人知道這問題怎麼解決?? 所謂routine類型 也不完全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比較可能是你發展出一套methodolodgy 然後在不同的材料或系統上測試 或是作一些比較偏向benchmarking performance的文章 我最近是有這樣的困擾 不知道各位能否提供我一些建議呢?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5.30.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481599813.A.332.html ※ 編輯: peter308 (140.115.30.19), 12/13/2016 11:31:18 ※ 編輯: peter308 (140.115.30.19), 12/13/2016 11:35:47
forrester: 如果發ROUTINE工作不再有任何獎勵 你還會發嗎 12/13 12:02
forrester: 現在為發文章而發文章 導致一堆SCI期刊藉此斂財 12/13 12:03
forrester: 意義為何? 如果發不出好文章 不如去精煉教學 12/13 12:04
forrester: 一直不了解台灣為何獎勵意義不大的發表甚於教學貢獻 12/13 12:05
uglykidwen: 我也是會照發第三類的文章,不過我的領域不是routine 12/13 12:05
uglykidwen: 比較像是repeat國外的調查在台灣的環境。不過時間上 12/13 12:06
uglykidwen: 原Po也太厲害了~我是只有2.(2年~)3.(一年以上) 12/13 12:07
boblu: 很正常 但更好是 1 2 3 之間彼此還有呼應有系統 12/13 13:56
boblu: 這就叫做眾星拱月 12/13 13:56
boblu: 重點是 第一 文章可以是小篇的 技術性的 例行性的 報告性的 12/13 14:01
boblu: 但不能像是拿健保資料庫任意兩個便因分析相關性就丟一篇 12/13 14:01
boblu: 那樣的垃圾 而是應該反而有為更大的故事打地基的功能 12/13 14:02
boblu: 第二 當然是你得有那種給眾星去拱的 "月" 等級的作品 12/13 14:03
st12231: 台灣學界幾乎只會看重看似很屌的純基礎科學新發現 12/13 16:26
Narcissuss: 掛台灣學校 好期刊連初審都很難有機會XDD 12/13 23:35
saltlake: 樓上指的啥領域? 12/17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