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教授連署反教部玉山計畫:停止個案加薪 大家一起調整 2017-08-09 11:56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被加薪教授也連署反遴選式加薪 「遴選與恩給式的金錢獎勵,是對知識分子的輕篾與籠絡,有辱玉山之名。」由多位年輕 學者組成的台灣社會研究學會,近日發起連署聲明,表示對教育部提出的「玉山計畫」, 及科技部提高研究計畫主持費兩項政策深感不安,「這兩波銀彈攻勢恐獨厚特定群體,造 成學界世代與社群的分裂更深」,籲請行政院在教育部、科技部召開公聽會,諮商取得共 識前,不應倉促核定。 玉山學者年薪650萬 目前已有逾百名大學教授、研究生加入連署,包括農委會前主委、台大教授陳保基、政大 新聞系教授馮建三等等,其中有多位國立大學正教授連署,也就是「玉山計畫」無條件加 薪的對象。 教育部明年將推動「玉山計畫」,遴選出的「玉山學者」每年各500人次加薪到650萬、一 次核給3年,並針對正教授月薪增加5000餘元;科技部也宣布明年起,一般專題研究計畫 主持費從原本每月1萬元加到1萬5000元。 一場公聽會都沒有 然而,這兩項政策卻造成學界不安,發起連署聲明。聲明表示,政府應依程序建立大學教 師合理待遇制度,停止遴選式個案加薪,政府必須通盤考量世代正義、生師比、工作量、 兼職限制、公私校落差等沈苛。 參與連署的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國立大學副教授陳竹上受訪時表示,玉山計畫的決策 過程猶如寡頭政治,缺乏民主程序參與,「連一場公聽會都沒有」。希望教育部多辦幾場 公聽會,再確定政策走向,不要倉促上路。 陳竹上說,玉山計畫只替正教授加薪,講師、助理教授和副教授都沒有,有公平性的疑慮 。授課學分數是愈高層級的教授學分愈少,年輕學者負擔很重,「應該大家一起調整」。 他舉例,公務員分成14職等,也從沒看過只調薪9職等以上。 陳竹上說,不論是針對教師加薪或發獎金,依照行政程序法,應事先公告相關辦法,教育 部有違反行政程序法的嫌疑。 聲明也表示,教育部以新加坡、香港的大學薪資對比台灣,忽略物價水準及其他因素,對 於所謂「人才出走」的論述,也缺乏實證分析,對於撒錢後實質效果為何,更缺乏政策評 估,計畫相當草率。 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表示,台灣需要挖人才,大家不會反對,但是否是因台灣薪水太低 ,要再釐清,「新加坡、香港的年均所得本來就比台灣多1倍。」他舉例,一名助理教授 ,若有接科技部案子,一年拿個上百萬沒問題,如果沒接,一年也有近95萬。 「不是薪水低的問題,而是根本找不到工作。」馮建三說,台灣高教最大的問題是,公私 立學校的教師待遇不同,以及博士畢業生找不到新進教師的工作,這比沒有足夠薪水挖角 更嚴重。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631964?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玉山計畫惹議 教育部:遴選等細節還可再調整 2017-08-09 11:56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教育部:會參考連署意見 逾百名學者連署反對教育部玉山計畫倉促上路。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國立大學副教授 陳竹上受訪時表示,玉山計畫的決策過程猶如寡頭政治,缺乏民主程序參與,「連一場公 聽會都沒有」。希望教育部多辦幾場公聽會,再確定政策走向。對此,教育部次長姚立德 表示,玉山計畫的實施進度和細節,包括玉山學者的遴選方式等等,仍有保有空間可以調 整。 但姚立德強調,玉山計畫在推出之前,教育部有找不少大學校長及專家學者來討論,開了 多次會議,聆聽大家的意見,才做出大方向的決定。至於實施細節,教育部會參考連署教 師的意見,以及投書者的關心,研擬出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來執行玉山計畫。 「大家的目光不要只看到玉山學者」,姚立德表示,玉山計畫中還包括「高教深耕計畫彈 性薪資」及「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等。包括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拿出20億經費, 讓各校針對教學、研究、服務等項目,遴選出優秀的學者,當然也包括年輕學者。另外, 希望把教授跟副教授的薪級拉大,讓教師在教學、研究、服務上更努力,往正教授邁進。 另外關於大學生師比逐年調降、專任教師聘任的辦法,教育部也很快就會提出。 科技部:審查委員透明化 科技部表示,為維護學術審查的獨立性,落實公平公正的同儕審查機制,科技部已訂定「 科技部研究計畫審查機制及審查委員遴選作業要點」,明定複審會委員及學門召集人分由 學術司司長考量學術專業,並兼顧學門領域、地域、公私立機構及性別的衡平,徵詢學門 領域專家學者意見後推薦,再由部長核定。 要點規定,研究計畫審查委員任期至多三年,任期滿三年再任同一職務至少須間隔一年。 另外,審查委員的資訊,也會在學術司網站主動公開供各界檢視。 對學者質疑提高研究計畫主持費,科技部表示,科技部在北、中、南、東各區域計畫核定 補助比率均在41.9%以上,核定補助件數並無過度集中現象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63203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57.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02264079.A.F06.html
cinfon: 不管是現在的科技部計畫或者玉山學者遴選,權利全部都掌控 08/09 18:08
cinfon: 在學門召集人跟複審委員身上,沒有比較公正的評量準則的情 08/09 18:08
cinfon: 況下,靠自己努力做研究的學者們根本離這些獎勵無緣,由其 08/09 18:08
cinfon: 現在又只挑幾篇論文的情況下,評審委員的權利被無限擴大, 08/09 18:08
cinfon: 其實只要去統計一下學門召集人跟複審委員們的計畫金額與一 08/09 18:08
cinfon: 般學者們的計畫金額比例,就可以成為一則新聞了。 08/09 18:08
cinfon: 反而中國的自然基金評審還比台灣的公正多了。無奈 08/09 18:11
cinfon: 所以玉山學者的本意原來是留住人材,但到最後可能變成召集 08/09 18:20
cinfon: 人圈子內的加薪名目吧。 08/09 18:20
senjo: 同意樓上 C 大的論點 08/09 18:59
eric0929: 說的很好聽,實際上黑的要命 08/09 19:20
hint: 只希望名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至少 70:20:10 不要又是教授 08/09 19:42
hint: 自己在玩... 08/09 19:42
aa369aa369: 就全面加薪到底會怎樣? 08/09 21:20
katherienven: 不適任的憑什麼加薪, 擺爛的憑什麼加薪 08/09 21:32
aa369aa369: 那最後玉山計畫的就沒有擺爛的大老嗎?問題是整個學界 08/09 21:53
aa369aa369: 的淘汰跟監督機制吧 08/09 21:53
pc1234: 同樣的也會有人質疑會耍手段的憑什麼優秀?搞派系的憑什 08/09 21:56
pc1234: 麼優秀?靠關係往上爬的優秀在哪裡? 08/09 21:56
peter308: 優秀的學者也是會拉幫結派 單打獨鬥的人跟個性比較有關 08/09 22:09
katherienven: 重點在淘汰跟監督機制, 但這跟全面加薪的關聯性在哪 08/09 23:08
katherienven: 沒有好的淘汰機制所以大家一起加薪? 這個邏輯我不懂 08/09 23:09
moewgi: 要先建立合理的 淘汰機制 再來談調薪, 所以現在調薪不是 08/10 00:18
moewgi: 時候 08/10 00:18
chienk: 全面加薪更不可取 基本審核還是要有 08/10 07:03
sshyu954: 以有無科技不計畫作篩選吧 08/10 07:20
reallove: 有無科技部計畫 就是主持人費呀 但這連署也反 XD 08/10 09:51
hint: 主持人費 跟 審查費早就該漲了~ 2000元的評審決定上億的預算 08/10 10:38
hint: 我當印度大學博士班的口試委員拿過500 USD 08/10 10:39
kdnugget: 贊成應全面加薪,中小學老師每年都有考績獎金一個月 08/10 11:14
sshyu954: 有些學校的特聘教授是數科技部計畫件數的呢 08/10 11:20
kwsu: 砍年金也不行, 加薪也不成, 偉大的教授們, 到底要怎麼樣呢? 08/10 13:20
katherienven: 樓上說的是同一批人嗎? 該加薪但不是全面加薪 08/10 14:52
fushing: 推kswu 做任何的改變都會有人不滿意 不會承認自己也是屬 08/11 06:45
fushing: 於要被改革的一群 08/11 06:45
ebv: 重點絕對在公平審查和淘汰的機制 太多大老擺爛或是搶paper了 08/11 11:08
ebv: 如果教部連現行學閥壟斷和大老擺爛都無法解決 要大家相信玉山 08/11 11:09
ebv: 不會變成學閥加薪用途真是為難大家 之前發生太多這類事了! 08/11 11:12
ebv: 到最後只要科技部有新型態計畫申請 大家都心知肚明又來了.... 08/11 11:14
Qcloud: 大老才不想當主持人咧 當然是爽爽在旁邊嘴又不用負責任 08/11 13:13
Qcloud: 然後又可以嘉薪水才爽阿 08/11 13:13
francej: 玉山學者們說:你們這些人吃不到葡萄喊葡萄酸 哈 08/13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