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想或許是研究領域的差別吧 為什麼我覺得研究沒有什麼「廣」或「深」的問題 研究來說,不就是對於先前知道的事情有一定的熟 悉度,然後針對有爭議的,或是我們還不知道的事 情提出疑問,可能的想法,然後試著從一些可能的 角度去收集資料來討論這些問題的可能性。 會不會引起共鳴(像是拿到經費或是發表到所謂的 好期刊),那基本上是那一個問題了,不是嗎?( 畢竟這裡面很大一部分會牽扯到「政治」問題...?) 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寫法」的問題,要 如何在前言的部分,寫得生動有趣,讓對於這領域 有點概念的人覺得這議題有一定的重要性,而討論 的部分也可以緊抓著自己研究的結果來延伸出後續 相關的大議題等等的之類的,我是覺得拿到經費或 是發表到一定的期刊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就是了。 好吧,或許我還是生活在很理想的世界中... ? ※ 引述《kinglake ()》之銘言: : 以寫計劃來說 : 基本上是深度跟廣度都要 : 要夠深 : 人家才會覺得你想做的研究是很扎實的 : 但如果不夠廣 : 別人就不容易有共鳴 : 而且審查委員不一定是跟你做一樣領域的 : 所以建議還是除了要深一點之外 : 也要要稍微廣一點 : 這兩者其實是沒有衝突的 : 這道理是跟寫paper是一樣的 : 當你兩者皆具備時 就容易上high impact期刊 : ps. : 請不要相信計畫可以亂寫這種事情 : 現在審計畫的人都是資深老師 : 稍微一看就知道內容是否可行 : 計畫千萬不能亂寫 : ※ 引述《Jate (桔子)》之銘言: : : 這陣子相信大家都在弄科技部計畫 : : 小弟也是其中一人 : : 不過在寫計畫的時候,剛念博士班時就有的一個問題 : : 又從心中冒了出來 : : 研究,到底是要做廣,還是做深? : : 會有這個疑問,是因為我發現我認識的老師 : : 在投科技部計畫時,幾乎都是東沾一點西寫一點 : : 好像應用了一堆技術來研究格局看起來很大的問題,但卻沒有很特別的突破 : : 而我在寫計畫時,我的寫法是點出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 : 然後闡述我的想法跟研究項目跟預期成果 : : 結果老師看了之後跟我說:你這樣寫太偏重數值分析了,要加入實驗跟現地調查 : : (我是土木領域,研究離散元素法) : : 感覺老師們都是偏向做廣而不是做深? : : 不過不是要做深,才會對科學有所推展嗎? : : ps. : : 我是有聽過一種說法 : : 審查的人看到你都寫數值分析,他就會單純的認為"喔,你是搞數值的",然後評價不高 : : 但如果看到計畫書包山包海包宇宙,有寫到他認同的技術跟最近很夯的東西(VR, AI..) : : 可能就會覺得你做的很多又很豐富很完整,分數就打高 : : 會不會是這樣導致大家都寫得廣呢? -- 如何才能當一個哲學家呢?有個故事這麼說 一個帝王到了哲學家家裡徵詢意見,第一個問題就是, 說吧,你需要什麼,我都可以滿足你的, 哲學家睜開眼睛, 緩緩地說著,當然,你可以移開一點嗎,你擋住我的陽光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5.140.1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12878580.A.625.html
saltlake: 研究不只有廣和深之分 還有理論與應用以及學術與非學術 12/10 17:40
saltlake: 等之分 另外還有真正和鬼扯的研究之分 12/10 17:41
是的,或許還有可以研究的研究和不可研究的研究之分... ※ 編輯: craniata (114.183.178.148), 12/10/2017 21:25:37
mintao: 如何判定何謂「真正」的研究? 12/10 21:33
saltlake: 樓上可請教羊咩咪集團 12/10 22:38
pc1234: 個人以為學理的研究要深,應用的研究要廣... 12/14 13:01
saltlake: 嘆氣 有時候研究更廣泛的應用又免不了去學(更廣)的相關 12/14 15:37
saltlake: 學理 比方說醫工 從工入醫的想把應用研究做好 醫學理論 12/14 15:37
saltlake: 有時候不得不深入學習乃至研究 反之亦然 12/14 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