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留美台灣天才博士:台灣產學合作的最大問題,在於「距離太遠」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台灣近期致力於推動產學合作,希望藉由政府政策引導 ,讓產業與學界接軌,達到真正的產官學黃金三角。 不過,這樣的合作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曾於美國大學擔任教授的天才博士,看待台 灣的產學合作,直言「距離太遠」,並決定回台出手協助幫忙,希望讓台灣的產學合作能 夠達到真正的效果。(責任編輯:林厚勳)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財務數學博士林敬倫挾著資訊工程和財務數學的專長,不僅在臺灣 成立計量團隊,將美國計量財務經驗引進臺灣,擬藉由金融科技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在 加入科技部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 方案)之後,讓他能發揮的空間更大,希望透 過 LIFT 方案來推動臺灣計量財務的產學發展。 天才台灣博士,成為美國知名理工學院最年輕教授 林敬倫博士專長在於電腦科學與金融數學,以僅 3.5 年時間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財務數學博士學位,更於 2010 年獲得摩根史坦利銀行(Morgan Stanley)Excellence in Financial Market 的殊榮,之後便任教於史蒂文斯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為此校最年輕的企業教授。 除了在學術界的成就之外,林敬倫博士在 2013 年在美國創立 Gamma Paradigm Capital ,這是以財務工程為出發點的資產管理公司。之後,林敬倫博士擬將金融數據科技的發展 延伸到臺灣,於 2015 年開始於臺灣籌備當地的團隊,並結合臺灣的資本市場與技術人才 ,2016 年正式成立跨國的計量團隊─高曼計量財務(Gamma Paradigm Research)。 近兩年將重心放在臺灣與美國兩地的發展,美國的教職並未中斷,他成了兩地的空中飛人 。 LIFT 方案幫大忙,回台開始大展拳腳 2017 年底,經由朋友傳來科技部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 方案)開始徵件的訊息, 延攬海外學人回國服務的宗旨正好迎合林敬倫博士有意在臺灣大展拳腳的抱負,於 2018 年 1 月加入方案、返國服務。 林敬倫博士很清楚自己在臺灣發展的計畫,「這(LIFT 方案)是很有彈性的計畫,讓我 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在臺發展。」他指出,有了 LIFT 方案支持,不但讓他原訂的計畫能夠 比時間表提前進行,甚至讓他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除了與金融業持續接觸洽談合作之外 ,希望透過 LIFT 方案來推動計量財務的產學發展。 外國學界與業界的短距離,正是台灣所欠缺的 林敬倫博士表示,「在美國,學界和業界距離(gap)很短。」意謂在美國,教授創業是 被允許,這與臺灣現況大相逕庭。正因如此,林敬倫博士很清楚業界和學界的需求和角色 各是什麼。 回到臺灣之後,除了積極與產業界洽談合作之外,他也密集拜訪各大學金融領域的教授, 希望以自己既是教授學者,又是產業界專業人士的雙重身份,將臺灣金融學術研究轉化為 商業價值。林敬倫博士坦言,雖然並非在計畫內,反而是 LIFT 方案讓他更有發展的機會 。 林敬倫博士的目標在結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及專家智慧(Human Intelligence)的資產管理服務,朝著大數據以及進階機器學習模型兩大方向來發展,大 數據指多元化數據應用,進階模型則是以財務工程為出發點的機器學習理論來偵測複雜的 市場。 林敬倫博士認為,臺灣擁有制度完善的金融體系,如將以上兩者的美國經驗與臺灣的金融 投資服務結合,以及高水準的科技人才,可望藉由金融科技為臺灣提升國際競爭力。 林敬倫博士簡歷 學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數學與統計博士(專攻財務數學)、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資訊工程碩士、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士 經歷: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企業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兼任教授、美國高曼計量 財務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 ─ ─ 科技部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eaders in Future Trends,LIFT),期號召臺灣赴海外 留學人才返國,將其國際新知帶回國內,並與產學研各界進行交流擴散。歡迎具中華民國 籍 45 歲以下有意返國服務的海外學人隨時提出申請;也歡迎產學研界與 LIFT 學人交流 合作。 更多相關資訊歡迎鎖定 LIFT 官網:https://lift.stpi.narl.org.tw/about https://goo.gl/Nb3wn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73.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34257259.A.94F.html
louispasteur: 最大的問題明明是錢 08/14 22:37
shiii: 在目前的會計系統框架下。 經費砸再怎麼多也不會騷到癢處 08/14 22:57
shiii: 的 08/14 22:57
hint: 感覺這跟台灣在世界產業鏈的定位有關? 除非像韓國大破大立 08/14 23:18
SantaNM: 不知道他心中的距離是如何定義是如何定義的 台灣就這麼大 08/15 01:21
SantaNM: 產和學一點也不遠 官和學距離甚至是太近了 08/15 01:21
SantaNM: 但產和學之間的確充滿各種互相瞧不起 或是以產學之名進 08/15 01:27
SantaNM: 行各種利益交換的 這些更深層的隱憂希望這天才博士如果 08/15 01:27
SantaNM: 遭遇到了能一同思考如何根本上為台灣的產學合作進行質的 08/15 01:27
SantaNM: 提升 08/15 01:27
saltlake: 樓上,國內產學的距離,地理上很近,理念和技術上很遠 08/15 04:35
UMChen: 產、學的確是很遠。「產」出資10萬,要「學」做100萬的工 08/15 06:42
UMChen: 作。 08/15 06:42
Palpatine: Stevens institute is not a research university 08/15 07:52
Palpatine: This CV is interesting but hardly “genius” 08/15 07:57
louispasteur: 學拿了產100萬的經費 拿70去用在自己科研 只用30來 08/15 08:27
louispasteur: 隨便做做應付業界 遇到幾次業界也不願再合作了 就 08/15 08:27
louispasteur: 遇過某教授 期初已付它們80% 資金 根本沒在做 期中 08/15 08:27
louispasteur: 弄個爛報告來唬人 公司依合約要認賠中止合作 教授 08/15 08:27
louispasteur: 就跑來公司鬧 說中止合作會讓他很沒面子 08/15 08:27
louispasteur: 還有就是學校產學處把業界當凱子 計畫都還沒開始 08/15 08:38
louispasteur: 做 就要先扣20%計畫經費給他們 因為用了老師的know 08/15 08:38
louispasteur: how 問說扣了是不是給老師 產學說不是 接著又問 08/15 08:38
louispasteur: 所以是扣這老師經費去養其他沒產學的老師 產學處還 08/15 08:38
louispasteur: 跟我回答對.. 喔 一筆經費 先扣20%管理費給學校 然 08/15 08:38
louispasteur: 後又要再被抽20% 剩下最多60%可以做產學 誰想找你 08/15 08:38
louispasteur: 們學校合作呀.. 08/15 08:38
WTFCAS: 請問什麼是企業教授? 專任還是兼任? 08/15 08:54
schonkopf: 20%管理費本來就要扣啊,國外扣更兇... 08/15 09:26
Ischolar: 換個角度想,老師在學校多少用到學校的資源,20%高嗎? 08/15 09:46
Ischolar: 反而是企業想佔學校便宜吧 08/15 09:47
lavarslaker: 記得學校抽科技部計畫管理費也是20% 所以是比照科技 08/15 10:13
lavarslaker: 部計畫。但若學校有意促進產學發展,就應該適度降低 08/15 10:13
lavarslaker: 產學合作管理費,鼓勵產業丟更多錢進學校。另外,我 08/15 10:13
lavarslaker: 不要說一般產學合作,講一些政府近年發展的某些國家 08/15 10:14
lavarslaker: 型計畫,有些錢也被某些教授作為彈性使用在自己的研 08/15 10:14
lavarslaker: 究上。教授本身仍是以研究發論文為導向,自然有錢有 08/15 10:14
lavarslaker: 結果,就喜歡逐漸變成私用的資源庫。計畫結束後,這 08/15 10:14
lavarslaker: 些收集的資料沒有收歸國有,而是變成教授私人資料庫 08/15 10:14
lavarslaker: 。對政府當時希望拿錢作產學火車頭的初衷蕩然無存。 08/15 10:14
lavarslaker: 最後這些花得錢仍舊綁在學界,對於培育人才再產學流 08/15 10:14
lavarslaker: 動 或是開發商用技術毫無幫助。不敢説全部,仍是有好 08/15 10:14
lavarslaker: 的教授認真執行這塊,而不是只是為了發paper,但眼 08/15 10:14
lavarslaker: 看著自己做產學沒得到鼓勵。看著他人把資源納為己用 08/15 10:14
lavarslaker: ,拿來做自己研究發paper,提升學術地位。未來拿錢 08/15 10:14
lavarslaker: 的人還想好好做產學接軌的工作? 08/15 10:14
louispasteur: 20%管理費已經扣了 沒什麼意見 然後產學處又要再 08/15 10:23
louispasteur: 扣20%.... 老師有貢獻的話 扣給老師也無所謂 但 08/15 10:23
louispasteur: 這筆就是學校自己拿 等於計畫沒開始 40%的錢就不見 08/15 10:23
louispasteur: 了 再扣扣老師學生人事費 其實也沒剩多少可以做正 08/15 10:23
louispasteur: 事 08/15 10:23
lavarslaker: 這篇所謂得距離太遠,其實講的事學界產業通常涇渭分 08/15 10:47
lavarslaker: 明,學界老師不熱衷創業,學校也不喜歡聘業界老師進 08/15 10:47
lavarslaker: 學校上課,讓學生在學術訓練外,能多了解業界的實作 08/15 10:47
lavarslaker: 跟法規。所以雙方步熱衷接觸,久了自然學界就覺得業 08/15 10:47
lavarslaker: 界只是為了賺錢搞話術,然後開發得東西又沒啥學術崇 08/15 10:47
lavarslaker: 價值。業界覺得學界天馬行空不實際,又常常沒有成本 08/15 10:47
lavarslaker: 的概念浪費錢。自然漸行漸遠相互鄙視。但這是很可惜 08/15 10:47
lavarslaker: 的事。因為學界得開發技術若能被順利商用,一個公司 08/15 10:47
lavarslaker: 就能不靠政府之力養活很多家庭,反過來說,若沒有業 08/15 10:47
lavarslaker: 界得壯大,學界就會擠一堆人才無處釋放。 08/15 10:47
lavarslaker: 如果是扣了管理費,還要再多扣20%。拿產學流動困難 08/15 10:50
lavarslaker: 重重就不意外了。 08/15 10:50
SantaNM: 管他那20%是不是拿去給其他老師 收錢的都是學校 08/15 10:50
SantaNM: 他就等於40%的管理費 是科技部案子的兩倍 基本上是鼓勵你 08/15 10:51
SantaNM: 不要來做產學的意思 08/15 10:52
SantaNM: 台灣就很多產學雙方事實上找不到共同利益 但又想要有 08/15 10:54
SantaNM: "你看我做了很多產學"的業績 不少案子都貌合神離 08/15 10:55
SantaNM: 有的業界那種給一毛要五塊 但也常聽說學校老師跑來公司 08/15 10:57
louispasteur: 以200萬算 扣完學校部分剩120 老師加兩個學生人事 08/15 10:57
louispasteur: 費一個月要四萬 一年48萬 扣掉這筆經費只剩70初拿來 08/15 10:57
louispasteur: 做研發 對業界來說是投資了200 但老師就會覺得怎 08/15 10:57
louispasteur: 麼拿70要做200萬的事 08/15 10:57
SantaNM: 說他會是接下來某局某計畫的審查委員 擺明就是來勒索 08/15 10:59
SantaNM: 這些案例就算是少數 久了也會讓原先產學的美意被扭曲 08/15 11:02
louispasteur: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開發完成後 業界會希望透過買斷 08/15 11:06
louispasteur: 來獲得IP權利 但很多學校要求共享IP 甚至要求按比例 08/15 11:06
louispasteur: 每年分享商品年獲利 這對業界來說很難接受 也會造 08/15 11:06
louispasteur: 成不必要的專利麻煩 08/15 11:06
tainanuser: 推文很有意思....^_^.....推! 08/15 13:40
duriamon: 政府和學界如果不做根本上的革新,產業是很難起來的。大 08/15 15:17
duriamon: 家當然可以說台灣慣老闆很多,但問題是這些老闆有資金有 08/15 15:17
duriamon: 資源,如果要跳過這些慣老闆,政府必須有膽量投資學界人 08/15 15:17
duriamon: 才成為老闆,除了這些人才必須要有很強烈的使命跟企圖心 08/15 15:18
duriamon: 外,學界也必須要有“真材實料”的研究可以產業化,而不 08/15 15:18
duriamon: 是只發發論文自己高興自己爽。就目前現況來看這些年的成 08/15 15:18
duriamon: 果是失敗的。 08/15 15:18
mtcoat: 台灣產學合作比較成功的大概只有電子產業... 08/15 18:36
Jate: 一堆產業都做代工不做研發, 只想撿現成的不投資未來 08/15 20:26
Jate: 在這種狀況下產學合作要成功也難, 產學合作要兩方積極才有效 08/15 20:27
Jate: 但臺灣老闆那種心態, 產學合作也只是另一種找下包而已 08/15 20:28
saltlake: 他會是接下來某局某計畫的審查委員 <- 看到這就笑了 08/15 21:45
saltlake: 沒聽過外面開店或擺攤做生意也會遇到有人跑來"賣茶葉"? 08/15 21:46
saltlake: 這種事情有啥好說嘴? 最簡單的白道處理像是錄影音存證 08/15 21:47
saltlake: 之後告發,這不是常識嗎? 08/15 21:47
saltlake: 法律法規定在那邊,人不自己去了解並且實踐,奈何? 08/15 21:48
saltlake: 當然有這種教授騷擾業界頗令人厭煩,但請問開公司的人 08/15 21:49
saltlake: 遇到他人用非法手段騷擾自己的時候,只要到網路抱怨, 08/15 21:50
saltlake: 事情就該得到解決。這種期望符合現實嗎?哪個國家是這樣? 08/15 21:51
SantaNM: 如果那老師蠢到把背後那句”如果你不給我就....”說出來 08/16 00:41
SantaNM: 事情就好辦了。台灣大一點的公司自己都有專門在打官司的 08/16 00:41
SantaNM: 法務部門,s大不用擔心他們不懂如何自我保護。我舉的只是 08/16 00:41
SantaNM: 一個做的比較不好看的例子,主要是反應的老師既做產學又 08/16 00:41
SantaNM: 常擔任政府計劃審查委會的利益衝突問題。而且公司遇到這 08/16 00:41
SantaNM: 種無理取鬧的,一般不會只把某人作拒絕往來戶,而會把很 08/16 00:41
SantaNM: 多學界重要性沒那麼高的案子一起停掉,然後告訴你公司研 08/16 00:41
SantaNM: 發預算又砍了。 08/16 00:41
SantaNM: 我本人學校和企業研發單位都待過。台灣某些產業也許短視 08/16 01:04
SantaNM: ,但他今天出錢給學校老師他就是資方。學校再去抱怨產業 08/16 01:04
SantaNM: 短視對於促進產學沒有幫助,反而兩者距離越來越遠。建議 08/16 01:04
SantaNM: 各位前輩主動去思考有什麼別的角度或方法去尋求和產業的 08/16 01:04
SantaNM: 共同利益的可能性,或自己跳出來做產業的表率。 08/16 01:04
SantaNM: 至於業界的確某些給一點毛什麼都要的,我個人是覺得這種 08/16 01:13
SantaNM: 案子乾脆不要接比較好。當然實際上會有困難是另一件事。 08/16 01:13
saltlake: 大佬,一件事可切入的角度得非唯一,你不寫明哪個知? 08/16 04:37
oddyssey: 很敬佩他的表現 不過中肯地說 他離黃奇輔還差地很遠 發 08/17 11:31
oddyssey: 表的財務期刊 看起來實在不怎麼樣 假使 CV 就是他目前 08/17 11:32
oddyssey: 全部的成果 黃和 merton 當初一起搞 LTCM 都是發頂刊的 08/17 11:32
oddyssey: 神牛等級 從林的發表來看 建議他先把學術名聲衝起來再搞 08/17 11:33
oddyssey: 這事業 或許對他會更有利一些 08/17 11:33
saltlake: 樓上,賺錢和出名都要趁年輕。這年頭年紀大些的不是被稱 08/17 14:06
saltlake: 為沒承繼就的廢物就是佔著高位擋住年輕人晉升的老賊。 08/17 14:06
saltlake: 特別是網路上的。 08/17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