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已忘初衷而急就章的玉山計畫(許育典) 「玉山計畫」,一開始是因為年金改革對大學教授退休金大砍特砍之後的補償,教育部為 了幫大學教授加薪,而研議的亡羊補牢之舉。當時,是為了因應大學教授在國內授課的生 師比負擔較重、薪水又沒保障的同時,擔心國內教授出走潮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但是,「 玉山計畫」的這個初衷,經過教育部幾個月持續開會下來,各方勢力的不斷介入與積極搶 攻,在教育部倉促地公布變來變去的急就章方案之後,一直變調,已違初衷。 僅能吸引老舊面孔 「玉山計畫」的內容,包含了「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 究加給提高10%」3大方案。最後定調的結果:「玉山學者」只限國外學者、「高教深耕計 畫彈性薪資」也跟過去的「彈性薪資」所差無幾、「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0%」卻只限 「教授」而不及於副教授或助理教授。 到頭來,台灣學者被自己的國家限制不能爬玉山,以前的彈性薪資依舊彈性,學術研究產 出最多的副教授或助理教授卻不提高學術研究加給!這樣的結果,教育部到底期待誰會滿 意? 更何況,這幾個月來,在各大學負責「玉山計畫」的主管們最清楚,「玉山計畫」許多方 案一變再變,最終定案要讓各大學提出人選時,是否還能真正好好思考:誰是完全適合留 在國內攀登玉山的國外學者?還是留下來的最後人選都只是一些國外已接近退休、而與各 山頭互相牽連的老舊面孔?這些國外學者真的會留在國內攀登玉山嗎?或是他們都早已和 國內學界有合作,只是順便搭個便車而已?這樣的從舊攬才真的是「玉山計畫」的初衷嗎 ? 疑有資源排擠效應 再者,依據教育部目前最後定調的方案,「玉山計畫」規劃上為期3年,大約將斥資168億 元,這一大筆錢的投入,不知道教育部有沒有進行衝擊與風險評估?如果教育部的預算是 固定的,會不會影響或衝擊到其他的高等教育資源?有沒有可能,不見得立即見效的「玉 山計畫」反而吞噬了其他的高等教育資源? 事實上,就這些攀登玉山的國外學者而言,透過短短3年的玉山計畫,即使國外人才願意 因為榮譽或薪資暫時放下手邊研究來台工作,但是3年之後呢?「玉山計畫」是否還存在 ?是否仍有相同或更高的保障,還是這仍是個未知數? 因此,筆者前面才會推測:「玉山計畫」吸引到的最後人選極有可能是一些國外已近退休 而與國內學術山頭有牽連的老舊面孔,實在無法吸引中壯年學術人才,畢竟這並非是個終 身聘任的「玉山學者」! 就國外攬才而言,一個剛從國外拿到博士的人會問:台灣教授薪水一年多少?當知道薪水 是其他先進國家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時,還會來嗎?玉山青年學者或彈性薪資給的資訊 ,就是如果你夠優秀,以後可能變成二分之一或更多。問題是,誰知道自己以後能夠多「 優秀」,如果還要跟未來是否優秀對賭的時候,頭腦清楚的人,當然要選擇現在基本薪資 就是台灣3、4倍的其他國家。 薪資低無根本誘因 所以,重點是目前台灣教授的基本薪資是多少!當年金改革將小學教師與大學教授的退休 金無差別化地處理時,誰會願意多花10年光陰與金錢去拿個博士?國家如果無法提高教授 的基本薪資,至少應該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納入退休金的計算,才能創造根本的誘因,真 正吸引國外的人才。 說實話,這幾年來,無論是在國內或出國讀博士的研究生都一直在遞減,原因無他,大家 都看不到未來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誘因在哪裡,這實在是台灣未來競爭力的重大危機,執 政者如果不好好面對這個問題,未來甚至可能演變為國家安全危機! 就此而言,教育部應該「徹底」從教授基本薪資或學術退休加給解決問題,而不是天花亂 墜地取巧創造出各種計劃與方案,最後透過開會決定結果,卻又總將資源集中於特定族群 ,爭議實在難免!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現為德國洪堡訪問學者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818/3810118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73.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34585135.A.DDD.html
SantaNM: 台灣和高教相關的計劃或政策,最後都會走味的主要原因主 08/18 18:21
SantaNM: 要就是第一段所說的 “各方不停的積極介入和搶攻” 啊... 08/18 18:21
SantaNM: ... 08/18 18:21
hint: 只補助新進 而不是全面提升 本來就是一個頭痛醫頭的政策 08/18 18:53
hint: 也會造成新舊對立~ 08/18 18:53
hint: 倒不如直接進行大學分級 提早績優現任教師的比例跟津貼級距 08/18 18:55
hint: 高 08/18 18:55
hint: 讓想拚的有誘因去衝 想養老的領基本薪資 08/18 18:55
saber0408: 結論還是出國出走才是王道 08/18 19:38
chxx: 我覺得每個領域同一個薪資標準就是個笑話,以青年玉山為例, 08/18 23:31
chxx: 就算是前五年每年加150萬,在我們領域總額也不到美國混得好的 08/18 23:33
chxx: 助理教授的一半.對薪資更高的系所,肯定吸引力更低 08/18 23:33
chxx: 把每個領域齊頭式平等,實在看不出吸引人才的力道 08/18 23:34
physicsZ: 這麼小的台灣 若凡事以美國為"依歸" 可能嗎? 08/18 23:42
chxx: 青年玉山是要吸引原本吸引不到的人回來,不跟美國比,跟誰比? 08/18 23:53
physicsZ: 這個地球只有美國? 08/19 00:04
chxx: 美國跟其他國家比肯定有相對多的人才,討論這個沒意義 08/19 00:19
lavarslaker: 美國一直是台灣最大宗的人才庫 台灣各種學術標準根人 08/19 01:05
lavarslaker: 才設置方式也很多都參照美國 論國家趨勢不講美國等 08/19 01:05
lavarslaker: 於沒說 08/19 01:05
lavarslaker: 台灣總之就是薪資低 一個國中小老師幹15年 薪資也大 08/19 01:14
lavarslaker: 約成長到助理教授 穩定又沒升等壓力 一堆在外的學者 08/19 01:14
lavarslaker: 有實力的幹嘛回來被搞笑的薪資糟蹋。至於低薪的原因 08/19 01:14
lavarslaker: 。台灣為了讓人人都能把大學當義務教育唸,所以學費 08/19 01:14
lavarslaker: 低廉,自然老師的薪水就上不去了。政府也沒種大幅度 08/19 01:14
lavarslaker: 調漲教授薪資,把教授得薪資級距拉大,自然變成流動 08/19 01:14
lavarslaker: 困難,高級人才不願意回來。大家不一樣努力,但薪水 08/19 01:14
lavarslaker: 都一樣,當然升等完久開始準備退休。這個沉痾已深, 08/19 01:14
lavarslaker: 要改實在是難啊 08/19 01:14
chxx: 但理論上玉山計畫是要改變現狀的,現在又變成糟蹋人 08/19 01:19
aa369aa369: 玉山計畫是為了補償年金改革???是這樣嗎?? 08/19 01:23
SantaNM: 雖然大家都知道教授薪資沒有競爭力,只是沒有人想出錢。 08/19 01:27
SantaNM: 大家都想要開曼的稅率,北歐的社福然後期待政府來開出美 08/19 01:27
SantaNM: 國的薪水,也沒有人要退讓。已經日常死胡同了。 08/19 01:27
SantaNM: 這時回來提拉高年金槓桿比這件事,只是回到”讓未來不知 08/19 01:50
SantaNM: 道哪個時代的不特定倒楣鬼們出錢”的老路 08/19 01:50
tFDA: 找一堆雙棲的占位置有什麼用 08/19 02:07
physicsZ: 甚麼樣的政策 得甚麼樣的果 這是必然的 08/19 07:27
physicsZ: 如果認為所謂的人才 就是 訓練有素的... 那向外學是對的 08/19 07:28
physicsZ: 所有國家 都會面臨自己得走出開創的第一步 最合適自己的 08/19 07:28
physicsZ: 其他經驗 就是只能借鏡 綜觀本島的事實能有效改善 08/19 07:30
physicsZ: 每年一堆 建中 北一女 雄中 台中一中 人才去哪了? 08/19 07:33
physicsZ: 扣除掉高薪資誘因 還是有許多"潛藏的人才"在本國 08/19 07:34
physicsZ: 如何讓那些台灣培養 有能力的人 去貢獻心力在本國高教 08/19 07:35
physicsZ: 要比薪資怎麼比都不可能優於大國 不一樣的規模 怎麼比 08/19 07:37
physicsZ: 雖然 已經長期來學美國的制度 但還是有很多被折衷掉 08/19 07:38
physicsZ: 顯然那套制度 不完全適合本國的發展 08/19 07:38
physicsZ: 又如果 沒辦法依照本國的狀況 找出一套合適的制度 08/19 07:39
physicsZ: 試問這些人 還能被稱為 人才嗎? 我們還要花大錢聘用嗎 08/19 07:40
physicsZ: 版上 不乏許多 傑出研究者 被國外賞識 在外奮鬥 08/19 07:42
physicsZ: 這些優秀的研究者 許多都是本國培養的 卻在本國無法得志 08/19 07:43
physicsZ: 這是諷刺啊! 吸引在國外工作的原台灣人回國 根本見鬼了 08/19 07:44
physicsZ: 回鄉貢獻是一種對國家的認同 國家該優先考慮的 08/19 07:48
physicsZ: 而吸引國外人才 該是本國沒有的人才 所以要開高薪聘請 08/19 07:48
physicsZ: 在國外長大 具備那些台灣沒有的專長的研究者 來台貢獻 08/19 07:49
physicsZ: 台灣就這麼小 人人都想上大學 你覺得這個相法會變嗎? 08/19 07:50
physicsZ: 都已經而十二年國教了 其實已經快朝向"十六年國教"了... 08/19 07:51
physicsZ: 現在的模式 基本上就是朝16年國教的路去走 08/19 07:53
physicsZ: 然後 在高中時期開始分流 讓大家選擇 走哪個方向 08/19 07:53
physicsZ: 學生人變少了 學費變少了 學校得收掉一些 08/19 07:54
physicsZ: 教授得少掉一些 教授的薪資還能大幅成長嗎? 08/19 07:55
physicsZ: 不同領域 的教授 薪資分級分流 是對的 但誰敢去做? 08/19 07:56
physicsZ: 誰做得不會被罵翻? 08/19 07:56
physicsZ: 博士後研究 不同領域 都能六年一起砍了 怎麼不分領域? 08/19 07:57
physicsZ: 或怎麼不分 領域 給聘用門檻? 誰要做啊? 長官嗎? 08/19 07:58
physicsZ: 我總覺得 一直在看美國如何如何 不如認真看看台灣現況 08/19 08:00
TsaiPC: 在下魯蛇博士生 如果可以當然會希望畢業後回台灣 不過現在 08/19 13:52
TsaiPC: 完全沒有回台灣的想法 這不只是薪水的問題 而是這幾年網路 08/19 13:52
TsaiPC: 上看到的學術圈發生了問題 卻無法好好的處理 有種厚臉皮就 08/19 13:52
TsaiPC: 沒事的感覺 那實在不適合臉皮薄的我 小小博士生也無法做到 08/19 13:52
TsaiPC: 什麼改變現有環境的事 只能希望上面幾位先進能做點什麼 08/19 13:52
TsaiPC: 然後給L大 不要一直美國怎樣怎樣的 不是所有人都是以美國 08/19 13:52
TsaiPC: 那套為目標 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要用美國那套 研究的內容跟方 08/19 13:52
TsaiPC: 式也有很多種 真的需要因地制宜 我個人是完全不想去美國工 08/19 13:52
TsaiPC: 作的 也許是少數派 不過還是有我這種人的 08/19 13:52
SakuraWars: 有人能回答臺灣學美國在各領域拼「登陸火星」的意義 08/19 14:39
SakuraWars: 是啥嗎?就算薪水趕上有可能贏嗎? 08/19 14:39
cwind07: 學作法學規則都沒用 連司法都能黑 任何作法規則都有動手 08/19 15:53
cwind07: 腳的地方 重點在於民族性 華人就是短視近利只想投機快飛 08/19 15:55
cwind07: 任何績效考評都想用偷吃步快速拿高分 目標只有名跟利 錢 08/19 15:56
cwind07: 跟權 誰真的想好好研究作好東西 缺乏理想是最重要的 沒有 08/19 15:57
cwind07: 理想 永遠也不會追求真正實質的成果 而只會做假弄數字 08/19 15:58
lavarslaker: 台灣的設立體制都學美國 但台灣卻都只學半套。例如 08/19 16:38
lavarslaker: 老師薪資死水 台灣仍不敢調高大學學費。一面叫著薪 08/19 16:38
lavarslaker: 資低,一方面又要便宜大碗得高教。台灣其實有非常多 08/19 16:38
lavarslaker: 矛盾的政策,大家就活在這無限循環內。一轉眼又羨慕 08/19 16:38
lavarslaker: 歐洲體制,有政府支應很多費用,但卻不想肩負高額稅 08/19 16:38
lavarslaker: 金,又沒有人家得天然資源支撐。台灣科技業算是發展 08/19 16:38
lavarslaker: 成功的例子,很多人才都在企業發展。但是生技人才則 08/19 16:38
lavarslaker: 被完全浪費,全塞在學術界出不去,薪資就是碩士37120 08/19 16:38
lavarslaker: ,博士58710這樣。其實跟美國比是不會牴觸的,只是台 08/19 16:38
lavarslaker: 灣得習慣就是半套玩法,怕誰抗議誰不滿,搞到後來四 08/19 16:38
lavarslaker: 不像,都要吃制度的優點,不想承受制度帶來得缺點, 08/19 16:38
lavarslaker: 就是目前這樣了。台灣人才外流是事實,會一直外流我 08/19 16:38
lavarslaker: 想讀完博士的各位,心理的每個點滴嘴了解 08/19 16:38
lavarslaker: 我並不崇美 美國是個很競爭的社會 也非常現實 說裁 08/19 16:46
lavarslaker: 員就裁員。美國教師 一般都是10個月薪水,暑假沒錢就 08/19 16:46
lavarslaker: 得兼職或老師們自己開夏令營賺錢。制度的缺點就是老 08/19 16:46
lavarslaker: 師也得低頭作生意,優點則是不限制大家兼職。競爭的 08/19 16:46
lavarslaker: 社會好,還是台灣目前這樣好其實沒有定論。但簡單來 08/19 16:46
lavarslaker: 說,台灣人去美國,能留下的肯定不想回台灣。不敢說1 08/19 16:46
lavarslaker: 00%啦,但是肯定是多數。 08/19 16:46
physicsZ: 亞運國手郭婞淳說:台灣很小,但是力量很大。大家加油~ 08/19 17:27
cwind07: 錢雖有點影響不是重點 是沒理想 幾個教授在一起 整個系在 08/19 17:51
cwind07: 一起 有誰在講做出好東西? 都在比看誰績效 拿了幾個計畫 08/19 17:52
cwind07: 多少錢 發了幾篇I 當上什麼主管 誰會說理想做出好東西 講 08/19 17:53
cwind07: 出來會被大家笑 美國日本南韓會強 有一部份他們做事很有 08/19 17:55
cwind07: 些理想性會自我要求做出夠好的東西(當然非全部但比例比我 08/19 17:56
cwind07: 們一定高很多) 台灣高教學術整堆都在搶資源 誰有理想性 08/19 17:59
cwind07: 給一群貪婪的學閥 再多錢也是吞進去丟個屁報告結案了事 08/19 18:00
cwind07: 科技部每年給好幾十億下去 有什麼能看的成果嗎 08/19 18:02
physicsZ: 我們系上的老師 還滿有理想的 幾個教授見面都討論研究 08/19 18:39
physicsZ: 還是有這樣的系所存在 希望大家都往好的去看去想 08/19 18:40
rpfeynman: 樓上的大大是在物理系嗎? 08/19 23:59
physicsZ: 其實我們學校 很多系的老師 見面都還是會聊一下研究 08/20 05:41
physicsZ: 這可能跟 學校的風氣有關 物以類聚的感覺 08/20 05:42
FSGuitar: 美國的問題也是很多 只是因為大量人才一直湧入 08/23 01:08
FSGuitar: 許多問題才沒有被放大而已 08/23 01:09
FSGuitar: 跟這個標題無關 只是順道聊聊 就像一些學閥派系 在美國 08/23 01:10
FSGuitar: 也是能在不少系所看到一樣的情況阿 一個系的老師 有一半 08/23 01:10
FSGuitar: 都是某教授的學生 我就看過這樣的例子 08/23 01:11
FSGuitar: 這還是在美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呢 08/23 01:12
FSGuitar: 好大學就有人一直免費來幫忙做事情 這點差距也很大 08/23 01:12
FSGuitar: 我待的系所 超過一半都是拿自己國家獎學金來的 08/23 01:13
FSGuitar: 這些老師每年都有一堆免費博後幫自己做研究 多到接不完 08/23 01:14
FSGuitar: 這種資源差距總是要考慮的 我總覺得許多人對台灣學術環 08/23 01:15
FSGuitar: 境的批評太過頭了 有多少資源就是只能做多少事 08/23 01:15
FSGuitar: 當然可以檢討資源是否有有效利用 但是很多評論 根本都已 08/23 01:16
FSGuitar: 經超出現實 08/23 01:16
fushing: 美國NIH的計畫通過率不到10%, 要有美國的教授薪資 可能大 08/28 16:27
fushing: 學裡的教授都得忍受這種計畫通過率了 08/28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