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享一下個人想法,我在英國工作的時候剛好遇到脫歐投票那一年。 台灣人要在英國找工作是相對歐盟國家人是困難許多的,許多名額跟薪水上的限制... 所以在面試的時候,一般公司會優先選擇本國或持歐盟護照的人,台灣人要爭取基本上很 難,雖然學校並沒有這樣的名額限制,學校都會幫忙跑簽證跟財力證明等等,但在羅素集 團(倫敦市中心那家學校)任職博士後時,常常需要幫忙聘博士,就隱隱有感受到這樣的氛 圍跟默契..... 脫歐之後,學校內明顯向亞洲伸手找學生跟優秀研究人員的計畫跟機會明顯有變多,我 自己實驗室的老闆就得常常飛新加坡招生。以往因為簽證難申請而被捨棄的亞洲人,現在 反而強勢回歸,跟歐盟人士平起平坐競爭XDDDD 老闆也會開始問說亞洲有沒有什麼國合計 畫可以申請,深怕失去歐盟科研補助的經費之後會斷炊哈 BTW 中國跟英國的合作計畫也越發重要,因為他們錢很多,台灣科技部比不上..... ps, 有很多歐盟國家的博後程度真的沒有台灣的好......我真的覺得脫歐之後反而可以讓 優秀的台灣研究者有機會被看見。 ※ 引述《wsc22 (wsc22)》之銘言: : 哈,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與看法。我所服務的學校就是文中說的羅素集團之一,但是 : 以下說的僅限於我個人的經驗,我相信可能會因為所在學校不同、專業不同等外在因素 : 會有所差異。 : Bottom Line: : 我們學校最近的確為了樽節開銷,砍了許多Professional Service的行政人員,間接與 : 直接都造成我們的不便,但是還沒有聽說有因為要脫歐而裁掉老師的。 : 但是這樣的樽節開支到底跟脫歐有沒有關係,我就不知道了。因為來英國教書算一算 : 接近十年了,我印象中學校幾乎每年都在樽節開銷。 : 隨便猜想(隨便猜不犯法吧!): : 我覺得脫歐以後會有甚麼影響?比較大的可能是現在的歐盟學生會大量減少,因為未來 : 如果沒有特別的協議,他們可能要繳國際學生的學費,一些大學可能會因此突然少掉 : 20-30%的生源(聽說的),這些學生消失所引起的收入減少如果要由國際學生來彌補, : 大概要10-20%的額外國際學生。這個對許多學校來說都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大部分的 : 學校對於招收國際學生都已經付出很大的努力了,想要再增加已經很難。因此很快就會有 : 財務缺口,到時候我在猜大概就要裁掉少量的老師。但這僅是猜想,至於會裁掉那些老師 : ?基本上就是看誰比較不重要了(又只是猜想)。 : 下面針對文中說的四個點再補充一些看法。 : ※ 引述《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之銘言: : : 脫歐後的英國學界面臨四大挑戰,留學生該怎麼辦? : : 英國學界大麻煩,留學市場新波瀾 : : 步步逼近的脫歐日使得英國經貿、運輸以及人員往來大大打結。對於英國學術界更是壟罩 : : 在一股渾沌不明的霧霾裡。雖日前歐盟同意將脫歐日延期至5月22日,對於英國9月即將開 : : 始的教育學年,已注定遭受波及。而百年來積淀已久的學術地位、研究結晶以及長年與各 : : 國間培養的國際學術交流資源,恐不復從前。 : : 2019年2月,由挪威政府率先公開發難,建議挪威籍學生,倘若英無協議脫歐(no deals : : ),應避免前往英國就讀,這無疑印證了羅素大學集團(號稱英國常春藤,由24所英國研 : : 究型大學組成,包含劍橋、牛津等一流學府)於日前(2019年1月)向政府呼籲,正視無 : : 協議脫歐對學術界的影響。由於挪威並非歐盟會員國,該國政府擔心學生無法完成歐洲交 : : 換生——伊拉斯莫斯+(Erasmus+)計畫——國際學程以及學歷證明。而英國與歐盟長期 : : 建立的知識網絡以及經費資源,也隨著與歐盟分手而受到本質上的褪色。 : : 英學術圈面臨四項重大挑戰 : : 1. 研究與其他贊助經費 : : 秉持著拓展知識的疆界,歐盟每年在學術研究領域挹注了大筆的資金,資助各領域的專業 : : 研究並支持學生在跨國間的合作得以順利運行,其中歐盟各國高等學府的修繕、建設費亦 : : 是重點的援助項目。英國高等教育在歐盟提供的經費下,財政上得以紓困、提升各區域的 : : 教育水平,吸引優秀的國際人才前往英國就讀與工作,這是維持英國學術成就領先他國的 : : 重要因素。 : : 然而,英國內部的協商步調遲遲無法與歐盟達成共識,在紊亂的局勢中大學預算出現缺口 : : ,歐盟補助的研究案、教育資金恐戛然而止。對於社區經濟將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如教 : : 育訓練、技能學習、創新研究所帶來的教職員工作機會、人才供應鏈與學費收入等。 : 我覺得這要看領域。像我的領域,因為一直很落伍,也就是不是送火箭上太空的那種, : 其實本來就不太靠歐盟的研究經費(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所以其實影響不太大。 : 我有同是因為拿到歐盟的計畫,英國政府其實有調查他們的計畫金額,並且保證如果歐盟 : 那邊的經費斷了,英國政府會補給她們經費。所以我覺得這個報導其實在這裡是有點太過了。 : 唯一對我個人比較有影響的(而且很立即)就是讓我去歐陸開會的經費變少了。 : 以前因為COST的關係,我幾乎每年都會有經費到歐陸去開五六次會議,但是現在這筆錢 : 已經很困難了。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你要不就選擇不再與那些合作對象合作, : 不然就是另外找經費。我的做法就是後面那種。 : 另外說到人才外流的問題,或是對人才吸引力降低這件事情,我相信在一些尖端領域是有 : 可能的。我的確有聽說一些知名的學者離開英國,但是他們的離開究竟是不是因為脫歐, : 這我就不知道了。 : : 2. 人員交流 : : 長期以來,歐盟公民可自由在會員國間遷徙。此舉將單一民族的文化思想,透過長期的互 : : 動,對社會與經濟的成長有著顯著的貢獻。對於已習慣自由進出歐盟各國的英國人以及歐 : : 盟民眾,未來需要申請簽證等流程維繫日常生活,勢必引發一連串的效應。為降低此情對 : : 英國的傷害,英國政府表示已與歐盟取得共識,就算無協議脫歐,目前持有官方證明的學 : : 術人員,仍可持續現有的交流機制與社會福利至2020年底。不過在脫歐日後提交申請書的 : : 民眾,繁文縟節是無可避免,由於後續的執行方法與居留期限不明朗,歐盟學生有意轉向 : : 其他環境完成學程。 : : 現有由羅素大學集團提供的數據證明,2019碩士學程,歐盟學生申請率已低於去年的9% : : ,預估將有57%的歐盟學生離開英國,少了學費收入,閉、併校的風氣也是在所難免的局 : : 面。反觀在歐盟就讀、交換的英國學生,褪去歐盟身分後,如何支付龐大的學費,以及在 : : 歐盟執教、研究的英國人才,是否尋求穩定且資源更加豐富的環境大顯身手,形成人才外 : : 流,端看英國政府能否提出完善的防範措施與策略。 : 這個我覺得分兩個層次來說。我覺得比較嚴重的是英國的脫歐傳送了一個message,就是 : 英國不歡迎外國的人才。其實各個大學現在都有專責的機構協助自己的員工處理居留的問題。 : 我們甚至還被問到,未來半年要去歐洲開會的人要跟學校先諮詢,這時候台灣的護照其實很好用。 : 至於文中提到的碩士學程,其實我覺得那是拿一部分的數據來告訴大家他們想要傳達的訊息。 : 以我們專業來說,碩士學程的總申請人數是增加的,雖然歐盟的學生申請人數下降。 : 但是大部分的碩士學程歐盟的學生申請人數都不多(大部分是亞洲人),所以他們只拿減少的 : 跟你說,不會跟你說其他部分是增加的。 : 至於這樣,那不是就沒有找不到消失的10-20%生源的問題?其實還是有,尤其如果我們要堅持 : 入學門檻的話,其實要補足生源還是很大的挑戰。 : : 3. 學程認證 : : 歐洲伊拉斯莫斯計畫提供歐盟學生以知識交流的方式,在不同歐盟區域研修碩(博)士課 : : 程,英國許多教育機構有參與這項計畫,與各大學共同開設課程。脫歐之後,學生是否可 : : 以保留歐盟交換生的身分繼續完成進行中的歐洲碩(博)士課程,而滯留於歐盟的英國學 : : 生,該如何完成研究或高等教育學程,避免強碰脫歐的陣痛期,英大學聯盟呼籲政府應盡 : : 快立法通過標準機制。 : 這個現在的確是一個頭痛的問題。這一陣子常接到一些問題來詢問我們的某一個學程的資格, : 畢業以後相當於歐洲的某一個國家的什麼資格。這個其實我也搞不懂,所以我一率推給學校。 : 另外聯合的碩博士課程,我知道許多學校其實已經在逐漸減少這樣的課程了,為的就是要降低衝擊。 : : 4. 專業技術人才資格認證 : : 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如教授、醫師、律師等等),在歐盟自訂的專業資格識別機制中,專 : : 業人才可憑所在國發放的證明文件,於其他會員國的機構服務。脫離歐盟概念後,此機制 : : 對英國與歐盟學術研究機構,在聘用專業的教職人員的制度上,將面臨一波陣痛期。 : : 雖英政府於2018年以提出承諾,加速處理與協調專業資格認識別機制的條款,然而時至今 : : 日,一切仍然是個未知數。 : 專業技術人員的確是一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其實跟大學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個我們比較覺得 : 是政府要去處理的。但是很厲害的是,這個政府就是不處理(或是處理不了)。 :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僅供參考。 : : 留學前規劃守則,五要點協助思維整理 : : 眼看2019新的學年即將在秋季開始,國際學生陸陸續續的在5月底的最後遞交日前提出申 : : 請。台灣各地紛紛舉辦不同主題的留學展,提供學生與學校間最有效快速的第一次接觸, : : 聆聽彼此的需求,英美加各國對亞太區類似的展覽也報以高度的重視。其中,以歷史悠久 : : 的學術環境享譽全球的英國大學,深深的吸引台灣的學生與家長。 : : 較於其他國家,英國學制允許學生以較於他國相對短的時間完成碩、博士學程,英國校方 : : 對於華人學生逐年攀升的現象回以高度的重視,除吸收熟稔華人文化、談吐高雅的駐校代 : : 表(有些代表具有中文表達能力),對於台灣學生的條件逐年放寬,獎學金發放的機制也 : : 更加多元。民眾穿梭於留學展努力蒐集各方資訊以及比較國際排名的同時,以下幾點可提 : : 供給有意出國深造的學子們參考: : : 1. 訊息收集 : : 在長期資訊不對稱的影響下,華人區域偏好以世界排名評斷學校的優劣,這形成了歐洲及 : : 其他不參與排行的學校,訊息上的不流通。所幸今時搜尋引擎的強大,可透過不同的社群 : : 媒體、文章等,得知世界各地的學術風貌,提供學子在英美加紐澳之外,其他豐富的選擇 : : 。 : : 2. 學費 : : 出國留學動輒百萬起跳,是否有獎學金資助儼然重要,近年各大學新設許多獎學金支助國 : : 際學生,也有不少是針對特定國家區域(如台灣)所創建的獎學金,然而在學校提供的獎 : : 助金外,學費是否增長可推敲出該學習環境是否受到外力因素影響而提高學費以維持過往 : : 的學術水平,可閱讀國際、在地的報章新聞,交叉比對歷年學雜費,刻畫出大致的輪廓。 : : 3. 生活開銷 : : 觀察幣值走向以便計算最佳的兌換時機是大眾熟悉的金融知識,不過錢幣在當地如何使用 : : ,好不好使用,可從側面了解該國主要進出口貨物以及洞悉國際局勢描繪出基本生活開銷 : : 的輪廓。另外,國際學生的打工時數往往受到在地法規的限制,可否於規定的時數範圍中 : : 賺取可負荷留學時的生活開銷的薪資,將直接影響學生可否順利完成學業。 : : 4. 學術環境 : : 古有孟母三遷,尋的是優質的學習環境,此現象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從亞太拓展到世界各 : : 地,其核心理念依舊不變——浸入在一個比過往學習環境更好的空間。比起擁有知識,連 : : 結知識的方法與相互激盪出的智慧結晶,對於個體與社會的成長,更為重要。倘若學子在 : : 選定學校前,除了該校排名,能就其歷史背景、學術支援、人脈鏈結資源以及重點培養項 : : 目做全面的了解,對於自身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 : 5. 未來發展 : : 成立研究中心、新創事業孵化空間、實習計畫、就業博覽會等,各學府對學生完成學業的 : : 後續發展,成為學生點評學校價值的要點。校友累積的社會資源以及長期建立的學校形象 : : ,的確可為畢業生帶來便利。然而,校方提供的媒合機會只是相對有效的入門磚,然而, : : 能否靈活運用學校提供的資源與社會協作,成為「自帶訊息、不裝系統、隨時退出、自由 : : 協作」的USB型人才,才是學校賦予光環後,得以在社會持續發亮的要素。 : : 從脫歐思考未來 : : 脫歐的幽靈仍持續著壟罩在歐洲大陸與世界各地,民眾對政治體系的幻滅導致民族主義與 : : 全球化主義的相互拉扯,眼看短期之內是無法消融的。借鏡脫歐這件「ING」的重大歷史 : : 事件,洞悉可能衍生出的變化,從學術變遷到國家發展,在公共看法與現實分歧的社會局 : : 勢中,以個體角度出發,應用現有的數位資源,蒐集資料、邏輯分析,推測出有利於自身 : : 的學術環境,是學子們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中,投資自我的最佳策略。 : : 責任編輯:羅元祺 : : 核稿編輯:翁世航 :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2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182.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55146729.A.BE5.html
ewayne: 我做歐洲史的,也是聽到一堆在英國的老師很煩惱研究計畫的 04/13 18:42
ewayne: 錢要從哪來,這些年都是歐盟出錢的跨國研究計畫,以後都沒 04/13 18:43
ewayne: 了不知道要怎麼辦。需要跑田野考古的聽說更慘,都不曉得要 04/13 18:45
ewayne: 怎麼重回考古團隊XD 04/13 18:46
Qaaaa: 台灣不是已經一海票去英國念碩班了 04/13 19:49
wsc22: 說真的,現在反而對台灣的年輕學者是一個好機會。 04/14 00:46
qkenny: 是機會 但是經費縮減是否影響聘雇意願跟研究品質 會不會一 04/14 17:46
qkenny: 流的PI被招攬相繼出走 這就要看deal怎麼談了 04/14 17:46
wsc22: 所以是去當PI的機會 04/14 23:09
tainanuser: 推! 04/17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