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天收到校方通知通過校教評且公文已經出來, 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求職的過程, 堅持下去, 好好充實CV, 等機會來了就能把握住! 研究所: 碩士博士都是在成功大學, 當時考慮出國念博士, 所以沒打算直升博士, 碩士畢業就先去外島服役, 但考量出國需要時間準備, 回原本實驗室我比較有把握快速畢業, (當然後來回想出國念或國內都各有優缺點), (國外學歷有起點跟國際合作優勢, 但國內學歷有國內的人脈優勢) 所以回原本實驗室將碩士論文再補一些Data發表第一篇一作, 因為實驗室老闆對研究生態度比較自由, 我個人滿喜歡這種方式, 自己找主題做研究, 一兩個月報告一次進度即可, 碩士也幫老闆寫過一次科技部計畫 (沒過, 但也是很好的經驗), 後來博士班期間也寫過一次, 利用自己找的主題通過三年計畫, 2009-2014五年畢業, 但過程真的是累死自己, 沒有假日, 每天工作14 hr以上 一部分我在外面有兼課, 希望可能加強自己教學的能力, 也增加一些人脈順便賺點生活費, 畢業時7篇SCI, 4篇是一作, 科技部補助國際研討會一次, 國內研討會口頭報告2012, 2013, 2014都第一名, 我想CV除了SCI paper以外, 很重要的是你得過甚麼獎項跟出國開會經驗, 博士後: 第一年, 繼續留在同實驗室當博後, 因為我認為可以先快速發表文章量, 一年內剛好中部私立醫大開缺, 進入校審, 可惜沒過, 後來檢討自己有兩個不足的地方, (參考後來率取的人跟自己的比較) 1. 沒有國外博士後經驗/或者說沒換過實驗室也是 (這些也是面試時很多老師提到的) 2. 年資不夠/對方四年 但也是很好的一個經驗, 累計11篇SCI, 8篇一作, 2篇非SCI綜論 也剛好申請科技部補助出國開會一次 第二年, 同實驗室, 寫第二次科技部計畫, (跟原本主題不同, 可惜沒通過), 申請中央大學/義守大學, 但完全沒下文, 我想原因與第一年都一樣, 因此開始準備申請科技部千里馬出國, 因為我覺得paper累積量已經足夠, 累計17篇SCI, 11篇是1作, 3篇非SCI 再加上國內研討會同時獲得兩個組別口頭報告第一與第二名 第三年, 同實驗室, 寫第三次科技部計畫, (隔年通過, 當時覺得我已經要離開了還要寫計畫有點煩) 但後來發現我很感謝自己離開前寫了三年計畫 (等等描述), 通過千里馬補助國外兩年, 原本設定全球頂尖研究單位, 後來簽證卡卡, 臨時換單位, 但心得是, 得不到不用強求, 我反而覺得後來這個單位更適合我, 後來這老闆很好很挺我, 而且因為我們是全家搬過去, 這環境跟消費都還挺得住, 對小朋友的友善程度也很高, 這年丟了東海東華兩間大學, 一樣沒下文, 累計23篇SCI, (15篇是一作), 4篇非SCI (皆一作), 也獲得一次科技部補助國外研討會 第四年, 搬到美國, 選實驗室老闆很重要, PI是第五年的助理教授, 原本我是找他的老闆, 但因為太搶手(我們領域全球前五知名大老), 所以他推薦我到他過去的博後的實驗室 (現在這個PI這邊), 自由度也很大, 也會給很多機會, 雖然很年輕, 但有兩個RO1, 實驗室一年有四個計畫, 這一年內參加兩次美國研討會 (都Oral + poster) 也投了2間學校, 陽明/中山, 只有陽明有回台演講, 可惜沒錄取, 但累計26篇SCI, (17篇是一作), 4篇非SCI 第五年, 今年也算是轉折最大的一年, 1. 擔任一個雜誌editor 2. 三個雜誌reviewer (IF都接近6) 3. 投了七間學校, 六間邀請演講 (兩間視訊演講, 一直飛太累了), 運氣很好, 其中五間進入院/校教評階段, (4間公立, 其中一間頂大) 4. 哥倫布沒過, 但今年打算修改再投, 以及新人計畫跟年底計畫 5. 獲得美國學會的ambassador title, 可以回台灣跟該學會申請經費協辦研討會 但因為第三年幫前老闆寫三年計畫, 今年剛好打算回台可以使用該經費, 當初也沒設定好需要用到這個計畫的研究經費, 結果反而可能成為回台的一個實驗室基石, 今年只有一篇3作, 但有五篇正在準備投稿中, 總結是, 1. 努力充實自己, 機會來了也有可能把握住 2. 不要太在意結果, 後來得到的的可能更好更適合你 3. 不要太計較過程的辛苦或作得比別人多, 可能會幫助你未來的發展 (雖然當下很煩) 4. 堅持下去 (土博也能有競爭力!!), 不要跟別人比, 跟自己比, 每年CV有成長就對了 祝福大家求職順利, 每間的面試過程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不提校名描述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6.151.105.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556074247.A.A2C.html
Jate: 可以請問是哪個領域嗎? 04/24 10:59
leoace: 請問是那類的學校? 04/24 11:00
hithoplife: 生醫領域. 但偏冷門的微生物 04/24 11:00
hithoplife: leoace 是問今年投履歷的學校嗎 ? 04/24 11:01
tFDA: 發表量真驚人 04/24 11:35
tFDA: 方便問國外是哪個學校嗎 04/24 11:37
UW-Madison, 冷冷的地方, 但很適合全家帶過來, 友善的城市
mintao: H大恭喜!不如來合作吧 04/24 11:46
好喔!! 有啥計畫嗎 ? 我們可以line聊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4/2019 12:09:34
moveyang: 恭喜,加油!! 04/24 12:08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4/2019 12:15:11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4/2019 12:16:33
monologist: 恭喜你!!!!! 04/24 12:20
gn00152097: 這個發表量跟毅力真心感到佩服~ 04/24 12:35
leoace: 回原po, 上的學校,例如北部國立科大等 04/24 13:03
leoace: 看你這樣的發表,應該是國立的吧 04/24 13:07
是國立的沒錯, 陽明/中興等等. 私立是台北醫學
FSGuitar: 恭喜!! 第五年絕對不是運氣好 那是你的資歷應得的 04/24 13:09
謝謝您, 現在找教職真的不容易, 也感謝您之前分享的心得
HAKUKE: 恭喜 真的要很有毅力的堅持下去 04/24 13:11
沒錯. 跟自己比就對了
Qaaaa: 真的 一定要有羊資歷 04/24 13:15
我覺得有一定程度影響, 發表/資歷/其他獎項
jamesinjames: 真的厲害 04/24 13:34
changyaowen: 推~恭喜 現在生醫類發表量都一個比一個猛 XD 04/24 14:37
yaGaga: 好厲害...要多鞭策自己了...... 04/24 14:43
becherovka: 好厲害!恭喜!! 04/24 15:29
GoldLight: 小麥推一個,恭喜! 04/24 15:30
小麥真的很棒!!
mark0204: 04/24 15:53
emitter: 恭喜 04/24 16:03
chxx: 恭喜 04/24 16:39
chawfyg: 太強了 04/24 17:12
Epsilon: 恭喜 04/24 17:32
itsdelovely: 恭喜! 04/24 18:14
SkyMirage: 微生物這幾年搭著 gut microbiome 的順風車開始啟航了 04/24 19:14
RexMelon: 恭喜~ 強者! 04/24 19:54
謝謝大家, 有問題我也很願意私下聊聊更多的細節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4/2019 20:05:23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4/2019 20:08:40
menghan415: 恭喜 04/24 20:13
daniel294: 恩恩好優 秀喔 恭喜 04/24 20:34
woodtwoday: 生醫領域可以發成這樣 真的強 IF6的Editor 強 04/24 20:35
terryisgood: 恭喜!太強啦! 04/24 21:22
ballII: 好厲害 恭喜! 04/24 21:27
Victory2: 推!恭喜! 04/24 21:34
physicsZ: 恭喜,請問原po是如何擔任Editor? 04/24 22:12
Reviewer & Editor都是editor邀請, 但我知道有些可以自己apply 當special issue guest editor
huuban: 好強! 恭喜! 04/24 22:21
iwenko: 恭喜,碩班就有能力寫計劃還順利通過拿到經費的根本鳳毛 04/24 23:30
iwenko: 鱗角,您本來就很優秀,可以加line聊聊嗎XD 04/24 23:30
好的, 沒問題, 可以站內信給我您的ID嗎 ?
thez: 恭喜H大!! 04/24 23:36
qkenny: 你的發表量好驚人啊 恭喜你 04/24 23:53
Magicbears: 兼課是指演習課還是兼課老師? 04/25 00:20
事實上我是在連鎖補習班當公職人員考試以及考研究所的講師, (希望大家不會覺得怪) 個人覺得補習班教學比起學校要準備更多, 畢竟學生有研究所畢業, 大學畢業, 在職的, 希望能快速獲取知識, 所以從碩士到博士班, 每個禮拜大概2-3堂課/每次3小時講課, 訓練自己口條, 也不斷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 所以我也建議有機會可以到學校擔任兼任講師, 對教學跟CV都有幫助, 因為我也將這寫在CV, 甚至於有時面試都會被提到, 我希望能證明不只自己能研究, 也一定能擔任系上所上的教學工作.
kaubeintut: 恭喜恭喜 厲害 讚 04/25 00:33
生醫領域事實上身邊好多朋友都很厲害, 現在找教職不容易, 但我個人覺得不能只拚paper, 要充實多方面的能力/角色, 教學, 服務 (學會職位), 研究 (研討會/Paper/邀請演講) XD ※ 編輯: hithoplife (72.33.2.120), 04/25/2019 01:13:52
dddddd67: 猛 04/25 01:13
aquantum: 恭喜! 04/25 01:30
ECZEMA: Congrats!! 有志者事竟成 很長的一條路啊 04/25 01:40
Qaaaa: 大大是理事長的學生嗎 04/25 02:04
HiHi. 老師的確有擔任過兩個學會理事長. XD 您是 ?
pdunk: 恭喜! 04/25 03:23
physicsZ: 這年頭沒有這樣的發表,是滿難進入教職的... 04/25 06:28
physicsZ: 比較好奇的是,原po覺得去國外,對自身研究能力有更好 04/25 06:30
有 ! 除了研究還有幾個層面我覺得不錯. 1. 我在美國學的東西基本上很大一部分在台灣時沒做過, 變的研究領域更廣, 此外PI會把你當獨立研究員, 一些他們實驗室也沒做過的實驗, 先讓你自己實驗跟分析, 兩個人再好好討論實驗結果跟未來實驗走向, (我覺得這實驗室每個人彼此間都很愛討論研究跟給建議) 也願意讓你帶大學部跟博士班, 或者給博士班題目 2. 實驗室算是新的實驗室, 所以PI利用很多共享系統在我之前實驗室也沒有 (幾乎所有東西都是雲端, 而且原始數據我們都上傳到一個空間平台) 3. 參加研討會機會更多, 也鼓勵大家oral presentation, (每人每年都會出去一兩次) 實驗室也很願意聽每個人的rehearsal, 通常一個人要演講30分鐘, 所有人願意花三小時慢慢聽提出建議, 這對演講能力跟PPT改進很大 (跟我之前實驗室風格比較不一樣XD) 4. 與這邊PI合作的系統還能帶回台灣繼續合作, 而且也有滿多認識其他學校PI的機會, 所以我覺得千里馬這次出來滿值得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5/2019 11:15:55 想到分享一些面試或者投履歷的過程, A校 (>50個履歷), 找五個演講, 每個兩天 (校內招待中心住一晚) 第一天早上演講, 各別老師面談, 中午跟學生一起吃飯聊天, 第二天早上試教, 沒有老師在場, 只有大概10-15個學生, 中午結束 還沒面談前我就知道機會不大, 因為其中一個演講者有很好的國外獎項. 後來完全沒消息. 幾個月後果然跟當初預想的人一樣. B校 (接近50份履歷), 找五個演講 (印象中4個在國外,一個國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因為我沒回台灣, 所以視訊演講, 先講30分鐘研究, 試教20分鐘, 討論1個小時左右, 大概一周後通知選兩個外審, 在進入系教評-院教評. C校 (履歷不清楚多少), 找三個演講 (2個國內,其中一個該系專案教師,只有我國外) 大家一起聽彼此演講XD 有點奇特的感覺, 一個早上結束, 中午一起跟老師用餐, 結束 D校 (履歷不清楚多少), 找三個演講 (2個國內 + 我) 大家一起在小房間等輪流演講, 講完就掰掰, 小房間內很安靜, 大概只有我想跟別人聊天 兩天後通知通過系初審, 進入院審, 外審.. E校 (履歷不清楚多少), 找兩個演講 (1個中研院博後 + 我) 不同天演講, 一早演講完跟每個老師各別聊到當天晚上六七點, 順便看實驗室跟環境, 一周後通過系教評 有時候每個學校作法不同, 可以知道所有演講人名單, 也滿有趣, 不管怎樣就是表現最好的自己, 視訊不一定不會上, (我其中兩個面試就是採用視訊, 但都通過初審), 但是視訊前真的要反覆測試系統, 然後整個面談過程完我個人感覺就會知道你大概機會多大, 但就放寬心, 當沒這回事, 抱持平常心, 日子繼續過, 希望大家順利, 想到其他可以補充我再補充上來 ※ 編輯: hithoplife (146.151.105.47), 04/25/2019 11:37:26
tainanuser: 真厲害! 恭喜!恭喜! 04/25 12:08
Callister: 推!感謝分享! 04/25 12:56
wsc22: 恭喜 04/25 14:35
darkbishop: 成大校友推 04/25 15:17
kumoking: 恭喜! 04/25 17:46
physicsZ: 原po對於出國的收穫很棒!在台灣的PI們要往這些方向邁進! 04/25 17:56
rill: 推推!恭喜! 04/25 19:03
pathobasidio: 太厲害了恭喜! 04/25 19:24
davidwales: Physicsz大怎麼轉彎了? 04/25 20:33
physicsZ: D大,我沒轉彎阿。我不能認同的是當國內培養的僅因為沒 04/25 21:34
physicsZ: 有國外經驗,就輸給有國外經驗但實力不見得好的... 04/25 21:35
physicsZ: 依照原po的分享,那些經驗確實可以讓博後提升能力。 04/25 21:35
physicsZ: 但是國內制度或是國內PI的思維 能這樣培養博後嗎? 04/25 21:36
physicsZ: 如果不行,那麼各位PI就是得改進,讓國內培養的與具備 04/25 21:37
physicsZ: 國外經驗的應徵者能夠平起平坐。 04/25 21:37
physicsZ: 當國內培養的科研人才經得起考驗 就不用分是否有旅外了 04/25 21:39
physicsZ: 推願意花時間認識應徵人的系所。 04/25 21:55
雖然不是所有台灣PI都這樣, 但我常見的是很多PI都單純把學生當工具, 尤其是升等/產出/寫計畫, 雖然不可否認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 但如果PI能更願意幫學生未來著想,給他更多出國/國內研討會曝光的機會 花更多時間討論研究, 訓練邏輯, 甚至於未來生涯規劃, 正向循環才會讓我們研究環境更好, 有時其實很感慨, 以前的老師們常常說我以前怎樣怎樣, 我以前都靠自己找工作, 我以前都不需要別人幫忙, 當然老師沒有義務幫學生找工作, 他們的時代背景不同, 他們當然也很優秀, 但如果您覺得自己學生夠優秀, 應該適度給他一些可能的舞台或支持, 培養後進, 正向循環, 實驗室的氛圍也會更好, 這是我自己找教職以及比較現在美國實驗室的感觸, 希望以後回台灣也能對自己學生好, 研究很辛苦, 但如果實驗室環境氛圍不好, 生活更苦. 正能量 !!
newmankind: 恭喜你!終於等到正式通知了! 04/25 22:27
ALANKAI: 學長後來去哪高就了? 04/25 23:20
樓樓上學長現在在大陸當教授了! 很厲害 ※ 編輯: hithoplife (72.33.2.120), 04/26/2019 01:55:25
physicsZ: 推正能量!!! 04/26 07:47
dreler1: 恭喜啊 成大校友推 希望台灣大學教育慢慢有所改變 04/26 11:15
NCTUpttman: 真的辛苦了..看土博這樣拼死拼活回台找個教職真鼻酸 04/27 12:54
Neap: 推 04/27 14:08
moveyang: 到哪邊找教職都挺辛苦的啦,加油加油 04/27 18:20
physicsZ: 教職幾乎都是50幾以上取一,門檻越來越高了。但鼻酸甚麼 04/27 21:46
NCTUpttman: 把多年青春投入,換來一個台灣助理教授,值得 04/27 21:56
physicsZ: 樓上,認真投入每一個行業都是值得的.台灣助理教授很差? 04/27 22:35
misusi: 太強大 恭喜! 05/04 01:09
tw0001: 兩年私大約聘助理教授,兩年國大約聘助理教授,一年專任助 06/19 14:01
tw0001: 理教授,大家互相勉勵了,加油。 06/19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