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沒人不愛放假,但台大「超長寒暑假」卻讓學生不滿?──聊聊「一學期 16 週」新制 換日線 2023/02/13  王善/阿善 Café 的世界分館 每學期僅有 16 週,扣掉第一週的課程介紹、期中期末考、國定假日後,實際上課大概只 剩 12 到 13 次,猶記得在剛開學時,連課程內容都還搞不太清楚,就得馬上開始書寫期 中報告,隨後期中考馬上接踵而來,接著又是期末報告和期末考,無時無刻都在趕作業。 近期,學測成績將公布,高三的讀者朋友若看見成績符合期待、接下來的個人申請又一切 順利,或許就即將迎來漫長的暑假,能夠好好安排、享受盛夏的美好。有趣的是,近期也 有部分大學為同學們「延長假期」,但卻不是人人都對長假感到滿意。 自 2022 年開始,台灣高教界的龍頭──國立台灣大學(以下簡稱台大),聯合了同為「 台大系統」聯盟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正式將每學期原為 18 週的課程縮短為 16 週,相 當於學生每年可以多放一個月的假期,一年當中共有將近 4 個多月的寒暑假。 校方曾說明,台灣的高教體系教學時數,和國外相較之下非常長,因此這項改革不僅能和 國際教育界接軌,方便外籍學生能趕上家鄉的聖誕假期,也能幫助台灣將出國的交換學生 ,順利銜接友校的學制。 制度上路後,引起了非常兩極的評論,有人高喊放假萬歲,卻也有不少人質疑,這項變革 似乎在配套上仍舊不足。 人人都愛放假,但為何有人不贊成學期縮短為 16 週?個人身為台大學生,本文將分享自 身經驗,也匯集身邊台大學生的想法,邀請讀者一同思考。 超長寒假,人人都愛? 想到超長的寒假,不少讀者一定立刻就會想到避開旅遊旺季。的確,我身邊有不少同學, 特別搶在 12 月底的寒假之初,立刻啟程到台灣各地遊玩,避開春節的旅遊人潮;也有朋 友向我分享,對她來說,因為寒暑假常常需要飛到國外找家人,縮短的學期確實是一項利 多,可以避免和出國旅遊的人潮擠在一起。 不過,這樣長達 2 個月的長假,卻也不免讓人感到焦慮。目前就讀大一的朋友 A 就告訴 我,長假似乎對於比較有時間規劃的學生較好,否則如果把時間都拿去睡覺,反而浪費了 時間;不過,A 也認為變長的假期,可以讓學生有時間學習新技能、閱讀、拜訪朋友,對 自律的人來說,有很好的發揮空間。 平心而論,大學生身為即將踏入社會的成年人,比起高中學生本就應該有更多的時間自由 ,但也得學習如何充實自我,甚至裝備自己在未來職場上所需的人脈、技能,長假的確是 幫助學生練習的好方式。 其實,學校原先就希望學生在放假期間仍有所學習。考量到現行《大學法》仍規定每學分 應修滿 18 小時,所以校方提醒授課教師還是得把「消失的 2 週」轉變為「翻轉學習」 ,以網路、非同步學習方式進行;然而,就我自身的觀察,期末考結束後的這「消失的 2 週」,學生沒有興趣再學習課堂內容,教授們也無意再提供額外教材,根本就不曾出 現在教學現場,恐怕仍屬為遵守法令的虛應故事之舉。 用血淚交織出的切身經驗 雖然假期放得盡興,這樣的寒假卻是用血淚交織出來的。由於每學期僅有 16 週,扣掉第 一週的課程介紹、期中期末考、國定假日後,實際上課大概只剩 12 到 13 次,猶記得在 剛開學時,連課程內容都還搞不太清楚,就得馬上開始書寫期中報告,隨後期中考馬上接 踵而來,接著又是期末報告和期末考,無時無刻都在趕作業。 此外,不少授課教師面對首次的課程縮短,並未調整課程的內容,反而是將原先 18 週的 課程大綱「硬塞」進 16 週的框架,導致一整個學期都在趕課,擔心內容上不完,最後上 不完的部分又只能狠心腰斬。 還有系上同學告訴我,有些老師甚至在考前最後一堂課,都還在趕課、教學等等就要考的 內容,這樣的教學步調,讓學生的學習狀況很緊張;同學 A 也分享,還有老師因為上課 時數不足,乾脆自行錄製影片,放在網路上讓同學回家看。 由此可見,由於教學者不一定會因為學期減短而簡化內容,若學生未能拿捏每學期修習的 學分,以過去 18 週的紮實程度衡量,就很容易如同我個人的感受一樣,從期初就被各種 「死線」追趕,影響學習的深度與成效;追根究柢,校方和教學者的溝通恐怕也仍不甚足 夠,對於想「畫大餅」教授通論課程的教師,沒有達成改變課程架構、內容的共識。 這些科系,可能不適合 16 週? 有趣的是,本次的學期縮短,在「台大系統」三校聯盟中,僅有一間大學並未跟進──國 立台灣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台科大)。 作為實作課程眾多的科大龍頭,台科大雖有共識想推動 16 週,但校內的建築、設計科系 ,由於每學期有不少實作作品,若冒然縮短 2 週,恐怕難以完成,因此才暫時尚未加入 16 週的行列。 同理,台大本身也有不少需要實作的科系,像是戲劇系、生傳系、新聞所,就可能遇到課 程實作作品,因為時間過短難以完成。舉例而言,戲劇系的朋友和我分享,在學期的最後 一個月,因為太多實作作品得進行,又要兼顧期末考,縮短成 16 週後近乎「爆掉」;以 理組領域來說,目前就讀生農學院的朋友也告訴我,學期縮短為 16 週後,有不少實驗飼 養的小動物都還來不及長大,學期就結束了。 即便放假人人都開心,但是仍有一些特定系所,考量課程性質,若在沒有配套的情況下直 接縮短學期,對學生的學習體驗仍會有一定的影響。 變成 16 週,然後呢? 台大系統邁入 16 週的時代後,彷彿為其他學校開了一扇門,也有許多大學紛紛跟進。舉 例而言,就讀於中央大學的朋友 P 就跟我說,他們正在試行 16+2 的軟性政策,試著將 課程縮短,最後兩週為彈性運用或期末考,漸進式縮短學期──16 週恐怕將成為台灣高 教的未來趨勢,為台灣與歐美學制的銜接鋪路。 談到這裡,仍有質疑聲浪認為歐美大學之所以學期短,是因為他們有「第三學期」的設置 。事實上,台大校方也曾經提出將研擬設置第三學期,不過現階段仍優先考慮將假期交給 學生,能夠與產業接軌、與交換學校對接,並不急於規劃設置第三學期。 此外,考量到近期剛通過的兵役延長,教育部曾說將協助學生能在寒暑假先行服兵役,個 人認為,或許未來「第三學期」的時間會和兵役政策有相關對應,若要變成歐美常見的三 學期制,在台灣大概還遙遙無期。 不過,也有部分聲音認為,縮短為 16 週後,應該能夠再縮得更短。曾在英國交換的學長 Wesley 受訪時就分享,他在英國每學期僅有 12 週,扣掉幾次停課,大概只剩 8 次上 課,但學習內容深度卻不比 18 週少;Wesley 認為,關鍵差異就在教學目標。 他說,台灣高教想教給學生一個「知識體系」,讓學生對該領域有通盤理解,因此授課內 容多卻不深;反觀在英國的大學課程,以主題式的探索為主,上課時數不高,但讓動機高 的學生能深入閱讀更多延伸讀本,藉以將所見知識提出來和教授討論。因此,就不會像台 灣的大學這般,雖然時數長,學習卻可能不夠深入。 總結來說,16 週的課程是一大創新,更是趨勢,不過仍需要更多措施調整,對學生來說 還要更多適應,授課者的內容、步調也得持續與學生磨合。然而,或許在長長的假期背後 ,我們應該更深入思考台灣高教的意義,若想讓學生學得深入,又不浪費光陰,光是縮短 學期是不夠的──從課程架構、內容著手,才有機會創造更長遠的改變。 執行編輯:曾聖軒 核稿編輯:孫雅為 https://crossing.cw.com.tw/index.php/article/172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7.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76341195.A.C0C.html
DIDIMIN: 動機高的學生能深入閱讀更多延伸讀本 <-- 沒動機怎麼做? 02/14 12:10
apson: 聽說縮短成16周是為了以後一學年可以三學期,四年可以縮成3 02/14 12:35
mtcoat: 如果改成三學期制 一定要來靠邀課程太密集、考試太多、放 02/14 14:00
mtcoat: 假太少... 02/14 14:00
mtcoat: 又 02/14 14:00
Ice9: 沒動機幹嘛念下去?不如先出來工作,等有動機再念。 02/14 20:44
saber0408: 會自己搞起來的就會努力,不會的就算了吧,反正沒用的 02/14 20:52
Bugquan: 預期四年變三年,不如把沒用的通識、國文甚至英文砍一砍 02/15 08:21
Bugquan: ,不知道又是誰想惡搞學生了 02/15 08:21
Bugquan: 與其四年變三年 02/15 08:27
ewayne: 呵,什麼時候這個版又一堆憂心學生學習的大學教授了 02/15 11:33
ewrny: 16週剛剛好,師生都開心 02/17 21:36
psychicaler: 改三學期,必修、必選學分要一起減少 02/18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