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fter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高中生提「學習歷程無用論」教部:潛移默化提升素養 責任編輯 盧彥儒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4/22 20:05 最後更新時間:2023/04/22 20:05 一項觀察報告指出,多數學生是以升學結果來評價自身學習歷程檔案是否成功,甚至抱持 「學習歷程無用論」。教育部則表示,製作過程中潛移默化提升素養,進入大學後更容易 發現自己的成長。 由一群剛經歷升學的大學1年級學生、高中在學生組成的EdYouth團隊,今天公布「108課 綱觀察報告」。他們於3月30日到4月10日間,透過社群網站讓學生填寫表單,普通高中收 集到819份,技術型高中則收到173份,另外進行13份質性訪談。 報告指出,越來越多學生抱持「學習歷程檔案無用論」,透過訪談發現,多數學生將學習 歷程的重點放在升學用途,關注能不能對應到大學校系需求。許多學生也擔心,大學甄選 審查不透明,無法知道教授到底有沒有在看學習歷程;有人更質疑在面試時,幾乎沒被問 到與學習歷程相關的問題。 觀察報告主筆、現就讀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學士班的林軒如表示,學習歷程的目標是協助 學生多元探索。但調查發現,多數學生仍以「學檔是否明確對應目標校系」來評價自己的 學習歷程檔案,造成政策理想與實際狀況相背離。 不過訪談中也有一些學生指出,高中製作學習歷程的過程中,培養出反思、統整能力,進 入大學後仍能受用。也有人認為學習歷程確實幫助他探索自己的興趣,有助於篩選出目標 校系。 EdYouth共同發起人、現就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的李瑞霖表示,去年分發入學(主要以分 科測驗成績分發)缺額偏高,使許多學生想跳過繁星、個人申請等管道,等到最後享受「 分發紅利」。然而,分發入學完全不看學習歷程,也連帶影響高中生製作學習歷程的意願 。 李瑞霖分享自己去年的升學經驗,因申請入學的結果不理想,不得不續拚分科測驗,也使 他反思學習歷程的用途。他認為,教育部的政策立意良好,但無法與實際狀況接在一起, 調查發現想參加「特殊選才」的學生,製作學習歷程的意願最高,可考慮增加此管道的招 生比率。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級中等教育組副組長林琬琪今天出席觀察報告發表會,她表示 ,從報告結果可知,多數學生支持108課綱的方向,只是對實施細節有些不同看法。畢竟 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環境,未來會透過教師增能研習、安排高中升大學的銜接課程、加強 輔導機制等方式,持續推動108課綱。 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周弘偉表示,高中職學生受限於升學壓力,難免會覺得學習歷程是 為升學而做,但在潛移默化之中,素養能力也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相信在進入大學後, 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成長。他強調:「高中的學習,不是進大學就告一段落,而是要持續學 習。」(中央社) https://s.yam.com/ZO28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0.1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82177391.A.E9E.html
DIDIMIN: 學習歷程檔案這麼多,一堆學生不寫重點在哪 04/23 10:53
DIDIMIN: 到底有哪個教授一個一個開起來逐字看? 04/23 10:54
DIDIMIN: 還有附影片檔的被審資料,根本看不到五秒就想關掉了 04/23 10:55
fanstarbucks: 國家帶頭示範作假的文化 自欺欺人 04/23 15:53
tpst6603: 不覺得是造假文化 只是實際執行上有很多改善空間 別的 04/23 16:04
tpst6603: 不說 每次審查時間就是一週上百個學生 哪有可能資料一 04/23 16:04
tpst6603: 筆一筆的看 04/23 16:04
tpst6603: 四樓有本事就給個好建議或是說說自己碰到的困擾 大家來 04/23 16:06
tpst6603: 討論 留這種為噴而噴的留言到底有什麼意義 04/23 16:06
saltlake: 樓上如果爬文就會看到某篇文章下頭有數個網友表示自己 04/23 16:42
saltlake: 看高中申請大學資料的時候幾乎不看那些歷程檔案的 04/23 16:43
DIDIMIN: 那系統吐槽點不少就是了,例如打成績要一格一格輸入,沒 04/23 19:04
DIDIMIN: 有 excel 整筆上傳的功能 04/23 19:04
Ischolar: 本來就沒用,只有教育部裝模作樣。大學生作業就夠爛了, 04/23 21:27
Ischolar: 更何況是高中生 04/23 21:27
tpst6603: 坦白說我自己也不會全看 在執行面上確實窒礙難行 但教育 04/23 23:58
tpst6603: 部這個政策我還是覺得立意良善 我個人覺得似乎不衝突 04/23 23:58
weeny: 給老師書審時間逐年縮短, 資料却愈來愈多。太多主觀指標, 04/24 13:21
weeny: 要公平公正真的有難度。這制度真的是造成大學端與高中端各 04/24 13:21
weeny: 自的困擾 04/24 13:21
saltlake: 立意良善但未配合適當執行方針,也是枉然。 04/24 17:08
saltlake: 期刊投稿也不乏點子新穎但是實驗設計破爛的稿件 04/24 17:09
saltlake: 照樣不會被收錄 04/24 17:09
zhewei: 我也覺得沒意義! 04/26 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