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nti-Canc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bluto大應該是前輩,推文有問到各種切片方式是否準確率相當, 不好意思因為過年後家中小朋由接連流感,隔了兩周才整理了一些資料 這邊獻醜,完整圖文"淺談乳房切片"我開始寫再網誌如下 https://breast-rad.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html 文章很長如果只想看圖建議看這個 https://reurl.cc/DodQQ 這裡指的準確度是敏感性, 特異性其實就連細針抽吸都有很高(>95%)的表現 常見乳房檢查, 檢查出病灶後如果懷疑可能回惡性病灶, 接著就是怎麼把病灶取出來做 病理組織化驗, 原則上在什麼樣子的檢查工具下發現, 就在何者工具下定位切片. 以下依切片得到組織數量(少→多)分別介紹如下 : 1.細針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 2.粗針切片(Core Needle Biopsy, CNB) 3.真空微創手術切片(Vaccum-Assisted Breast Biopys, VABB) 4.傳統手術切片 1.細針抽吸 (Fine Needle Aspiration) 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 超音波導引 、觸診 簡介:表皮消毒後, 在超音波導引下, 使用18-23G空針與針筒, 將針尖準確地插入病灶 中,來回抽吸取樣, 再將取得的細胞組織打出於玻片, 進行細胞抹片固定後, 由病理科 醫師判讀° 優點: 快速方便(<5min), 幾乎無傷口, 在診間順手及採樣完成, 幾乎罕見任何危險, 健保給付 缺點: 疼痛 (不打麻藥), 細胞組織量少, 細胞學檢查準確度會隨判讀病理醫師經驗與 信心差異很大(敏感度75-97%) 僅能區分出良性,惡性或Atypical cells, 常無法明確得 到病理組織診斷, 無法進行惡性腫瘤免疫細胞染色° 2.粗針切片 (Core Needle Biopsy) 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 超音波導引 簡介:表皮消毒後, 在預計入針處注射約5c.c局部麻醉藥劑, 麻藥作用後使用手術刀片 輕輕在表皮劃一小切口, 在超音波導引下, 使用14-16G專用切片切片針, 經由表皮切口 進入後將針尖準確放置於病灶前方, 按下發射切片針按鈕進行取樣(會有"趴"很大一聲, 出針約1.5-2.2cm), 重複3-5次取樣, 取下一條條肉絲狀組織, 由病理科醫師判讀° 優點: 快速方便(10-20min), 傷口小(<2mm), 組織學檢查準確度高 (敏感度>97%, 特異 性: 100%), 健保給付 缺點: 太深病灶或者接近胸壁病灶難度較高, 罕見機會有併發症(出血/感染/氣胸) ------------------------------------------------------------------------ 細針抽吸VS粗針切片 台灣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認定結果指出,細胞學檢查不能做為最後的乳癌診斷結果,因 此如果如果懷疑乳癌病灶請務必盡量採用粗針切片而非細針抽吸 但如病人有以下狀況, 可能優先採用細針抽吸 : * 病人有容易出血傾向 * 病灶距離胸壁太接近/或者有放乳房植入物(粗針彈射安全距離不夠) * 單純水泡/囊腫狀病灶(為了抽取液體) * 太小的病灶(<5mm, 可能局部麻醉或粗針一針完病灶就看不到) * 腋下淋巴結抽吸 * 粗針切片次數與敏感度(1針:73.5%, 2針:88%, 3針:94%, 4針:97.5%) 所以粗針切片次數 建議至少3針,在熟練的操作醫師下幾乎不會出現氣胸以及需要處理的出血併發症(切片 術後正常會瘀青) 3.真空微創手術切片(Vaccum-Assisted Breast Biopys) 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 超音波導引、乳房攝影立體/斷層定位導引、 磁振造影導引 簡介:表皮消毒後, 在預計入針處注射約局部麻醉藥劑, 麻藥作用後使用手術刀片輕輕在 表皮劃一小切口, 在個種影像導引下, 使用7-12G切片針(依照所需取下病灶大小選擇), 經由表皮切口進入後將針缺口準確放置於病灶下方, 腳踩/手壓開關進行自動連續真空取 樣, 取下一條條肉絲/肉泥狀組織, 由病理科醫師判讀 (想像成粗針切片的自動連續加強 版就對了),術後多會放置定位夾(clip)方便日後追蹤° 優點:傷口小 (外觀疤痕不明顯) 、可取得大量組織(準確度高幾乎等同於手術切片)、可 在各種影像定位下使用 缺點:貴(健保不給付自費2-3萬) 、太表淺病灶會傷到表皮、術後大多有輕微血塊, 但 少許機可會有嚴重併發症(出血/感染/氣血胸) 關於VABB微創手術您必須知道的: * 許多醫師會建議直接用微創手術拿可能良性之腫瘤(3cm內的腫瘤多可順利用微創拿下), 但如果使用微創手術方法拿下之組織(腫塊或鈣化)裡有癌前病變、原位癌或乳癌等,仍然 建議接受傳統手術進一步拿乾淨 (微創拿下來的檢體是一條條的肉條或肉泥,可以達成影 像上腫瘤切除,但並不知道邊緣是否乾淨,因此微創手術還不是乳癌的正規治療方式) * 因此個人看法若是超音波下可見病灶,仍然建議可以先做粗針切片確定,如果病人為典型 良性病灶,與病人討論是否追蹤即可,或想要接受手術/微創手術,若已經有癌前病變以 上不應該建議病人採用微創手術,避免花錢又得再挨刀留疤° * 微創手術雖然外觀不會留疤,但乳房內部組織破壞能然會在日後影像追蹤時形成疤痕組織 ,可能會造成乳房攝影篩檢誤判的機會,超音波下也會形成疤痕假影,日後受檢時需要病 史描述或在固定醫院檢查° 4.傳統手術切片 搭配的影像定位方式: 觸診、超音波定位、乳房攝影立體勾針定位、 磁振造影導引勾針 定位 簡介: 若需要置放勾針,會在乳房攝影或磁振造影定位下於影像科局部麻醉後置放勾針, 接著進入開刀房全身麻醉後沿著溝針取下約5cm範圍大小的乳房組織,若是鈣化/結構扭曲 病灶會將檢體送往乳攝機照相後確定有拿下懷疑病灶後才關閉傷口° 優點: 可以拿下最多組織、準確度最高、健保給付 缺點: 全身麻醉、組織傷害大/留疤、手術切片風險/併發症明顯高於上述切片方式° ------------------------------------------------------------------------- 傳統手術VS粗針切片 * 粗針切片降低再次手術機率(初次切片採用傳統手術切片,拿下來後才知道是乳癌往往沒 有開乾淨,必須再次進行正規乳癌切除術,也有手術切片後知道乳癌轉往教學醫院後發現 拿下來病理找不到癌組織,造成不必要糾紛),目前建議盡量採用粗針切片來取代手術切 片° * 粗針切片併發症風險<1%明顯小於手術切片(2-10%) * 手術後造成的疤痕組織會造成日後診斷乳癌的困擾° * 粗針切片出來的結果若是癌前病變如 ADH、LCIS/ALH、FEA、Phyllodes tumor、 Papilloma、Radial scar等,則需進一步採用手術切片,因為會有一定比率可能把組織多 拿下來會升級成原位癌以上病變° * 粗針切片病理結果跟影像不符(Discordance),則應考慮進一步採用手術切片° 各種切片方式比較 https://reurl.cc/DodQQ * 確診乳癌的切片方式,建議至少採用粗針切片以上,避免採用細針抽吸或直接手術切片° 兩種影像方式都能定位之病灶(如腫塊),建議採用對病人方便不用自費的(超音波>乳攝 >MRI)° * 鈣化病灶若在超音波相對應位子可發現可疑區域/病灶,可先嘗試在超音波導引下粗針切 片,並且可以考慮對檢體攝影判定是否拿到鈣化° 嗯,如果您很辛苦看完,也歡迎幫我右上角臉書按個讚或分享喔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09.2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ti-Cancer/M.1551626421.A.D45.html
kymcoco: 推 03/04 00:06
childay: 推 03/04 00:25
lily520: 辛苦了,推;祝福小朋友早日康復。 03/04 03:52
samadhi: 推 03/04 07:15
bluto: 我只是跨科的同行 給你的用心按100個讚 03/04 09:13
ace9999: 推!謝謝分享! 03/04 12:01
cerwvk: 推 03/04 13:08
budda: 感謝守護偏鄉及婦女健康,累積經驗與實力,幫助更多人 03/04 22:37
pchome321: 推 03/05 00:35
wennai: 推 03/05 12:25
addadd1234: 推 03/05 14:17
Morgan318: 推 03/06 03:07
hung0501: 推 03/06 13:42
gnitlee: 推 詳細說明 03/21 15:12
maryegg: 推 03/29 14:57
GAILGAILGAIL: 好詳細的分享 謝謝 09/02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