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udiophi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拜讀焦元溥新作《樂之本事》 提到部分錄音與現場差異,節錄部分內容與版友分享 "...有次寇蒂斯音樂院樂團和大提琴泰斗羅斯卓波維奇合作俄國作曲家舒尼特克的第二號 大提琴協奏曲,羅斯卓波維奇以音量過人聞名,但曲中某段雖奮力演奏,當銅管轟然齊下 聽眾只能「見」到忙得不可開交的獨奏家,卻完全聽不到他的琴音。排練時,滿是疑惑的 葛拉夫曼回頭看了看作曲家說:「這樣對嗎? 這是什麼意思?」 「無論如何奮力抗爭,面對命運,人力終究無法抵擋。」舒尼特克淡然笑了笑:「這就是 我要表達的意思」.....那些刻意設計的掙扎、抗爭、控訴、無奈一但成為唱片當你聽清 楚了每個音,或許也就誤解了作曲家的真正意義" ".....錄音也可能導致判斷標準不同。比方說鋼琴名家賀夫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 協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在終章鋼琴和管弦樂團齊奏的段落,他踏瓣就完 全不換直踩到底。「一但換了踏瓣,聲音共鳴一消失,鋼琴就會完全被樂團吞沒,在現場 就聽不到了」只是那些段落現場聽來效果雖好,收成錄音卻略顯模糊。.....我們今日所欣 賞的作曲家,多數生活於錄音發明之前。他們並不像我們已被錄音「教化」,習慣每個細 節都極為清楚的演奏。也不見得會寫出讓獨奏獨唱永遠被聽見的協奏曲與歌劇。" 題外話,忙碌的生活讓我好久沒有靜下心來,慢慢傾聽音樂本身 甚至陷入有錢就想花、無限追逐器材的窠臼,盲目追求音響性與漂亮音色。 感謝這本《樂之本事》讓我重新傾聽音樂,推薦給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12.21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Audiophile/M.1411446322.A.45F.html
gungrandpa: 推~ 09/23 13:07
louis925: 推~ 09/24 15:02
rushpasser: 朝聖推 03/02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