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udiophi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rakd4d (NULL)》之銘言: : 我自己的感覺是,理論上應該到 DAC 以後才會影響線性訊號 : 畢竟牽涉到類比的波型轉換 : DAC 之前的數位訊號不都是 0 跟 1 組成 (不管走 USB,coax,SPDIF...) 雖然是月經文但還是想聊聊順便講古 1.數位端的影響 是否是玄學 其實還是有程度差異 從最玄到最不玄 線材顏色: 如果相信這個有差就真的玄了 99.99%的人都不認同線材顏色會影響聲音 藍色比較冷 金色比較暖?? 線材長度、材質: 開始有人會覺得有差 我是聽不出差別=.= 我認為大概50%會覺得有差 數位端器材: 三千元的BDP vs 三十幾萬的chord BluII 我相信木耳都聽的出差別 99%都會覺得有差 所以同樣都是一個傳輸訊號 其實還是會有差 不信了話你跟店家借一台三十萬CDP回家 數位輸出看看 你就知道有差了 很多店家其實都願意出借 當然前提是你確實有相當的購買力 2.就音樂來講 很多科技人都忽略一個事實 那就是CD是個非常非常古老的格式.... 對板上很多年輕的科技業從業人員來講 你們都忘了 CD是很古老的存在 不要說在windows出現前就有CD 事實上是個人電腦出現前就有CD了=.= 很長一段時間 CD是一般人家裡"唯一"的數位器材 那個時代 所有東西都是類比的 電視是類比 錄影帶是類比 電話是類比 收音機是類比 在那個連BB扣都還沒出現的時代 一般人家裡就已經很普遍的有CD音響 重點就是 因為CD出現的太早 太古老 他其實是個非常非常不完美的數位讀取格式 當你們覺得 數位資料不就是輸出0101這樣簡單 事實上對CD player來講 光是要讓他每一次都讀取正確 都輸出同樣的0101 就已經超級不簡單了 沒辦法 他本來就是充滿瑕疵的設計 因為太古老 所以 完美輸出0101 所謂bit-perfect 事實上只能靠數位流 但數位流就會有數位流的缺陷 最主要就是電源供應 一般數位流都是用電腦 電源雜訊多 毛躁感很大 反而會比CD難聽 3.Jitter的問題現在克服很多了 主要是現在的數位接受晶片都很強 古早以前大廠還沒有jitter的概念 所以市面上會有一些降jitter的機器 例如genesis digital lens sonic frontiers ultra jitterbug 等等 二手市場都還蠻常看到 但現在這些東西都絕跡了 原因是現在直接做在DAC裡面 另外就是usb接收晶片的突飛猛進 十年前高傳真做了個usb DAC評比特輯 評了幾十款usb DAC 當時至少一半的市售DAC用的都是德儀的PCM2XXX系列 格式是16/48 聲音很難聽 好處是免驅動程式 就因為這個免驅動的好處 就一堆大廠再用這個方案 包括當時還沒生出Hugo的Chord 也是用這個 (很難想像以前chord的 USB DAC其實很難聽的....) 在那個時代 usb接收能夠低jitter的產品 都是很貴的 例如一台國產車價錢的dCS Debussy 轉眼間 XMOS出現了 一統天下~~ XMOS的usb晶片效果非常非常優異 我以前用過KECES的usb DAC 就是用PCM2702 後來用了Cayin DA11 晶片用XMOS 驚為天人 震撼不已 說真的 這種usb DAC水準 十年前賣二十萬都不過分 我想說的是 就因為XMOS的效果太優異 所以會讓後來很多剛接觸的人 覺得電腦端優化不重要 反正插上去都很好聽 孩子 那是因為你沒插過PCM2702 你剛接觸就是直接插XMOS 當然什麼都好聽 所以如果現代的環境讓你覺得數位端優化不重要 別懷疑 那是因為現在的數位接收晶片太強大=.= 4.所以你如果數位後端很強大 確實你可以越不在意數位前端沒錯啦 像我現在用chord M scaler + TT2 聽apple music都飛天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74238848.A.689.html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16:44:43
djboy: CD讀取資料,必定是 bit-perfect;如果讀錯了,就會像前文 11/20 17:42
djboy: 推文所述,直接發生爆音的狀況。只要你的聲音是沒有爆掉, 11/20 17:42
djboy: 資料必定是正確。在電腦上,找個檔案去改1個BIT,都會讓檔 11/20 17:43
djboy: 案損毀而開啟不能。 11/20 17:43
CD資料不是檔案阿 孩子 你還沒搞懂他有多古老嗎 紅皮書規格的CD 可是遠在檔案格式出現前就有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V WAV檔要到1991才出現 CD可是1980就有了~~
MJmarjim: 長知識了,推 11/20 17:44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18:03:40
Daedolon: CD最早就是設計給CD機讀取的,他的格式跟電腦的檔案完 11/20 18:21
Daedolon: 全不一樣 11/20 18:21
Daedolon: https://tinyurl.com/sphjgyc 11/20 18:30
sdbb: 長知識,推 11/20 19:18
chweng: CD資料是不是"檔案"不重要,重點是「以16bit PCM編碼,採 11/20 19:46
chweng: 樣率為44.1kHz。」且採用CIRC、EFM編碼確保內容品質。 11/20 19:47
chweng: 只要讀取速度高於一倍速,有錯就能糾正,就能bitperfect。 11/20 19:47
chweng: CDP的差異,該是在電源處理與DAC線路的設計上,以上淺見。 11/20 19:48
chweng: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D 11/20 19:49
PatlaborGao: 只要看CD轉成wav檔轉一萬次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就知道 11/20 19:50
這個喔 不是所有的CD-ROM/DVD-ROM都可以讀出bit-perfect 有在玩RIP就知道 網路上以前都會整理能bit-perfect的DVD-ROM 不過現在要買DVD-ROM也沒的選 所以那個表單意義也不大了
chweng: 有人會忽略offset跟metadata,然後跟你說真的不一樣! 11/20 19:52
純紅皮書規格的CD player應該是只能一倍速讀取 不過市場上大概只剩CD-pro 2 大部分cd player都是用DVD轉盤 高階一點就用BD轉盤 所以才讓人誤以為CD player能糾錯是天經地義的吧?!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20:10:54
PatlaborGao: 如果是CD或USB傳輸的錯誤 掛個USB Analyzer就看得到 11/20 20:10
afbc: ch大專業 11/20 20:12
afbc: 補一下dac知識,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簡稱DAC,把數 11/20 20:21
afbc: 位轉類比訊號用,但口頭上的USB DAC包含”接收數位資料”和 11/20 20:21
afbc: ”數位轉類比”兩大部分,”接收數位資料資料”基本不會出 11/20 20:21
afbc: 錯,但”數位轉類比”用的dac就會根據晶片供電等有所差異 11/20 20:21
接收數位資料才是重點啦~~ 以前的PCM2702 是isochornous 非常難聽 jitter超高 現在的XMOS 都是asynchornous 好聽太多了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20:22:37
djboy: 為了這個問題,我去問了電機系畢業+做過高級前後級/DAC的 11/20 20:36
djboy: 朋友。他說,假設CD只負責讀取資料(即不含DAC),而且後端 11/20 20:37
djboy: 的BUFFER正常(應該都有啦),那無論是100萬還是1000元的CDP, 11/20 20:37
djboy: 讀出來的數位資料是必定相同的。 11/20 20:38
後端有buffer也是近代的事情 1980-90年代的CDP是沒有的 所以那時代才會有digital lens這種東西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20:39:48
djboy: 紅皮書就是在描述CDDA的資料型態,他保證了讀取資料的完整 11/20 20:40
djboy: 正確性,即 bit-perfect (這不包括糾錯 檔頭喔,不過這部份 11/20 20:41
djboy: 是完全不影響聲音的)。你用CDP播音樂,就是走CDDA,這個 11/20 20:42
djboy: 和紅皮書是那個年代出版設計的毫無關係。 11/20 20:42
djboy: digital lens不是為了消除資料的錯誤的問題,因為同步訊號 11/20 20:46
djboy: 己經包成數位訊號裡,只要解開就會是正確的時間。digital 11/20 20:46
djboy: lens是用來讓解碼的dac的clock正確而己。 11/20 20:46
digital lens裡面有buffer 512K~~ 古老時代只能有麼小的容量XD 連獨立一台digital lens的buffer都才這樣 那個時代的CDP哪來buffer啦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20:55:46
Daedolon: 讓我想到以前買過開始有非同步usb dac的W4S DAC2,結果 11/20 20:58
Daedolon: 筆電輸出一樣爛得跟屎一樣 11/20 20:58
djboy: buffer必定是有,只是放在後面的DAC 還是掛在 CDP裡的DAC 11/20 21:01
djboy: 因為CDDA的資料就是588bit,你再怎樣也要大於此數。 11/20 21:02
djboy: 我和朋友討論完後,理論上只要buffer大於 588*2 bit,資料 11/20 21:02
djboy: 一段 588bit=74 byte,上面那個512K實在太大了 11/20 21:05
djboy: (因為2段資料的最大差距,就是最前和最後,即 乘以2) 11/20 21:05
djboy: 回到最前面,如果你用CD是存資料,即使用黃皮書的規範, 11/20 21:06
djboy: 那資料的傳輸比音頻要更穩定多了,他有三層的糾錯保護。 11/20 21:06
djboy: 所以無論是1991的WMV或是今天的杜比,只要走黃皮書就是正確 11/20 21:07
話說你有興趣去翻歷史了話 最早剛開始上市的CDP 其實連16bits都無法解碼XD 我記得一開始的晶片只能解到14bits 真的是血淚史阿~~ ※ 編輯: Tosca (61.227.9.8 臺灣), 11/20/2019 21:11:21
hank8954: 好文 推推 11/20 21:20
djboy: SORRY,我算錯一個。是 588 byte,所以buffer理論上只要 11/20 21:30
djboy: 588 *2 = 1176 bytes即可,不過通常應該會更大啦。 11/20 21:31
max8201: 其實真的會讀錯...而且不會爆音 11/21 00:26
max8201: djboy理論都很完美,但實作上的考量更複雜 11/21 00:27
max8201: 爆音通常是bit error->整串讀錯 11/21 00:28
max8201: 但實時的傳輸裡,有10個bit 做為一個類比電壓 11/21 00:29
max8201: 我不太清楚這專有名詞應該叫什麼好.. 11/21 00:30
max8201: 但真的會有非跳點的誤點 11/21 00:30
max8201: 除了外界的干擾,自身反射訊號的感擾,地點的漂移 11/21 00:32
max8201: 時間軸的震盪(jitter),不勝枚舉,都會讓你誤讀 11/21 00:32
max8201: 且這並不會讓DAC爆音,假設1V的full range 11/21 00:34
max8201: 有可能只是從1->1-1/2^10的電壓,是很小的變動 11/21 00:35
max8201: 如果對實作很有興趣只要做一次real-time的ADDA再比對一次 11/21 00:40
max8201: 原檔案,你就知道我在講什麼了 11/21 00:40
max8201: 更正: DAAD 11/21 00:41
adamptt: https://reurl.cc/D1xxlO 11/21 01:43
adamptt: 我用matlab更動了一段音頻的一個bit 動的是sign bit 在16 11/21 01:47
adamptt: bit格式的音頻中若產生錯誤 有1/16機率就是踩在這個bit 11/21 01:47
adamptt: 如果你把某某轉盤衰聲的原因歸咎於常態的bit傳輸錯誤 你 11/21 01:49
adamptt: 應該會常常聽到我做的音檔中的clipping 是不是這樣你就 11/21 01:50
adamptt: 自己回答自己就好了 11/21 01:50
max8201: 常態?我只能笑而不語 11/21 09:02
max8201: 而且我現在也沒有要debug的意思 11/21 09:05
max8201: 你只要去實作就知道了 11/21 09:05
max8201: 誰跟你說是隨機分佈了 11/21 09:07
max8201: 也沒說一定是在y軸,我只是舉例可能狀況 11/21 09:10
max8201: 那在麻煩你寫一個x軸的然後記得加上特定干擾不是隨機 11/21 09:11
max8201: 然後不要誤會特定干擾的條件不一定是時間函數 11/21 09:13
max8201: 舉例:可能要連續on的時間來到3次,才會出現 11/21 09:13
max8201: 然後退一百萬步來說,我是專門做擷取類比訊號的工程師 11/21 09:16
max8201: 這是我看到的情況,提供大家一個可能行 11/21 09:17
max8201: 不然換你來講講看原因是什麼,歡迎指教 11/21 09:17
djboy: 感謝分享!不敢說當年啦,近10年的CDP要讀錯資料的可能性, 11/21 09:27
djboy: 幾乎己經是不可能了。上面的BUFFER都己經是N倍,速度快。 11/21 09:27
djboy: 當然,還是有COST DOWN的999版本就不敢說了 11/21 09:28
max8201: 我覺得要正確打臉我的方法應該是架一個daad你傳個10遍 11/21 09:29
max8201: 還跟原檔案一樣的話,我就沒話說 11/21 09:29
djboy: D"AA"D了,其實就有類比的問題。這篇文章,其實我只想確認 11/21 09:31
djboy: CDP的CDDA的資料是否會出錯而己。 11/21 09:31
djboy: 講個搞笑事,我和朋友昨天還去我公司樓上的另外一家台灣專 11/21 09:32
djboy: 業音響代工廠陌生拜訪,看到那種專業音響前後級,蠻好玩的 11/21 09:32
max8201: 喔我說錯了,是傳送到接收晶片然後再(還沒過ad) 11/21 09:34
max8201: 重新編碼傳回 11/21 09:36
max8201: 光是dd就常常搞死我了 11/21 09:37
max8201: 沒有檢驗機制的傳輸真的很慘 11/21 09:37
djboy: CDDA有檢驗機制啦,只是就一重而己,VIDEO兩重,檔案參重。 11/21 09:40
djboy: 昨天聽我朋友講,他當年設計板子時,電位能的儲存在那個電 11/21 09:41
djboy: 感/電容裡,磁要怎樣處理,都是要考慮的對象。我聽到這裡, 11/21 09:41
djboy: 才第一次了解「高級音響」在研究啥了~~(還有啥低音震動時 11/21 09:42
djboy: 整個板子的震動造成的電壓不穩定……) 11/21 09:42
max8201: 這麼細微音響是不是能聽出來我也是疑問 11/21 09:49
max8201: 但我想說的是,數位電路(含傳輸)本身其實很不可靠 11/21 09:50
max8201: 不然也不會ad卡都希望插在fpga上,又或者i2s沒法走超過1 11/21 09:50
max8201: m 等諸多現象 11/21 09:50
max8201: 可靠的是先進的編譯跟檢驗機制 11/21 09:51
adamptt: 你知道數位訊號是用edge trigger控制 所以是很一翻兩瞪 11/21 09:58
adamptt: 眼的嗎 我只不過改了一個bit都把音樂破壞到不能聽了 你叫 11/21 09:58
adamptt: 我再寫一個會改到好幾個bit的來聽聽...ㄜ這... 或許你平 11/21 09:58
adamptt: 常聽的音樂真的充滿clipping吧... 現在市面上是真的有bit 11/21 09:59
adamptt: perfect的轉盤 趕快去買一個拜託 11/21 10:00
max8201: 一翻兩瞪眼? 看就知道又是一個只學理論的人 11/21 11:43
max8201: 背景不同 雞同鴨講 11/21 11:44
adamptt: 只學理論也比把類比和數位混為一談要強多了。 11/21 11:46
max8201: 你先把你USB差分訊號取出來丟到世波器看完波型 11/21 11:47
max8201: 在跟我談什麼理論 11/21 11:47
adamptt: 不然這樣好了 你自己用你說的轉傳10次方式 證明數位會出 11/21 11:47
adamptt: 錯 證明你不是自己在幻想而已啊 11/21 11:47
max8201: 我每天都在做好嗎 你傻了 11/21 11:50
adamptt: 請證明。 我也每天在聽音樂啊 沒聽到什麼clipping。 11/21 11:51
max8201: 你還在談爆音 11/21 11:52
max8201: 是不是你的世界裡 沒有爆音就是完美阿 11/21 11:52
max8201: 好棒的世界,要是我每個客戶都像妳一樣就好了 11/21 11:52
max8201: 學東西還要別人證明,是自己證明不對才去找別人理論好嗎 11/21 11:54
adamptt: 你還在談數位會出錯。 是不是你的世界 只會出錯在人耳聽 11/21 11:55
adamptt: 不出來的bit位數 爆音什麼的都不存在 好棒的世界 我也活 11/21 11:55
adamptt: 在這種腦補的世界就好了 11/21 11:55
adamptt: 我已經拿出東西反證它不會出錯囉 倒是你類比大師什麼實 11/21 11:56
adamptt: 例都還沒給 11/21 11:56
max8201: 那我再問你一個問題 你想想看,為何既然數位不會出錯 11/21 11:56
max8201: 很多東西數位的走線還是要求越近越好? 11/21 11:57
max8201: 最好短到點對點 11/21 11:57
max8201: 你看新的RF IC封裝,也都是往最好能直接貼到PCB板最好 11/21 11:58
max8201: 你隨便查還能查到feature上面寫,improve bandwidth 11/21 11:59
adamptt: RF的頻率是多少?audio的頻率是多少?線太長的症狀是什 11/21 12:00
adamptt: 麼?你在日常用正常線聽音樂有聽到嗎? 11/21 12:00
max8201: 那我問你 audio用的頻率是多少 11/21 12:00
adamptt: 你先回答我問題 11/21 12:01
max8201: 我猜你會以為是44.1kHz 或192 kHz吧 你才會跟我談論這些 11/21 12:02
adamptt: 44100*bit數*雙聲道 沒必要把人都想像的跟您一樣____ 11/21 12:03
max8201: 而且這是一個趨勢,不是用多少頻率的問題,你不是在講 11/21 12:04
max8201: 數位不會出錯嗎? 那怎麼又跟頻率有關了 11/21 12:05
adamptt: 你先回答我上面問題 我接著回答你這題 11/21 12:05
max8201: 頻率多少重要嗎? 你剛表明的是這世界的數位不會出錯ㄟ 11/21 12:06
max8201: 6.144 MHz 還是 24.576 又或者往上在加到GHz等級 11/21 12:07
max8201: 都是數位阿 11/21 12:07
max8201: 難不成你的數位還要分運作在GHz的要考慮,MHz的就完全沒 11/21 12:07
max8201: 這聽起來不太發燒阿朋友 11/21 12:08
adamptt: 你先回答我上面問題 我接著回答你這個問題 11/21 12:09
adamptt: 你聽起來不太像類比工程師啊朋友 11/21 12:10
max8201: 開始跳針了,好吧 11/21 12:10
djboy: 就DD的角度來說,拿量產品在一切正常的狀況下,資料要出 11/21 12:11
adamptt: 好啊 不然我先回答你這個問題 接著希望你回答我上面問題 11/21 12:11
djboy: 錯的機率真的不太高。 11/21 12:12
max8201: to djboy 我真的同意機率應該不高 11/21 12:13
max8201: 但我們這裡應該是各種發燒討論吧? 材質、震動都要考慮的 11/21 12:14
adamptt: rf是會上到GHz等級的 audio以16bit來說 也才1.411MHz 你 11/21 12:14
adamptt: 要拿長的要命的線來傳 越高頻的數位訊號越來不及對線材寄 11/21 12:14
adamptt: 生電容充電 這時候數位當然就出錯了 11/21 12:14
max8201: 把運作頻率提升100倍會出現的狀況,就不擔心低頻也會有? 11/21 12:15
adamptt: 所以rf很講究長度 但是audio你日常用1m之類的線傳 有這 11/21 12:16
adamptt: 個問題嗎?症狀又是什麼?希望你誠實回答這個問題 11/21 12:16
max8201: to adamptt 你好好講 我也會好好講,我同意你說的這個 11/21 12:16
max8201: 其實我不是很確定為什麼,可是再傳送脈衝時,有時候越寬 11/21 12:17
max8201: 蘊含的高頻成分就越多,會形成奇怪的震盪 11/21 12:17
max8201: 例如1 ns 跟100ns 有時候 1 ns 反而品質還比較好 11/21 12:18
max8201: 100 ns 可能包含了好幾個bit ,所以真正會被影響的bit 是 11/21 12:18
max8201: 在特殊位置,我覺得sign bit要被影響到的機會很低很低 11/21 12:19
max8201: 而且這些也會跟你用的線(寄生電容)牽扯更複雜的東西 11/21 12:19
max8201: 寄生電容了不起就是影響頻寬而已,但是可怕的是它會耦合 11/21 12:20
max8201: 但事實上我沒用過1.4MHz做擷取訊號 11/21 12:22
max8201: 現在動輒1.25G 10bit以上,但就會發生一些DD現象的誤點 11/21 12:22
max8201: 那麼就如djboy所提的,我相信這是很成熟的產業 11/21 12:24
max8201: 應該誤點機率不高,但又誰知道呢 11/21 12:24
djboy: 我最近是做記憶體控制ic,天天資料傳輸比對,純數據真的就 11/21 12:24
djboy: 是不會錯。 11/21 12:24
max8201: 誤點指的是還有量到可用的數據(就像不會爆音)但明顯不對 11/21 12:25
djboy: 那個資料錯誤,基本上可以被忽略。 11/21 12:26
max8201: djboy 我覺得有handshaking的傳輸架構都比較穩 11/21 12:30
max8201: 但我認知 音樂的傳輸數據應該是沒有的 11/21 12:30
max8201: 等於說 接收方也是只能從檔案猜發送方幹了啥 11/21 12:30
max8201: 頂多reclock他,消除送到DAC時的phase noise 11/21 12:32
max8201: 這種傳輸方法是很原始的數位,我覺得跟我現在平常比較像 11/21 12:34
max8201: 只是頻率高非常多,但這種架構就是方便又快 11/21 12:34
max8201: 例如我只是量平面震動,那誤點就誤點,反正會一直取 11/21 12:36
luuuking: 推科普!雖然前面我看不太懂,但後面我知道該準備雞排 11/21 12:57
djboy: 我也不是音訊的RD,不過就紅皮書來看,他有糾錯。好吧,就 11/21 13:33
djboy: 算一段資料真的毀了,那影響也不太會是1 bit,而是一段資料 11/21 13:33
djboy: 最後比較會發生上面ad網友說的狀況。因為當你ECC救不回來時 11/21 13:35
djboy: CPU通常就是收到錯誤的資料,然後直接處理錯誤的資料。 11/21 13:37
djboy: 最後發生那種clipping的聲音。 11/21 13:38
djboy: 話說,有那種69萬的CDP VS 699 CDP 的資料比對嗎? 11/21 13:38
djboy: 就說是,廠商來個測試,699同片CD讀十次就會錯1BIT,但是我 11/21 13:39
djboy: 69萬的要讀1000000次,才會錯1 bit,這種實測? 11/21 13:39
djboy: 雖然這可能實測有困難,要去看MTK/凌陽的CD servo RD了 XD 11/21 13:40
NishikoriKei: 用高端器材放Apple Music飛天? 我看是各種雜音飛天 11/21 15:34
歡迎來我家試聽 我包準AB test你錯的機會是一半 也就是根本是用猜的XD ※ 編輯: Tosca (114.27.92.215 臺灣), 11/21/2019 15:42:38
ntuee1803: 推 11/21 15:57
evadodoya: 當然是要挑戰全錯! 11/21 16:25
NishikoriKei: 千把塊的耳機都能聽出AM跟CD的巨大差別了 還是你是 11/21 18:17
NishikoriKei: 說itunes store購買的音樂 那的確夠聽 11/21 18:17
系統高到一個等級後 AM聽起來會像千百塊的耳機聽CD 我的意思是這樣 ※ 編輯: Tosca (114.27.92.215 臺灣), 11/21/2019 18:23:35
NishikoriKei: 難以想像AM的糞音質可以被修飾到媲美CD QOBUZ TIDAL 11/21 19:07
NishikoriKei: 還可以理解 可惜離高雄太遠 不然真的希望見識一下 11/21 19:08
enamelcord: 喔喔喔長知識!BDP聲音真的有差,同樣三四千BD不同廠 11/22 00:23
enamelcord: 牌聲音就不一樣了,一直在想是不是該買更好的BD看看。 11/22 00:24
enamelcord: 完全沒意識到CD居然是這麼古早的產物。XDD 11/22 00:25
enamelcord: 看完整個很想買TT2wwwwwwwwwwwwwww 11/22 00:26
djboy: sorry again, 應該是 588 "bit",不過也不能這樣子討論 11/22 16:21
djboy: 我重新發篇讀書心得吧 XD 11/22 16:21
snoopy790428: 不管數位來源怎麼讀 難道都不是進入cache dram等暫 11/24 15:25
snoopy790428: 存嗎 11/24 15:25
Waldner: 很多CDP並沒有 ram buffer 11/24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