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udiophil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tinyurl.com/2nvzpuyw 環球用 DG 作為品牌名稱,直接拿母帶來刻母盤出來賣 Stan Getz - Getz/Gilberto (這張最誇張,很短時間就賣光了) John Coltrane - A love supreme Carlos Kleiber - Beethoven's Fifth Martha Argerich - Chopin, Brahms, Prokofiev, Ravel and Liszt 依照正常的商業程序,母盤是金屬的,拿來大量壓片 少了一個翻拷步驟,聲音當然會提升很多 它的售價是一張 377 美金 開賣到現在不到兩個禮拜,已經快賣光了 只能說,黑膠市場今年仍然火燙成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237.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43472069.A.DDC.html
icekiba: 賣祖產XD 01/30 00:08
enamelcord: 賣母盤!!!!(震驚) 01/30 00:23
DPP48: 4張有3張sold out 01/30 01:14
martinlin77: 這個可以一直賣吧 01/30 09:40
當然可以,但是產量慢很多。使用金屬母盤的話,產量是至少 500~1000 倍 ※ 編輯: yamatai (1.175.172.80 臺灣), 01/30/2022 09:42:50
martinlin77: 樓主買一張來比比看 01/30 09:53
很遺憾的,朋友嘗試想買但不寄台灣。我是還沒有錢到隨意買 377 鎂的片 ※ 編輯: yamatai (1.175.172.80 臺灣), 01/30/2022 09:58:53
dickyjay: 那個單位是歐元吧? 01/30 11:32
yamatai: ㄟ對耶 我耍笨了 不過意思到了 反正買不起 01/30 11:41
AISC: 祖產? 還是已經放進去資料庫了 反正保存也要錢 01/30 11:46
Focus788: 要轉NFT了 01/30 11:58
ddik32: 某人: 黑膠不死,只是凋零。 (啪啪啪啪啪啪啪 01/30 12:31
ddik32: MoFi現在也有出One Step系列的SuperViynl,也是直接從 01/30 12:34
ddik32: Lacquer轉成Stamper,跳過Father/Mother的轉刻。然後用的 01/30 12:36
ddik32: 黑膠材質也是新研發的靜音材料,外加精美的包裝跟限量壓制 01/30 12:37
ddik32: 一片賣價125鎂,現在只要一開放pre-order很快就被掃光 01/30 12:38
ddik32: 我自己之前也有買一片Janis Joplin-Pearl來聽聽看,只能說 01/30 12:39
ddik32: 聽過之後我就開始準備收集這系列了,聲音真的非常的好 01/30 12:40
ddik32: 我朋友有Pearl的首版唱片也有one step系列,他也覺得有 01/30 12:42
ddik32: one step就不用再去追首版了。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看看 01/30 12:42
ddik32: 至於環球這個377歐元就可以買到原廠保證的母盤,以現在 01/30 12:44
ddik32: 黑膠市場的熱絡程度,賣這個價位會被掃光真的一點都不意外 01/30 12:46
yamatai: 查了一下 one step 系列也都 二手五六千台幣起跳了 01/30 12:54
yamatai: 還有破萬的 看來也很快買不下手了 01/30 12:55
djboy: 黑膠不死,只是凋零。 01/30 14:35
djboy: 別說黑膠了,拿懷舊遊戲市場更明顯;就是一個時代的懷念 01/30 14:36
djboy: 只要有孩子的,在他們長大後,就知道結果了,還有40年 01/30 14:42
icekiba: 黑膠凋零XD 01/30 15:12
xoy: 近年這些針對音質的重製或再版LP讓我都很想回坑,這跟情不情 01/30 15:14
xoy: 懷無關,就是另一種好聲音 01/30 15:14
yamatai: 黑膠拿來跟懷舊遊戲是要怎麼類比,問號 01/30 15:25
pipi5867: cd應該會死的比較快 01/30 15:53
ddik32: 黑膠市場火熱成這樣還在那邊講凋零,打臉打不怕的,懶得講 01/30 16:27
ddik32: 了,跟你討論只是浪費時間,你覺得凋零就凋零吧 01/30 16:29
yamatai: 現在黑膠市場是產能不足 所以很多熱門品項都是開高價賣 01/30 16:36
yamatai: 環球應該是想既然做不出大量 就想辦法做高價市場 01/30 16:38
yamatai: 不然以前大公司對這種高價市場是不太有興趣的 01/30 16:38
djboy: 串流市場 非常火是真的,黑膠市場火? CD市場去年也迴光反 01/30 16:48
djboy: 彈了 1.1%。 01/30 16:49
djboy: 黑膠佔了全球1.4%的銷售額,CD算1.3%好了。這個叫火…… 01/30 17:04
icekiba: https://reurl.cc/12bY9m 01/30 19:00
icekiba: 米國統計黑膠銷量為4172萬張 01/30 19:01
icekiba: 2021年 01/30 19:01
icekiba: CD銷量為4060萬張 2021年 恩 我不知到誰才凋零 01/30 19:02
zombleflcon: 黑膠唱片機有逆轟高飛嗎 01/30 20:03
yamatai: 過去十年,黑膠唱片的全球銷量成長超過7倍 真是凋零阿 01/30 20:16
yamatai: 黑膠唱片機--> technics 不都開賣新機型了? 01/30 20:17
yamatai: https://tinyurl.com/8mvwuazc 銷售額直接看RIAA報告吧 01/30 20:23
icekiba: 上升就是凋零 我懂了 01/30 20:35
djboy: 和40年前相比,確實是淍零啊~~~ 01/30 20:46
djboy: 如果黑膠這麼好賺,那會受到產能的限制,早就全世界各地 01/30 20:46
djboy: 工廠狂蓋了,反正技術這麼成熟。 01/30 20:47
djboy: 回過頭來,從0.1%漲到1.4%,不就還是個極小眾的市場,不死 01/30 20:51
djboy: 而己 01/30 20:51
yamatai: 你現在是懷疑 黑膠不好賺 還是產能沒塞滿? 01/30 20:51
yamatai: 1.4% 怎麼來的啦? 我看到的報告就沒看過這種數字 01/30 20:51
yamatai: 實體載體本來就剩下差不多 10% 所以唱片行都倒光了 01/30 20:55
yamatai: 訂閱串流就佔了大概 84% 了,賣唱片的本來都是狂熱分子 01/30 20:56
yamatai: 買 01/30 20:59
djboy: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9973 2天前 01/30 21:06
djboy: 的文章。 01/30 21:07
icekiba: 40年前並沒有串流這種音樂模式 40年前只有實體的音樂模 01/30 21:07
icekiba: 式好嗎…這也能比 01/30 21:07
djboy: 所以啊,現在有串流了,實體就被打趴了,變成小眾市場 01/30 21:08
djboy: 你從60年來的演進,「黑膠(CD)不死,只是淍零」,是這樣啊 01/30 21:09
djboy: 黑膠年成長率超級高是真的。but說到「火」,就真的免了 01/30 21:11
djboy: 如果真的「火」,代表錢錢錢,那廠商就狂投入,產能絕對 01/30 21:11
djboy: 足夠,不會像現在被產能卡住。因為這市場就是有限制,大家 01/30 21:12
djboy: 才很保守。 01/30 21:12
icekiba: 媽媽在後面很火 所以媽媽=錢錢錢 01/30 21:14
djboy: 英文原文 https://reurl.cc/44d3vX (資料更完整) 01/30 21:17
yamatai: 他的 1.4% 沒有寫 reference。我看 RIAA 數字就不是這樣 01/30 22:06
yamatai: 另外你要講市場占比,那本來就是越方便的載體會越流行 01/30 22:07
yamatai: 市場主流的串流比 CD 跟 黑膠 音質都更差 01/30 22:08
yamatai: 要講小眾,音響迷搞不好還真就只佔人口佔比的10%以下 01/30 22:10
yamatai: 至於廠商投入,阿現在就缺原物料,是要怎麼投入 01/30 22:13
yamatai: 你是沒看新聞嗎? 塞港塞爆了 光且你引的 NY times 01/30 22:14
yamatai: 自己也講產能都塞滿 但的確還有人在投入蓋新的壓片廠 01/30 22:14
yamatai: 黑膠市場很旺又不是我們捏造的 成長率很高你自己也承認 01/30 22:15
yamatai: 被打臉不用這樣硬要凹啦 01/30 22:16
yamatai: 況且真要講 數位下載的銷售近幾年都在衰退 01/30 22:27
yamatai: 你還是先擔心 數位下載比黑膠先凋零 比較實在 01/30 22:30
icekiba: 可能會說串流還是主流 01/30 22:35
yamatai: 串流本來就是主流 音響迷在乎的東西跟一般大眾又不一樣 01/30 22:41
yamatai: djboy 的立論是黑膠音質不佳又麻煩,所以沒人愛會凋零 01/30 22:42
yamatai: 但事實是他音質很好 很多人愛 根本不會凋零 01/30 22:42
yamatai: 更正 越來越多人愛 01/30 22:43
jim543000: 黑膠早就是快死掉的東西 一直吹說市場blablabla 去看 01/30 22:59
jim543000: 看家裡有光碟機的人多還是黑膠機的人多不就得了 01/30 22:59
jim543000: 還成長七倍勒 基數這麼小 成長一百倍再來說火熱吧 01/30 23:00
Townshend: 純粹黑膠局外人 感覺黑膠玩家很多金耳朵 但是黑膠跟錄 01/30 23:03
Townshend: 音帶一樣聽一次就磨損一點 好奇這樣不會有心理障礙嗎? 01/30 23:03
yamatai: 誰跟你吹 RIAA數字都給你了 還是看不懂? 01/30 23:04
jim543000: 疫情黑膠大發財 疫情後我再去撿二手良片 棒 01/30 23:04
yamatai: 黑膠的磨損我覺得還蠻迷思的啦 沒聽超過一百次可能聽不 01/30 23:05
yamatai: 出來吧 如果有一張唱片你愛到聽超過一百次 應該很值吧 01/30 23:05
jim543000: 黑膠磨損率很低 先把上面的灰塵洗乾淨四五十年不是問題 01/30 23:05
yamatai: 真的磨損的問題是在古早針壓都在10克以上 01/30 23:06
yamatai: 現代的唱針設計大都可以在兩克上下 已經損耗很小了 01/30 23:06
jim543000: 大部分炒豆片子都是保養問題 不是針頭去磨損造成的 01/30 23:07
icekiba: = =" 前面講壞話 後面講好話 反串? 01/30 23:09
jim543000: 我不覺得黑膠是爛東西 但他就已經垂死了 不要說得好像 01/30 23:11
jim543000: 生龍活虎的好嗎? 01/30 23:11
yamatai: 垂死的定義是啥? 你科技業的可不可以給數字定義阿? 01/30 23:13
jim543000: 去問問千禧年後出生的有多少玩過黑膠不就知道是否垂死 01/30 23:18
jim543000: 了 還要數字定義喔? 01/30 23:18
yamatai: 一個連續成長20年,2020前半240M,2021成長九成到467M 01/30 23:18
yamatai: 叫做垂死? 台灣是一個沒有黑膠文化的地方 本來就很少人 01/30 23:19
yamatai: 認識黑膠 當然沒人認識 你要不要參考前面那邊 NY times 01/30 23:20
jim543000: 所以...串流市場多少 黑膠多少? 年青新血有加入嗎? 01/30 23:22
jim543000: 就老人玩的東西 醒醒 30歲以上的懷舊感支撐著這個市 01/30 23:22
jim543000: 場罷了 01/30 23:22
icekiba: 18歲以內買房的都是三歲自耕農對吧 01/30 23:23
icekiba: 沒有年輕人買房了 支撐房市的都是懷舊老人 01/30 23:24
jim543000: 好了啦 版主 盲測ssd先去試出來 01/30 23:24
yamatai: 我看過一個報導是說大概 15% 的年輕人 半年內有買過黑膠 01/30 23:25
yamatai: 這應該是在講美國啦 台灣當然是不可能 01/30 23:25
icekiba: 你來我家你幫我紀錄阿 (招手 01/30 23:25
rivuna: 路過插花 這位是之前電蝦板自稱智商前5% 被水桶的那位嗎? 01/30 23:34
rivuna: https://reurl.cc/pWvW3l 01/30 23:34
rivuna: 從小PR都是99% 對Jim兄深感同情 01/30 23:36
icekiba: 被捅過有經驗 01/30 23:36
icekiba: 以版主講話:適當的…請不要引發戰爭 01/30 23:36
icekiba: 溫馨Audiophile >_< 01/30 23:37
djboy: 打臉? 成長率高又不是一天二天,都高成長10年了,才只有 01/30 23:44
djboy: 1.4%,就別說啥「火」了~~~ 就是個小眾市場。 01/30 23:45
yamatai: 我看 RIAA 的數據是 5.5% 01/30 23:47
yamatai: 你也可以說 5.5% 還是小眾市場 但音響迷的市場本來就很小 01/30 23:47
yamatai: 在音響迷的市場裏面,他就是很旺。不過在一般大眾眼裡 01/30 23:50
yamatai: 音響迷本來就是一群小眾的瘋子 01/30 23:50
yamatai: 舉個例子好了 tidal / Qobus 都是音響迷很支持的串流 01/30 23:55
yamatai: 但在串流市場裡面根本超小眾離5%還很遠很遠 連年虧損 01/30 23:56
yamatai: 搞不好哪天那些高音質的串流就都陣亡了也說不一定 01/30 23:57
PaulPierce34: 追求極致的原聲,當然是金屬母盤呀,頂尖產品本來就 01/31 00:27
PaulPierce34: 市佔小,不火是因為高價呀,又不是每個人都聽得起 01/31 00:28
PaulPierce34: 但音響迷的系統都買了,應該不介意母盤價格 01/31 00:30
PaulPierce34: 聲音就是好,跟年代或年紀有什麼關係 01/31 00:36
PaulPierce34: 年輕人不玩是因為還沒收入吧,哪玩得起 01/31 00:39
PaulPierce34: 又不是每個年輕人都富二代,玩不起是黑膠的錯? 01/31 00:39
Baborak: https://i.imgur.com/ShFaQuI.jpg 01/31 01:19
Baborak: https://i.imgur.com/w8y5W5w.jpg 01/31 01:19
Baborak: https://i.imgur.com/8WSPKjx.jpg 01/31 01:20
Baborak: https://i.imgur.com/xvvCsjB.jpg 01/31 01:20
Baborak: https://bit.ly/3ucTThu 01/31 01:21
Broken310: 年輕人不是玩不起黑膠,而是這年代可以玩的東西太多了 01/31 02:11
chiyoda: 黑膠的壓片速度,音質,方便性注定不可能成為主流 01/31 07:36
Bencrie: 器材齁勝 w 01/31 09:37
steffenlee: 我認識的年輕人有買黑膠的 大多沒有黑膠唱盤純收藏用 01/31 11:08
steffenlee: 的 有些為了播放收藏用的唱片才去買幾千塊含唱放的黑 01/31 11:08
steffenlee: 膠唱機 唱片的拿法跟清潔都不太清楚 拿到我這放我都要 01/31 11:08
steffenlee: 洗片機洗過才放(然後機會教育一番) 像ADELE 30這張黑 01/31 11:08
steffenlee: 膠 唱片行進了超多 很多是歌迷收藏用的 01/31 11:08
steffenlee: 對非音響發燒友的年輕人來說 黑膠是文青(潮)商品 國 01/31 11:10
steffenlee: 內外皆然 01/31 11:10
evadodoya: 手邊20多片黑膠沒有唱盤(舉手 01/31 14:29
evadodoya: 我買了伍佰限量大全套 01/31 14:29
a951l753vin: 有黑膠沒唱盤+1 www 02/27 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