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Avi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藉這個標題來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提供另一種角度來看航線的發展。 基本上一提到787的成功(至少在預訂量是相當成功), 幾乎毫無例外會有人提到「點對點」的營運模式, 的確點對點的營運模式目前被成功運用到多家航空公司, 最有名的例子大概是美國的Southwest, 歐洲的Ryanair和easyJet, 但是我想大家也注意到了,這三個例子都是用737或A320系列作為營運主力, 換句話說,在最經典的點對點營運模式中,787並不是要角。 如果我們看現今787營運的航線, ( http://www.airportspotting.com/boeing-787-routes-2/ ) 也可以發現大部分787的航線並非non-hub-to-non-hub, 大部分航線至少某一個端點是一個hub, 例如AC從YYC和YUL出發的787航班會止於星空夥伴的重點城市, 又例如HU從中國二線出發的國際航班會止於LAX - 這是夥伴AS的一個重要據點, 或是可以反過來看:787並沒有讓VS和BA大幅增加MAN出發的長程線, (VS或許因為787把部分運能移往MAN,但近期的增班著重於夥伴DL的hub) JL和NH至今大概也只有KIX-LAX是787引進後新增的KIX發長程線, 787看起來沒讓傳統業者(也就是不考慮挪威人和Thomson)想要去去中心化。 但如果只憑上面數行就說hub-to-hub模式才是對的那又太偏頗了, 787的確讓傳統業者開了許多先前沒人想過的航線, 例如BA的LHR-AUS, LHR-SAN, LHR-NAS, 又例如JL的NRT-BOS, NRT-SAN, 對手NH的NRT-SJC, 還有UA的SFO-CTU, DEN-NRT, SFO-HGH (雖然快收了) 的確很大一部份的787航班仍是屬於hub-to-hub 但787的優異油耗表現也讓許多長程但較低獲利的航線變得可能, 而接續上一段,我覺得更重要的是, 大部分的航線依然是從傳統業者的Hub出發, 且在787引進後所開的全新航線中, 大部分旅客卻不大可能繼續銜接夥伴公司的航班。 對居住在Hub附近的旅客而言,787帶來新的直達選擇, 但對更多經由Hub轉機的旅客來說,787讓原本轉兩次、甚至三次簡化為一次, 或許在這樣的過程中,部分次要的Hub會被逐漸降級, 但所造成的趨勢卻是傳統的Hub地位會更加穩固, 因為他們負擔從二線城市轉往二線城市的任務。 換句話說,我不認為787會在未來幾年內讓長途飛行成為點對點為主流, 787反而讓傳統業者的Spoke-hub模式更加穩固。 所以這對外籍業者飛台灣有甚麼影響呢? 首先我想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台灣是個對價格很敏感的市場, 縱然有些業者在網路上負評不斷, (例如中國三大航,搞不清楚簽證要求的EY地勤,把旅客搞到流血的UA) 但是飛歐美長線價錢是如此低廉,看起來大家還是相當買單。 另外大家也要注意,台灣畢竟有一定的產業發展, 兩千三百萬人的已開發國家(或是你要說開發中的佼佼者), 也有一定的對外經濟、貿易需求, 再來放眼亞洲,制度透明健全、人口多且密度高、社會環境穩定的國家屈指可數, 自然會有一定數量(或許不如新加坡和上海)的外商會進駐台灣, 也自然會有一定的台灣本地商務需求要飛長程線, 換句話說,我想從許多外籍業者角度來看(特別是歐美業者), 台灣市場算是有點食之無味(價格敏感,需求量又不是特別大) 但又棄之可惜(總是有需求,不飛的話客戶又抱怨為什麼總是要搭其他業者航班) 這種有些雞肋的點以往可以用共掛班號解決, (例如TG掛LH班號,BR掛AC班號,KL網站可以直接訂CI/AE接駁) 但隨著787這類航程長、載客少、成本低的機種引進, 加上EK和TK相繼開航TPE來加強自己主場的轉運中心地位, 讓「最多中停一站就抵達目的地」成為主流, 當航點開得差不多,為了讓航線更加完整,TPE自然而然就成為被考慮的對象。 結論: 1. 787暫時不會讓傳統業者去中心化,反而更能鞏固傳統Hub的地位 (Spoke–hub更加明顯) 2. TPE應該接近一個含金量低、需求量較低的區域重點城市, 而這樣的城市出發的長程線,正是787所主打的市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2.190.98.1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iation/M.1506211219.A.36D.html ※ 編輯: AuroraSky (72.190.98.169), 09/24/2017 08:02:46
mjyang: 推。受益良多。 09/24 08:27
infernoking: 推,言之有理 09/24 08:42
wesley03107: 推,謝謝分析 09/24 08:47
arenawu: 推,EXCELLENT 09/24 08:55
pttmafia: 你的論點比勤估狗的人中肯多了 09/24 08:56
abyssa1: 推專業見解 09/24 09:29
magic940058: 推專業~ 09/24 10:04
hatehess: 推 謝謝分析 09/24 10:15
ATR72: 推專業分析 09/24 10:16
mukuro: Push 09/24 11:12
aerlingus113: 推! 09/24 11:19
DMT17: 推 09/24 11:29
APC: 推 09/24 11:48
giobiter: 推!!! 09/24 12:22
QuentinHu: 推分析 09/24 12:27
chihchuan: 推 09/24 12:30
jen1880396: 推 09/24 13:10
weber0323: 推分析 09/24 13:12
shk910575: 推 09/24 13:14
Mooky: 推 09/24 13:25
logo1234: 推 09/24 13:28
wsky23: 大致正確,不過TPE出發的歐美長程價格並不低廉 09/24 13:44
birdman: 有些公司規定出差只能搭國籍的航空@@ 09/24 13:48
itylee: 我真的連續幾年看過即便暑假旺季,仁川出發的歐洲線商務 09/24 13:51
itylee: 艙跟台北出發的豪經艙幾乎一樣價錢的情況。台北的長程線 09/24 13:51
itylee: 真的不算便宜。 09/24 13:51
的確或許因為競爭較少,台北出發的長程線在"底價"上不如附近其他城市, 不過我個人認為在討論航線的含金量, 要看的是顧客能接受的"最高價"而非業者所能提供的最低價, 一來是會願意用最高價購買機票的旅客, 應該才是會有定期飛行(出差)需求的商務客, 也才是航空公司願意積極拉攏的金雞母, 所以我在文章中討論台北出發/抵達的需求, 會用商務活動來分析,而刻意忽略觀光活動。 就我的理解,不論是前往台北或是從台北出發的長程線, 航空公司所能賣出的最高價大致比香港、新加坡和東京都來得低。
abyssa1: 以前:區域點A-樞紐A-樞紐B-區域點B 很多要轉兩次 09/24 13:54
abyssa1: 現在區域點A-樞紐A-區域點B or 區域點A-樞紐B-區域點B 09/24 13:55
abyssa1: 有787變樞紐直接開到長程區域航點 09/24 13:55
imoung91158k: 推 09/24 14:07
※ 編輯: AuroraSky (72.190.98.169), 09/24/2017 14:28:52
gman1975: 認真 推 09/24 14:39
abyssa1: 台北長程商務需求比較強的大概就舊金山吧 歐洲真的少 09/24 14:39
AuroraSky: TPE-LAX有很強勁的需求啊,只是SQ和MH都被BR和CI擊退 09/24 14:42
kimi255085: 歐洲好像就FRA比較多? 09/24 14:44
coolfish1103: MH 加入 OW 後不考慮回來飛咩 XD 09/24 14:45
magic940058: 以前MH 09/24 15:50
magic940058: 用747飛LA時,搭過幾次TPE -KUL,好懷念啊~ 09/24 15:51
asdf0923: 謝謝分析,讓我對航空市場有更多的了解~ 09/24 16:02
bockychen727: 好棒的文,立論清楚又多舉例,推! 09/24 17:26
mowilson007: 推,專業 09/24 17:31
kiwisunny: 專業合理,推! 09/24 17:36
liunwaiqoo: 推 09/24 20:35
schoop: 請問像yyc-nrt AC有用787飛行嗎? 09/24 21:25
boschno1: 樓上有喔,只是是用787-8 09/24 22:39
GAXNIZ: 推一下 09/25 09:12
mirror357: 長知識 推! 09/25 13:29
Hymtarle: 專業推 09/25 23:35
liao123: 獲益良多 感謝 09/26 05:38
ilovejesus: 讚 09/27 06:12
RachelMcAdam: 專業推 09/28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