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一篇文章底下的推文中 有不少開始討論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到底各佔多大的重要性~ 可是其實這個問題很複雜欸(汗) 我自己的理解是 興趣會造就學習的動機 是一個因果的概念 但興趣有很多不同的層次與表現方式 而動機也不見得只有"興趣使然"這個選項 大家可以把興趣想像成一個問卷裡的量表 通常都有0~4或0~5不同程度的選項 0和5是最少出現的答案 一般都分布在1~4之間 這就像有些人對電動完全沒有興趣 也有人沉迷到無可自拔的程度 但絕大多數的玩家是介於"不排斥~蠻喜歡的"之間 孩子對英文,或者說對任何東西也都是這樣 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只要那個東西不要太枯燥 基本上都是有興趣的 蒙特梭利的協調練習 成天在走線線、撿珠子、穿洞洞~ 年幼的孩子依然玩得很起勁~ 但更大一點的孩子(例如大班) 再要求他們去做這些重複性高的動作 一下子就會開始拿珠子互丟了(?) 孩子的集中力(注意力)本來能夠持續的時間就不太長 以"專心聽老師在講什麼"的時間為例子 幼稚園中班~大班的極限是5~8分鐘 小一的孩子大約10分鐘 中年級之後可以持續到20分鐘左右 高年級有些孩子可以撐到25以上、甚至30分鐘 國中以上應該要有能力專心聽講30分鐘以上 高中大約可以40~50分鐘 所以大家應該不難發現 實際上國小以上學校的上課時間長短 就是按照學生大致上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下去規劃 所以為什麼年紀越小的課堂<花樣>得越多 也是因為他們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聽講" 以美語教學的技巧來說 在課程安排上就會是<一靜後一動>這樣交錯著安排 先上課(跟讀、認讀等等) 然後玩遊戲刺激他們的情緒 同時達到提振精神和練習的目的 接下來朗讀課文、教句型 然後再次進入遊戲,讓大家醒醒(?) 這樣的基本教學模式不太會變動 會隨著孩子年齡改變的 是教材內容的題材選擇和活動的方式 國小低年級以下的孩子還願意跟著老師唱歌扭屁股 中年級就會開始覺得彆扭、 早熟一點的還會覺得丟臉 等孩子都高年級了,幾乎不可能要他們唱歌扭屁股 中高年級的孩子依然喜歡競賽 而且喜歡有挑戰性的問題 克服這類難關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好棒棒 (至少比另一組棒棒) 然後從中得到學習的成就感 如果有一個老師不懂掌握上課的節奏 靜或動維持的時間太長 都會導致學生的吸收效果不如預期~ 太多靜態,學生會覺得無聊、苦悶、睡覺 但是玩得太high、太興奮 學生的情緒亢奮到一定的程度 會把<今天上的東西都忘光> 只記得<我玩遊戲超爽的> 前者的狀況如果太常發生,會扼殺學習的"興趣" 後者的情況如果太常出現,會變成"無效學習" 所以上課不是"開心學習"就好 重點是"有效學習"的時間長短~ 至於國高中以上的學習 我認為與其著重在學科的加強 倒不如把重心放在"找到想要嘗試的方向" 國高中的學習<通常>是無趣的 但如果孩子能夠早點發現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不一定要馬上決定志向 但至少不會連想念高中還高職都毫無頭緒 讓他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 會比任何其他外力都來得更有效果 另一個我們常常碰到的問題是 爸媽都希望"不要給孩子壓力" 或者"快樂學習" 但其實這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想跟大家分享 <<過度快樂的童年,會造就非常不快樂的成年>> 所謂的<快樂學習>並不是"0壓力"的學習 前面我們也談到,克服難題所帶來的成就感 是提升學習成效和興趣非常重要的關鍵 但在面對難題的過程中會有壓力、會挫折、 甚至可能面臨失敗 過度擔心孩子面對壓力的結果 可能是讓孩子毫無承受壓力的能力 一點點小挫折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或者覺得這個東西不順自己的意、很討厭 結果反而讓他們有一堆的理由 把學不好某個東西的責任推到老師、學校 甚至爸媽的身上 太難的東西會讓孩子非常挫折 失去學習的興趣 太簡單的東西則會讓孩子覺得沒有成就感 失去學習的動機 所以老師實在很難當 (哭) 興趣就像動機這台火車的最佳燃料 推動火車向前跑 但火車前進的路上可能有轉彎必須減速 可能有上坡必須放進更多燃料 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就是決定火車能跑多遠的關鍵 遇到壓力(轉彎)時 提醒孩子不要心急、但也不能放棄 放慢速度、想想有沒有別的方法解決 遇到挫折或失敗(上坡) 幫孩子加油打氣、陪他們一起嘆息失敗的事實 同時陪伴他們思考之前失敗的原因 然後鼓勵他們再挑戰一次 我常跟爸媽溝通 不要跟孩子說書是為他自己念的 因為他這個年紀還無法了解 到底念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 對他們來說書 <就是念給爸媽看的!> 你太在乎、對成績錙銖必較,他壓力很大 而且你會忽略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例如親子關係的發展與人格養成 但你表現出一副我完全不在乎 他也會覺得很沒成就感 考得好沒糖吃,那我又何必辛苦 適當的鼓勵是提升學習興趣的不二法門 而陪伴與理解則是維持興趣作為動機的關鍵因素 國小中低年級階段,管好成績不如管好生活作息 訓練孩子的自制力與挫折承受能力 到了高年級以上課業變難的時候 孩子自然就會做得很好 找到自己的興趣之後,就有動機面對那些討厭的練習 興趣和動機是相輔相成的 對孩子的學習來說,都很重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138.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54192875.A.874.html ※ 編輯: polabearlian (36.235.138.161), 04/02/2019 16:20:28
candala : 其實我覺得台灣教育會讓孩子對美語失去興趣 04/02 16:20
candala : 語言學了應該是要活用,但現階段都拿來考試 04/02 16:20
candala : 為考試而唸書,自然痛苦並且排斥 04/02 16:21
以現階段的中學教育來說 確實考試目的遠大於實用性 但大部分國中英文學不好的孩子 其實國小階段就不喜歡英文了 國小英文很好的學生 到國中後突然討厭英文的例子相對少見
yylane : 推樓上。不管小時候多怎樣樂趣浸潤式學英文,進入教 04/02 16:37
yylane : 育體系之後就剩下考試,樂趣就一點一滴失去了。我個 04/02 16:37
yylane : 人經驗是一開始就對英文很有興趣也學得很快,但國中 04/02 16:38
yylane : 階段真的是學英文過程中最枯燥無聊的,甚至因為學得 04/02 16:38
yylane : 快,帶了些課外書或空英去看,也被老師說沒必要。學 04/02 16:39
yylane : 校辦的英文演講比賽老師永遠只派加拿大回來的同學去 04/02 16:40
yylane : 因為她的口音屌打所有人總是冠軍,老師沒有要鼓勵其 04/02 16:40
yylane : 他人也去參加的意思,花時間準備不如去讀書。最好笑 04/02 16:40
yylane : 的是加拿大回來的同學考英文總是考七八十分。可見台 04/02 16:41
yylane : 灣的英文教育,考試考得好跟英文真的好根本兩回事 04/02 16:41
y大的老師蠻糟糕的... 中學階段真的很容易讓原本有興趣的孩子 瞬間胃口全失... 但考試其實不完全是主因 理由下面會解釋~
gilikl : 教育出問題,但父母重視成績,也是扼殺學習興趣的 04/02 17:19
gilikl : 幫兇。分數只是人生很小部分,重成績忽視興趣,本 04/02 17:19
gilikl : 末倒置 04/02 17:19
考試其實真的不是問題 問題是"太重視考試的成績" 無論是老師、孩子或家長 都應該謹記一件事情 就是考試的目的在於"了解自己學會了多少" 以我自己的教學方法為例 平常小考無論是單字或者課本複習考 一律都是給級分 就是為了讓家長和孩子不要對一分兩分錙銖必較 但期中期末等大考 無論成績可能如何"慘不忍睹" 我都給分數,然後標準訂在60 而且事前跟學生和家長溝通好 這個60分的定義在於 "孩子對課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吸收, 並且能夠活用所學" 只要有通過這個及格的標準就可以了 真正重要的是無論你幾分 都要去搞懂自己答錯的題目到底哪邊不對 確實搞懂問題的所在 讓接下來的學習基礎更扎實、更穩 所以考試其實不可怕 可怕的是台灣<<成績掛帥>>的迷思 已經不知不覺間讓原本只是做為學習效果評鑑的考試走樣 變成差一分兩分都要計較的修羅場
suhs : 台灣正式的英文教育真的很...很多道理是靠自己領悟 04/02 17:23
suhs : 出來的 或出國才發現很多寫作一定要注意的事情居然 04/02 17:23
suhs : 沒提過... 04/02 17:23
寫作真的是英文老師心底的痛... 有機會再來另外寫一篇... (這樣到底是要寫幾篇 XD)
ju55688 : 推薦無壓力的迪士尼美語,我女兒超愛玩的。每天都 04/02 18:53
ju55688 : 自己主動學習。 04/02 18:53
前兩天有另一位媽咪寫信給我 正好問到這套教材到底需不需要買 我的回答是 如果經濟許可,想要培養小孩對英文的興趣 買來陪讀打發時間無妨 但真的不要去想這套教材能對他長遠的英文能力 產生多深刻、多深遠的影響 因為國小中高年級之後的英語學習 真的不是非專業人士或教材能夠應付和處理的 其實不一定要迪士尼 任何一套能夠引發孩子興趣的教材都可以 我自己小時候是看英文的哆啦A夢 (那時候還叫做小叮噹) 重點是爸媽的陪伴和鼓勵 沒有了爸媽的參與 不要說幾十萬的教材 幾百萬的教材都不會有用的
ice117 : 但我還是感謝自己高中階段努力的學習英文,雖然學循 04/02 19:18
ice117 : 級分,口說聽力不好,但至少基本出國簡單對話沒問題 04/02 19:18
ice117 : 力不會白費,只要有機會再增強口說聽力就不困難 04/02 19:18
ice117 : 學測考了14級,但因爲沒環境口說聽力不好,但基礎在 04/02 19:19
ice117 : 覺得值得 04/02 19:19
ice117 : 用不要有壓力當作懶惰的藉口無法接受,至少要盡力學` 04/02 19:21
ice117 : 基礎,現在教育制度漸漸走向適才適性,有改善了呢 04/02 19:21
聽力口說貴在持之以恆 希望我的學生都可以有i大一半的用心就好 我就不用常常氣到覺得小孩快出來了 (青筋)
vills : 推 04/02 20:19
yuuri : 推,您的兩篇美語教學文章讓我獲益良多 04/02 21:08
Miahh : 我是覺得考試不見得會扼殺興趣,但老師真的很關鍵。 04/02 22:05
Miahh : 國中高中全都在考試,但我是高二高三換了個差勁的英 04/02 22:06
Miahh : 文老師才變得討厭英文,因為學得不得其法(早知道應 04/02 22:07
Miahh : 該早一點跟同學去報名師補習班,補教名師還比較有一 04/02 22:07
Miahh : 套) 04/02 22:08
Miahh : 上課科目這麼多,全都要考試,但每個人多少有偏好的 04/02 22:09
Miahh : 學科跟討厭的學科。把喜惡因素歸於考試不見得說得通 04/02 22:10
是的~考試的本質並不是要考倒學生 或者讓學生拿來比較 所以其實最理想的狀態是考試照樣考 但分數只有老師知道 把重點放在"原本錯的後來不會錯了" "原本不懂的後來懂了" 讓考試回歸自我評量的本質 才能讓孩子和家長都不要再一昧追求分數 ※ 編輯: polabearlian (36.235.138.161), 04/02/2019 23:33:09
laliga : 我覺得持續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個持續的過程必須 04/03 13:24
laliga : 要有自然的成分在,語言本來就是自然形成的,並隨族 04/03 13:25
laliga : 群歷史過程而複雜化。任何興趣的刺激可以增強有效學 04/03 13:26
laliga : 習的過程,就像為了買洋娃娃、電動、漫畫,父母只要 04/03 13:28
laliga : 一個引導子女可以很輕易的學著用異國語言跟異國店員 04/03 13:29
laliga : 交談跟購買,甚至自己上網查翻書等等。 04/03 13:30
laliga : 但無論父母如何引導,非母語的環境是個事實,小孩目 04/03 13:32
laliga : 地達成學習動機就會中斷,所以要重培養成就感著手, 04/03 13:33
laliga : 誠然國高中後系統化學習容易測驗高分而有成就感,但 04/03 13:34
laliga : 學齡前的成就感培養我實在不認可要與分數掛勾,父母 04/03 13:36
laliga : 有太多方式去發現子女的興趣愛好,並自然的導入語言 04/03 13:36
laliga : 學習,一點不難只是很花時間罷了。 04/03 13:37
laliga : 興趣這個字其實有程度上的差異,以日語來說好了,台 04/03 13:39
laliga : 灣對日本動漫有興趣的至少數百萬人以上,但會因此持 04/03 13:41
laliga : 續學習日文的十有一二而已,不過這一成如果能持續到 04/03 13:42
laliga : 掌握竅門,那基本的赴日旅遊溝通就不成問題,這還是 04/03 13:43
laliga : 建立在台彎並沒有系統必修日文的基礎上。換言之,對 04/03 13:44
laliga : 英文如果都有文化學習的動機,那台彎應該至少有兩百 04/03 13:44
laliga : 萬人到英文溝通無礙的地步,因為大家都學過啊,但實 04/03 13:45
laliga : 際上並沒有,很多很多能說的都是到畢業後找到學習成 04/03 13:46
laliga : 就才練成溝通能力的。 04/03 13:46
laliga : 會推網路學習,是因為現今網路搜尋即時解決問題的能 04/03 13:49
laliga : 力實在強大,這對自學的成就感持續性有非常大的影響 04/03 13:50
laliga : 過去要查字典翻書的事,到今日還不用網路先查個大概 04/03 13:50
laliga : 那真的是太可惜了。不過網路還是難取代實體書,電子 04/03 13:51
laliga : 書在持續學習上的缺點還是有很大改近空間。實體書跟 04/03 13:52
laliga : 網路搜尋系統並行是目前最佳自學方式。 04/03 13:53
laliga : fb智慧麵包wisdom bread有講很多西方觀念包括口說, 04/03 14:04
laliga : 我只能說如果中學英文能多帶進一點智慧麵包的內容, 04/03 14:05
laliga : 那應該就能啟發許多學生去學習西方的思考方式。 04/03 14:07
laliga : 回到幼教的話我贊成網路上莊琳君提供的德國式的教學 04/03 18:17
laliga : 法,基本上就是玩,而且要玩的有創意。德國學英文也 04/03 18:18
laliga : 考試,但他們絕對沒有我們考得多,而且德國的英文教 04/03 18:18
laliga : 育,從幼兒到高中都是很成功的。 04/03 18:19
wholenew2018: 好文推 04/03 22:22
mirrorhide : 推! 04/07 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