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byMoth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雖然這是去年參加的團體, 但諮商師設計的活動對我來說還是很受用。 即使現在沒有團體帶領, 但在疲憊的時候,我還是可以透過這些步驟, 沈澱一下,與自己對話。 - 這些活動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也跟大家分享:) - 第一次的課程心得在這裡:https://reurl.cc/A14XDd - https://i.imgur.com/ajVgkWw.jpg
#媽der筆記2 愛自己的好時光-趴兔 因為參加了全職媽媽的情緒支持團體, 所以我決定新增一個 #媽der筆記 的類別, 把這個欄位留給自己, 可以是媽der也可以不是。 - 今天其實是第三次團體了, 上一堂因為小乖狀況不太ok請假一次, 好快,六堂課一下子就過半了。 - 今天一樣提早半小時讓小乖熟悉環境, 可能有了之前的經驗,發現小孩太難對付, 還調派其他單位的工讀生過來支援, 這次幾乎是一對一的比例, 本來還有點想睡的小乖, 見到這麼多大哥哥大姊姊整個精神都來了, 抓起波波球就開始吃了起來, 一整個當作自己家, 連媽媽默默淡出也沒發現XD - 一開始,先回顧上一堂的內容, 以時間軸的概念,回顧當媽媽前/後的經歷, 分享決定當全職媽媽當下的心境, 接著,重述團體約定後,開始今天的活動。 - 在藍/黃色便利貼上分別寫下全職媽媽工作, 覺得辛苦及開心的事,並與臨近的夥伴分享。 - 我在藍色便利貼寫下「是父母,不是情人」、 「沒有自己」、「教養衝突」; 在黃色便利貼寫上「孩子眼中的唯一」、 「參與孩子每一次的成長」。 - 幾次討論下來,發現媽媽們的共同點都是: 一方面覺得能夠成爲孩子眼中的唯一很療癒; 卻同時也會為了失去自己感到無力。 - 能陪孩子成長, 陪他們經歷每一個第一次的幸福感 絕對是無可取代的; 但生活的每個環節都繞著孩子打轉: 看教養文、買育兒用品、煮副食品。 - 像我在家老是穿著寬鬆睡衣、隨意紮個頭髮, 每天都是處理完孩子之後, 才胡亂打理自己一番, 自己的吃喝拉撒不自覺地就會擺在最後。 - 這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生活, 一天兩天沒問題、一週兩週也還可以; 一個月、兩個月開始覺得疲憊; 三、四個月左右覺得這樣日復一日, 自己過得既沒生活品質也沒生活價值。 - 然後我想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這段時間,我只滿足了最低階的生存需求, 而且還是讓自己有呼吸就好的那種, 沒有社交生活更遑論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我意識到自己對這種生活型態的不滿, 但面對著無行為能力的小人,我也無力改變。 - 幸好,約莫六個月開始,狀況開始好轉, 首先是圍欄來了,我終於得以短暫獲得自由; 然後是小人也逐漸長大, 作息變得規律、不會動不動莫名爆哭, 也開始對任何物件感到興趣, 有時一個濕紙巾的袋子就能玩上好一陣子。 - 我開始不用在她睡覺時 還神經質地偷偷摸她的胸口有沒有呼吸; 也不用一直抱好抱滿手斷掉還不能放; 更看懂她的眼神跟咿咿啞啞所傳遞的訊息。 - 終於,我的生活有了喘息。 - 然後,我開始被外帶出門,也開始參加活動, 例如這個情緒支持團體, 開始是為自己do something 而非小孩。 - 「那大家可以將那些感到壓力的事情, 貼在薑餅人身上相對應覺得不舒服的位置。」 - 除了「教養衝突」貼在薑餅人的右手外, 另外兩個我都貼在胸口的位置, 然後發現大家的壓力也多集中在這裡, 不論是半夜擠奶、餵奶的辛苦, 還是小孩生病時的擔憂, 最後都成了鬱結在胸口的苦悶。 - 看著壁報紙上的薑餅人跟便利貼, 那些開心跟沮喪彷彿也跟著具體鮮明了起來。 - 這堂課,我們聚焦在面對壓力源, 下堂課的主題則是分享自己紓壓的方式。 心理師說: 我們都要先好好照顧自己, 才有能力照顧其他人。 ——————————— 嗨!我是Check 這裡記錄我的育兒日常,還有偶爾的自我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checkchecknot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0.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2145024.A.51E.html ※ 編輯: iamis (49.217.0.141 臺灣), 10/27/2019 10:57:41
jayahting : 推分享~真的很棒:) 10/27 10:58
COTOYO : 推分享 10/27 11:03
snailpig : 謝謝妳!很能同感 也知道自己並不孤獨 10/27 12:37
shodagu : 還有續集嗎 10/27 22:43
keiken : 好有同感 10/27 23:14
sunjanet : 謝謝分享!(不知道新北有沒有類似的呢…) 10/28 10:47
breakhart : 推 好有感 10/28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