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seba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都說台灣小朋友很厲害, 積分都小朋友在刷 不要說太遠的,以U18~U23來看 台灣就是有能力跟世界強國一較高下 但是進到成棒之後反而翻轉過來 那問題不就很明顯在成棒養成嗎 簡單來說,就是在台灣天花板很低 進來之後不會再有更高的突破與成長了 那為什麼人家成棒的天花板都很高呢 這應該問題在於養成吧? 這部分台灣是不足在哪?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Z012D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28.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573144941.A.B66.html
qpb852qpb742: 你是第15348263個發現這件事但提不出解決方法的人 11/08 00:42
kauosong: 問題大家都知道啊! 11/08 00:43
bnb89225: 心理問題還有用人問題 11/08 00:43
alwaysstrong: 參與人口太少啊 11/08 00:43
beebaa: 日職有3A的養成環境 中職只有1A 就這樣了 11/08 00:44
TaiwanKimchi: 投手的養成 11/08 00:44
TaiwanKimchi: 有劉致榮的出現 台灣未來應該有機會看到更多 150+的 11/08 00:45
cena0605: 前面兩場的先發都國外養的 台灣還真的蠻爛的 11/08 00:45
TaiwanKimchi: 投手 11/08 00:45
kauosong: 說到底應該還是參與的運動人口有差 11/08 00:45
gigi0419: 因為國外有企業願意花大錢養球隊,所以人家把球員當寶在 11/08 00:46
gigi0419: 捧,自然有很多家長期待小孩成為職棒球員,魚池大,魚就 11/08 00:46
gigi0419: 多,形成良性循環,記得日本有棒球的小學有一千多所, 11/08 00:46
gigi0419: 當然台灣之前也有火熱過,但... 11/08 00:46
ake83611: 職棒水準比不過別人啊 到成棒階段實力就被拉開了 11/08 00:46
ake83611: 人口基數也是很大的影響 11/08 00:46
kutkin: 臺灣是習慣不良 愛殺豬公 11/08 00:46
initialdark: 前八局一分未得才是原因 11/08 00:47
kutkin: 職業隊又找一些奇怪的教練 11/08 00:47
alwaysstrong: 美日燒掉的手臂不會比較少 但總參與人口多 就是有人 11/08 00:47
alwaysstrong: 能頂上來 其他養成問題雖多 但都是其次了 11/08 00:48
bulabowu: 真正有料的教練屈指可數 選手時期靠直覺打球 11/08 00:48
bulabowu: 當了教練也靠感覺教選手 11/08 00:48
knml: 基層人數少,職業隊只有4隊,頂尖受傷不能打就差不多了 11/08 00:49
gigi0419: 國內願意打棒球的人少,到高中後就被挖去國外,國內沒 11/08 00:49
gigi0419: 有較高強度的競爭,就形成你現在提的問題 11/08 00:49
SuperBMW: 王建民算不錯的教練了;不然你想要Kaku讓你投到手不痛?! 11/08 00:50
knml: 如果每個位置頂尖都有3人可以挑選,然後選一個近況佳的 11/08 00:50
Allen900457: 養成關人口基數啥事 11/08 00:50
Allen900457: 養壞的操壞的也沒比人家少 11/08 00:50
Allen900457: 就好好承認 教練愛亂操 11/08 00:50
Allen900457: 養成沒半撇就好了 11/08 00:50
Heron0028: 已經有在慢慢進步了 11/08 00:50
SuperBMW: CPBL的教練喵踢Kaku、爪踢西瓜(蔣P帶傷守備) 算有進步惹 11/08 00:51
gigi0419: 人都跑出去了,請問哪來的人讓你養?人都跑出去了,球 11/08 00:52
gigi0419: 賽怎麼有競爭? 11/08 00:52
ttgg: 官僚棒協是一大絆腳石 還有市場太小 11/08 00:52
simplytony: 講真的啦,美日殺豬公的教練沒比較少,尤其是日本 11/08 00:53
TaiwanKimchi: 我還是覺得應該送一批選手去美國養個四年 專門打國 11/08 00:53
TaiwanKimchi: 際賽 11/08 00:53
playthesong: 人就那些環境跟日韓差多了 11/08 00:54
simplytony: 但人家有源源不絕的基層新鮮手臂上來跟你玩,玩久了總 11/08 00:54
simplytony: 會有練武奇才的 11/08 00:54
gts123: 重點是人口基數啦 低年齡層的水準上限本來就不高 11/08 00:54
simplytony: 台灣的問題在於玩球的人口基數太少 11/08 00:54
simplytony: 不是說台灣人口少,是台灣打球的人少 11/08 00:55
gts123: 有職棒環境的湊一隊本來就不會差太多 11/08 00:55
gts123: 所以根本不是台灣小朋友比較強好嗎 11/08 00:55
gigi0419: 人多,才會彼此有良性競爭,才會進步的快啊,跟棒球環 11/08 00:56
gigi0419: 境絕對有關係,問問自己,以後讓你的小孩打棒球,好嗎? 11/08 00:56
shians: 中職每隊有三個索沙,保證打日本跟吃豆腐一樣... 11/08 00:57
homer00: 台灣養成的前段投手,先發給你看了 QQ 11/08 00:59
homer00: 日本也打給你看了 11/08 00:59
QQ101: 日本最近把台灣高中生簽去養 而不是買現成的FA 11/08 01:00
galaraga911: 怎麼會是養成?是熱衷度、投入的問題。人家日本是真 11/08 01:04
galaraga911: 國球,全民運動,看看光甲子園就有幾支隊伍。台灣的 11/08 01:04
galaraga911: 全民運動只有贏球,看看國際賽多出多少一週球迷,自 11/08 01:04
galaraga911: 己想想這一生碰過幾次棒球,打過幾場比賽,大概就能 11/08 01:04
galaraga911: 知道了 11/08 01:04
QQ101: 所以樓上你的球具在哪? 11/08 01:04
galaraga911: 球具還在我舊房間裡,一整袋,怎麼了? 11/08 01:06
gigi0419: 高中畢業出去的不叫台灣養成嗎?很多去國外的都是原本台 11/08 01:07
gigi0419: 灣就訓練的很好了,沒有技巧怎麼會被發掘?又不是練武 11/08 01:07
gigi0419: 看筋骨就好,不是台灣養不好,是打球的人不夠多能給台灣 11/08 01:07
gigi0419: 養,留下來的台灣繼續培養,但身材條件總是不能跟旅外 11/08 01:07
gigi0419: 的比啊,簡言之,可以養成的來源太少,你可以期待我們 11/08 01:08
gigi0419: 打到哪裡?今天這樣我已經覺得很驕傲了 11/08 01:08
abc1234586: 問題大家都知道也提了不少次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1/08 01:08
s6525480: 2001年 跑者是史上最強總教練 打者是鋒哥 11/08 01:11
s6525480: 你要那樣跑 那趴數要很夠 11/08 01:12
Allen900457: 高天份的選手留在台灣兌現的出來嗎?中職最近一個兌 11/08 01:16
Allen900457: 現出來的大物先發是誰?這十年中職養出來了誰?所以 11/08 01:16
Allen900457: 是這十年的人才庫天份都不夠在國際賽先發就是了? 11/08 01:16
mibbl0: 態度問題 有沒有認真練習就知道了 11/08 01:19
Allen900457: 好的素材 哪個不是趕鴨子上架?好用了半季體力開始跟 11/08 01:22
Allen900457: 不上 甚至受傷,或者被熟悉以後還沒時間修正自己的 11/08 01:22
Allen900457: 問題就繼續上投到信心全失 這種例子每年都在發生 明 11/08 01:22
Allen900457: 明就是好用一直用+教練沒辦法修正問題 不然好好一個 11/08 01:22
Allen900457: 島國這十年出過幾個可以在國際賽先發的投手? 11/08 01:22
hcwang1126: 十年過去了 依然啫啫好 11/08 01:26
TtTt4: 一日球迷來問,像是看到張奕,高中就去福岡讀書了,像是楊 11/08 01:29
TtTt4: 或是張這樣的人多嗎? 11/08 01:29
TtTt4: 高中就去日本打球,以後上日職 11/08 01:30
SuperBMW: 哈 QQ101不敢繼續問 wwwwwwwwwwwww 可以對賭祭品文阿 11/08 01:31
Skylegend: 近幾年蠻多的吧 但也有沒被選上回台灣的 陳傑憲就是呀 11/08 01:53
willtaiwan: 日本普遍投教強,美國投打教練都不錯,台灣沒有技術 11/08 02:08
willtaiwan: 指導厲害的教練 11/08 02:08
homer00: 今天先發的廖就日本唸書,沒選上日職 11/08 02:38
BaGaJohn5566: 養成當然是問題 台日差不多的體育生 進職棒後差超多 11/08 09:16
BaGaJohn5566: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宋家豪和陳韻文吧 11/08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