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seba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linsung (小寶)》之銘言: : 如題 : 在台灣打棒球的孩子扣除那些天選之人注定往美日發展的 : 大部分應該都還是以中華職棒為目標吧 : 再不濟至少可以去打個業餘甲組成棒 : 但即使是中華職棒+業餘成棒 : 依然是僧多粥少 : 那麼這些可能連成棒都沒有機會的畢業生們 : 是否可以去澳職歷練一下 : 或許能有一番新的體悟!? : 當然另一個重點是要怎麼得到去應徵澳職的機會? : 還是說澳職實力也遠超我們的業餘甲組了? 根據Clay Davenport計算跨聯盟數據轉換(國聯為1做基準) 澳職為0.406,約略落在短期1A(NCAA畢業生,該階級現已裁撤) 中職根據幾位板友計算大概為0.47-0.55,約落在1A水準 而二軍據我之前的計算為一軍的0.6左右 故中職二軍大概為0.28-0.33,約略只能摸到Rookie的底限 至於中職二軍跟業餘的差距可以直接看疫情前的二軍業餘交流賽 中職二軍vs業餘一共對戰37場比賽,對戰結果是毫無懸念的32比5 光看勝敗對戰就可以得知業餘與二軍仍有不小的鴻溝 中職一軍 0.47-0.55 澳職 0.41 中職二軍 0.28-0.33 業餘 沒認真算過,反正差二軍很多 大學畢業生去打強度更強的澳職一定對自身球技有幫助 只是講到聯盟強度的話,就必須很殘酷地說二軍已經跟業餘有不小落差了 更不用提二軍與澳職又有一段差距 澳職跟業餘的差距恐怕不是成績打個幾折就算得出來的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248.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53934947.A.ABB.html BBOYstyle10:轉錄至看板 Sabermetrics 05/31 02:26
alexjetertw: 澳洲打棒球人口比台灣還多,台灣因為頂尖是菁英制才 05/31 02:35
alexjetertw: 贏澳洲… 05/31 02:35
中職一軍跟澳職誰比較強不重要啦,提中職一軍只是方便講二軍跟一軍的數據轉換差 ※ 編輯: BBOYstyle10 (114.41.248.163 臺灣), 05/31/2022 02:37:41
a94037501: 打三軍阿 05/31 02:38
hy654: 澳洲打棒球的不太可能比台灣多拉 台灣光黑豹旗就多少人了 05/31 02:42
Arodz: 差距蠻大所以二軍王到一軍也容易被電 日職也差不多 05/31 03:25
busman214: 都職業了還不是菁英喔… 啊不然澳洲棒球菁英都在民間嗎 05/31 03:52
busman214: ? 05/31 03:52
salkuo: 推這篇~ 05/31 03:57
salkuo: 補一下 是說這幾年Davenport不知有沒更新一下見解xd 05/31 03:58
國聯採DH制之後,兩聯盟的數據轉換會逐漸拉近 小聯盟裁撤短A與一階只能一隊(海外RK不列入計算) 整個MLB、MiLB體系的跨聯盟轉換值一定會有落差
Arodz: 記得都沒有 要等WBC之後看看吧 05/31 04:00
※ 編輯: BBOYstyle10 (114.41.248.163 臺灣), 05/31/2022 04:17:22 ※ 編輯: BBOYstyle10 (114.41.248.163 臺灣), 05/31/2022 04:18:08
CheLiu: 澳洲棒球人口比台灣多?? 05/31 07:59
RZPTT: 推這篇,簡單說就是如果你實力連業餘成棒都進不了的話 05/31 09:22
RZPTT: 去挑戰澳洲職棒,基本上很大概率也只是會淪為炮灰罷了 05/31 09:22
seimo: 澳洲在十幾年前登記在棒球俱樂部的人數有57000名。當然台 05/31 09:48
seimo: 灣打棒球也不少。但有沒有實際登記就不知道。 05/31 09:48
aa7520tw: 澳洲棒球選手大多數都還是在小聯盟吧?會打澳職的通常 05/31 12:35
aa7520tw: 都是實力不夠或是小聯盟被裁的 05/31 12:35
Alinsung: 感謝分析,其實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看到澳職有出現女 05/31 12:59
Alinsung: 投手。一般而言女生再優秀,要在表現上勝過我們國內的大 05/31 12:59
Alinsung: 專甲組球員應該還是有不少難度吧,所以才會有這種想法 05/31 12:59
澳職21-22賽季疫情停辦啦,前陣子看到的是娛樂性質的表演賽 ※ 編輯: BBOYstyle10 (114.41.248.163 臺灣), 05/31/2022 1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