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ioindus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erendipity6 (?)》之銘言: : 大家好, : 目前就讀生科系大三 : 最近要考慮研究所是否要繼續走這條路很猶豫 : 聽學長姐說這領域發展有限 : 不知道現在市場狀況如何? : 我對生科是真的很有興趣,不排斥唸到博 : 不知道如果生科博畢業,工作的發展會不會比較好? : 另外在工作領域方面, : 有聽說學長姐在工研院 : 也有在藥廠的 : 不知道總體待遇如何? : 這條路是否值得走呢? : 謝謝 看到每次問就業/升學問題就看到有人說重考醫牙電資 這實在不是有建設性的建議 我提供我的看法 之前我參加一個為期一個月的研習課程 他們有區分產業群組 參加的人只有6個是生醫背景,但來參加生醫群組超過60位 其中電子五哥佔超過一半 從產業新聞也會知道電子五哥都要轉投資到生醫產業 未來生醫產業絕對是他們的出路 我們有的優勢是厚實的domain knowledge 但我們缺乏甚麼,我本身也是生科系 我們缺乏"工程"的能力 工程能力包含 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 細胞工程 資訊工程 酵素工程 專利工程 等等等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 能夠放大產能,經驗可以複製,出錯率低於 0.0000034(6 sigma 理 論) 當然你會覺得奇怪,做實驗怎麼可以預期不會失敗? 如果你預期會出錯,那你做的事情就不是工程而是研發 我這邊不討論研發,研發缺是稀缺,同時研發人員也要能考慮工程能力 有關心電資領域產業結構的,都會知道電子業毛利越來越薄,他們都要來生醫領域找出路 了 我會建議把本質學能搞定,讓電子業來挖你做放大產能的事業(細胞治療 精準醫療 免疫 療? 至於重考醫牙 的確是一個方向,考得上就去 培養工程能力的方法就是做一件事情做到有效率 但有效率不代表能發paper 反而是強調能將理論落地的實驗室 有些知名實驗室能發高點數論文,但都是在控制環境下得到的結論 而生技有太多論文是無法複製,這是生物的本質,但可以靠工程來進行商品化 我認為這是現在學生可以放在心上的概念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6.5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oindustry/M.1552039103.A.E14.html ※ 編輯: lelojack (49.218.32.253), 03/08/2019 17:59:42
lelojack: 如果你可以很有效率的抽DNA,這也是工程能力,你就找可 03/08 18:09
lelojack: 以將這樣的能力商品化的公司 03/08 18:09
vaude: 別害啊 要製程放大也是找化工 生科就說了科科 學術研究看 03/08 18:19
vaude: 能不能騙騙錢呃 03/08 18:19
台大化工課程地圖https://imgur.com/BQVlL29 化工課程裡面不會教你養細胞 不會教你PCR Cloning 必修課程多為材料跟物理化學 而細胞治療/合成生物/CarT 基因工程/免疫治療/精準醫療 每一個都是生科的課程才能打的基礎
saltlake: 培養工程能力 <- 請問一個生科大學生如何得到這種能力? 03/08 18:38
ptttong: 其實仔細想想 這些都是要寫程式的能力而不是生科的能力 03/08 18:38
ptttong: 他們只需要去找教授產學合作就好 03/08 18:38
寫程式是碼農的工作 基礎又不是很難 很多老師都會 生科能力培養是聚焦判斷問題的能力 有同領域溝通的語言 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程式真的只是工具
saltlake: 放大產能 <- 請問聲科大學生如何得到這種能力? 03/08 18:38
saltlake: 這是生科系大學畢業生的"本職能"嗎? 03/08 18:38
其實生科大學生畢業能力就是能讀懂paper 看得懂說明書 很多領域的大學生出來就只有讀懂論文跟看得懂說明書的能力 但這個能力很多人都做不到
saltlake: 前些年頭我國的電子業也聽說要跨足各種醫材產業,原因 03/08 18:40
good5755: 所以有哪個實驗室的產品有珍貴到可以進行商品化嗎? 03/08 18:41
saltlake: 之一也是因為電子業毛利越來越薄。但是有多襖電子業跨進 03/08 18:41
saltlake: 醫材產業了? 03/08 18:41
我只能說要賺錢的都沒讓你知道 電子業願意投入資金讓產業就業人口變多這是好事 醫材部分 去年醫療科技展 電子五哥都有產品展出 加上遠傳 中華電信 台塑 他們都是希望用本業技術進行醫療加值
good5755: 說得很輕鬆,講得很完美,但沒有一個堪用 台灣學術界 棒 03/08 18:41
※ 編輯: lelojack (122.146.55.6), 03/08/2019 19:13:51
lyxiang: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認同這篇的人,未來請記得為你自己 03/08 20:22
lyxiang: 當初的選擇負責。 03/08 20:22
肯定的 我想提供一些我的觀察,讓願意投入的人有信心
saltlake: 讀懂學術論文和說明書 <- 這和製程放大的能力有啥關係? 03/08 21:03
saltlake: 要賺錢的都沒讓你知道 <- 提出主張的人要舉實例支持自己 03/08 21:03
saltlake: 鼓吹的"事實" 03/08 21:03
謝謝指教 讀懂論文跟說明書 我覺得是放大製程的基本能力 因為可以理解說明書及背後原理才有機會修改製程 有生醫產品的電子業產業,我已經寫出來拉 生醫科技展電子五哥 有賺錢的廠商 郭台銘當老闆 康聯坐享八千萬元業績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392-1634 華碩健康攜手秀傳醫院 合攻精準醫療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811080333.aspx 仁寶 負責血糖、尿酸與膽固醇三合一檢測的勤立去年已獲利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191755 晶相近年也與力晶合作跨入基因定序晶片,打入全球基因定序龍頭Illumina供應鏈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0544 我國新藥研發進入收穫期 https://imgur.com/KGwcN8c
ptttong: 說的沒錯 台灣在放大產能的不就是科技業製程嗎 還有你列 03/08 22:28
ptttong: 舉的那些公司沒有在找生科背景的人喔 要用自己的人生去 03/08 22:29
ptttong: 賭真的要想想 03/08 22:29
其實這些工作都藏很裡面,要靠人脈才找的到 畢竟這些公司無法評估外面找的人才 推 tony15899: 純生科技術能做的事只是前段 後段都要靠化學、數學分析 03/08 22:46
tony15899: 生科技術真的沒什麼特別 很多科系的人都在做 03/08 22:47
tony15899: 你會的別人也會 但是別人會的你不會 然後就科科了 03/08 22:47
其實分子生物這塊,生科真的滿厲害 那些藥師 化工 醫檢師沒幾個會PCR 在NGS界醫檢師會建庫,薪水應該隨便喊 我朋友在人工生殖單位養胚胎,這麼有價值的工作也是找生科所背景 跨領域真的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而且跨領域也不是都沾一下才是跨領域 ※ 編輯: lelojack (122.146.55.6), 03/08/2019 23:58:08
a94874: 學生科很辛苦,要學的科目很多,但明年課本就換新版了,很 03/08 23:20
a94874: 多知識一直在更新,學的很廣學的很細,可是大部分都用不到 03/08 23:20
a94874: ,等你要用的時候,你會查文獻,而不是教科書 03/08 23:20
tmdu: 別傻了 那些公司會更願意聘大學是電資碩士有跨生科的,而不 03/08 23:52
tmdu: 是學碩純血生科 03/08 23:52
我可以分享經驗,這多半是產業語言不同 如果我是科技廠,我也不敢用純血生科,因為我沒辦法評估或者無法管理這個人 面試的時候要用電子業/資訊界的溝通方式來溝通 PM是甚麼? SA是甚麼? OP是甚麼? SE幹嘛的? 願不願意配合加班? 而這種工作真的多半靠介紹,不夠優秀也進不去 ※ 編輯: lelojack (122.146.55.6), 03/09/2019 00:06:42
charlie99911: 會建庫醫檢師隨便喊?不要瞎掰好嗎! 03/09 03:58
ICEFTP: 贊同原po想法 因為我的背景是工字+生科 03/09 08:35
ICEFTP: 因為我多了工程背景 可以製造、繪圖、設計跟簡單程設 03/09 08:35
ICEFTP: 的確在工作上就比較有發展空間 03/09 08:35
ICEFTP: 但然如果走生醫工程 這是另一條方向的工程 03/09 08:36
ICEFTP: 生醫工程的要求就是跟法規、監管很嚴格 要求會更高 03/09 08:37
Camera8025: 醫檢會分生技術的滿地都是吧? 03/09 09:56
Camera8025: 你接觸的可能都是老一輩的醫檢師 03/09 09:56
Camera8025: 不然現在分生技術根本是醫技的基本功 03/09 09:57
Camera8025: 生科在台灣的根本問題是台灣的業界工作都偏醫療相關 03/09 09:58
Camera8025: 生科沒有醫學背景當然相對吃虧 03/09 09:59
Camera8025: 特別在現在醫學院的系所幾乎全都會分生技術時 03/09 09:59
lelojack: 說的也是,其實生科就技術部分真的跟醫技搶人口 03/09 10:17
lelojack: 只是我的觀察,醫檢師待遇也沒很高,在大醫院也有輪班 03/09 10:19
saltlake: 一個冷酷的現實是,檢驗界一個重要實務需求是簽發 03/09 11:15
saltlake: 醫事檢驗報告,而這個只有醫檢師可以簽發。沒通過國考 03/09 11:16
saltlake: 取得這個專技證書,個人就算專業技術比天高也不能簽發 03/09 11:17
saltlake: 這一點會顯著影響就業的待遇 03/09 11:17
privatelife: 推有除了電資醫牙藥的討論 03/09 11:36
Camera8025: 醫技待遇除了大的醫中跟公職以外都慘慘的,中南部更是 03/09 12:51
Camera8025: …… 03/09 12:51
Camera8025: 所以越來越多檢驗師往藥廠、醫材廠跟CRO等地方跑 03/09 12:53
AKAI79: 打開104看看就大概知道有什麼職缺… 03/09 13:45
AKAI79: 其實台灣要跟別人競爭有難度,除了設備技術,還有通路的 03/09 13:50
AKAI79: 問題… 03/09 13:50
aa85ss20: 推原po 現在各大科技公司都想要跨來吃醫材、醫療產業的 03/13 20:11
aa85ss20: 大餅,但要透過各自的強項去切入,不過可預見的未來是 03/13 20:11
aa85ss20: 有生醫背景的跨領域人才一定會越來越有價值(如:跨財 03/13 20:11
aa85ss20: 務、跨資訊工程、跨製程、跨專利法規等等) 03/13 20:11
aa85ss20: 重點是你能不能主動去爭取到相關機會or機會來的時候你 03/13 20:12
aa85ss20: 準備好、夠格去接了沒 03/13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