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y-Gir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okann (宅臭肥禿網軍)》之銘言: : 教育程度提高降低結婚率也同步降低生子數量是個必然 : 但有能力者仍然能找到適配的另一半 很多人都在檢討為甚麼現代相較過去結婚率低的原因 不如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 要如何提高結婚率 最簡單的就是,要有利可圖嘛 今天結婚從種種現象來看,往往都是弊>利,那考慮到最後當然就不會想結婚 結婚對女性來講,付出身體為兩人生小孩,未來還要播出時間照顧家庭 而現代女性教育程度高,經濟並不需要男性支援 越是教育程度高也會越去思考未來數十年要為家庭失去的時間心力 結婚對男性來講,被期待需要在家庭經濟上承擔更大的責任 每個要步入婚姻的男性,都要擔心是不是誤上賊船,最後落得人財兩失 頂客族就是另一回事,有沒有結婚也沒甚麼差別 =================================================== 最簡單最直接的,當然就是在經濟上有利 現在的稅制對婚姻的誘因實在太少 特別是對那些能養的起後代卻不想養的群體 如果能在結婚後能減稅 親生子女減稅的幅度提高,高到跟養育孩子的成本相當 那就有可能吸引人群走向結婚生子的道路 長遠來看對國家發展是有利的 越高所得的減稅的金額會越多 他們的孩子也更容易會是有高知識水準的下一代 除此之外也可能在其他方面給予一些獎勵措施 像是在共同承擔貸款,能有更高的額度和更低利率和計算風險系數時可以降低 或是結了婚才能夠享有40年房貸的優惠等等 信貸、車貸也可以享有類似的優惠 保險可以共同承保,不再綁定在單一對象,可以享有較優惠的價格等等 再來是社會上可以多提出一些像是情侶特惠的優待 可能在餐點上有情侶優惠的套餐 旅行社提出情侶的套裝行程,可享特別價格或是專跑一些浪漫的景點之類 以上都不難完成 =================================================== 也可以在育兒上設法替父母降低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現在人不生的一個很大原因是養育成本太高 因為競爭的關係,從小到大可能要上很多安親、補習、才藝班 除了金錢以外,也會犧牲掉大量的個人時間 剛生小孩的幾年,本來可以盡情享樂的,變成連出國的變得奢侈 現在社會由過往的大家庭轉向小家庭的組成 以前可能小孩子一起長大,大孩子、叔伯嬸舅姑很多都可以幫忙帶一下小孩子 現在小家庭制,很多事情都只能自己來了 也許可以設法讓這樣的情況予以改善 能夠有更多的託育服務、各種年齡層的 而且可以有各種品質和價位的選擇,滿足不同階層的群眾所需 也可提供全日、長日託育的服務 不但可以降低整體養育的支出成本 也讓父母能抽出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生子後的時間裡也享有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從此十幾年都跟孩子綁在一起 =================================================== 如果政府把結婚率低和少子化視為國家危機 在這部份優先施政,多作思考,應該仍有不少辦法可想 如果只是當成必然的現象...也不能說錯就是了...畢竟數字就這樣說 但在接受這個結果之前,應該還有些甚麼事是可以做的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68.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700900074.A.B60.html
Acce0912 : 沒生小孩的人怎麼會懂養小孩的辛苦? 11/25 20:26
Nemophila : 你還要同時降低扶養長輩的減稅額度才有辦法達到效果 11/25 20:43
Nemophila : 不然都是增加的話,大家寧可扶養長輩來減稅 11/25 20:44
Nemophila : 其實現在的政府沒打算處理這塊,空缺的勞動力引進低 11/25 20:45
Nemophila : 端來填補就好, 11/25 20:45
yakummi : 從政也是為了有利可圖。我們的政府是把選舉對手 11/25 20:47
yakummi : 視為最大危機、把鞏固自己的政權視為首要工作 11/25 20:47
yakummi : 其他都是次要的 11/25 20:47
leagob : 真的,要有利益..尤其現在社會氛圍不強迫,可以選擇 11/25 22:09
leagob : 不要進入沒好處的關係 11/25 22:09
Glamsight : 選舉就四年一次齁,你那個政策要多久才能看到成效? 11/25 23:56
以上幾樓講到很重要的重點 成效太慢,這種計畫都是20年才開始收穫 如果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國家想要長遠的發展 這樣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 編輯: CrabBro (122.116.68.10 臺灣), 11/26/2023 03:35:50
mosquiton : 政府怎麼可能放這些受薪階級的大韭菜不割… 11/27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