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情緒,在佛法來說 是不好的嗎? 抱歉沒有整理提及相關論述的經文 不過過去閱讀相關文章跟討論來看 佛法的觀點 似乎認為許多情緒是有害的 應避免之 (或是說應察覺然後觀察?) 例如:憤怒,難過,期盼...等 不過以某些心理學的觀點 似乎認為情緒是生命的一部分且為重要驅力 不管是世俗認為的正面情緒或負面情緒 都具有其意義 舉個例子,一個人難過 佛法可能會教導應觀照自己的難過 不多揣摩,不多評斷 就這麼靜靜的看著它 然後知道這些情緒是像念頭一樣快速生滅的 自然我們就不會受這些難過所苦 但部分心理學的觀點是 要去"研究"這樣的難過 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會難過? 第一次感到這樣的難過是什麼時候? 甚至好好的哭一場,找朋友述說 寫日記...等等 藉由研究探索自己的情緒,我們更了解自己 抱歉,我上面闡述的不是很精準 也不是很完整 但大意是想問 佛法似乎否定大部分情緒的正面意義? 而且認為部分情緒是具破壞力的 而近年來世間心理學則慢慢認為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 都有其價值存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 想請教大家的觀點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142.2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56561964.A.2F0.html
smallkelp: 我覺得佛教並沒有認為情緒是應該避免的,而是 02/27 16:55
smallkelp: 應該以正念來面對情緒。以正念來觀察念頭的生起, 02/27 16:56
smallkelp: 從開始至結束。並且利用它停留的時間充分學習。 02/27 16:57
smallkelp: 看看它在做什麼,看它如何困擾我們與他人。以貪為例, 02/27 16:58
smallkelp: 注意它是怎樣讓我們一直無法滿足,且永遠處於渴求的 02/27 16:59
smallkelp: 狀態。從這些不斷觀察的經驗中,覺知貪為不善,故決定 02/27 17:00
smallkelp: 厭離。 02/27 17:00
liveforhappy: 謝謝s大。可是如果換個角度,他因為貪念(例如想買 02/27 17:06
liveforhappy: 什麼,想吃什麼),而把貪念化為努力工作的動力,達 02/27 17:06
liveforhappy: 成了很好的工作績效,那這樣的貪是好還是不好呢? 02/27 17:06
liveforhappy: 還是說,是因為目標的不同?佛法的終極目標是涅槃寂 02/27 17:09
liveforhappy: 靜的快樂,而世間心理學或成功學的目標是能在世間過 02/27 17:09
liveforhappy: 很好的生活,所以評斷情緒的標準會有所不同?這樣說 02/27 17:09
liveforhappy: 不知道對不對? 02/27 17:09
CassSunstein: 諸行無常 世間的績效 成功亦然~成功的樂受並非恆常 02/27 17:55
CassSunstein: 還有不成功的苦受 以及不苦不樂受 則世人要糾結於 02/27 17:56
CassSunstein: 此些五蘊裡多久?愛別離苦 求不得苦 所以 世間的成功 02/27 17:57
CassSunstein: 佛陀不認為是解脫之法~而教導的解脫涅槃之樂 是假名 02/27 17:58
CassSunstein: 該狀態 非苦 非樂 非不苦不樂 因此不受五蘊牽扯 02/27 17:59
CassSunstein: 是心得解脫的寧靜狀態 此出世間法我們都正在學習中~ 02/27 18:00
smallkelp: 我的認知跟live大最後的結論差不多。 02/27 18:45
smallkelp: 也隨喜讚嘆Ca大~。 02/27 18:46
smallkelp: 引述阿姜布拉姆於《禪悅在當下》一書中之部份前言: 02/27 18:47
smallkelp: 學佛的真正目的是放下一切,而非獲得更多事物。 02/27 18:47
smallkelp: 例如達到各種成就,好讓你能向朋友們炫耀。 02/27 18:48
smallkelp: 當我們放下某件事物,真正的放下時,它便消失。 02/27 18:49
smallkelp: 我們失去了它。所有成功的禪修者都是loser(失去者) 02/27 18:49
smallkelp: ,它們失去自己的執著;而覺悟者則失去一切,他們是真 02/27 18:50
smallkelp: 正「最大的loser」。 02/27 18:51
smallkelp: 對我而言,阿姜布拉姆的話語讓我覺得非常受用, 02/27 18:52
smallkelp: 無論是在《禪悅─快樂呼吸16法》與禪悅在當下, 02/27 18:53
smallkelp: 都讓我獲益匪淺,若您有興趣可以閱讀看看。 02/27 18:54
smallkelp: 最後,引述今天才閱讀到的《法句》來結尾。 02/27 18:54
smallkelp: 無火如貪欲,無惡如瞋恨,無苦如五蘊,無樂勝寂靜。 02/27 18:56
smallkelp: 若依照禪宗的法義,應該是要以無我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的 02/27 19:00
smallkelp: 當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隨時保持覺察。 02/27 19:00
smallkelp: 對於得到了的成功或失敗,能夠不動於心。 02/27 19:01
Amtb09: 因為在佛教的心理學當中,人的心理狀態共分五十一種。 02/27 19:14
Amtb09: 其中有26種是屬於不好的煩惱,只有11種是屬於善的。 02/27 19:14
Amtb09: 而佛法的目的在於幫助人恢復正常心理狀態(覺悟),所以就更 02/27 19:16
Amtb09: 強調如何對治負面煩惱。 02/27 19:16
Amtb09: 而至於為什麼要對治這些煩惱,因為心理狀態影響著業力的 02/27 19:27
Amtb09: 造作,換句話說,一個人表面上做了很多成功或者世間看來 02/27 19:27
Amtb09: 不錯的善事,但他的心存惡心,這種心就決定了他所做的仍然 02/27 19:28
Amtb09: 屬於惡業,而這種惡業將來必定感召惡果。 02/27 19:28
Amtb09: 這也是佛教特別著重於煩惱對治的原因之一。 02/27 19:28
Amtb09: 再提升一個階段來說,一個人貪心極重,但他也修了很多慈善 02/27 19:33
Amtb09: 好事,世間看法或許是個成功人士,但因為貪心的緣故,命終 02/27 19:34
Amtb09: 後就感召鬼道眾生的果報,但因為他在世有修大福,或許就淪 02/27 19:34
Amtb09: 為鬼王,若墮畜生則可能是個好命狗..等等。這也是輪迴苦。 02/27 19:35
Amtb09: 所以就這個層面來看內心狀態,瞭知輪迴的痛苦,自然會生起 02/27 19:36
Amtb09: 想解脫的心,而想解脫的方法,也就又回歸到煩惱的對治下手 02/27 19:37
Amtb09: 所以佛教談心理學,也有其更深一層的意義。 02/27 19:37
FRX: 南無阿彌陀佛~~ 02/27 20:29
feelthat: 佛法的目的是永斷輪迴 世間的知識無法斷輪迴 02/28 14:38
aaa123aaa: 轉情緒為道用 建議學學廣論~ 轉心思惟 03/03 09:46
s9936152: 幾位大大講的讓我受用無窮,隨喜! 03/06 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