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ssSunstein (Pm)》之銘言: :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yaqqq: 可能是我看的不夠多吧!呵呵 11/26 18:34 : : 上述涅槃經驗記載出自《向馬哈希大師學正念Ⅰ:內觀實修指導》, : : 這本小冊是馬哈希大師原著,內容精簡卻寫出修行實證至阿羅漢果的經驗之談。 : : 其實大乘密乘的修行乃是偏定,反而類似道教修行,像《楞嚴經》觀念就類似道教。 : : 曾有網友向我推薦《試析楞嚴經與道教的思想淵源》一文 : http://bbs.nsysu.edu.tw/cityVersion/human/boards/Buddhism/M.1192711887.B.html : 附驥尾,補充上篇文章的某些段落。其論證楞嚴經為偽,論理有據--不過我們當然 : 知道不接受的網友依然不會接受--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 幸好本版歷來版風開明,不然amidha也可能被隔壁版水桶了(amidha說過最「猛」 : 的一句是「大乘經都是偽經」--這句如果po在隔壁版上,下場可知....)。 : 最近隔壁版有談到楞嚴咒。 : 信佛教到底是為了什麼?很多人其實也沒搞清楚。既然楞嚴咒「好像有點用」, : 「佛教徒」就持一持。 : === 這篇論點太多,挑幾個回應。 : 不僅《楞嚴經》和《本際經》具有思想淵源上的關係,這一時期出現的《圓覺經 : 》與《本際經》也大有關係,只要略加注意,便不難看出它們共同的道體論色彩。 : 下面再列舉一條︰ : 《本際經》︰“帝君又問,若是本身,性是具足,一切煩惱,雲何能障,若本具 : 足,而起障者,一切神尊,得成道已,亦應還失”[24] : 《圓覺經》︰“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 : 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后起無明,一切如來 : ,何時復生一切煩惱”[25] : 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只是表述略有差別而已,抄襲痕跡是很明顯的。 常見的論述。「阿羅漢」「解脫」的概念,在 佛出來弘法前,外道就有「阿羅漢」、 「解脫」的概念和名相,總不能說 佛教的解脫概念也是抄外道的吧 : 它表明兩經作者的思路前后一貫,毫無二致。這樣的思路這樣的問題,在佛教列為 : 無記,它只可能出現下道生論裡。因為既然世界眾生是真心生起的無明病緣,那它 : 就有一個何時起,滅后還會不會再起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楞嚴經》裡是這么表述 : 的,“世尊,若複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 ,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複始”,前兩經說的是煩惱,楞嚴裡則說為山河大地 : ,但這本質是一樣的,山河大地就是真心中的煩惱病緣嘛。由此可見,這三部經的 : 思路是一樣的,這充分說明,它們講的都是道教思想,很有可能出自于道教徒之手 : 。───附帶說一下,《本際經》出現下唐高祖武德年間,《圓覺經》據《開元錄 : 》所說則是開元“近出”,[26]后又有傳聞說是武后長壽二年,[27]《楞嚴經》則 : 題為武后神龍元年。由於它們出現的年代前后相差不是太大,我們甚至可以認為, : 很可能它們的作者是相互有師承的,甚至就是同一批人。 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阿 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 行仙。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堅固咒 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堅固交遘而不 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阿難是等皆於人中鍊 心不循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流轉不修三 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楞嚴經中有一段經文,就是在指成仙修行不了義,修成了仙一樣不離開生死,還是要輪迴 。從「修仙」來說,楞嚴經是很嚴重的否定道家。很難相信由「道家」「偽造」出來的經 典主張道家的功夫沒有用。 : 以上對比了楞嚴與本際的思想,下面再來談談《楞嚴經》中的佛教常識錯誤,也 : 將它和新道經作一個簡單對比。道教徒雜抄佛經製造新道經,很容易犯常識錯誤, : 因為他們對佛經術語和典故只是一知半解,常常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運用,這 : 就容易造成錯誤和漏洞。比如,《本際經》在講述真心神本發生五種差別業時,將 : 欲界與三惡道並舉,不知道三惡道本已包含在欲界之中,這就鬧了笑話。如果說楞 : 嚴是道教徒所為,那么他們也應該犯著同樣的毛病,鬧著類似的笑話。而事實也正 : 好如此,看一下楞嚴,裡面有成堆的佛教常識錯誤,它大量斷用佛經佛語,抄襲仿 : 用經文和典故,卻又不能通徹明了其中含義,前后矛盾,十分混亂可笑。(比如, : 楞嚴將阿鼻獄與無間獄並舉,並不知道阿鼻就是無間的音譯,這就顯得很滑稽。)[ : 28]這類佛教常識錯誤在楞嚴中是廣泛存在的,《楞嚴百偽》裡面已舉出過大量例子 : 。比如一些明顯不明律制的說法;比如講到了很多弟子,但他們的事跡卻與佛教史 : 實根本不相符;還有講到了一些佛教典故,但卻前后衝突,象琉璃大王和波斯匿王 : 的前后矛盾,就是因為作者不了解琉璃大王和波斯匿王的具體關係而造成的。《楞 : 嚴經》中這么多的常識錯誤絕不是什麼翻譯所致,事實求是的翻譯不會犯這些常識 : 錯誤,它很可能就是道教徒造偽不工而留下的痕跡。下面再來談一下楞嚴與新道經 : 中常識錯誤的另一相似點。 : 新道經裡不明白佛教三乘的含義,這在《本際經》中就有表現。《本際經》有“ : 故說小乘導引雜術…漸漸引進,轉入中乘,修習二觀,乃悟大乘”,[29]以為小中 : 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次第;還說“經有三種,大乘小乘,及與中乘”,[30]搞出了 : 一個中乘經;“無量眾生,發上道心,舍小乘業,無量眾生,悟二乘道”,[31]二 : 乘成了聞法而悟,不是無師自悟的了。凡此種種,都明顯地誤會了佛教中三乘的區 : 別。在《楞嚴經》中也存在著很多類似的分不清三乘區別的地方。比如它前后均提 : 到有辟支緣覺在法會聽法的事,辟支正以生于無佛時代而名,那裡有逢佛聞法的事 : 呢,否則就是聲聞了,這一點《楞嚴百偽》已經指出過。[32]楞嚴中還有這樣的句 有考慮到「迴小向大」,「他方世界」或「在天界證四果」具備神通力的阿羅漢和辟支佛 嗎? : 子“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 :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今得無 : 學”。“無學”本是阿羅漢之異名,聲聞乘極果,是學道圓滿不複修學的意思。《 : 楞嚴經》作者不明白無學的含義,說菩薩開士也証無學。其實菩薩不住涅 ,常不 : 知足,菩薩無學是佛果,[33]証了就不能再叫菩薩而轉名為佛了。再次,楞嚴中還 有考慮回小向大的阿羅漢嗎?若證阿羅漢但發願不入滅願意繼續學菩薩道,那就又是 菩薩又是(聲聞)無學 : 有“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薩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殘生旅泊三 : 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前面說比丘以菩薩道行化,但緊接著卻又說“寄于殘生 : 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分明卻是小乘斯陀含。凡此種種,都可看出,《 : 楞嚴經》分不清三乘差別,很明顯,它和道經的作者們所犯錯誤,性質上是一樣的 : ,這些性質相同的錯誤,正暗示著它作者的真正家底。 至少在末學修的系統,菩薩道是可以同時修證到解脫道三果的,只是壓抑等級不證阿羅漢 。所以在菩薩道的系統內,又是菩薩又是三果是可能的。那種「證初果,七次往返時間一 到,不論當事人意願均強迫登出三界」「初果人未來斷光煩惱出三界,就跟炸彈點燃就一 定會爆炸一樣,非當事人可以控制或捨棄的權利」並不是菩薩道的說法,起碼末學所學的 不是。 : 最後再來列舉一條《楞嚴經》繼承道經的證據,使我們對楞嚴的道教淵源認識的 : 更加清楚。初唐道士王玄覽,弟子輯有其語錄《玄珠錄》,《玄珠錄》中有這樣的 : 話︰“見若屬于眼,無色處能見,見若屬于色,無眼處能見,見若屬色複屬眼,合 : 時應當有二見,若也見時無二者,明知眼色不能見,若即于二者,應當有二見,若 : 舍于二者,應當無一見”。[34]這和楞嚴經中的所謂“八還辨見”,何其相似﹗楞 : 嚴經別立見大,是其不同于其他佛經的獨特地方之一,它用“八還辨見”的大段篇 : 幅來闡明“見”屬于心目還是屬于色等等的問題,最後指示“見”是真心中見精妙 : 性,獨立特住。不過我們現下終于知道,這種別立見大,考問其所屬所還的獨特搞 : 法,原來本不是來自于佛教,而是發端于道士王玄覽的一段妙論狂想。楞嚴經中有 誰抄誰末學以為很難說 : “此精妙明,誠汝見性,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此前緣,色空等象 : ,若是見者,應有所指”,這個“若見是物” “色空等象,若是見者”的奇怪問 : 題,原來是承襲王玄覽“見若屬于色”的奇思而來。王玄覽死于武周神功元年(697 : ),[35]楞嚴后出于神龍元年(705),楞嚴的作者繼承王玄覽的思想,思路不變 : ,不過發展的更加豐富可觀了,發揮成為“七處征心,八還辨見”的洋洋大論。另 : 外,《玄珠錄》中也繼承《本際經》“無量知見,作生死本”的思想,廣談知見的 : 作用。它說“知見隨生起,所以身被縛”,認為“知見”是生死根本,“無生無知見 : ,是故得解脫”,而佛教則以無明貪愛為生死根本,那裡說知見為生死本了?所以 : 說楞嚴中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的大段高論,不從佛教而來,乃從道教發生, : 一路傳來不絕,至楞嚴而盛。 我一直以為「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指的是「執著能知能見的那個心 -- 意識,是無明的 根本」,至少末學學的系統,「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的「知見」,不是指思考、邏輯思 維或是知識 : 透過以上將《楞嚴經》與道教經典的比較──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對照,我們看到 : ,楞嚴經與道教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其作者可能就是一些道門中人。道教徒 : 本是抄襲佛法拼湊道經的老手,造偽經對他們而言乃是駕輕就熟,如果我們“不憚 : 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基本上就可以認定,《楞嚴經》乃道徒所為,它是雜抄佛 : 經,融合本土發展了的道教思想,再吸收本土仙道民俗信仰而雜燴一鍋的產物。 然後作者所謂道教徒發明的楞嚴經,裡面有好長一個段落說修仙的功夫沒有用 : 《楞嚴經》能夠流傳如此廣泛,能夠對中國佛學產生這么深遠的影響,決非偶然 : ,而是有其必然原因的。道體論哲學在中國是一個道統,它源遠流長,深刻地影響 : 著中國人的思惟,不管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沒有離開過它的窠臼。道教當然是這一 : 哲學的主流代表,但是佛學在中國的發展,也並沒有真正擺脫過它的影響,相反, : 最終還是道體論佔據了主導地位,形成了大大不同于印度本土佛學的華化佛學。至 : 於印度本土的佛學,應該以玄奘大師為代表,當初他去印度的初衷就是要引入真正 : 的佛法,不過他的佛法后來數傳即告絕響,可以說印度佛學一開始就並沒有在中國 : 真正扎住根。中國人所需要,所樂于接受,所習慣于思考的,還是一種本體論性質 : 的佛學,后來台、賢、禪構成了中國佛學的主體,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 : 楞嚴經》一出,便獲得了各家各宗的廣泛認同,迅速流傳,至今還保持著持續的影 : 響。 文中提到玄奘菩薩,末學引一段成唯識論好了: 《成唯識論》又言:【此第八識自性微細……頌中初半,顯第八識為因緣用,後半顯與流 轉還滅作依持用。界是因義,即種子識無始時來展轉相續親生諸法,故名為因;依是緣義 ,即執持識無始時來與一切法等為依止,故名為緣。謂能執持諸種子故,與現行法為所依 故,即變為彼及為彼依。變為彼者謂變為器及有根身,為彼依者謂與轉識作所依止,以能 執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識依之而轉。又與末那為依止故,第六意識依之而轉。末那意識轉 識攝故,如眼等識依俱有根。】 成唯識論說:有一個識叫第八識,從「無始」來就不斷出生諸法 《成唯識論》卷三 玄奘菩薩云:「謂契經說:雜染清淨諸法種子之所集起,故名為心, 若無此識(阿賴耶識),彼持種心不應有故;謂諸轉識在滅定等時,有間斷故,根境作意 善等類別,易脫起故,如電光等不堅住故,非可熏習,不能持種,非染淨種所集起心。此 識(阿賴耶識)一類恆無間斷,如苣勝等,堅住可熏,契當彼經所說心義;若不許有能持 種心,非但違經,亦違正理,謂諸所起染淨品法,無所熏故,不熏成種,則應所起唐捐其 功,染淨起時既無因種,應同外道執自然生。」 P.S(阿賴耶識)為根據上下文的加註 成唯識論說:第八識是「堅住」的,因為若第八識如同電光等剎那生滅,就不能持種了, 因為種子一薰馬上壞失。 也就是說玄奘菩薩所著成唯識論,也是主張有一個永恆不滅的本體,做為一切染淨法的所 ,就跟楞嚴經和其他了義大乘經說的一樣。所以若作者認同玄奘菩薩,那也該認同成唯 識論中玄奘菩薩開示,能做為一切染淨法所依,堅固、常住的本體 -- 第八識。就不該否 定同樣講本體的楞嚴經。 另外一個上面反覆強調的就是,楞嚴經「十種仙」的論述,就是在說修仙那套功夫沒用, 修了還是不能離開生死輪迴。要說楞嚴經不是由別人,而是由「道家」的人偽造,末學是 難以想像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209.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0489983.A.CE8.html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11/30/2016 15:13:35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11/30/2016 16:44:23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11/30/2016 16:45:45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11/30/2016 18:28:26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11/30/2016 18:31:59
CassSunstein: 你大概不知道道教修仙也有不同層次 楞嚴批判幾個仙 12/01 00:04
CassSunstein: 打打屁股 你就藉以否認依據楞嚴經與本際經被作者 12/01 00:05
請問哪一種道家流派,會將「地仙」工夫貶為「旁門」而非「不究竟」的? 小弟非道家專業,但看過的丹經最多也只說地仙工夫「只是中乘」「不究竟」,不說地仙 工夫是旁門
CassSunstein: 論證得如此清楚之處 恐怕你那邊有待商榷 12/01 00:05
文章開頭就有寫,我只是取其大者而破之,這篇文章最逗的論點就是說破道家修仙工夫為 旁門左道的楞嚴經,竟然是道家寫的 那我看破一神教外道的佛經,也有可能是一神教徒寫的了
CassSunstein: 至於周某人畢竟瑕不掩瑜 玄奘那邊他寫得不精確 12/01 00:05
CassSunstein: 是事實 不過也依然無礙於周文將楞嚴經追隨本際經的 12/01 00:06
CassSunstein: 心性論/道體論 一體兩面的華化佛學現象論證得很清楚 12/01 00:07
該文論證「本體論」的部分,只能說講本體論的宗教本來就很多,甚至我認為佛教的無我 論其實是本體論、非我論,而不是徹底否定無我的常體(涅槃)。所以不能說道家也講本 體論,就說楞嚴一定是抄人家的。 至於七處徵心的部分,確實道經的相似度高,但您怎麼證明不是道家抄襲佛家,「一定」 是楞嚴經抄人家?畢竟外道抄佛教已經不是新聞,譬如宋明理學抄禪宗抄佛教抄很大,您 怎麼知道一定是誰抄誰?
CassSunstein: 的情況 至於楞嚴的其他明顯謬誤(ex.阿鼻v.無間)周文 12/01 00:07
CassSunstein: 也說了 如此誇張的明顯錯誤 根本跟翻譯無關--不如說 12/01 00:08
CassSunstein: 是道教徒作者失慮露出私撰馬腳 12/01 00:08
末學已經說囉,取其代表性者而破之,該文主軸「楞嚴經是道家偽造的」若不可信,其他 部分就舉重明輕囉
CassSunstein: 道教的神威也不可小覷(ex你問問看三太子的金光神咒) 12/01 00:12
CassSunstein: 道教徒把佛教正法挪移成道法內涵還附贈楞嚴咒 也不 12/01 00:13
CassSunstein: 是無法理解的事 只是恰恰對貴派如來藏第八識的味 12/01 00:13
如主文所說,周某文章引用的玄奘菩薩就是講常住第八識,所以楞嚴是眾多講第八識的了 義經典「之一」,至少跟末學的整個修行體系是連貫,完美融合的。所以不覺得突兀啦。 對末學來說,楞嚴能正確無誤,開示與玄奘師尊、其他大乘經相同,不矛盾的的開示自性 佛 -- 如來藏法義,恰巧反而是「楞嚴經是 佛金口說的真經」的證明。因為只有佛菩薩 能正確無誤開示自性佛的深妙法義,那需要證量,外道抄不來,抄了也會像宋明理學一樣 歪掉被後世菩薩抓包。
CassSunstein: 所以貴派對楞嚴不以為意--周某早說了 楞嚴內容符合 12/01 00:14
CassSunstein: 中國人喜歡的那種本體論哲學:最終就是要有個OO存在~ 12/01 00:15
CassSunstein: 加上楞嚴咒誦念後有威力(三太子的咒何嘗不是?) 所以 12/01 00:16
CassSunstein: 不太在乎佛教正法的楞嚴經的相信者 自然不少 不意外 12/01 00:17
※ 編輯: d8888 (59.120.249.100), 12/01/2016 10:35:51 ※ 編輯: d8888 (59.120.249.100), 12/01/2016 10:40:51
log56: 讚歎! 12/04 19:52
ru4gun: 推 02/07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