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波田繼續練習,一直到十月禪修結束才回家。然後開始在家裡教妻子修他發明的動中禪 , 他太太很敬重他並嚴格地依法修學,兩年之後,終於了悟了正法。有一天早上她在菜園摘 菜,突然騖叫:「我是怎麼了?」波田問:「妳怎麼了?!」她說 : 「我的身體盡失其味,像醃漬的牛肉一樣整個收縮了起來。波田叫她順其自然,不用管它 。 不久她告訴波田她內心不再有苦了。他教姊姊巴儂和姊夫隆儂練習動中禪,直到他們了悟 了正法;同時還教其他親戚、鄰居、 朋 友和村民練習動中禪。由於大家都很敬重他,於是也都依他的教導修行,而且大多獲得精 深 的成果。 2.阿姜康懇本來是泰國東北地區的一位精神醫師,他 1966 年初(30 歲)到佛禪寺(Wat Paphutthayan)參見隆波田,在隆波田的指導下修學一個月之後,他就了悟名色(身心) , 而且破除了自己的巫術和迷信。於是他決定出家為僧,以便能繼續在佛禪寺(Wat Paphutthayan)跟隨隆波田練習禪修。修了三年之後,他“恢復了本性”。 3.1973 年,重要弟子阿姜達(1951 生)來解脫森林寺學習動中禪 (阿姜達三年後滅苦 ,後來常在此寺教導動中禪)。 4.阿姜安嘉莉.泰雅儂練習一小時就直接體驗名色 經過四個月的實踐後 體會了生盡的自然現象。 5.隆波通他遇見動中禪的導師隆波田,在隆波田的指 導下,修習動中禪,30天內連續不斷地培養 覺性,明瞭了身與心,之後9天他還是不斷練 習,體驗到「苦滅」,對生與死不再有任何 疑惑。 6.1957年,隆波田年近46,離開了家並下定決心若 不找到真理,就不回家。他來到了農開省的摩尼光寺 練習一種簡單的肢體動作,但是他不像別人在心中默 念「動、停」,只是覺知身心的動作。幾天裡,也就 是1957年泰國舊曆8月11日的早晨,他的心已完全到 達了苦滅,不需要任何傳統的儀式或老師。 7.2009年7月至9月 覺奎在泰國親受隆波康懇的教海皈依 短期出家 並取名為阿帕塔隆 親自感受到動中禪開啟覺性的強大 體會到無明被截斷心地的清涼的味道 相信動中禪是直取涅槃的快速法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85.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08762959.A.B6F.html
Uguar: 隆波田發明的動中禪符合一直有人強調的親近善男子的必要的 10/23 21:22
Uguar: 性嗎? 10/23 21:22
ilanese: 依我看這種動中禪,是沒有止禪的成就,病痛一來,會不會 10/23 21:50
ilanese: 有病苦,行者自己最清楚了。 10/23 21:51
ilanese: 如果只是單純在行住坐臥時覺知自己的身心狀態,我覺得還 10/23 22:03
ilanese: 好。 10/23 22:03
ilanese: 但如果是特意用手部動作來引發覺知心,就有如用持咒念佛 10/23 22:04
ilanese: 的一念來代其他的萬念。初學者尚能用這種方法,否則我個 10/23 22:07
ilanese: 人認為那個覺知心難以深入,有如特意用意識引發覺知心, 10/23 22:08
ilanese: 跟頭上安頭差不多。 10/23 22:08
kodi: 隆波通。 10/24 06:20
kodi: 內觀禪修不需要很深的定力。 10/24 06:23
動中禪學會一直有請泰國的隆波通禪師來指導 學員也不乏四雙八士; 要有健康的身體要運動 走禪就是最好的運動 不能只是光靜坐 目前帕奧 葛印卡 馬哈希的禪修也都是坐禪走禪交替進行 坐禪培育定力 走禪培育精進力 定力和精進力平衡 進步才快 隆波通80多歲還很健康 隆波康懇和安嘉莉老師也還健在 隆波田得胃癌於78歲過世 死時非常平靜 最後以規律的手部動作作為遺教。 動中禪是以自然的定來體驗苦無常無我 內觀禪修不需要深定 是屬於智慧禪 目前台灣要修深定要學初禪到四禪 有南投的靜樂禪林和嘉義的法雨道場。 ※ 編輯: kodi (114.39.85.74), 10/24/2017 08:47:30
ilanese: 我是存疑啦! 10/24 15:47
soulism: 動不會有定,專心這樣做能幫助攝心,攝心之後還是要靜下來 10/24 20:27
soulism: 才會有定,因為定是心一境性 10/24 20:28
ilanese: 動中禪不會產生定力,除非是那種極有爭議性的「剎那定」 10/24 23:14
ilanese: 。 10/24 23:14
馬哈希觀腹部起伏的智慧禪就是剎那定 動中禪也是有人修成阿羅漢果。 ※ 編輯: kodi (114.39.87.186), 10/25/2017 12:07:09
TonyAnkh: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0/25 12:47
ilanese: 觀腹部起伏,嚴格來說是止禪。 10/25 12:47
馬哈希觀腹部起伏的是內觀禪修。 目前台灣南傳佛教有教止禪是帕奧的出入息念。 ※ 編輯: kodi (114.39.87.186), 10/25/2017 18:48:11
ilanese: 觀出入息就分類來說,也是止禪。 10/25 18:55
ilanese: 這類集中注意力只觀某個所緣,都應該歸類為止禪。 10/25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