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er11 (小陳)》之銘言: : 每天都會佈施的話現在在哪個果位 : 現在之後要如何再精進 阿含經故事選 (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38.htm 038.鹿住優婆夷的疑惑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著佛陀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天一早,尊者阿難進城乞食,一家挨著一家地,一路來到了一位名叫鹿住的優婆夷住處。 鹿住優婆夷,遠遠地看到尊者阿難朝她家走來,趕緊在家中鋪好了座位,出門迎請尊者阿難入座。 待坐定後,鹿住優婆夷對尊者阿難提出她的質疑: 「大德阿難!一位已斷淫慾,跟一位不斷淫慾的修行者,世尊記說他們都往生在同一處,這是多麼令 人難以理解與接受啊!怎麼可以說世尊是知法者呢?大德!我父親富蘭那生前已修到斷除淫慾,離欲 清淨,不著香花,遠離了凡俗之情,死後世尊記說他已經成就斯陀含果,生在兜率天中,爾後只會再 來人間一次,就能成就解脫。而我的叔父梨師達多,還沒能斷除淫慾,不過僅止於與自己妻子的正淫 就是了,死後世尊也記說他已經成就斯陀含果,生在兜率天中,同樣只再來人間一次,就能成就解脫。 怎麼斷淫慾與不斷淫慾的人,果報相同呢?」 「姊妹!別這樣說,如來能全盤地了知眾生的優劣,你不能。」尊者阿難只能做這樣的回應,就告辭 了。 尊者阿難回到祇園精舍後,即刻去見佛陀,將鹿住優婆夷的質疑告訴佛陀。佛陀為尊者阿難解釋說: 「鹿住優婆夷哪能全盤地了知眾生的優劣呢?阿難!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有兩個人,同樣犯了戒,隨 後也都同樣地改正不犯了,但是,其中一位不能如實了知心解脫、慧解脫的道理,所以不願意多聽聞 正法,也因此而知見不能通達,正見不能具足,不能具備一旦修學時機成熟,便得解脫的因緣,但另 一位卻能全然具足。這樣,後面這一位當然比前面那位優勝了。為什麼呢?因為正法的大流,能度化 人們趣向解脫。所以,如果有人,只從表面看到兩人都同樣的犯戒與改正,就依此而斷定這兩人的果 報都一樣,而質疑為何說一人優、一人劣,阿難!這樣的人當然要感到困惑而苦惱了。同樣的道理, 也不能只從表面的持戒圓滿,或者貪、瞋、掉舉等煩惱的破除,來斷定眾生的優劣。 阿難!如果梨師達多也和富蘭那一樣的持戒斷淫慾,那麼,梨師達多將往生於富蘭那所不能知的更殊 勝處,反之,如果富蘭那也能成就如同梨師達多一樣的智慧,那富蘭那也將能往生梨師達多所不能知 的更殊勝處。阿難!富蘭那持戒比較優勝,而梨師達多智慧比較優勝,說來兩人都各有尚待努力的不 圓滯浮。」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九九0經》、《增支部第一0集第七五經》、《雜阿含第九九一經》、   《增支部第六集第四四經》。 二、優婆夷,是在家女佛弟子的意思,在家男佛弟子稱為優婆塞。 三、一家挨著一家依序乞食,經中稱為「次第乞食」,這是比丘、比丘尼乞食的規矩,主要是著眼於   不擇貧富的平等心。 四、心解脫、慧解脫,有時也作俱解脫、慧解脫,這是兩類的解脫者。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具有入   初禪以上的定力與神通力,後者則無(參考故事第八九〈須深盜法〉)。 五、鹿住優婆夷以為,能斷淫慾一定是比較高明的,這種觀念,在今日多少也還看得到。不過,本則   故事明白地告訴我們,不一定是這樣的。修學成就的優劣,是要從多方面全盤來衡量的,不是一   般人所能完全瞭解的。解脫者當然是斷淫慾的,但斷淫慾者卻不一定能得解脫,因為解脫的關鍵   是斷我執、我慢的「慧」,而不在淫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09.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17192850.A.75F.html
eudamonia4u: 隨喜 01/29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