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回答一下推文的部份
valenci: 是非善惡有那麼容易說分明嗎?戒飲酒,依聖嚴師父的說法 09/14 07:29
valenci: 是因為佛家重視智慧,酒會影響智慧。另飲酒後容易失控。 09/14 07:30
valenci: 不持戒就可能「是非不分」、「壞人」,這樣的說法適當嗎 09/14 07:34
valenci: 原Po的說法是有個人精進修行,不持戒,原Po勸他對治自己 09/14 07:45
valenci: 的貪嗔痴,他不聽。原Po說,你看你不聽就出事了。 09/14 07:46
valenci: 然後在推文中附和板友的說法:不修就沒事了。 09/14 07:46
valenci: 依我聽到的說法,持戒是有助於修行。不持戒會出事,或不 09/14 08:07
valenci: 持戒就可能是非不分、壞人,這可嚇到我了。 09/14 08:07
valenci: 更正。「不持戒會出事」改為「不持戒修行會出事」。 09/14 08:09
為求簡化,暫且使用根本五戒當作例子: ┌───┬─────┬─────┐ │五戒名│守戒者  │不守戒者 │ ├───┼─────┼─────┤ │不殺生│不故意殺生│故意殺生 │ │不偷盜│不故意偷盜│故意偷盜 │ │不邪淫│不故意邪淫│故意邪淫 │ │不妄語│不故意妄語│故意妄語 │ │不飲酒│不故意飲酒│故意飲酒 │ ├───┼─────┼─────┤ │理解為│善人   │惡人   │ │   │有品德修為│無品德修為│ │   │是佛弟子 │非佛弟子 │ └───┴─────┴─────┘ 由上表可知,是非善惡是顯而易見的。 不守戒的人, 要嘛他無法分辨善惡, 要嘛他想要犯戒,是惡人。 ===== 關於「不持戒修行會出事」, 並非我的觀點。 而是原文底下推文sleepyrat說的。(詳見下面引言) 話說: 有人主張不持戒也沒事的嗎? 不如去偷盜,看會不會有事。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無論有無持戒、有無修行,果報都是一樣的。 佛教的戒律與法律是不同的。 不同國家的法律可能會有矛盾,因為是人憑自己意思訂定的。 佛教戒律的根源是因果輪迴,是真理;不是佛陀憑自己意思訂的。 這和法律是有絕對的不同的。 (雖然偶有一些戒律與因果無關,但都偏向小戒, 而且都是比丘戒居多,身為居士較不受影響) ===== 我的看法如下(詳細可參看上一篇我寫的文章): 佛教修行過程:戒->定->慧 且綜合上面的表格: 不持戒的人,是沒有品德修為的。 不持戒的人,不是佛弟子。 既然不持戒的人是沒在修行的人, 就不會有不持戒修行這件事, 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出事」、「不出事」的問題了。 ===== 可是當事人又說他有修,是怎麼一回事?! 那是走火入魔。 ┌──────┬─────┐ │佛說    │魔說   │ ├──────┼─────┤ │已戒為師  │不必持戒 │ │因果輪迴實有│輪迴是幻夢│ └──────┴─────┘ 把對的當成錯的,沒有的當成有的。 是認賊作父、思想混亂、已經入魔了。 其要承受的果報是可怕的。(尤其是毀謗佛法、三寶) 至於會不會出事,視眼光遠近而定。 看得近的,神棍不也活得好好的?! 看得遠的,因果報應就在眼前。 ===== 以下皆為引言 以下為推文引言 ● 6354 14 9/07 feelthat □ [心得] 修行 但不持戒 痛苦纏身 的 實案 ┌─────────────────────────────────────┐ │ 文章代碼(AID): #1RaT9zWL (Buddha) [ptt.cc] [心得] 修行 但不持戒 痛苦纏身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36283261.A.815.html │ │ 這一篇文章值 161 Ptt幣 │ └─────────────────────────────────────┘
sleepyrat: 原PO這案例的嗔癡慢都來自修行,不修就沒事了~~ 09/07 20:33
redbalon: 讚嘆BRIANE大菩薩無我佈施大善行。不過要稍微注意一下, 09/07 22:03
redbalon: 台灣社會有很多有心人士會利用善心斂財,佈施給這種惡人 09/07 22:03
redbalon: 只會助長他們為惡的氣焰。 09/07 22:03
redbalon: 大願法師說,對淨信的佛弟子來說,真正的惡是五蓋,持守 09/07 22:10
redbalon: 五戒是很正常不過的,並不會覺得不自在或是綁手綁腳的。 09/07 22:10
redbalon: 小弟很敬佩Brian兄,感覺您是一位淨信的在家居士。連鬼 09/07 22:10
redbalon: 神天人都會尊敬您的。 09/07 22:10
ywchenz: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09/07 22:50
ywchenz: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09/07 22:50
ywchenz: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09/07 22:50
feelthat: sleep: 不修就沒事了 完全正確! 有時不修比有修好! 09/07 23:10
feelthat: 有時 行行善 不隨便發脾氣 都比有修好!!! 09/07 23:11
feelthat: 神棍的確很多 但有能力的人 他就是有能力! 09/07 23:20
feelthat: 卡爾: 我不該誤犯這種蠢行 就是我不相信的事都是騙局! 09/07 23:21
===== 以下為文章引言 ※ 引述《VElysian (VElysian)》之銘言: : 戒定慧,是針對不同根器的人說的: : 有的人生來智慧較高,因此跟他說四聖諦、八正道,馬上可以理解修持。 : 有的人雖然聰明,但心生懷疑,這時跟他說一切皆是無常,輔以修定之法;透過自身驗證,自然成就。 : 有的人生性愚昧、是非不分,又無法克制自己,所以教他持戒。 : 持戒有兩層意義: : 一、分辨善惡。 : 二、親近善、遠離惡。 : 例如說,有的人覺得撿路上人失落的東西沒關係,或飲酒沒關係。 : 但我們知道,撿路上人失落的東西是出於貪念。 : 飲酒則是出於對飲酒體驗(?)的執著。 : 但是有的人無法理解這些,所以先教他持戒, : 等到他能守戒了,欲望自然減弱, : 這時自然容易切入定、慧的修持。 : 另外有的人想學道,但是根除不了惡緣,感到痛苦。 : 跟他說佛法,雖然可以理解,但是難以做到。 : 如果傳戒給他,告訴他要遠離惡的因緣,親近善的因緣, : 那麼他也就可以進一步修習佛法了。 : 又: : 從定、慧的境界來看, : 有定的人一定能守戒, : 有慧的人一定能守定, : 因此:定不離戒、慧不離定。 : 說戒律不重要的人,是把戒律看得太輕了。 : : 是非分明、並且追求善的人,都會很樂意遵守戒律。 : 不願意遵守戒律的,就可能是是非不分、心裡敗壞之人; : 而是非不分、壞人是不能「正確」修持佛法的。 : ===== : 關於因緣: : 確實,一個人若身體受到極大痛苦, : 可能是他今生造惡,招感前世業障現前; : 也有可能是他現世報應,自作自受。(例如喝太多牛奶拉肚子。) : 也有可能無論怎樣,這個因果就是會出現。(例如流行性感冒,雖然還是有人保持健康…) : 原因沒有一定。 : 但我想,原Po或許是想表達: : 一個把輪迴當作幻夢、說自己沒有法執的人, : 當他遭遇到極大痛苦的時候, : 既然這個痛苦是幻夢,他應當可以處之泰然才對。 : 但是實際上他卻做不到。 : 是不是呢? : 所謂真金不怕火煉。 : 人生在世修行。 : 若沒有遭遇試煉, : 果然還是不知道自己已達什麼境界啊!(茶) : ===== : 以下皆為引言 : : ※ 引述《feelthat (雲端傳送)》之銘言: : : 敝人所說 為真實事蹟 無有欺騙 於佛前發誓 : : 前言: 智慧者 謹守戒律 視戒律為釋佛 : : 愚痴者 放縱戒律 視戒律為約束 : : 敝人親見此人 : : 目前正在承受苦痛 耳朵失聰了 無法走動 全身冷熱煎熬 : : 在以前 他是一位精進的修行者 佛號百萬遍 時時讀經 : : 將入眠時見佛 入眠後偶有白光遍滿 : : 相應密法 能使遺失物復得 使惡人難受 保護居家財物 : : 但因其嗔性不除 時有怒氣難消(嗔) 言不柔和寬解(痴) 自滿修行成就(慢) : : 有時殺害蟑螂 亦覺為民除害 無所謂 : : 敝人曾勸 應當持戒 謹言慎行 言語柔和 無論財施法施 多行布施 勿稍嬌矜 : : 小心輪迴 但全然不以為意 認為修行人不犯五戒即可 認為輪迴只是心中的幻夢 : : 說敝人把輪迴看太真了 : : 因不持戒 積累惡業 現身體受極大痛苦 輪迴惡業 親受體驗 : : 即使佛號百萬 亦只是有福德而已 : : 不觀自心 難消惡業 不謹言慎行 受報的只會是自己 : : 不要以為自己有了 初修體驗 就此自滿 與人諍言 動用嗔心 : : 望各位 持守戒律 由南傳基本法典起修 觀察自心 : : 祝成就! : -- : → VElysian: 如果有人能將此人的矛盾指給他自己看,令他悔改, 09/14 01:13 : → VElysian: 也是一件美事~ 09/14 01:14 : → VElysian: ^令他有生之年能夠悔改 09/14 01:22 : 推 feelthat: 解釋的 很好! 09/14 07:25 : → valenci: 是非善惡有那麼容易說分明嗎?戒飲酒,依聖嚴師父的說法 09/14 07:29 : → valenci: 是因為佛家重視智慧,酒會影響智慧。另飲酒後容易失控。 09/14 07:30 : → valenci: 不持戒就可能「是非不分」、「壞人」,這樣的說法適當嗎 09/14 07:34 : → valenci: 原Po的說法是有個人精進修行,不持戒,原Po勸他對治自己 09/14 07:45 : → valenci: 的貪嗔痴,他不聽。原Po說,你看你不聽就出事了。 09/14 07:46 : → valenci: 然後在推文中附和板友的說法:不修就沒事了。 09/14 07:46 : 推 valenci: 依我聽到的說法,持戒是有助於修行。不持戒會出事,或不 09/14 08:07 : → valenci: 持戒就可能是非不分、壞人,這可嚇到我了。 09/14 08:07 : → valenci: 更正。「不持戒會出事」改為「不持戒修行會出事」。 09/14 08: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26.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36943431.A.BE7.html ※ 編輯: VElysian (114.42.126.212), 09/15/2018 00:44:40 ※ 編輯: VElysian (114.42.126.212), 09/15/2018 01:14:09 ※ 編輯: VElysian (114.42.126.212), 09/15/2018 01:33:18
valenci: 不飲酒這條五戒跟因果有關? 09/15 02:20
valenci: 我最佛教強調善惡分明,下地獄,毀謗三寶重罪(下地獄嗎? 09/15 02:26
valenci: 對了,有的法師說開始時就算持「一戒」也行喔。 09/15 02:27
valenci: 這樣算五分之四的惡人嗎? 09/15 02:27
valenci: 我最怕佛教這些部分。 09/15 02:31
feelthat: 能明辨因果輪迴! 以戒為師 釋迦佛稱此人為婆羅門 09/15 04:12
cool810: 佛教的別解脫戒,以皈依戒為基礎,也就是在獲得三皈依的 09/15 05:57
cool810: 戒體來進行受戒,別解脫戒有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戒等 09/15 05:58
cool810: 七眾別解脫戒,透過受戒的作法羯磨,包括戒師阿奢黎的師 09/15 06:00
cool810: 師相承,受戒者的發心、要期誓願等領受戒體,比如能夠得 09/15 06:02
cool810: 受別解脫戒體的發心意樂要有出離心,居士五戒要期誓願盡 09/15 06:04
cool810: 形壽。戒是警意之緣,得戒後,戒的隨行依戒體能持、能憶 09/15 06:06
cool810: 佛教的別解脫戒,一定是以皈依的基礎上才有的,如果失去 09/15 06:09
cool810: 去皈依戒,後面的別解脫戒也就沒有基礎。戒是佛陀制的, 09/15 06:10
cool810: 但不是說沒有受戒就沒有善惡因果,比如說要得人天善道要 09/15 06:13
cool810: 依於十善業道,殺盜婬妄等四者是基本的性戒,而佛陀制戒 09/15 06:15
cool810: 於本業上復增制罪,業制雙舉,受戒得戒後犯戒,罪加一重 09/15 06:18
cool810: 比如未得戒者相違四根本戒的性戒是惡,得戒者違犯四根本 09/15 06:21
cool810: 戒不僅有相違性戒的罪業,也有違犯制戒的罪業,罪加一等 09/15 06:23
cool810: 得戒後在戒行的持犯上,犯戒的輕重不同,判罪有輕重不一 09/15 06:27
cool810: 嚴重者是究竟罪,也就是到了破失根本戒的程度就是斷頭罪 09/15 06:31
cool810: 破失根本罪不可悔,無法靠布薩懺悔來恢復戒體,如果是僧 09/15 06:33
cool810: 人的話就必須逐出僧團,不得再與僧共住。 09/15 06:33
cool810: 以居士五戒的別解脫戒而言,成為內道佛教徒之後,於戒師 09/15 06:42
cool810: 阿奢黎得受五戒戒體,可依個人能力情況分別受持乃至滿分 09/15 06:43
cool810: 印光法師:「如來說法,悉順人情,不強人以所難。如受優 09/15 06:44
cool810: 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隨人意 09/15 06:45
cool810: 。」戒師問遮難時,有受一條、二條等,五條全受則為圓滿 09/15 06:47
cool810: 外道沒有別解脫戒,佛陀制戒軌成出離之道,為聖道本基。 09/15 06:58
昨天晚上觀察因緣: 鑒於有邪見之人,因緣各有不同,不一定皆在死後馬上遭遇地獄果報, 所以將內文改成「因果報應就在眼前。」 較為圓滿。 好比說殺人, 有的會在來世出現地獄果報, 有的會在來世出現被殺果報。 那是因為因緣互相影響,是很複雜的。 ※ 編輯: VElysian (114.42.126.212), 09/15/2018 10:37:55
VElysian: 至於valenci問的,內文已有回答: 09/15 10:40
VElysian: 至於會不會出事,視眼光遠近而定。 09/15 10:40
VElysian: 看得近的,神棍不也活得好好的?! 09/15 10:41
VElysian: 看得遠的,因果報應就在眼前。 09/15 10:41
VElysian: 進一步說明,擁抱貪瞋癡即是惡,遠離貪瞋癡即是善 09/15 10:42
VElysian: 心中若給貪瞋癡留地步,惡因就如雜草般生長, 09/15 10:43
VElysian: 最後佈滿整塊田,結果不只難以清理,連好的種子都無法種 09/15 10:44
VElysian: 曾有新聞報導,有人因為心情不好,最後犯下無可挽回之事 09/15 10:48
VElysian: 他「一開始」也只是心情不好哇!他也沒有違反戒律。 09/15 10:49
cool810: 極重業會感現法受。果報成熟就沒辦法了,惡因階段就要遮止 09/15 10:49
VElysian: 那麼他要算是好人、亦或是壞人呢? 09/15 10:50
cool810: 惡業的異熟果報也不是感完就結束了,依過去的造作等流還 09/15 10:53
cool810: 會有領受等流,如VE網友所說對於惡習應糾治其意不令增長 09/15 10:55
cool810: 《雜阿含877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四正勤), 09/15 11:02
cool810: 何等為四?…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方便、精勤、心攝受 09/15 11:04
cool810: …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未起善法 09/15 11:05
cool810: 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 09/15 11:05
cool810: 方便、精勤、攝受…。」三十七道品之四正斷攝戒的體性。 09/15 11:07
VElysian: 凡夫標準:貪瞋癡是人性,擁抱貪瞋癡,人生才值得。 09/15 11:22
cool810: 四神足攝定的體性,四神足(欲、勤、心、觀)也要依於四正 09/15 11:23
VElysian: 佛陀標準:貪瞋癡是無常、輪迴種子,無常即是痛苦當遠離 09/15 11:24
cool810: 斷而能成辦,而四正斷的進止取捨要有依於四念處以慧簡擇 09/15 11:25
VElysian: 依凡夫標準生活終究是凡夫,追求佛道修行最後可得解脫~ 09/15 11:25
cool810: 的慧分、念分,三十七道品的道次之間彼此有緊密的關聯。 09/15 11:26
※ 編輯: VElysian (114.42.126.212), 09/15/2018 12:00:18 ※ 編輯: VElysian (114.42.126.212), 09/15/2018 12:00:47
VElysian: 話題拉回來,戒律該守嗎?酒可以喝嗎?你覺得呢? 09/15 12:18
VElysian: 貪瞋癡是否應當遠離?! 09/15 12:19
cool810: 我們現前這個人身的五蘊身,也是過去有持戒的善業因緣才 09/15 12:20
cool810: 能夠得到。 09/15 12:21
VElysian: 以上。 09/15 12:21
cool810: 您覺得呢? 09/15 12:22
VElysian: 我的問題留給對戒律有疑惑的人思考(例如valenci); 09/15 12:29
VElysian: 我的觀點在文章及推文中已清楚表達~^^ 09/15 12:30
VElysian: ^我*提出*的問題 09/15 12:32
cool810: 能夠得受別解脫戒體的所依身,惡趣的所依身不得戒,善趣 09/15 12:33
cool810: 的所依身中,天趣不是能得別解脫戒的所依身,而人趣的所 09/15 12:34
cool810: 依身中,佛典提到北俱蘆洲的人身也不得戒,所以依於何種 09/15 12:36
cool810: 五蘊身能夠受戒得戒而來修持,這也是我們現前人身難得的 09/15 12:38
cool810: 因緣之一。 09/15 12:39
cool810: 雖然得受別解脫戒體後,才有別解脫戒上的持犯,但並不是 09/15 12:51
cool810: 說未受別解脫戒就不需要有戒的內涵,能夠遮止往惡趣生的 09/15 12:53
cool810: 十善業道就有戒的內涵,十惡業中,意三不善根特指能墮三 09/15 12:56
cool810: 趣惡的貪瞋邪見,遠離惡趣的五蘊身,應當修習十善業道來 09/15 13:00
cool810: 防護,避免墮惡趣是修行的首要次第。 09/15 13:06
poohkoala: 為什麼整串系列文都沒人提到關於【非因計因】的迷思邪 09/15 13:10
poohkoala: 見啊?????? 09/15 13:10
cool810: (墮惡趣是佛典說的學佛八難處,剛離開座位以上略作補完) 09/15 13:19
VElysian: 非因記因,正式名稱:戒禁取。 09/15 13:56
VElysian: 解釋:作「因果連連看」的時候連錯答案。 09/15 13:57
VElysian: 我沒有提到是因為我覺得原Po的主旨不是討論因果, 09/15 13:57
VElysian: 而應該是:不守戒(定慧)->嗔念熾盛->果報成熟->痛苦。 09/15 14:00
VElysian: 不是嗔念使果報成熟,而是果報成熟時因犯嗔而痛苦。 09/15 14:01
VElysian: ^而*更加*痛苦 09/15 14:04
VElysian: 這樣說來,不持戒令惡念增長增加不善業,似乎也說得通? 09/15 14:05
VElysian: 當然我可能會錯意。anyway 有人從我話語得益也是好事! 09/15 14:09
gogolee0210: 金剛經有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今天我都不飲酒了,我 09/19 15:01
gogolee0210: 幹嘛還執著酒戒??豈不是上岸了還背著船一樣愚蠢?但 09/19 15:02
gogolee0210: 對於大部分的人,的的確確是需要守戒律,因為那只是 09/19 15:03
gogolee0210: 向善的基礎、方便法門,所以還是贊成守戒。 09/19 15:03
gogolee0210: 一者可以幫助人向善,在向善的過程中佐以善知識,趨 09/19 15:04
gogolee0210: 向定,定之後而生慧。自然而然,了然於心,不再執著 09/19 15:05
gogolee0210: 於戒或不戒,隨順因緣而行即可。 09/19 15:06
gogolee0210: 外人看似守戒律,其實已無戒可守。 09/19 15:06
cool810: 補充末學自己的推文,前面推文提到印光法師言五戒之別解 09/20 14:01
cool810: 脫戒可別別分受。但是八關齋戒以上的別解脫戒,則不可別 09/20 14:02
cool810: 別分受,例如,受持八關齋戒時,八條要全受,沙彌十戒, 09/20 14:03
cool810: 也是十條全受。八關齋戒又稱為近住戒,也就是接近出家的 09/20 14:05
cool810: 戒,可以讓在家人預習出家的生活。受了戒得戒體之後,如 09/20 14:06
cool810: 果要開緣,有其軌則,並非隨己意而為,依戒律之羯磨開緣 09/20 14:08
cool810: ,之後也要依戒律之羯磨還淨,例如,有人在受八關齋戒期 09/20 14:09
cool810: 間,不得已要非時食時(如病人要吃藥),法師會依作法羯磨 09/20 14:10
cool810: 開許,總之,受持戒律之開遮持犯等,依於佛教內道三藏教 09/20 14:11
cool810: 典之律藏,透過聞、思、修,來學習認識相關內涵。 09/20 14:13
VElysian: 推 09/23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