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承諾會回文, 所以就寫了。 1. yule1224 文章主旨: 1.五戒十善是做人和學佛者理所當然的本份。 2.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3.法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五戒成就→人道 世間法:五戒十善┤ └→十善圓滿→欲界天 出世間法: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波羅蜜→涅槃&極樂世界(出離輪迴) 4.我們這些凡夫一般都具足了不平、不滿、計較、嫉妒、不明因果事理, 我們眾生內心都具足貪嗔癡三毒,不但出世間善做不到,世間善也做不到 5.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並非是依靠我們念佛的功德往生, 因為往生的功德資糧,阿彌陀佛已完全具足, 6.不依靠參禪悟道,不依靠觀想、觀像、實相,不依靠自己工夫修行迴向。 7.專念阿彌陀佛,順利往生極樂世界。 2. 我的見解: 1.佛教講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若前世造惡業,今生來世必得惡果,這是不變之理。 絕不會因為我們守了五戒、行了十善, 以前所存留的惡業就會憑空消失。 種「三惡道」因就得「三惡道」果,並不會因為後來行了五戒十善, 惡果不見,只往生人天善道。 因此: 「五戒成就,可出生人道,十善圓滿可生欲界天」 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五戒十善,仍然是善有善報的。 2.世間法、出世間法阿含經中沒有提到, 可見是後來出現的說法, 佛教分居士戒、比丘戒, 佛法核心是四聖諦、八正道。 沒有四聖諦、八正道,就不是佛法。 阿含經中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做的: ┌遠離惡因緣:守居士戒 居士┤ └親近善因緣:行善功德→布施→放下→人生無常→四聖諦→八正道→初果 居士→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 │ │ ├→往生人天善道 └──────┴───────┘ 3.佛教說: 因果報應是自作自受的,無法轉嫁他人。 阿含經中沒有「迴向功德」的說法,可見迴向是後來人發明的。 (PS:跟迴向相應的是布施,詳見下一段。) 神通不敵業力。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無法將「佛的果位」賜給我們。 行善的人有功德,也無法將他的「功德」讓給我們。 同理,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的資糧」,是沒辦法送給我們的, 就算阿彌陀佛有多大的願力,也是做不到的。 如果阿彌陀佛可以把淨土資糧給我們,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卻沒做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造了業,就要承受相應的果, 縱使有再大的神通,也是無法扭轉的。 就算是阿彌陀佛有大神通,也是一樣無法扭轉因果報應的。 3.我認為的正統佛教見解: 1.來世只往生人天善道的條件:成為「四雙八輩」賢者。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9%9B%99%E5%85%AB%E8%BC%A9 ┌───┬───────┬─────────────┐ │果位 │四雙、八輩  │輪迴           │ ├───┼───────┼─────────────┤ │向初果│向須陀洹   │只往生人天善道。     │ │ 初果│ 須陀洹   │人天往返=七次涅槃。   │ ├───┼───────┼─────────────┤ │向二果│向斯陀含   │人天往返<七次涅槃。   │ │ 二果│ 斯陀含   │人天往返=一次涅槃。   │ ├───┼───────┼─────────────┤ │向三果│向阿那含   │已得斯陀含果,修阿那含果。│ │ 三果│ 阿那含   │往生天道後涅槃。     │ ├───┼───────┼─────────────┤ │向四果│向阿羅漢   │已得阿那含果,修阿羅漢果。│ │ 四果│ 阿羅漢(佛)│不受後有,究竟涅槃。   │ └───┴───────┴─────────────┘ 2.初果門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0%88%E9%99%80%E6%B4%B9 斷身見: 不持我見,不再認為五蘊有永恆不變的我、真我、實我、靈魂。 斷疑見: 對佛、法、僧等有了堅固不變的信心,不再懷疑。 斷戒禁取見:能分辨有益與無益的行為, 不迷信無益的宗教儀式、禁忌戒條等。 3.證初果的先決條件:四預流支親近善士 聽聞佛法 內正思惟 法次法向(依循正確的修道次第) 4.布施與迴向: 原始佛教的迴向通常迴向涅槃而不迴向諸功德, 但布施(供養)可以指名代替誰布施: 牆外經註: http://bbs.sutta.org/thread-7196-1-1.html 布施供養的對象:一切眾生,功德大小:佛>僧>聖者>人>… 布施供養的物品:食物、水、衣服,或其他有形之物指名得到功德的對象:一般是指名「死去的親人」。 PS1:指名對象名單中沒有冤親債主! PS2:指名對象是「死去」的親人, 我們既然是「活人」,就是無法被指名的, 所以阿彌陀佛無法將他的功德指名給還活著的我們。 PS3:布施只能布施有形之物:如食物、衣服之類; 因此並沒有超度死去親人脫離地獄、惡鬼等惡道的能力。 由此可見,念經超度等科儀是後世創造的。 PS4:但一般拜拜或農曆七月布施食物給祖先是符合佛教教義的。@@ 4.結論: 1. 阿彌陀佛有神通,但不可能扭轉我們造的惡業。 2. 阿彌陀佛有淨土的功德、成佛的果位,也無法轉讓給我們。 3. 綜合以上兩點,念佛有用嗎? 4. 因此,依「四聖諦」「八正道」往「四雙八輩」果位修行邁進比較保險。 寫完,已經凌晨一點了。 有所錯漏,在所難免,還請諸位指教。(zzz...) ===== 以下皆為引言: ※ 引述《yule1224 (用電腦記得縮下巴)》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修行提問 請問如何確定自己不再輪迴 : 時間: Mon Nov 5 14:50:58 2018 : : ※ 引述《yule1224 (用電腦記得縮下巴)》之銘言: : : → CassSunstein: 依經不依論 除了信願 行的部份你要記得廣行五戒十善 11/04 05:23 : : → CassSunstein: (經上說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國)然後你在臨終時試 11/04 05:24 : : 你的經文內容寫錯了,少寫因緣二字,這兩字十分重要,少了這二字,很容易解讀錯誤 :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 根據淨土宗精要法語解(淨土宗協會出版) : 根據善導大師《法事讚》:「隨緣雜善恐難生」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所有善根福德的結晶 : ,信願持名即是以阿彌陀佛的善根福德作為自己的善根福德。相比之下,任何靠自己所積 : 善德,皆是少善根福德,皆非往生正因。 : : 我猜,著急人士匆忙一眼掃到上面這段,大概會急急忙忙的想要毀謗淨土法門不注重個人修持,其實這樣解讀是錯誤的 : : 行願行,其中『行』並非是五戒十善,而是持名念佛!!!!這才是直航門票 : 就算你做不到五戒十善,但只要能做到信願持名,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但,這不代表五戒十善不重要,因為..... : : 五戒十善是做人和學佛者理所當然的本份 : 五戒十善是做人和學佛者理所當然的本份 : 五戒十善是做人和學佛者理所當然的本份 : : 這本書也提到了 : 梵文阿彌陀經:「眾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國。」 (少善不生) : : 另外古代大德對於這句的解釋如下: :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 「聲聞,獨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少善不生) :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念佛多善) : :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 「欲生彼國,須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 「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 : 「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念佛多善) : : 以上皆說光靠自己的修持所獲得的福德,是不足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唯一可依靠的是 : 阿彌陀佛的願力,而要怎麼依靠,是持名念佛。 : : 另外,關於善導大師的見解 : 可從這一首偈瞭解: : : 極樂無為涅槃界 : 隨緣雜善恐難生 : 故使如來選要法 : 教念彌陀專復專 : : : 以下是參考慧淨法師講演集(三)來解釋善導大師的這首偈,我覺得寫得很好 : 我並沒有照原文寫,只呈現部分大意,有興趣的人可以淨土宗協會的門口贈書處取得 : 位置可參考上面的連結,位於象山登山處之前 : : 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境。要進入涅槃的境界,不能靠我們所修的『隨緣雜善』 : 迴向,也就是說靠我們的五戒、十善、修禪、修密的功德迴向,是無法進入西方極樂涅槃的境界。然而盡五倫、持五戒、行十善、修六度是做人與學佛的本分,要努力的方向,理當如此。 : : 若以五戒、十善、修禪、修密的功德迴向,不依靠阿彌陀佛的救度,或認為阿彌陀佛救度 : 我們的力量可能不夠,需要以這些「隨緣雜善」輔助,此依靠自力的方式,屬於雜修雜行。 : : 詳細來說,六道輪迴的生死凡夫,要解脫生死,最起碼要修出世間法。 : 法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 : 世間法就是「五戒」「十善」,五戒成就,可出生人道,十善圓滿可生欲界天, : 但不論人間或天上,仍出不了輪迴。 : 相對來說,修出世間法也就是「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才可超越生死輪迴。 : : 然而我們這些凡夫一般都具足了不平、不滿、計較、嫉妒、不明因果事理, : 從過去世到現在,都在三界六道輪迴,且往往在三惡道中。我們眾生內心都具足貪嗔癡三毒,不但出世間善做不到,世間善也做不到,都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 : : 所以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替我們選定可以進入涅槃的法門,就是只要專念 : 『南無阿彌陀佛』。不依靠參禪悟道,不依靠觀想、觀像、實相,不依靠自己工夫修行迴向 : 更進一步來說,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並非是依靠我們念佛的功德往生,因為往生的功德資糧,阿彌陀佛已完全具足, : 我們只不過是隨順第十八願所說,叫我們一生要專念阿彌陀佛。如此,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永遠保護我們,不讓我們受天魔外道、 : 冤親債主的阻礙,使我們順利往生極樂世界。 : : 如果雜修雜行,就與阿彌陀佛的願心無法完全相應,雖然迴向「隨緣雜善」也能往生 : 極樂世界,但需先待在蓮花中,直到花開。 : : : : -- : 史威登堡的警告:其實自殺只是永久痛苦的開始。人類是消滅不了自己的, : 能殺死的只有肉體,之後的痛苦折磨是超乎想像的 https://goo.gl/gBxG18 : 如果很憂鬱可試試維他命B3和B群 https://goo.gl/Q0LOAJ : 念阿彌陀佛感應的故事 https://goo.gl/U1Fghj : 令人感動的海賢老和尚 https://goo.gl/WRkR5T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124.156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41400662.A.2D0.html : ※ 編輯: yule1224 (122.116.124.156), 11/05/2018 16:00:03 : → ilanese: 中毒過深。 11/05 15:57 : → ilanese: 今世不修,望來世。 11/05 15:58 : 著急之人,果真隨便掃一眼,解讀錯誤,真是白花那麼多時間 : : → ilanese: 連別人唸南無觀世音菩薩,也說要唸南無阿彌陀佛,理由是 11/05 15:59 : → ilanese: 唸南無阿彌陀佛就包括了唸南無觀世音菩薩(?)。 11/05 15:59 : : 淨土三經已說明了 : 我相信好學聰明如你的人可以自行查證經文,不需如我愚人幫你找出解讀 :) : ※ 編輯: yule1224 (122.116.124.156), 11/05/2018 16:08:24 : → ilanese: 偽經或非偽經,我懶得去研究這個。 11/05 16:07 : → ilanese: 反正我修觀音法門,但我也不持觀音菩薩的聖號。 11/05 16:08 : → ilanese: 信仰也沒有偽不偽的,你相信就好。 11/05 16:09 : → ilanese: 後來我早回歸道家法門,連觀音法門也不修了,不然真想實 11/05 16:11 : → ilanese: 驗看看唸阿彌陀佛得唸佛三昧是有多殊勝?讓你們講成那樣 11/05 16:11 : → ilanese: 子。 11/05 16:12 : → creative88: 善導流淨土宗的講法不強調念佛三昧 強調對持名的信心 11/05 16:22 : → creative88: 可能是時代或是各種根性的解釋吧 各代淨土祖師喜歡講 11/05 16:29 : → creative88: 的東西會不一樣 有些有禪味般若味 有些天台理論很重 11/05 16:30 : → creative88: 對念佛三昧有興趣可能要翻翻 大集經賢護分講得比較多 11/05 16:35 : → ilanese: 我沒什麼興趣啦! 11/05 17:01 : → VElysian: 文中說入世法:五戒十善成就可生人道、往生欲界天。 11/05 17:02 : → ilanese: 真要我修的話,就靜坐時單純念阿彌陀佛就好了。 11/05 17:02 : → VElysian: 我並不認同這是佛教說法。 11/05 17:02 : → VElysian: 因釋迦牟尼說:向初果、初果以上才確定在人道以上輪迴。 11/05 17:03 : → VElysian: 也就是說:「四果內」,人天善道才有份。 11/05 17:03 : → VElysian: 否則其他外道也有五戒十善,但外道並非佛教。 11/05 17:04 : → VElysian: 單純守戒行善,未來仍究有可能下地獄的; 11/05 17:06 : → VElysian: 例如:阿闍世王,盡力護持佛教,釋迦牟尼佛授記他: 11/05 17:07 : → VElysian: 淨信俱足(大概是這意思),死後仍須下拍球地獄。 11/05 17:07 : → VElysian: 回文好了… 11/05 17:15 : → VElysian: 很重要,記得:離開四聖諦八正道就沒有佛法也沒有解脫。 11/05 17:21 : 推 goldak: 其實單純好好念阿彌陀佛就累積善根福德因緣,表面簡單反而 11/05 17:59 : → goldak: 有人覺得沒那麼簡單 11/05 17:59 : → PTTHappy: 樓上的觀點是佛的觀點嗎?能引用一下經文內容依據嗎? 11/05 18:10 : 推 VElysian: PTTHappy是說我寫嗎? 11/05 18:12 : 推 tonywoo0101: 念佛確實不如表象中那麼簡單,結合自力與祂力,修行 11/05 18:15 : → tonywoo0101: 方法簡單但是並不輕鬆,信願行光是信就卡死一堆學人 11/05 18:16 : → tonywoo0101: 也難怪廣欽老和尚一生歸納的重點就是"老實念佛"! 11/05 18:17 : → PTTHappy: go網友提到的「唸阿彌陀佛就累積善根福緣」。佛有認可嗎 11/05 18:19 : → PTTHappy: 不廣行五戒十善,敢自以為足夠符合老實兩字嗎?戒慎戒慎 11/05 18:23 : 推 happytiger: 五戒十善不是基礎 這有什麼好提的 11/05 19:58 : → happytiger: 不管要成就任何道業,五戒十善都是基礎,不說也是必然 11/05 19:59 : → happytiger: 要做的事 11/05 19:59 : 推 adampolo: 很好啊,至少先確認五戒十善為必須,是佛版的共識。 11/05 20:53 : → CassSunstein: 原po說做不到五戒十善(沒關係) 只要能信願持名即可~ 11/05 21:41 : → CassSunstein: 這種做不到的"本份"講得多重視 原po是否只是搞話術? 11/05 21:44 : 推 happytiger: 你不要亂添話 純修五戒十善本來就不可能去西方極樂 就 11/05 22:16 : → happytiger: 如同純修五戒十善一樣證不了四果 11/05 22:16 : 推 happytiger: 而且人家文章一開始就立 五戒十善是學佛必要條件 通篇 11/05 22:20 : → happytiger: 也沒你這意思 11/05 22:20 : → CassSunstein: 原po正文處第10行黃色字體句子意思就在那~ 11/05 22:41 : → adampolo: 眼殘沒看到做不到沒關係.做不到沒關係,那就不能叫本分. 11/05 22: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118.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41438062.A.ECC.html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15:07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16:24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17:43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27:04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27:18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31:55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32:40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6/2018 01:33:58
yule1224: 釋迦摩尼佛 或其他佛沒做,就只是願力不同而已啊 11/06 08:29
你有沒有發現,文章中提到的,阿彌陀佛的願力好像都無效? 事實上,「願力」不是萬能的, 「願力」是無法凌駕於因緣果報之上的。
soulism: 這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的意思,要先知道佛法是什麼,才不 11/06 09:12
soulism: 會迷信,佛教是理智,有邏輯的宗教. 11/06 09:13
阿含經故事選089.須深盜法(節錄)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9.htm 住在王舍城的外道們,為因應供養少,生活困難的困局,共同集會商量,最後想出一個 點子,推舉他們之中一位名叫須深的聰明青年,要他到佛陀那邊去出家,看看能不能學 一些佛陀的秘笈回來,好讓他們也能得到大家的信仰與尊重,期望能恢復往日供養的水 準。 有一天,他(須深)聽到一些比丘自稱是證得解脫的阿羅漢,覺得這下機會來了,趕緊 前去向他們請教,怎樣才能學得初禪而得解脫。然而,這些比丘卻告訴須深,他們不會 初禪,也不會神足神通。 須深對這些比丘的回答很不滿,質疑、指責他們前後所說互相矛盾,哪有不會禪定,而 還可以自稱是解脫阿羅漢的!這些比丘就告訴須深,說他們是慧解脫者。 須深根本不瞭解,也不相信這樣的回答,就去向佛陀求證。 「須深!修學的前後次第是: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那些比丘就是以這樣 的次第,從專精思惟、安住於不放逸,而修得離我見、不起諸煩惱而證入解脫的。」 「須深!多聞聖弟子對色、受、想、行、識有這樣的理解而生厭,因厭而離貪愛,因離 貪愛而解脫,因解脫而生解脫之智:我的生死已盡,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該作的都已 完成,不再有往生下一輩子的後有愛了。 「須深!有了這樣的所知所見,就會各種禪定,各種神通了嗎?」 「不會的,世尊!」 「須深!這就是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那些比丘就是這樣專精思惟,安住於不放逸, 而修得離我見,不起諸煩惱而得解脫的。」 佛陀說到這裡,須深當下遠塵離垢,得法眼清淨:見法、得法、覺法而自己解決了對法 的疑惑,心中無所畏懼。 這時,悟入正法的須深,向佛陀頂禮,懺悔他出家盜法的不當動機,並請求佛陀的原諒。
adampolo: 觀念正確給推。 11/06 09:17
adampolo: 但根器問題,有的人就只能念佛。也不是毫無作用。 11/06 09:21
VElysian: 念佛確實有他的功用,只是沒有到扭轉惡業、得到他人功德 11/06 09:37
VElysian: 這麼誇張! 11/06 09:37
VElysian: **得到他人(佛)功德** 11/06 09:38
soulism: 初果聖人在第一生一定知道沒問題,但到了第二生,他會知道 11/06 09:48
soulism: 自己忘了已經證了初果嗎,還會造重大的惡業嗎? 11/06 09:49
MartinJu: 北傳:雜阿含785經, 中阿含189經 南傳:中部117經。 世間 11/06 10:26
MartinJu: 八正道和出世間八正道 11/06 10:26
VElysian: 初果聖人於來世可能忘了佛理,但仍有四預流支與四不壞淨 11/06 10:55
VElysian: 因緣成熟時,自己會知道已斷三結而明白擁有初果。 11/06 10:58
VElysian: 初果聖人也不會造重大的惡業。 11/06 10:59
VElysian: 初果聖人仍有貪瞋癡,所以會造煩惱妄想的業。 11/06 11:00
MartinJu: 初果來世就升天了。會有宿命通知道證得果位。乃至下輩子 11/06 11:02
MartinJu: 投胎人間。因為證得不退轉,一樣有神通,可以知道佛理 11/06 11:02
VElysian: 北傳:雜阿含785經, 中阿含189經 南傳:中部117經。 11/06 11:02
VElysian: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11/06 11:02
北傳:雜阿含785經, 中阿含189經 南傳:中部117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節錄) ===== 雜阿含785經[正聞本1042經/佛光本797經](聖道分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 有正見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 受後有,是名世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 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 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志?謂正志[有]二種: 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有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何等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謂:正志出要覺,無恚覺,不害覺,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何等為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分別、自決、 意解、計數、立意,是名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 中阿含189經/聖道經(莊春江標點)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一道,令眾生得清淨,離愁慼、啼哭,滅憂苦、懊惱,便得如法,謂:聖正定有習、 有助,亦復有具而有七支,於聖正定說習、說助,亦復說具,云何為七?正見、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若有以此七支習、助、具,善趣向心得一者,是謂: 聖正定有習、有助,亦復有具,所以者何?正見生正志,正志生正語,正語生正業,正 業生正命,正命生正方便,正方便生正念,正念生正定,賢聖弟子如是心正定,頓盡婬、 怒、癡,賢聖弟子如是正心解脫,頓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中,正見最在其前,若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若見正見是正見者,亦謂正見。 云何邪見?謂此見:無施、無齋、無有咒說,無善、惡業,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 世,無父、無母,世無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 遊,是謂邪見。云何正見?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 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 作證成就遊,是謂正見。是為: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見正見是正見者,亦謂正 見;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見成就正見,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見,成 就正見,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見,從見方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若見邪志是邪志者,是謂正志,若見正志是正志者,亦謂正志。云何邪志?欲念、恚念、 害念,是謂邪志。云何正志?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是謂正志。是為:見邪志是邪 志者,是謂正志,見正志是正志者,亦謂正志;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志成就 正志,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志,成就正志,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志,從見方 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略) 是為:學者成就八支,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云何學者成就八支?學正見,學正志、學 正語、學正業、學正命、學正方便、學正念、至學正定,是為學者成就八支。云何漏盡 阿羅訶成就十支?無學正見,無學正志、無學正語、無學正業、無學正命、無學正方便、 無學正念、無學正定、無學正解脫、至無學正智,是謂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所以者何? 正見者斷於邪見,若因邪見生無量惡不善法者,彼亦斷之;若因正見生無量善法者,彼 則修習令滿具足。……至正智者斷於邪智,若因邪智生無量惡不善法者,彼亦斷之;若 因正智生無量善法者,彼則修習令滿具足。是為:二十善品、二十不善品;是為:說四 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 若有沙門、梵志者,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無 有能制而言非者,彼於如法有十詰責,云何為十?若毀呰正見,稱譽邪見,若有邪見沙 門、梵志,若供養彼而稱譽彼,若有沙門、梵志者,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 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於如法是謂一詰責。若毀呰正見,稱 譽邪見,毀呰正志,稱譽邪志,毀呰正語,稱譽邪語,毀呰正業,稱譽邪業,毀呰正命, 稱譽邪命,毀呰正方便,稱譽邪方便,毀呰正念,稱譽邪念,毀呰正定,稱譽邪定,毀 呰正解脫,稱譽邪解脫,毀呰正智,稱譽邪智,若有邪智沙門、梵志,若供養彼而稱譽 彼,若有沙門、梵志,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 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於如法是謂第十詰責。若有沙門、梵志,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 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餘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是謂於如法有十詰責。 若更有餘沙門、梵志,蹲踞說蹲踞,無所有說無所有,說無因、說無作、說無業,謂: 彼彼所作善惡施設,斷絕破壞彼此,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 梵及餘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亦有詰責、愁憂恐怖。」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中部117經/四十大經(逐步品)(莊春江譯)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有近因、有資糧的聖正定呢?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 正精進、正念,比丘們!凡被這七支準備的心一境性,比丘們!這被稱為『有近因』、 『有資糧』的聖正定。 在那裡,比丘們!正見為先導,而,比丘們!正見如何為先導呢?了知『邪見』為邪見; 了知『正見』為正見,這是他的正見。 而,比丘們!什麼是邪見呢?『無布施,無供養,無供物,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 報,無此世,無他世,無母,無父,無化生眾生,在世間中無正行的、正行道的沙門、 婆羅門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此世、他世。』比丘們!這是邪見。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見呢?比丘們!我說這正見有二種:比丘們!有具煩惱、福分、 依著之果報的正見;有聖、無煩惱、出世間、道支的正見。 而,比丘們!什麼是具煩惱、福分、依著之果報的正見呢?『有布施,有供養,有供物, 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眾生,在世間中 有正行的、正行道的沙門、婆羅門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此世、他世。』比丘們!這是 具煩惱、福分、依著之果報的正見。 而,比丘們!什麼是聖、無煩惱、出世間、道支的正見呢?比丘們!凡聖心、無煩惱心、 具足聖道、修習聖道者的慧、慧根、慧力、擇法覺支、正見道支,比丘們!這些被稱為 聖、無煩惱、出世間、道支的正見。 他努力於邪見的捨斷、正見的具足,這是他自己的正精進;他具念捨斷邪見,具念進入 後住於正見,這是他自己的正念,這樣,這三法繞著正見轉,即:正見、正精進、正念。 在那裡,比丘們!正見為先導,而,比丘們!正見如何為先導呢?了知『邪志』為邪志; 了知『正志』為正志,這是他的正見。 而,比丘們!什麼是邪志呢?欲的意向、惡意的意向、加害的意向,比丘們!這就是邪 志。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志呢?比丘們!我說這正志有二種:有具煩惱、福分、依著之果 報的正志;有聖、無煩惱、出世間、道支的正志。 而,比丘們!什麼是具煩惱、福分、依著之果報的正志呢?離欲的意向、無惡意的意向、 無加害的意向,比丘們!這是具煩惱、福分、依著之果報的正志。 而,比丘們!什麼是聖、無煩惱、出世間、道支的正志呢?凡聖心、無煩惱心、具足聖 道、修習聖道者的思索、尋、意向、安止、細專注、心的導向、語行,比丘們!這被稱 為聖、無煩惱、出世間、道支的正志。 他努力於邪志的捨斷、正志的具足,這是他自己的正精進;他具念捨斷邪志,具念進入 後住於正志,這是他自己的正念,這樣,這三法繞著正志轉,即:正見、正精進、正念。 (略) =====
VElysian: 世間八正道是依於煩惱、追求欲望(有取)、果報的八正道 11/06 11:05
VElysian: 出世間八正道是由於解脫煩惱、無所求、邁向涅槃的八正道 11/06 11:07
VElysian: 依我的看法,出世間八正道是佛法八正道, 11/06 11:08
VElysian: 世間八正道是外道八正道。 11/06 11:08
VElysian: 出世間(佛法)八正道當學,世間(外道)八正道不應當學 11/06 11:10
VElysian: 初果來世就升天?還有宿命通?這個沒有佛經依據。 11/06 11:13
VElysian: 因為「沒有神通」的「慧解脫阿羅漢」之前 11/06 11:14
MartinJu: 外道+正道?這是什麼概念。你自創的名詞真怪 11/06 11:14
VElysian: 證得「初果」時,是絕對沒有神通的。 11/06 11:14
VElysian: 依於煩惱、追求欲望<- 本來就不是佛所教導的啊~ 11/06 11:15
VElysian: 不是佛所教導的 -> 不是佛教。是這樣。 11/06 11:16
MartinJu: 佛說這是正見喔。佛講的話要聽欸 11/06 11:16
VElysian: 是會有善報的正見,但不會趣向涅槃解脫。 11/06 11:18
VElysian: 善業福報是無常的,是不能依靠的。 11/06 11:19
VElysian: 只有涅槃真理是真實的。所以只有出世間八正道才是真實的 11/06 11:20
VElysian: 世間八正道是無常的,是虛幻的,是不可依靠的。 11/06 11:22
VElysian: 佛說,虛幻無常不實的東西,只會帶來煩惱痛苦,不要追求 11/06 11:23
VElysian: 我不反對行善,但行善是出於慈悲無所求,不是出於欲望 11/06 11:26
VElysian: 而無所求,就是出世間的正見了。 11/06 11:27
VElysian: 你說的世間的正見,出於有所求的行善,還是會煩惱痛苦 11/06 11:27
VElysian: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該行哪種八正道了。 11/06 11:28
VElysian: 無論在家人、出家人,都應該行出世間八正道。就這樣。 11/06 11:29
MartinJu: 那個意思是說出世間八正道只有聖弟子可以證得。其他人 11/06 11:29
MartinJu: 都只能做到世間八正道。南傳的經還說否定兩種八正道的人 11/06 11:29
MartinJu: 下場不太好 11/06 11:29
VElysian: 那請你舉出出處,我看看,我們再討論。 11/06 11:32
VElysian: 世間八正道,依我看來,是可能會退轉的。風險挺高的!@@ 11/06 11:33
VElysian: 八正道不是果位,是修行方法,沒有證不證的問題。 11/06 11:34
VElysian: 話說,我沒有否定世間八正道,我只有說他會帶來煩惱痛苦 11/06 11:37
VElysian: 它不會導向涅槃。 11/06 11:38
VElysian: 行世間八正道,仍然會得到應有的善報。 11/06 11:41
在布施那一段,增加了 PS3 PS4。 回應前面推文部份。 貼上相關經文。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7/2018 00:58:49
VElysian: 從雜阿含785經可以知道: 11/07 00:59
VElysian: 出世間八正道是思維四聖諦(苦集滅道)而升起, 11/07 01:00
VElysian: 因有四聖諦之核心,故是解脫道,是成佛解脫煩惱之道。 11/07 01:01
VElysian: 世間八正道沒有四聖諦(苦集滅道),只是 11/07 01:03
VElysian: 有施世間阿羅漢,有說世間有阿羅漢, 11/07 01:04
VElysian: ……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 11/07 01:04
VElysian: 因為沒有四聖諦之核心,不是解脫道,非成佛解脫煩惱之道 11/07 01:05
VElysian: 所以頂多只能往生善道而已,之後還可能因為惡業墮惡道, 11/07 01:06
VElysian: 因此,世間八正道不是究竟法。 11/07 01:06
VElysian: 話說回來,念佛法門似乎也不是究竟法的樣子。 11/07 01:07
VElysian: (我也沒有看到念佛法門有四聖諦的核心在裡面。) 11/07 01:07
※ 編輯: VElysian (114.42.118.27), 11/07/2018 08: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