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k011382 (冰符酒釀)》之銘言: : 舍利子。 : 是諸法空相。(法亦不異空) : 不生不滅。(生滅相盡) : 不垢不淨。(垢淨相盡) : 不增不減。(增減相盡)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 (我相盡) : 無眼耳鼻舌身意。 : 無色聲香味觸法。 : (根塵相盡) :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 (眼與意識分別相盡)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 (覺與無明分別相盡) :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性命相盡) : 無苦集滅道。 : (法相盡) : 無智亦無得。 : (一切義理了然亦無智可生) : 以無所得故。 : (原來本自具有,是無法可得的啊!) :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 槃。(菩薩如實觀察五蘊實相、證空性智慧,遠離妄想顛倒,究竟而得涅槃) :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三世諸佛都是這樣觀修而成佛道啊!) : ------------------------------------------------- 大乘密乘似法的成佛解脫 與 上乘正法的成佛解脫 是不一樣的。 所以同樣的佛法名詞,其實兩方所指的修證意涵是有不同的。 對於大乘密乘的實際修證,無明輪迴是可以找到開始的時間起點, 所以文殊菩薩《楞嚴經》才說: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這段話就是在說大乘密乘所謂的無明開始輪迴,但這是誤解。 這段體證其實是對應由 識無邊處 落入 空無邊處 再落出無色界的過程。 這段提到的「空」與「覺」就是相關大乘佛法核心觀念的「空性」與「覺性」 大乘密乘是將空無邊處誤以為是小乘涅槃,而將識無邊處誤以為是大乘成佛涅槃。 所以才會將生命由無色界落入有色界,誤以為是墮入輪迴的開始。 真正的無明輪迴,是找不到開始的時間點,即使佛陀一切知智也找不到。 : 《心經》名字就是心,內容就是最基礎的觀察五蘊。講的就是超脫我們的心,觀察我們擁 : 有的五蘊,也就是這個自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會被扯東扯西?硬要人家都是復仇者聯盟 : 再來學佛就對了! 《心經》的「心」字,是指「核心」,不是指「心性」。 五蘊不是自我,而是無明妄見誤以為五蘊有我。 以為五蘊有我,是初果可以斷除的「身見」。 初果聖者就不會以為五蘊有我。 : 心經說的(空),不是否定,而是無住的覺察。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若此「空」是指“無住覺察”,那『空即是色』豈不成了“無住覺察就是色”! 若此「空」是指“涅槃”,那『空即是色』豈不成了“涅槃就是色”! 若此「空」是指“無我”,那『空即是色』豈不成了“無我就是色”! 心經這段話講的是大乘密乘修行的實際體證,色性與空性是一體兩面。 實際上就是有色與無色是一體兩面,有色顯於無色,無色隱於有色。 譬如您現在眼前所見景像,是有色的;而有色存在的當下透明,是無色的。 你看到的有色影像與無色透明是一體的兩面。 但《心經》這段話其實是混雜了定與慧。 以慧來說,生滅無常(無住)是色法本具的現象,所以色法無實體是空的。 以定來說,無色對照有色,是無實體的(就有色而言),也就是空的。 慧空與定空是不一樣的,但大乘密乘觀念卻將其混接起來,才會有這段話。 這段話已經涉入定空,才能以「空」為某種體驗對象, 如「色」一般而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譬如您看電影在白幕上播放,當你眼睛認知速度加快,見到影片每格影像的變換。 這時您會知道電影景像是沒有影像實體的。 當您看見白幕無色,對比影像有色,您也會覺得白幕是沒有影像實體的。 但電影影像總是在白幕上播放,所以對觀看而言,影像與白幕是放映顯現的一體兩面。 而您僅就觀看影像而言,可能就誤以為 白幕無色 與 沒有實體 是同一件事。 大乘密乘就是將無色界之定空,誤以為是涅槃空相。 所以後來發展才會有常樂我淨的涅槃相,無色界空是有我的,而真正涅槃是無我的。 : 說的(不)與(無),是去掉自我主體性,所以客體也不見了。 大乘密乘的無我層次,可以看我、人、眾生、壽命的四顛倒相,這是由小我到大我; 而即使超脫壽命相,還是有個圓覺覺性的自性相,這些都還在輪迴中的我身見。 大乘密乘證到登地菩薩,就可以開始觸及主客對立消失。 因為無色界會滅有對想,五識境界俱滅而唯存意識境界。 譬如你現在看的字相,與你有主客對立;而你心意想像的字相,與你沒有主客對立。 你現在心外看到的字相,也是對應於你心內想像的字相,所以就你看字而言: 可以說是『外不異內,內不異外,外即是內,內即是外』。 : 不是否定四諦,而是說病好了幹嘛吃藥啊? : 這裡都是南傳與禪宗、藏傳最基礎的禪修不是嗎?只是經文直接跳過過程,直接說觀音的 : 證見。如果對過程迷迷糊糊,當然不知道結論說的是什麼啊!如果是這樣,我們還要討論 : 什麼?辯論什麼? 觀音(觀自在)菩薩以前修行成就大乘密乘之佛,不是真正解脫,而是成就無色界大神, 所以才有可能倒駕慈航,又入輪迴來度眾生。 大乘密乘諸佛菩薩,是我們人間應該尊敬的欲界頂主宰大神,比起人間也是修行高深。 但祂們並未真正解脫,所傳佛法也不是真正的解脫法門,所以是似法而非正法。 似法也有真正佛法內容,卻並不純正而有誤解,但也有高深修行功夫境界。 將來佛教需要正法與似法的合作發展,合而不同的推動人類社會的修行進步。 正法與似法必須合作但不能同一,這樣對於佛教未來才好。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76.2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44761170.A.750.html
adampolo: 心經的解成核心,就看不去了。 12/14 12:30
不然也可解作「心要」,但心要就是核心要義的意思。 《心經》的「心」,在梵文原義是指「心臟」,而非「心性」,引申而為核心要義。 「般若心經」的名稱就是指─般若的核心要義之經。
ultrayoga: 文字推理耗時傷腦,把時間放在靜靜體驗什麼是專一而入 12/14 13:08
ultrayoga: 神,你會經驗到什麼是空,祝福你。 12/14 13:08
MartinJu: 跟hva大的跳針文有87成像了 12/14 13:38
feelthat: 他目的只是要證明大乘是神說而已~ 12/14 13:48
※ 編輯: amidha (36.224.179.143), 12/14/2018 14:38:15
soulism: 想知道他人有沒有解脫,除非具有比他更高等的漏盡通. 12/14 17:27
soulism: 所以想知道觀自在菩薩解脫的境地,只有你的證悟比他高才行 12/14 17:29
lk011382: 所以您的解法,內是空,外不異內?內是空,內是何處? 12/14 17:31
lk011382: s大,文字邏輯是這樣推的,但是您與祂並無分別,可能此 12/14 17:33
lk011382: 時此刻您就可以證得祂的證量,但是您自我製造的時間感, 12/14 17:33
lk011382: 成為您與祂之間的障礙。 12/14 17:33
lk011382: 抱歉我第一行是問明大 12/14 17:34
soulism: 理上沒有分別,佛=眾生,但事上,佛=/眾.沒有行菩薩道的因, 12/14 18:20
soulism: 沒有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有經說眾生本具佛的一切功德,只 12/14 18:21
soulism: 是方便說,能力,果報都需要努力修行才會具備. 12/14 18:22
lk011382: s大,行菩薩道的因是願,願在哪裡?您自己心裡,菩薩在 12/14 18:37
lk011382: 您心裡,外面看經,內要問自心。 12/14 18:37
lk011382: 心沒和佛結緣,怎樣修都是盲修瞎練。 12/14 18:38
fck302: 很久以前就說過,a大的言論大多源自腦補,而且是強行搞甚 12/14 21:00
fck302: 麼“會通”不同教派教義而產生的。單是述說甚麼菩薩是甚 12/14 21:00
fck302: 麼天的神,我就可以質疑了,難道你有神通看到了?你連證 12/14 21:00
fck302: 實有沒有這個神也辦不到。其次是你難道通達了密乘和南傳 12/14 21:00
fck302: 的禪定?你有依循他們次第成功修得了?不然你憑甚麼去會通 12/14 21:00
fck302: 他們? 12/14 21:00
fck302: 想解脫,就向你相信的法門專修,整天幻想那個宗教是那個 12/14 21:07
fck302: 天的神,幻想衪們的修為境界對應甚麼天,不如寫小說好了。 12/14 21:07
ilanese: 看你寫的大概就知道你主張只有南傳佛教是正統,藏傳佛教 12/15 10:13
ilanese: 也有直接觀照的法門,禪宗也有默照禪也是類似的法門,甚 12/15 10:14
ilanese: 至我這派道家的方法大概也有87%像,只能不強調這個,比較 12/15 10:15
ilanese: 強調自然無為而已。 12/15 10:15
ilanese:                  只是 12/15 10:15
ilanese: 很多門派是搞很繁瑣的修行次第,沒辦法啊!一般人的資質 12/15 10:16
ilanese: 就是這樣子啊!叫他們一下子修太難的法門,他們修不下去 12/15 10:17
ilanese: 也極難有所成果的。 12/15 10:17
ilanese:   12/15 10:20
ilanese: 我這一門的靜坐修行原理,就是什麼方法都不用,不止不觀 12/15 10:21
ilanese: ,但實際過程中可以體會到止與觀是自然本能。 12/15 10:21
ilanese: 從一開始念頭一堆,任憑念頭自然生滅,最後念頭會極少, 12/15 10:22
ilanese: 到達佛教說的第九住心都是能辦到的。 12/15 10:23
ilanese: 不特意去觀照,事實上還是會全面觀照到身心狀態的。 12/15 10:24
ilanese: 上面是我很早以前的看法,可是年紀漸長、見識漸廣之後, 12/15 10:28
ilanese: 發現一般人是沒有這種資質及耐心了,追求小道小術及神通 12/15 10:29
ilanese: 感應才是一般人的本性。 12/15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