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整理之前的推文有錯漏字: 初果斷除了以三結(遍計我執薩迦耶見、戒禁取、煩惱疑)為主的遍計煩惱障;二果 不僅斷除了三結,進一步斷除多品欲界貪、瞋的俱生煩惱障;三果不僅斷除了三結的遍計 煩惱障,進一步完全斷除了欲界貪、瞋的俱生煩惱障,斷除了三結+欲界貪、瞋的煩惱結 使(3+2),稱為五下分結盡;四果阿羅漢不僅斷除了五下分結的煩惱結使,進一步斷除上 界(色界、無色界)五上分結的煩惱結使,五下分結+五上分結全斷,證阿羅漢的無學位 。 聖者的果位,是以斷、證功德區分到達果位的差別。斷除所斷,而證得相應的果位。 《雜阿含393經》: 「世尊告諸比丘:…三結盡,得須陀洹(初果),…若三結盡, 貪恚癡薄,得斯陀含(二果),…五下分結盡,生般涅槃阿那含(三果),…若一切漏盡 ,…自知不受後有(四果阿羅漢)。」 《大般若經》:「舍利子!(見道位)由解脫知見永斷三結(遍計我執薩迦耶見、戒 禁取見、煩惱疑等三結為主的見所斷),永斷此三結故,得預流果(初果);此由(修道 位)修道薄欲貪、瞋恚,得一來果(二果);此復由(修道位)上品修道永斷欲貪、瞋恚 ,得不還果(三果);此復由(修道位)增上品修道永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四果 無學位)。」 以上修行進程,可參閱友板 buddhism《地道建立》系列文。 佛果不僅斷除了五下分結+五上分結的煩惱障(煩惱障包含遍計煩惱障和俱生煩惱障) ,進一步斷除障礙同時現前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成就一切種智(正等覺)的無學位。 《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 《浴佛功德經》;「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報身)、化身。 …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故(由大悲心引發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現 報利益。…善男子等!佛寶具三種身:一自性身(法性身),二受用身(報身),三變化 身。第一佛身(佛果自法的法身)有大斷德(無餘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的滅諦),二空所 顯(佛果自法的法身,是由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二種無我的空性慧,無餘斷障而自身獲 得無上菩提自利圓滿的法性身、智法身),第二佛身有大智德(佛果的報身,是一切種智 的智法身的所依身),第三佛身有大恩德(佛果的化身,以說法等事業利益眾生)…。」 行者相續中第六意識的等流(意識是心法,心法無形無色),無餘斷障到達佛果位時 ,第六意識轉成一切種智的智法身(智法身是心法,心法無形無色),成就佛果位的智法 身時,同時成就了佛果的報身(報身是一切種智的所依身)、化身(化身依報身現起)。 《大般若經》:「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 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一切種智),於一切法得大自在,盡未來際利益安樂一切有 情。」 無餘的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才能證得一切種智的佛果位,換句話說,如果還沒有到 達完全斷盡——障礙解脫的煩惱障,以及障礙同時現前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就不 能說是佛,一切種智的正遍知是佛才有的果位,正遍知是佛的十號之一,佛才有十號功德 。 阿羅漢、佛都是果位,這樣的果位又稱為無學位。無學意謂,已經沒有剩餘的斷除該 道的所斷品,沒有該道所斷品需要再斷除了,已達該道的究竟,這樣的果位稱為無學位。 行者相續中發展的道路,以三乘行者區分的三種道路:聲聞道、獨覺道、菩薩道。 例如三果不能稱為無學位,因為還有五上分結的煩惱障還沒有斷除,當三果進一步斷 盡五上分結,成就了該道的究竟極果,也就是四果阿羅漢,到達了該道的究竟,這時才稱 為無學位。同樣的,完全斷除了菩薩道的所斷品,包括煩惱障和所知障的所斷品,才到達 佛果的無學位,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餘的斷除所斷而達究竟的斷、證功德。 簡言之,涅槃是苦的止息,即滅諦。佛陀說四聖諦:苦(苦諦)、苦的生起(集諦)、苦 的止息(滅諦)、滅苦的方法(道諦)。四聖諦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苦集是世間因果 ,滅道是出世間因果。《南山律》:「四諦統攝凡聖因果,大小教門廣略異宜,無出此四 。」苦(果)、集(因)是世間生死流轉的因果,滅(果)、道(因)是出世間還滅生死的因果。 二乘斷除的集諦屬於煩惱障,菩薩斷除的集諦包含煩惱障與所知障。菩薩行者由菩提 心攝持空性慧,透過菩提心與空正見行持六度四攝,無餘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成辦佛果。 ------------------------------------------------------------------------------ [1]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玄奘譯): 「云何道諦?謂由此道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略說道諦相。道有五種,謂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 行者相續中智慧發展的道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無學位)。 [2] 《佛說三轉法輪經》(唐.義淨譯): 「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苾芻!此苦聖諦,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 、明、覺。…此苦集、苦滅、順苦滅道聖諦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3] 正式的道諦是到達見道時獲得,前面的資糧道、加行道是隨順的道諦。聖者相續中才 有正式的道諦,由道諦獲得滅諦。見道位以上是聖者,聖者相續中才有道、滅功德。 (心類)四聖諦在凡夫相續中是隱蔽法,四聖諦在聖者相續中是現前法。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46993362.A.A22.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01/09/2019 08:35:32 cool810:轉錄至看板 Buddhism 02/07 09:26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02/07/2019 16: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