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推薦一本佛學小說, 作者是台北市人, 作者有一天突然想將自己修行的領悟, 透過一種奇幻小說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自己的感想是內容與佛學的萬法唯心、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 以及大乘涅槃所強調的觀念等等非常符合~ 讓社會大眾用比較常見的字詞去令人理解佛學的觀念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2301 《東告雨的蝴蝶夢:死者如是說》 內容節錄 「那我豈不是永遠也無法真正地醒過來了?」他皺著眉頭。 「反正你本來也沒有打算要真正地醒過來啊,核心概念想要的只是在夢境中睡得更安 穩而已,這就是輪迴。」我說。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法華經譬喻品 ----  「你之所以會覺得難以理解,只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如實見過它原本的樣子。想要找到 真實的答案,你真的是只能反求諸己了。」   「反求諸己?是要怎麼反求諸己啊?」   「就是誠實面對你的真實,如此而已。你無法靠著對真實的片面詮釋來理解何為真正 的真實,否則每個知道佛陀或耶穌曾經說過什麼話的人,豈不是早就應該看見他們兩人所 看見的真實了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這些都只是指月之指?」   「你只能在已經親眼見到了真實原本的樣子之後,才能夠真正理解我所說的話。有趣 的是,如果你已經親眼見到了真實原本的樣子,那我又有什麼必要再向你解釋任何事呢? 所以佛陀才會只顧著信手拈花。」   「可是迦葉卻微笑了,對不對?」   「嗯,因為他已經不再需要任何解釋。」 ---- 核心概念源自於對真實最原始的誤解, 因此它又被稱為原罪; 核心概念隱藏於存在最幽暗難見的深處, 因此它又被稱為無明。 無明──就是沒有看見的意思, 那麼沒有看見什麼呢? 就是沒有看見真實。 ---- 並沒有離開了覺知而能獨立存在的存在。 任何事物如果沒有在覺知中生起, 它就是不存在的; 而一旦它在覺知中生起了, 它也就是百分之百確定的存在。 沒有覺知也就沒有任何一個存在, 而不存在並不存在。 ---- 「哈哈,你猜對了喔。覺知不但大而無外,而且小而無內。覺知就是存在的前提與全 部,它既是一,也是一切。」 「覺知涵蓋了──一切?」 「當然了。所以看不清楚這個涵蓋一切時間、空間而又不斷快速生滅的覺知,其實也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你意識中所描繪出的皮夾跟我口袋裡原本的皮夾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一 模一樣。」 「也就是說──覺知因為看不清楚而被概念化了?」 「是的,就是這樣。」 「但覺知的概念化跟我的出生又有什麼關係啊?」 「有喔,因為即生即滅的覺知內容經過概念化後就形成了對世界的認知,而覺知的本 身經過概念化後則形成了對自我的認知。」 ---- 覺知的內容是『有』,而覺知的本身則是『空』,『空』與『有』雖然不是兩種東西 ,但也不是同樣一種東西,『空』是『有』的背景,而『有』則是『空』的顯現。」 「覺知本身是沒有任何實體的?」 「是啊,雖然它沒有任何實體,然而因為覺知具有即生即滅的特性,所以 這個毫 無實體的背景卻反而成為了所有覺知唯一的共通點,在每一次的生滅中都會出現的就只有 這個毫無實體的背景而已。當一個視覺生起時,這個背景在;當一個聽覺生起時,這個背 景在;當一個嗅覺生起時,這個背景在;當一個味覺生起時,這個背景在;當一個觸覺生 起時,這個背景在;當一個感受生起時,這個背景在;當一個想法生起時,這個背景在; 所以這個承載了所有覺知內容的背景到底是什麼呢?」 ---- 「哈哈,你猜對了喔。覺知不但大而無外,而且小而無內。覺知就是存在的前提與全 部,它既是一,也是一切。」 「覺知涵蓋了──一切?」 「當然了。所以看不清楚這個涵蓋一切時間、空間而又不斷快速生滅的覺知,其實也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你意識中所描繪出的皮夾跟我口袋裡原本的皮夾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一 模一樣。」 「也就是說──覺知因為看不清楚而被概念化了?」 「是的,就是這樣。」 「但覺知的概念化跟我的出生又有什麼關係啊?」 「有喔,因為即生即滅的覺知內容經過概念化後就形成了對世界的認知,而覺知的本 身經過概念化後則形成了對自我的認知。」 ---- 覺知就是存在的前提與全部, 它既是一,也是一切。 只有覺知,沒有不覺知這種東西; 只有存在,沒有不存在這種東西。 不覺知就是不存在,而不存在並不存在。 就像出生只能在覺知中發生一樣, 死亡也無法在不覺知中發生。 你在覺知中出生,也會在覺知中死亡, 覺知永遠都在。 「覺知永遠都在」並不是用頭腦去理解的知識或智慧,這只是直接可見的真實,完全 不需要經過思考。事實上,正是因為頭腦從未停止進行與真實不符的思考,真實才會被埋 沒於五里霧中。覺知理應能夠見到自身,但這卻鮮少發生,對一般人來說,這大概就是終 其一生也不會發生的事。覺知一直戴著面具在照鏡子,所以它這輩子理所當然只會在鏡子 裡看到面具而已。 「只有覺知,沒有不覺知這種東西?」他不自覺提高了音量。 「當然。」我回答。 「你的這種說法可真是很難讓人相信。」他搖搖頭。 「不,真實與相不相信一點關係也沒有。」我說,「真實從來就不需要被相信,只有 不真實的東西才會需要你的相信。覺知永遠都在只是直接可見的真實而已,它就是隨時隨 地都與你直接面對面的東西。」 一切即一, 一即一切。 去來自由, 心體無滯。 ──六祖壇經 ---- 「誠實面對我的真實?呃,我有哪裡不夠誠實了?」他理直氣壯地說。 「這得問問你自己吧,畢竟誠實是見到真實的唯一條件,只不過誠實的純度必須要是 百分之百的才行,不能混入一絲一毫雜質。只消有一點點雜質混入其中,不論多麼微小, 也會令你無法見到真實原本的樣子。」我說,「真實就只能是全然的真實,它如果不是全 然真實的,它就是不真實的。這個條件看似簡單卻又無比困難,所以多如恆河沙數的人們 才會被困在謊言的輪迴之中,出脫無期。」 「百分之百的誠實?只要我做到了,我就能夠見到真實原本的樣子嗎?」 「沒錯。」 「而且我也能夠知道我自己究竟是誰了?」 「當然。」 ---- 「你這是在說三界火宅的譬喻嗎?」戴德門問道,他似乎對佛教和基督教的經典故事 都有一定的認識。 「三界火宅雖然是個譬喻,但著火燃燒卻是對於實感的形容,就像無我也是對於實感 的形容一樣。死亡一旦如實地發生,你的存在感就會真的完全消失殆盡;同樣的,當一個 活人對謊言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時,著火燃燒也是真的會發生。」我對他說。 「著火燃燒真的會發生?」他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當然會發生,如果著火燃燒沒有實感,那又如何產生出令人改變行為模式的力量呢 ?同樣遇上了生老病死的衝突,為什麼佛陀呈現出的行為會與你不同呢?就是因為他已經 著火燃燒,但你並沒有啊。」我回答。 諸比丘,一切燒然。 云何一切燒然?謂眼燒然,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 苦不樂,彼亦燒然。 如是耳、鼻、舌、身、意燒然,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 、不苦不樂,彼亦燒然。 ──雜阿含經8:197 「因為佛陀已經著火燃燒,所以才會走上了這條通向死亡的道路?」他問道,「這就 是差別嗎?」 「是的,這就是差別。不然生老病死的衝突誰沒見過,難道你沒見過?問題的關鍵是 ,當衝突已經實實在在發生了時,你是怎麼反應的呢?」我反問他,「每當真實搖你一下 以便將你從夢境中喚醒時,你卻只顧著把它推開,然後倒頭繼續睡覺。可是佛陀卻再也無 法安心地睡覺了,因為他的世界已經由於對謊言的嚴重過敏反應而開始著火燃燒,所以他 只好奮不顧身地衝撞這個困住他的籠子。」 為什麼即使已經證得各種禪定成就,佛陀依然沒有從他的苦惱中解脫呢?這當中的理 由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在各種禪定中改變的只是覺知生起時的內容與強度,但認知的作用 卻不會只因覺知內容或強度的改變而停止。即便是在滅盡定中,謊言也只是暫時未生起而 已,一旦出定,認知就會自動回復運作。 對於只是想要在夢境中睡得更安穩的人來說,禪定所帶來的清淨也確實具有如同麻藥 般的效果,那能夠暫時緩解由惡夢所引發的痛苦。因此,佛陀之前的眾多修習禪定者在獲 得他們各自期望的安慰之後,才會再度陷入另一個深度的睡眠之中。人們在夢境中出生, 也在夢境中結束這一生。但佛陀卻不是這樣子的人,他想要的並不是在夢境中睡得更安穩 的答案。自從佛陀聽見真實對他發出的訊號後,他便對謊言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這個 過敏反應既純粹又強烈,因而超越了核心概念為自身利益所做的每個盤算──沒有任何一 個藉口能夠欺騙佛陀讓他繼續待在夢境之中了。 「問題就出在一般人只是對『果』起了過敏反應,但佛陀除了對『果』起了過敏反應 外卻還同時對『因』起了過敏反應。當一般人還只是對惡夢產生過敏反應時,他卻對夢的 本身也起了過敏反應,所以只要謊言尚未完全根除,他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平靜。」我回答 。 「但在四禪八定之上不是還有個滅盡定嗎?」 「有啊,可是不論你已經證得了何種禪定成就,即便是滅盡定,你也不會因此就可以 擺脫永無休止的輪迴。因為在各種禪定中改變的只是覺知生起時的內容與強度,但認知的 作用卻不會只因覺知內容或強度的改變而停止。只要核心概念仍然存活著,認知的作用就 會持續進行,夢境仍會以各種不同的樣態反覆生起,所以佛陀的過敏反應才會一直沒有消 失。」 「怎麼禪定被你說得好像一無是處似的。」 「我沒有說它一無是處,我只是說你並不會只因證得了何種禪定成就而能擺脫永無休 止的輪迴。事實上,你甚至有更高的機率會因為卡在禪定成就之中而陷入更深的夢境。禪 定不過是暫時地安住在某些覺知內容上,但真實卻是恆常地安住在每一個覺知內容上,不 論那個生起的覺知是什麼。禪定並非正定,謊言永遠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真實,而佛陀察 覺得出這種差別。」 「是啊,你因無明而出生,所以只要無明尚未完全滅去,你就不會真正的死亡。」我 回答 ,「這種無法真正死亡的處境在佛經裡被稱為輪迴,而在聖經裡則是用末日審判來形容─ ─只要你尚未通過末日的審判,一切就還沒有結束。」 「嗯,因為覺知並不會死亡啊,把肉體的死亡就當成了一切的結束並不真實,而這個 與真 實不符的認知就被稱為『斷見』。」 「好,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既然我的肉體死亡了,一切也還沒有結束,那麼我豈非可 以永遠存在了嗎?」 「也不是,因為恆常存在著的是覺知的本身而不是你,『常見』只不過是另一個與真 實不符的認知罷了。雖然覺知永遠都在,但你並不是;雖然覺知無法被殺死,但你可以。 我就是已經死了的活生生例子啊。」 「你是已經死了的活生生例子?」他翻了個白眼,「雖然死亡已經在你身上直接發生 ,可是你的肉體卻還存活著?」 「沒錯。」我回答。 「相反的,即使一般人的肉體已經死亡了,但他們卻並未真正死亡,而是繼續輪迴, 然後等待末日審判來臨的那一天?」他半信半疑地說。 「是的,真實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回答。 「真實就是這個樣子的?」他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一點也不會,這只是對真實平鋪直述的說明而已,只要你如實見到真實原本的樣子 ,你自然就會明白了。你之所以覺得匪夷所思,只不過是由於你一直以來都被困在夢境之 中。」我對他說。 「那難不成佛陀跟耶穌不停在傳達的就是這種匪夷所──呃,這種真實嗎?」他問道 。 「當然了,真實就只是真實而已,又哪來這種或那種不一樣的真實呢?雖然他們兩人 用了不一樣的形容方式,但真實永遠是恆常如一的真實。」我回答。 「可是我不覺得追隨在佛陀跟耶穌之後無以計數的信徒們有看見你所說的這種真實啊 。」他提出質疑。 「這再正常也不過了,真實只是隨時隨地都與你直接面對面的東西,它本來就和任何 信仰都沒有關係。真實從來就不需要被相信,只有不真實的東西才會需要你的相信,而那 必須依靠相信才能存在的東西恰好就是謊言。所謂信徒也就是指誤信了謊言的徒子徒孫而 已。不然你不也是對這兩位說過的話知之甚詳,那麼你有因此就看見他們兩人所看見的真 實了嗎?」我反問他。 「因為我沒有如實看見無常的原貌,我才出生了的?」他訝異地說。 「是啊,這就是無明──也就是沒有看見。」我回答。 「那麼這個原貌看起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他喃喃自語。 「你得自己張開眼睛來看啊,」我笑著回答,「當你如實看見了無常的原貌之後,你 自然就會找到在無常中同時存在著的恆常,而這個恆常也就是正定。」 「無常中同時存在著恆常?這怎麼可能!」他吃了一驚。 「哪有什麼可能不可能,你不是想要知道真實看起來到底是什麼樣子嗎?真實看起來 就是這個樣子的。」我說。 「為什麼?」他還是一臉難以置信,「無常中怎麼會同時存在著恆常了?」 「打個比方好了,快速生滅的覺知就像是以三百公里時速從你眼前呼嘯而過的子彈列 車,不論用巨觀或微觀的角度來看,它都會呈現出一種無常變動的狀態。所以如果你試圖 用你的肉身去停下這樣一輛子彈列車,那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問他。 「應該會粉身碎骨吧。」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沒錯,然而這也正是一般人時時刻刻都在做的事,所以佛陀才會說無常是苦。」我 附和道。 「只要我仍然深陷於謊言之中,我就會與真實不斷地產生衝突,是這個意思嗎?」他 若有所思地說。 「對,就是這個意思。」我給他鼓鼓掌,「這輛無常的列車就是真實的列車,而你總 是一次次地迎頭撞上它。」 「但我完全沒有可能將這輛列車停下來嗎?」他問道。 「嗯,完全沒有可能。」我給他肯定的回答。 「那麼既然我完全沒有可能將這輛列車停下來,無常中又何以會出現恆常了?」他提 出質疑。 「雖然你沒有可能將這輛列車停下來,但你可以搭上這輛列車啊。」我回答,「只要 你搭上這輛列車,你自然就不會再跟它對撞了。」 「搭上這輛列車?」他睜大眼睛,「這要怎麼做到啊?」 「你覺得呢?」我挑戰似地看著他,「你覺得要如何才能搭上這輛從你眼前呼嘯而過 的子彈列車呢?」 「喔,如果我沒有辦法停下這輛車,卻又想要搭上這輛車,那我當然只好跑得跟它一 樣快,然後再趕緊跳上車啊。」他沒好氣地說。 「答對了,就是這樣。」我豎起大拇指。 「什麼啦──」他翻了個白眼,「這真的有可能做到嗎?」 「當然有可能,不然你以為佛陀跟耶穌為什麼能夠親眼看見真實的原貌呢?就是因為 他們已經跳上車了啊。」我說,「一旦所有的謊言全部滅去,不再被謊言束縛的你自然就 能與真實用同樣的速度前進。你原本因為沒有與這輛真實的列車用同樣的速度前進,它才 會從你眼前呼嘯而過。所以既然你的速度已經與它同步,這輛列車當然也就等於是完全靜 止下來了,而這個靜止的狀態就被稱為正定。」 「正定是與真實同步了的意思?」他不由自主深深吸了一口氣。 「是啊,正定就是定在真實之中,而因為真實無時無刻不在,所以正定才會沒有出定 的問題。」我回答。 「那麼禪定呢?」他說,「禪定不也是一種靜止的狀態嗎?這跟正定的靜止狀態又有 什麼不同?」 「這兩者完全不同喔。首先,正定是恆常地安住在每一個覺知內容上,所以正定並沒 有出定的問題,然而禪定只是暫時地安住在某些覺知內容上,所以禪定終究會出定,即便 是滅盡定也一樣會出定。」我回答,「不過最重要的差別還是在於,正定是定在真實之中 ,但缺少正定的禪定卻仍然是定在夢境之中,因此佛陀當初在證得了各種禪定成就之後才 沒能在其中找到真實。」 「可是如果禪定成就本身並無法讓人擺脫夢境的控制,那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要前仆 後繼地投入其中?」他問道。 「因為苦啊。」我回答。 「苦?」他皺了皺眉頭。 「嗯,若不是受到無常之苦的壓迫,人們又何必從禪定中試圖找到什麼解脫的方法呢 ?」我回答。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是比丘作是念已,從禪起,往詣佛所,稽首 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 、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知諸行無常,皆是變易法, 故說受悉苦,正覺之所知。 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傾動, 於諸一切受,黠慧能了知。 悉知諸受已,現法盡諸漏, 身死不墮數,永處般涅槃。」 ──雜阿含經17:473 《東告雨的蝴蝶夢:死者如是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06.1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68861020.A.2D3.html
Whiteplus: 感謝分享! 09/19 12:43
yuan0117: 感謝分享 11/21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