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焦慮 問﹕我總是充滿焦慮。內觀能幫助我嗎? 答:當然可以。這就是內觀的目的--使你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焦慮和憂愁是最大的 痛苦,而且它們的存在是因為你的內心深處有某些不淨染污。透過對內觀的修行,這些不 淨染污將會浮現到表面上,並且逐漸地消失。當然,這需要時間。這沒有魔術,沒有奇蹟 ,沒有上師的涉入。某人只是對你指出正確的道路。你必須親自走在正道上,努力地從你 自己的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執著 問﹕你曾說過不要對東西執著。那麼對於人呢? 答:是的,對於人也是一樣。你對一個人有真愛,對這個人有慈悲的愛,這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當你有執著時,那你就沒有愛了,你只是愛自己,因為你期待獲得某些事物--物質 、情感等--從這個人身上。不管你對誰執著都好,你是在期待某些回報。當你開始真正地 去愛這個人時,那時你只是付出,單向地付出。你不期待任何回報,那麼執著就會消失。 緊張消失。你是如此地快樂。 問﹕沒有執著的話,世界怎麼能運作呢?如果父母不執著的話,那他們甚至不會照顧他們 的孩子。怎麼可能沒有執著的去愛或投入生活呢? 答:不執著並不意味著漠不關心;正確的說法是「聖潔的無分別心」。作為父母,你必須 以全部的愛,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沒有執取。出於純淨、無私的愛,你就是盡了你的 職責。假設你照顧一個病人,儘管你悉心照顧,他還是沒復原。你不會開始哭泣;因為那 是無濟於事的。以一個平衡的心,你嘗試用其他的方法幫助他。這是聖潔的無分別心:既 不是沒有行動也不是起反應,而是以平衡的心來採取實際的、正面的行動。 問﹕去做一項正確的行動是否是一種執著? 答:不是。你只是盡力做到最好,要瞭解這結果是超越你的掌控。你就盡你的本分,而把 結果留給法則、正法。 問﹕…那就是故意犯錯了? 答:如果你犯了錯誤你就接受它,並嘗試下次不再重犯。你可能再次失敗;再次你微笑並 且試試用別的方法。如果你能夠面對失敗而微笑,你就是不執著。如果失敗使你沮喪,而 成功使你得意揚揚的,你一定是執著的。 佛陀 問﹕你不斷地提到佛陀。你是在宣揚佛教嗎? 答:我對於「主義」不感興趣。我教導法,而那就是佛陀所教導的。他不曾教導任何的「 主義」,或任何派別的教義。他所教導的東西,是每個出生背景、每個宗教信仰的人,都 能夠獲益的。他所教導的方法,使一個人能過著對自他都充滿利益的生活。佛陀不會只是 說教:「啊!人們啊!你們應該這樣生活,應該那樣生活」。佛陀教導實用的法,以實際 的方法去過有益於善的生活。而內觀是這實用的技巧,引導人們過真正快樂的生活。 問﹕所有佛教的禪修方法在瑜珈中都已經知道了。在佛陀所教導的禪修中有什麼新鮮的? 答:今日所謂的瑜珈實際上是較後期發展的。柏丹伽力(Patanjali)的時代大約晚佛陀 五百年,而在他的《瑜珈經》當中,自然地可看出是受到佛陀教法的影響。當然,瑜珈的 修行在佛陀之前就已經在印度盛行了,而他本身在未證悟以前曾體驗過這些方法。然而, 所有這些方法,只限于戒(道德)和定(心的專注),其專注力最高可達到八種禪那 ( jhana ) 的境界,八種定的層次,但此仍屬於感官體驗的領域。佛陀則發現了第九禪那, 而那就是內觀,這種洞見的開展將引導禪修者達到終極目標,而超越感官經驗的痛苦。 ============================================================================== 葛印卡 - 體驗實相 http://www.awaretaiji.com/fu-chan-nei-guan/ge-yin-ka---ti-yan-shi-xiang 公開演講 對教法的快速解說 但對初學者來說可能太快了 還是請看生活的藝術 但想要快速看過此處的修行理路 則可以簡短看這篇 ============================================================================== 放棄虛假的幻想,邁向真理,願我們繼續一步一步地走,向真實的目標前進。 願一切眾生快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55.2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99445992.A.5B9.html ※ 編輯: creative88 (118.165.155.207 臺灣), 09/07/2020 11:06:57
tmac012004: 隨喜 09/08 18:45
smallkelp: Sadhu~Sadhu~Sadhu 09/09 10:30